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思考
Thoughts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VE.2022.115077, PDF, HTML, XML, 下载: 253  浏览: 413 
作者: 尹镜如: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发展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创新、进步。在原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新的共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与时代共进步。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进行分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工作价值,进一步形成育人的工作格局。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with the times. Based on the original theory and practice, we should form a new consensus, firmly grasp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make progress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heres to the party’s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deepens the work value, and further forms the work pattern of educating people.
文章引用:尹镜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思考[J]. 职业教育, 2022, 11(5): 493-498.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5077

1. 前言

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在长期以来的探索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认识,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还应当继往开来,结合先进的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既要坚守着重要的任务,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工作内涵,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下,将高校思政工作推向新高度。

2. 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全面系统地把握好工作内容,深入挖掘学生发展特点、中国发展特点,因此,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途径,同时,符合高校思政工作的特殊性,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传统思政工作所使用的规定与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群众与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能够使其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的进行改变,并引导群众主动接受这种影响。

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学生是开放的群体,是十分活跃的群体,因此,思政工作也需要积极与社会融合,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时代新人,并促进其增加社会活力 [1]。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根本目标

3.1. 实现立德树人

在教育领域,立德树人是至关重要的根本任务以及中心环节,为了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应当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进而达到全方位、全程育人的效果。高校大学生三观正处在初步形成时期,整体面临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再加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学生有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其自身辨别能力相对较差,这便会滋生其焦虑以及困惑等不良情绪。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培养专业教师团队,并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先进理念,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1]。

3.2. 促进学生发展

强化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当前的社会环境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高校大学生若想实现全面发展则应当个性、技能以及社会关系等多方面需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多维度着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分析,进而同步开展专业课、思想政治课以及实践课等。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还应当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展开实时动态的跟踪了解,并且要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以在校园内部创设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为高校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推动社会进步

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已经发展至全新的阶段,此时其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下。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有科学思想作为基础,但受到当下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影响,各种未加限制的思想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之一建设的重要主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基于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切实展现出思想政治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指引作用。现如今我国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改革,这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校还应当意识到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同我国建设实践要求相适应,支撑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4.1. 基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创新

4.1.1. 创新内容构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架的创新应当遵循虚实结合的要求,从本质上来看,内容构架便是“务虚”同“笃实”的紧密结合,以真正体现出教育效果。高校应当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开创新,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让高校大学生在准确理解宏观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看成实践的指引,真正落实到生活学习实践当中。

除了要保障虚实结合以外,高校还应当保障内容构架具有“棱角分明”的特点,从本质上来看,内容构架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所以应当确保其具有排除万难的决心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至关重要的根本内容,所以在进行内容构架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确保其始终处在核心地位,不断修筑主干线,表明立场。内容构架的创新应当避免设置进去,但在言论以及讲授方面则应当设定规矩和底线,以免学生大量接触错误的观点和思潮,对其正确三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高校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深入探索其内在关联,保障其能够实现“论与行”以及“理与行”的有机融合。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内容构架的创新需要避免以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要求,从管理以及培养等角度出发展开量化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引导,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关爱的内容,充分将形势和内容结合起来,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中去,真正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以及指向性。精准掌握新时期大学生在情绪上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症结,引导教师合理设计情境探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知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的目标。内容构架的创新应当保障其内涵的丰富性,采用更加生动合理的方式将深刻的调离阐释出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魅力。结合当前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来看,这一阶段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较高的结合度以及协作性,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适当开辟互联网途径进行教育,促进资源共享,切实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2]。

4.1.2. 创新内容载体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内容是其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而思想政治内容的承载介质以及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应当积极进行内容载体创新,切实提升教育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当前高校中绝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一代青年更加开放自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但从目前来看,其现阶段仍没有完整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三观也未完全形成,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如果高校一味沿用传统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势必难以有效适应时代发展,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滋生学生的抵触心理,无法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而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来看,高校大学生对于新手段和新方法大多有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所以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对于新媒介的应用对各种先进的理论展开梳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我国已经有诸多高校都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的创新工作,具体包括新媒体等等,根据相关案例能够发现,科学有效的内容载体创新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接受以及理解程度。

4.1.3. 创新内容互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选取典型范例,并确保其呈现出良好的互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咨询的更新速度极快,此时教师应当在人机互动以及师生活动中精准找到切入点,基于典型的事实范例,围绕着事实本身向外延伸,引导学生思考。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内容中融入社会焦点呼应的而部分,现如今社会焦点问题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其展开深层次的探究,并适当在将科学观点、核心价值以及理性分析等融入到对于社会焦点的探究和讨论当中去,让学生在明确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会其实践应用发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所以需要实现思想工作同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共组的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着关注、关爱和帮扶学生的原则,加强对于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水平以及理论知识的培养,以推动其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除此以外,教师自身应当有坚定的治学信念,在工作中探究新媒体的群聚效应,全方位开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沟通,进而形成良好的取向和认知归属感。

4.2. 基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形式创新

4.2.1. 技术创新

对于高校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数据方面的建设已经相对完善,但其在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结合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高校应当结合现有条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数据内涵进行强化,若是没有充分使用大数据便难以实现精准画像的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并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而是在于其能够实现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相互融合。因此,高校在进行大数据建设的过程中不应当将重点放在海量数据信息的获取方面,而是应当着重落实对于数据质量的把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着去伪存真的原则和要求在海量数据中准确提炼正确有价值的数据,并从多维度着手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完整刻画学生图像,切实展现出数据信息的实质性作用 [3]。

其次,高校应当对现有的数据共享进行优化,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共享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必要大力落实各种教育资源的相互共享,在全方位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在一个数据库中对其进行集合。这一数据库能够为高校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对于各种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深层次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和内涵。

最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数据保密处理,大学生在隐私保护方面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获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权限等级、方法选用以及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合理把控,强化开展对于数据平台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非法入侵的现象,为大学生的隐私权提供充分的保障。

4.2.2. 方法创新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加速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颠覆了人们获取信息以及认识世界的渠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展开适应性的方法创新,具体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教师应当做到精准定位,对学生当前的情绪、学习以及思想状况展开全方位的了解,为后续实施精准思政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相关数据以及学生消费记录和奖学金获取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以从整体的角度精确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思想态度等,明确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并把控教育先机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满足精准供给的要求,对于教育供给侧改革来说,其最关键的内容便在于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扩大,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层次探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盲点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差异性的基础上分配教育资源,在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深度。最后,高校在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需要加强对于精准评价的重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精确化以及精细化的目标,真正体现出精准评价的指引作用,妥善处理好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针对精准思政而言,其并非只是思政工作者的任务,其他管理人员以及专业课教师都应当融入到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突破以往存在于育人平台之间的限制,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深层次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从数据层面着手为教育评价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提供支持 [4]。

1) 实行“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模式来对工作手段进行创新,实行“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在教学中融入动漫、纪录片、电影等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课堂上播放《韶华》《厉害了,我的国》《山河岁月》等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播放传播正能量的电影,这对于学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展示中国自信起到很直观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浏览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权威网站,并且建立交流群,便于师生间分享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通过新媒体的不同渠道学习,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国际形势,明辨是非。

2) 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分享新闻案例,既能使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了解网络平台上的案例,也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和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还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拿起手机学习的习惯,潜移默化地转变为主动学习。

3)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博、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校园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展示校园新风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的传播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实践来看,以文化充实校园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接受程度高,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从实践来看,围绕文化充实校园的实践活动更加丰富,且路径越加清晰,效果越来越明显。

4.2.3. 机制创新

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既要积极转化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以及方式方法,还应当大力开展管理模式优化创新,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高校需要强化促进组织协同,构建起优质的协同育人格局,让各个方面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其中,高校党委需要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力度开展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工作,进而形成全方位覆盖的管理链条,使得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切实促进育人成效的提高。高校应当构建起各部门相互协调的组织框架并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为各个部门的跨部门协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推动队伍协同,高校教师均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向其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建设一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并加强对其的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广泛掌握先进理念,能够灵活运用大数据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除此以外,高校还应当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经费、薪资待遇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为队伍发展提供充足的内生动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的进一步创新提供良好的人员和智力支持 [5]。

5. 展望

在未来的高校思政工作建设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思政工作的指导方向。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作出的相关讲话,紧紧把握相关思想,坚定不移跟随党的领导,最终才能够确保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不背离正确方向,不偏离正确内容。

思政工作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会面临各种瓶颈与问题,要找准关键点,找到突破口,才是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思维。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在文件精神中深入挖掘,更应当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加紧研究,解决时代进步给予的新任务,要在这些不足方面多“下功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矛盾中前进与发展,最终实现思政工作路径的有效创新。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时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与会议精神。同时要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并按照相关规范与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先进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谌, 陈瑶.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评《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12): 1069.
[2] 黄馨. 守正创新: 列宁灌输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运用——基于《怎么办?》的解读[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6(11): 18-23.
[3] 李若璠, 韩社成. 新时代高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研究[J]. 公关世界, 2021(19): 112-113.
[4] 陶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10): 3096.
[5] 杜雅静. 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创新路径探析[J]. 大学, 2021(40): 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