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放着NP不VP”的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UT NP Not VP”
DOI: 10.12677/ML.2022.108240, PDF, HTML, XML, 下载: 169  浏览: 281 
作者: 高甜甜: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关键词: “放着NP不VP”构式信息结构分布功能“放着NP不VP”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Distribution Function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放着NP不VP”构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该构式的信息结构、篇章分布、篇章功能三个方面对其做详细地描写和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放着NP不VP” in modern Chinese Putonghu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textual functions of “放着NP不VP” in detai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discourse distribu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is structure.
文章引用:高甜甜. 构式“放着NP不VP”的语篇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8): 1791-179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8240

1. 引言

“放着NP不VP”构式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典型构式。例如:“放着汽车不坐”“放着人不做”“放着书不念”。该构式常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性的负面评价义,是说话人立足于自己的心理预期背景,对实际发生的反预期的事实做出的评价。并且认为“坐汽车”、“做人”、“念书”才是符合心理预期的本该如此的事情。

本文将通过分析大量语料1,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对“放着NP不VP”构式进行分析和阐释。

2. “放着NP不VP”构式的信息结构

句子的信息结构是由新信息和已知信息(旧信息)组合构成。构式“放着NP不VP”的信息结构也是如此。我们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来对构式“放着NP不VP”进行分析。例如:

(1)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呢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陈忠实《白鹿原》)

(2) 杨杏园道:“你们现在放着书不念,天天捧角吗?”吴碧波道:“那也偶然罢了。”(张恨水《春明外史》)

由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来,构式“放着NP不VP”中,“NP”传递的信息为旧信息,即说话双方都知道的信息,“不VP”传递的信息是相对于已知信息来说而传递的新信息。但在整个句子所表示的内容中,构式“放着NP不VP”是已知信息,其后续句则是新信息。后续句对构式“放着NP不VP”进行补充说明。即例(1)中的“汽车”是已知信息,“不坐”是言者对已知信息做出的评价,“硬走路”是新信息,它对前面的分句进行补充说明。例(2)同理。

2.1. 预设

已知信息中隐含着预设,也就是说话双方共同的已知信息,有时候也称其为背景信息。预设是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我们从预设的角度来分析构式“放着NP不VP”。例如:

(3) 我干支部书记以前,是个养车的,养着两辆车,年收入不下4万元。后来乡党委书记找到我,说村里选我当支部书记,我就把车卖掉回来了。有人说我真是昏了头,放着汽车不养,偏要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1995年人民日报)

(4)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余秋雨《三峡》)

通过对上文所列举的示例进行观察得出:“放着”限制的“NP”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作为背景信息提及到,是已知信息。而“VP”是对已知信息做出的实际行为,是已知结论。两者是说话者进行陈述新信息的背景信息。

例(3)的预设是“我”在干支部书记之前,是个养车的,并且收入不错,是一件很赚钱的事。而做支部书记,收入就只有固定工资,赚钱并不多。例(4)预设是王昭君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家,入宫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

上述例句中的预设是社会约定俗称的共同认知。以听说双方的身份、社会常识和知识素养水平等为基础的。有时候,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会受到自身情态的影响,带有主观色彩。例如:

(5) 自从我有了钱,就把它束之高阁,轻易不打开心爱的钱包。可是,问题在于很难为这种积钱的欲望划定界限。我们不断壮大财富,增加数量,甚至可悲地放着财产不去享受,而是把它们看管起来,不动分毫。照这种用钱的方式,那些看管城门和城墙的人便是最有钱的富豪了。(《蒙田随笔全集》)

(6) 部队首长征求门弟庆的意见时,他毫不迟疑地表示:“我的志愿早就定了,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用自己双手改变农村面貌。”门弟庆复员回乡后,在家乡的人们中又引起一场争论。有的老年人说:“这孩子可真有个傻劲儿,放着钱不挣,放着福不享,非回到农村不可。”(1960年11月26日福建日报)

例(5)的预设为人赚钱就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能享受更多的乐趣。但是“我”赚了钱以后就把钱都存起来放着,还要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地使用它,舍不得去享受金钱带来的乐趣,是很可悲的。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认知,并且主观上认为读者也有这样的认知。例(6)的预设是乡里的老人认为追求“挣钱”“享福”,有更好的出路比在乡下受苦受累好得多。这体现了乡下老人的主观想法,认为回乡下是一个很傻的决定。

2.2. 焦点

焦点,就是一个句子的意义重心、表达重点。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已知信息通常是信息传递的基础和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叙述,然后再将要传递的新信息表述出来,作为传递的焦点和说话的核心。

“放着NP不VP”中的“NP”是已知信息或预设,“不VP + NP”是结论,是新信息。在整个语篇中,“放着NP不VP”是已知信息,是说话人传达新信息的基础,后续句才是新信息。这里我们仅就构式内部进行分析,认为“不VP”是信息的焦点。例如:

(7) 生产适合平民百姓的“大众车”不赚钱,远不如生产高档豪华车,谁放着肥肉不吃去啃骨头呢?(1994年报刊精选)

(8) 青年税“官”傅仁志辞“官”,放着条件不错的铁饭碗不端,硬要冒着风险筹措50万元资金投入杂草丛生的黑土地。(1995年人民日报)

例(7)中的焦点是“不吃”,“不吃”作为焦点的形成,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的所说“肥肉”指的是生产高档豪华车带来的收益,是听说双方都知道的有丰厚收益的事情,谁都不会轻易放弃。正是基于这样的预设前提,说话人将“不吃”作为焦点来凸显,强调对“肥肉”所做出的态度。例(8)中的焦点是“不端”,依赖于听说双方或者说是社会中共同的预设,即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铁饭碗”是非常受欢迎的工作,在稳定与冒险中,人们更偏向于选择稳定的“铁饭碗”,而不是大风险的投资。因此说话人将“不端”焦点化,在向说话人强调这件事。

3. 构式“放着NP不VP”的篇章分布

3.1. “放着NP不VP”构式在语篇中的分布形式

该构式在语篇中有三种分布情况,即:单独使用、复现使用以及“放着NP1不VP1”与“VP1 + NP2”连用。

1) 单独使用

该构式在语篇中经常是单独使用的,例如:

(1) 难道我放着大门不走,偏偏要去走那倒楣的、黑的旁门吗?(《温莎的风流娘们》)

(2) 有人说铁桥是需要保护的,有文物价值,所以,现在的黄河铁桥开始限制大车通行。以前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原来桥少,放着铁桥不走,总不能涉水而过。(2003年人民日报)

2) 复现使用

该构式在篇章中的复现使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完全复现,即两个该构式并列出现,“放着NP1不VP1,放着NP2不VP2”。例如:

(3) 有的老年人说:“这孩子可真有个傻劲儿,放着钱不挣,放着福不享,非回到农村不可。”(1996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4) 北京南锣鼓巷此举让人惊诧,为何放着钱不挣、放着游客不揽?(2016年04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种是不完全复现,即复现的第二个构式是省略“放着”的结构,“放着NP不VP,NP不VP”。例如:

(5) 长期以来,他放着大名不出,大钱不挣,甘心推掉许多片约,过着白天上班,晚上演戏,深夜归家的生活,他的精力简直是给一点一点耗尽了。(1999年人民日报)

(6) 我们来到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放着大路不走,大桥不过,目的就是要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以适应战争的需要。(1970年3月26日福建日报)

3) “放着NP1不VP1”与“VP1 + NP2”连用

例如:

(7) 你放着正道不走走邪路,摆着高桌低凳的席面你不坐,偏要钻到桌子底下啃骨头,你把人活成了狗,你还生装嘴硬说不后悔!(《白鹿原》)

(8) 过去我们都是从原路返回,这次何必放着大路不走走小路呢,这一点贺龙也应该想到。(2015年7月0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们通过检索语料,对“放着NP不VP”构式的语篇进行考察发现其单独使用的情况占大多数,其次是复现使用,“放着NP1不VP1”与“VP1 + NP2”连用的情况很少。

3.2. 构式“放着NP不VP”与前后语篇的语义关系

该构式与前后语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顺承、并列和转折关系。

1) 顺承关系

构式“放着NP不VP”在语篇中单独使用时,可以承接上文的语义内容,与上文形成顺承关系。

该构式在语篇中作始发句、中间句时,承接上文所述内容,并顺势引出下文如:

(9) 奶奶手里在钩着桌布,眼睛望着电视,笑嘻嘻的说:“放着电视不看,去弄那个文字谜儿!自耕这书呆子,弄出一大堆书呆子来了。”(琼瑶《在水一方》)

(10) 这真里是有点做人的胆子的,是不怕丢脸的胆子,放着人不做,却去做鬼的胆子,唱反调的胆子。(王安忆《长恨歌》)

该构式还可以作终止句,置于全句句末,在语篇中主要与前文形成顺承关系。如:

(11) 他们说:喷吹重油外国人已试验成功了,我们为什么放着现成饭不吃?(1966年1月28日人民日报)

2) 并列关系

当“放着NP不VP”在句中复现时,两个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例如:

(12) 有的老年人说:“这孩子可真有个傻劲儿,放着钱不挣,放着福不享,非回到农村不可。”(1996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13) 长期以来,他放着大名不出,大钱不挣,甘心推掉许多片约,过着白天上班,晚上演戏,深夜归家的生活,他的精力简直是给一点一点耗尽了。(1999年人民日报)

3) 转折关系

构式“放着NP不VP”在语篇中可以与先行句或后续句形成语义上的转折关系,与后续句之间有时一般用表示转折的连接词连接,如“偏偏/偏”“却”“非”“却”等。有时,也可以不用连接词连接,例如:

(14) 他们说:“小张真傻,放着教师不当,却要当什么庄户干部,每月几元钱的补助费也拿不上了,还得黑天白日地带领大伙学大寨,到底图的是啥?”(1975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15) 有人问王汉洲:“你咋那么傻,放着好日子不过,非找包袱背?”(1985年7月6日人民日报)

(16) 有的老工人找头头说:“咱们外有美帝苏修,内有走资派、牛鬼蛇神,你们放着敌人不打,尽和自己的阶级兄弟干,怎么行呢!”(1968年1月25日)

4. 构式“放着NP不VP”的篇章功能

4.1. 衔接功能

Halliday和Hason (1976)提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它能够把一组句子组成语篇,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起到谋篇布局作用 [1]。张谊生(1996)也认为衔接是篇章分析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它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是篇章组合的有形网络。在整个篇章的组合过程中,衔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复现、同现等等 [2]。我们对大量语料进行考察,认为该构式“放着NP不VP”在语篇中也起着着重要的衔接作用,衔接方式主要是重复、照应、省略。

1) 重复

重复是指同一语言成分在一个语篇中反复地出现,通常能够引出新信息。黄国文(1988)指出语篇语篇通过这种关系能够达到相互衔接的作用 [3]。同一语言成分多次出现使篇章在内容上有所关联,无论是对已经出现的事物或话题进行重复,还是提供某种信息,都使得语篇的前后衔接更加紧密,也能更好地传达新信息。

该构式中的重复是变量“NP”对前文先行句中已出现的成分或内容的复制。“NP”与先行句中的名词或其它成分有的完全同形,有的部分同形。

A) 完全同形

(1) 孔太平笑一笑,放下凉茶,拿起热茶呷了一口。田毛毛不高兴,说他也守着老规矩、一点开拓思想也没有,这热的天,放着凉茶不喝,而去喝热茶,真是自找苦吃。(《刘醒龙文选》)

(2) 那中年妇人不大高兴地道:“我们自己家里,又不是没有吃,没有穿,人前人后,谁还不称你一声小姐,你放着小姐不作,去做人家的丫头,你难道……”说着说着忍不住又流下眼泪来了。(《霹雳金蝉》)

上述例子中,“放着凉茶不喝”与先行句中的“凉茶”、“放着小姐不作”与先行句中的“小姐”基本上完全同形,属于对上文的引用。

B) 部分同形

(3) 从高山公社到福州市,完全可以乘长途汽车,为什么陈永贵师生放着车不坐,反要步行呢?原来陈老师患有严重心脏病、胃病,还会晕车,不能乘汽车。(1980年7月10日福建日报)

(4) “拜托,用用你的大脑好吗?放着脑浆不拆封,死后也卖不到好价钱的,不必太省着用。(《火焰解语花》)

以上例子中“放着NP不VP”将先行句中的“长途汽车”“大脑”截取或替换成“车”“脑浆”,以此来与前文相照应。

2) 照应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是一种主要的篇章衔接手段。在语篇中,由于某个语言成分无法解释清楚,必须到文中寻找另一语言成分进行解释。照应分为内指和外指,外指没有衔接功能,内指指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在语篇的上下文中,包括回指和下指(Halliday和Hason,1976)。考察“放着NP不VP”所在语篇,我们发现其衔接功能主要是回指。回指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上文。

如下例:

(5) 史来贺代表说:“海峡两岸本是一家人,现在却因台湾当局阻隔而不能团聚。对搞分裂、搞台独的人,全体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王为民代表表示:搞台独的人,放着正道不走偏走歪道,完全是鬼迷心窍,玩火者必自焚!

(6) 水荭也毫无疑问地相信,安普伯爵真的愿意变成吸血尸,再娶翠丝为妻!虽然,放着人类不做,心甘情愿地去做吸血尸,这种事,古怪得匪夷所思但那也只是从人类的立场来看,才会有这样的感觉。(《魂飞魄散》)

以上例句中,画波浪线部分都与“放着NP不VP”构式照应,是“放着NP不VP”对其进行回指。例(5)“放着正道不走”表示本来有正确的道路可走,偏偏不去走,却选择歪门邪道,令人不齿。前文中说明了“歪道”的表现是“台独”的行为。前后形成照应。例(6)中“放着人类不做”表示本来可以好好做人类,却“要变成吸血尸娶翠丝为妻”。

3) 省略

省略是指交际中人们为了追求表达的简洁和高效,在保证语义完整性的前提下,往往选择省去一些成分,避免重复。一般而言,省略后的空缺信息可以通过语法知识或上下文的信息进行补充。“放着NP不VP”在日常的使用中,也存在省略的情况,例如:

(7) 焦保珠说:“银钱是窜世宝,你用了我用,不能一直放着不动。”(1948年人民日报)

(8) 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安逸的日子不过,去过那些苦日子。(网络语料)

上述所举例子中,说话人都对该构式的表述进行了省略,例(7)中的“放着不动”,并未在整体结构中出现“放着”的对象“银钱”,NP的省略可以看做是语言运用中经济性的体现;例(8)中的“安逸的日子不过”其常项“放着”并未出现。

4.2. 对比强调功能

“放着NP不VP”构式在句中,与先行句或后续句形成前后对比衔接的篇章。再加上表示反预期意义的副词“非”“偏偏”“却”等等,在形式上形成对比,进而实现对比强调的功能。例如:

(9) 有些人放着正路不走,却学西门庆的邪门歪道,竟把艺术虚构的奴家,当成了商场筹码。

(10) 瞧你们多美,整天一喝茶,二看报,三聊天,四睡觉,放着清福不享,往这里掺和干嘛?(冯骥才《走进暴风雨》)

上述例子中,例(9)“不走正路”与“邪门歪道”形成对比,强调了说话人对“走正路”行为的肯定和“歪门邪道”行为的否定。例(10)“不享清福”与先行句提到的事情形成对比,强调对“不享清福”行为的否定。

(11) 有个阶级敌人进行破坏,说什么:放着热炕头不享福,跑到河边喝什么西北风。(人民日报)

例(11)中“在热炕头享福”与“河边喝西北风”形成对比,但是对“在热炕头享福”对一行为的否定,强调对后一行为的肯定。这是因为这句话的预设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在热炕头享福”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可耻的,因此后一行为且已经发生的才是说话者认为该做的事情。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语篇中,通过前后两件事的对比,所要强调突出的部分是不一样的,可以强调构式也可以强调先行句或后续句。但所强调的内容都是说话者心里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即说话者的预期行为。

5.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构式“放着NP不VP”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对“放着NP不VP”构式进行了信息结构分析,分析了该构式中蕴含的预设信息和焦点信息。其次对“放着NP不VP”构式在篇章中的三种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出了该构式在语篇中与前后语篇有着顺承、并列和转折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了该构式的两种篇章功能,即衔接功能、对比强调功能。

NOTES

1本文语料均来自BCC语料库。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d Hasan, R. (1976) Cohesionin English. Longman, London.
[2] 张谊生. 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 语言研究, 1996(1): 130-140.
[3]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