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The Guidance of University Online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ew of Journalism
DOI: 10.12677/ASS.2022.118449, PDF, HTML, XML, 下载: 249  浏览: 4,502 
作者: 卢晓倩: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Marxist Concept of Journalism Universities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当今社会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传播加速器,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平台。面对新的网络生态环境,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高度关注网络舆论,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这对于促进高校网络舆论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the ecology of public opinion and media pattern in today’s society, and the network space has become a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communication gas pedal,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Facing the new netwo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concept of journalism and accelerate to build a new patter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卢晓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8): 3273-327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8449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1]。高校网络舆论是师生作为主要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中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和。随着当前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以及终端设备的便携化,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快捷,网络舆论的随意性、交互性对高校师生的心理、行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最符合我国网络环境的指导准则,将其与当前舆论引导策略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网络空间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新闻媒体的性质、作用、以及新闻传播活动和规律的观点体系 [2],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 [3],起源于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新闻传播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是他们在19世纪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对新闻现象和传播行为的总体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国家上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坚持党性、人民性、尊重规律和实事求是。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4] 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探索和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构建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3.1. 时代变化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紧进行文化渗透,许多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等严重冲击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同时,由于网络监管不力,谣言不断增多,部分网民抨击政治,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宣扬台独、藏独、资本主义等思想,严重影响了网络生态环境。如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有利于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3.2. 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网民数量与日俱增,网络舆论地位日益突出。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全稳定。经过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闻传播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涵盖了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更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对新时期的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新闻工作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强调新闻工作者和新闻行业的基本职能和行为准则,即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只有在其科学指引下,网络治理才能行之有效,信息传播才能规范有度,高校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3.3. 高校建设需要

信息化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做信息发送者、传播者与接收者,只需连接互联网即可实现信息的上通下达,便于高校实时监控网络舆论。同时,高校师生可以采取匿名方式在网上畅所欲言,这种虚拟化的信息传播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提出挑战。何处有师生,何处即有舆论产生的可能。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健康网络生态的重要手段,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方式、效果等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高校必须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效应,及时化解消除其负面效应。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困境

4.1. 网络舆论存在非理性倾向

网络准入门槛低,任一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表达见解,获得娱乐休闲体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超10亿。高校学生因为其强烈的思想情感诉求,会积极对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网络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等不同,他们很容易被非理性因素所左右,发表的有些言论会偏离现实有失正能量,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情绪化特征。许多网站为了获取最大化利益,只顾吸引公众眼球,恶意传播谣言、封建迷信、暴力色情等信息,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忽略了积极的导向功能,危害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

4.2. 西方思潮的负面影响

境外势力干扰我国网络舆论的意图在于制造社会动乱,迷惑人心,实现反党、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他们妄图通过一些技术上的优势来控制网络舆论,扶持西方思潮倡导者,利用社会热点抹黑我国。西方国家过去曾垄断了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和硬件制造,利用他们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独特优势来影响别国的意识形态。调查不难发现,海外活跃的许多中文网站都受西方思潮影响具有一定的反动性质,他们利用互联网大肆宣扬西方的优势,利用国内热门事件进行炒作,传播反动信息,严重扰乱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有的网站甚至在国际大事方面发布各种抹黑丑化中国的虚假信息,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混淆视听,致使部分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大学生正处于急速发展变革的时代,接触到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易遭受其不良影响,尤其是当从小接受的社会主义理念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相碰撞时,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学生很可能会在思想浪潮中迷失,甚至误入歧途。

4.3. 时代发展使高校舆论监管困难

互联网在舆论创造、组织、动员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但是互联网的隐蔽性也非常强,网民可以利用“马甲”进行匿名发言,IP地址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随意变更,这极大地阻碍了网络舆论的管理与引导,使得网络舆论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已经进入到转型发展阶段,社会思潮不断增多,利益冲突不断激化。许多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很快就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蔓延到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高校广泛深入的使用在线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大家逐渐意识到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要性,但由于机构职能重叠、职责分工不明确、资金技术来源困难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学校尚未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学生在网上表达的见解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这不是单靠学校的宣传就能成功引导的,而是个人的价值观念、教师的教育引导、家长的以身作则、同伴的互助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目前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作用还没有形成合力,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还相对比较薄弱。这一系列的内在因素使网络舆论监管工作更加困难。

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

5.1. 坚持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时代舆论引导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在引导网络舆论时,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作用。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5] 因此,高校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性原则,强化党的领导,成为党的传话筒,解读党的政策,塑造党的光辉形象,谨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5.2. 坚持人民性原则

党的新闻媒体工作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人民性原则。高校教育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又要适应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搜集和吸纳学生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引导教育。此外,还可以设立宣传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传播身边的榜样模范、优秀事迹以及学校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言行合一。抑或是创立专门的栏目平台,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师生在网上发布的留言进行阅读和答复,对于涉及范围较大、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可以由学校官方媒体对其进行公开解释,对于网络热点话题思政老师或其他各科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探讨,答疑解惑,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向,对偏颇观点及时加以指正,做到及时准确高效,积极满足各方的合理诉求。

5.3. 坚持真实性原则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来看,真实不仅是报道的根本意义,更是科学的理论方法。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丰富而复杂,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谣言、虚假信息、诈骗新闻、色情暴力和西方思潮等充斥其中,因此,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首先,需要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学生经常搜寻、浏览的学校相关平台,其所提供的资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次,要把握网络舆论发展规律,掌握引导监管主导权,完善网络舆论监管体系,加强技术革新,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惩戒制度,及时关注并鉴别在互联网和校园中传播的舆论话题,针对恶意泄露虚假信息和他人隐私,引起师生恐慌、危害学校秩序、危及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的行为,必须运用学校规章制度和法律手段予以严惩,从源头上抵制不当舆论的产生及扩散。

5.4. 坚持意识形态性原则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来看,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对高校舆论引导工作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网络舆论,通过校园媒体给予师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把校园媒体打造成网络空间中的防风林。在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下,高校网络舆论和意识形态引导工作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增强高校师生的辨别能力,把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关注师生的实际需要。此外,还应多“管”齐下,提倡全员监督。高校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要积极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化需求,提高技术运用能力,积极参与学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师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将学法、尊法、守法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 结语

网络舆论在传递信息、引领价值、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网络舆论的活跃舞台 [7]。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舆论,高校管理人员应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从师生诉求出发,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应对能力,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性,为高校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麟. 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J]. 求是, 2013(20): 37-38.
[2] 陈建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J]. 当代传播, 2016(6): 7-9+14.
[3] 中共中央宣传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8.
[4] 聂心怡. “后真相”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64-66.
[5] 张家智, 朱玉华. 红色文化创新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探究[J]. 运城学院学报, 2017, 35(4): 24-28.
[6] 张鑫. 新媒体时代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10(12): 222-223.
[7] 宿燕琴.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困境及策略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 12(19):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