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Making Good Use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DOI: 10.12677/AE.2022.129511, PDF, HTML, XML, 下载: 199  浏览: 299 
作者: 钟 浩, 王艳红, 赵 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关键词: 大思政课时代新人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摘要: “大思政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建设经验和规律的凝结,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的方向指引。切实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明确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合力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从多维度入手加强“大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以其培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bstract: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law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aking good use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direction guide for running and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ell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grasp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profound details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larify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making good use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who consciously take on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文章引用:钟浩, 王艳红, 赵谦. 善用“大思政课”合力培育时代新人[J]. 教育进展, 2022, 12(9): 3337-33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9511

1. 引言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1]。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为当前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教材内容不够丰富以及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遵循和解决思路。因此要以“大思政课”为切入点,坚定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方向,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功能,合力培养时代新人。

2. 深刻领会“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基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以及接受特点所提出的思政课建设创新理念,其蕴含的育人理念强调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整合贯通育人资源,倡导将育人空间由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更好地契合时代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切实理解并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进“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合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1. “大思政课”是聚焦国家教育需求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始终坚持为党、为国、为人民服务,是从国家整体教育层面出发建设教育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时代新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使命担当。新的需求孕育着新的变革,思政课教学应拓宽固有模式,打破“照着文件宣读,干巴巴缺乏活力”的壁垒,在原有格局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创新建设,以满足党和国家的教育需求。因此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就是要将其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紧密对接国家的战略需求,推动教学内容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度衔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理论宣传与阐释工作,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把握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找到发挥自身优势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点,建立起坚守初心、承担使命的内在动力机制。

2.2. “大思政课”是多维度协同育人的思政课

“大思政课”不是构建起一门新课程,而是在继续发挥现有思政课优势基础上、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这一历史使命的守正创新 [3]。相比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同其它课程相互隔离的弊端,“大思政课”则是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不同阶段的接受程度,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局限,构建起横向维度贯通学校与社会、纵向维度贯穿大中小全学段,即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在教学资源方面,“大思政课”强调走出思政教材,充分挖掘并运用好社会各领域优秀资源,整合优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鲜活的教学资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并同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使教学资源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之所需。此外,“大思政课”突破了课堂思政的空间局限,不断推动思政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所面临挑战与取得成就的切实理解和感悟,提升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拓宽思政教学的网络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的即时联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3.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要继续进一步思政课改革创新、继续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方法、提升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引下为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

3.1.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战略需要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着眼于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思政课作为肩负为党和国家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要把它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对待,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来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高校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以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教学队伍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为主要抓手、以思政课为关键课程的全方位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论述,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做出了重要指引,突出强调思政课这一主渠道,并要将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思政课走出课本回归社会,发挥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优势,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平台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使学生置身于“实践课堂”中,依靠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加深理论认知,在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其实践性与实效性。

3.2. 高校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现实诉求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4]。高校思政课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认识世界,也要重视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去推动学生更好地改造世界,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当前在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背离的现象,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或是过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却缺乏理论知识的基础,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教育状况不利于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回应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现实需要,强调高校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课、通识课知识,丰富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以形成对事务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更注重调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积极性,实现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面对社会形势变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3.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恰逢两个百年的历史目标的交汇点,要把握好国内国际形势讲好思政课,以培养自觉承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思政课”将课堂教学内容同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关注分析时代发展趋势,以全球的视野关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立德树人”提供价值引领。此外,“大思政课”倡导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等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课堂授课,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4. 以“大思政课”合力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召开会议、考察高校、致信勉励,对于高校办好、讲好思政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阐述和重要部署 [5]。新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对高校思政课从教学队伍、平台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落实到培育合格的时代新人这个关键点上。落实“大思政课”教育理念,要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任务,引导培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有道德”的时代新人。因此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汲取智慧力量,要结合时代要求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牢牢把握“大思政课”的育人导向,从多维度着力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善用“大思政课”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4.1.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大思政课”理念是立足“大时代”、基于“大格局”、承载“大使命”而提出的,是站位高远、视域开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因此必须从原则高度的视野理解其核心要义,充分挖掘思政教学元素,开拓种类多样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并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成效,使高校在更加广泛和丰富的教学熏陶中汲取精华和养分。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当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因时而进,善于将书本知识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观点相结合,挖掘时代性的教学资源以此创新教学内容。讲好“大思政课”,要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将“四史”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生动的历史故事、丰厚的历史资源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蕴含着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思政课的教学要在引发学生现实的情感共鸣中增强对思想理论的认同感,树立理想信念并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4.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大思政课”的主体力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够为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以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大思政课”是站在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提出的教学理念,要求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更强调将理论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思政课教师也要回应“大思政课”的要求,不断形成大思政的格局和视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树立贯穿古今的大历史视野并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备课内容同时代发展大势相结合,真正的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学科视野培育学生的逻辑判断和理性思考能力,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准确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打破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勇于直面问题、解决难题,树立创造性的思维理念。最后,要推动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将传统的单一主体教学评价向多元主体综合评价的理念转变,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4.3. 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大思政课”的课程体系

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不仅要强化教师队伍主体建设,提升教师主体的综合素质,还应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讲为特征的授课方式,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教育针对性,了解并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转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的理念和教条式的话语方式,将书面的理论知识和口语传授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话语体系进行沟通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是要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网络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的普及化和便利化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革命成果,推动构建“融媒体传播格局”,使融媒体共享资源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增长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别样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呈现出来。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线上多媒体教学平台等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用VR技术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场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具有体验感的学习情境,通过沉浸式和交互式体验将理论知识可视化、具象化、生动化,使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在虚拟环境中得到实践式体验和互动,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具感染力,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辨别能力。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7] 因此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党和国家战略高度的角度讲好思政课,在“大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教师队伍要坚持科学、适度的原则,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真正将“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杜尚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N]. 人民日报, 2021-03-07(001).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13.
[3] 单文鹏. 善用“大思政课”的多维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5): 153-159.
[4]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002).
[5] 徐蓉, 周璇. 师资联动: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4): 25-30.
[6] 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