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个读音的词形对应着不止一个语义的词称为多义语 [1]。多义动词是多义语的典型代表。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多义语“わたる”。近年来,从认知语义学和意象图式的角度对多义动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わたる”不仅仅作为移动动词来使用,还有其他的语义,但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对“わたる”进行详细的研究。“わたる”的其他语义是怎么形成的?哪个语义是它的原型语义呢?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通过构建意象图式,在对具体的例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多义语“わたる”的语义形成。
2.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及
南明世(2018) [2] 主要是从复合动词的角度来研究动词“わたる”,比如说组成的“行き渡る”“知れ渡る”等复合动词。进而来分析对日语学习者造成的难点,“わたる”本身和它组成复合动词之后所表达的语义差异还是挺大的,应该涉及到对“わたる”语义本身的研究。李颖清(2013) [3] 运用生成语法中的格语法理论,以“越える”和“渡る”为例,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以实证方法阐释了在动词谓语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结构可以影响句法结构的观点。她通过例句以及组合关系等的分析对这两个词的句法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是文章中有一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聚合关系、设定语义格等。而且在语法上对“越える”和“渡る”这两个词并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通过语法规则来判断也有一些不妥之处。
张岩(2020) [4] 主要是以认知语义学为理论背景,以位移事件为考察框架,对日语位移动词“渡る”、“通る”进行了认知语义学分析。他通过分析“渡る”、“通る”所表达的位移事件特征,指出二者的认知凸显存在差异,并通过对句法结构层面出现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描写,指出句法结构层面的差异实际源于认知凸显的不对称,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语义向句法投射的理据所在。但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例句的语法结构方面,对实际的移动路径层面的涉及并不多。
对“わた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动词和句法结构方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わたる”的语义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空缺。本文主要通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来看“わたる”的语义扩张。首先“わたる”的各语义的意象图式是怎样的?其次,各语义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大辞林》来看,“わたる”有13个语义,可以写做“渡る、”“渉る”、“亙る”、“航る”等。下面具体来看“わたる”的13个语义。
① 人・動物・乗り物が、川海や道などを横切って向こう側へ移動する。(水の場合は「渉る」とも書く) (人、动物、交通工具等越过海和道路向另一侧移动。)
ア、間をさえぎるものを越えて、向こう側に移る。(越过中间的障碍,向另一侧移动。)
イ、橋や通路を通って向こう側に移る。(经过桥和道路向另一侧移动。)
ウ、海などで隔てられた地点ヘ移動する。外国へ行く。(移动到被海等分隔开的地方。出国。)
エ、風などが、ある場所を通って吹く。(风等吹过某个地方。)
② あちらこちらと移る。(移动到这里或那里。)
③ 世間の人々の間で暮らしてゆく。生きてゆく。(在世上生存。)
④ 物が、ある人の手元から他の人へ移動する。(物品从一个手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
ア、(主に「~~の手に渡る」の形で)ある人の所有物が他の人のものとなる。(主要是用“~~の手に渡る”的形式来表示某人的所有物变成了他人所有。)
イ、物を複数の人に配って、それぞれの人の手に届く。ゆきわたる。(把物品分配到多个人的手中。)
⑤ (「亘る」とも書く)ある範囲に及ぶ。(也写作“亘る”,波及到某种范围。)
ア、要する時間・回数・数量が、ある大きな数値に達する。(时间、次数、数量达到某个较大的数值。)
イ、広い範囲に及ぶ。くまなく及ぶ。(波及的范围较广。)
⑥ 他の動詞の連用形に付いて、その動作が続く意を表す。(接在动词连用形后面,表示该动作的持续。)
ア、広い範囲に~~する。一面に~~する。(该动作在某范围内持续。)
イ、長い時間~~する。~~し続ける。(该动作在长时间内持续。)
⑦ ある場所へ行く。また、ある場所へ来る。(去或来到某个地方。)
⑧ 人・乗り物がある地点を通過する。(人或者交通工具通过某个地方。)
⑨ 鳥が空を飛ぶ。太陽や月が空を移動する。(鸟飞到空中。太阳或月亮升到空中。)
⑩ 広がる。広く及ぶ。(波及到的范围较广。)
⑪ 年月がたつ。年月を送る。(时间流逝。)
⑫ (尊敬を表す語と共に用いて)「ある」「いる」の尊敬語。おありになる。いらっしゃる。(“ある”、“いる”的尊敬语。)
⑬ 補助動詞
形容詞・形容動詞の連用形および断定の助動詞「なり」の連用形「に」、または、それに接続助詞「て」を添えたものに付く。叙述の意を添える「ある」を敬っていう。~~いらっしゃる。~~でおいでになる。(作补助动词。)
3. 各语义的意象图式
下面就通过“わたる”的各个语义的意象图式来看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因为“わたる⑫”表示尊敬,涉及到表达的具体对象的尊敬问题,而“わたる⑬”用作补助动词,并非“わたる”的核心语义,所以本文对这两个较抽象的语义就不加分析。
3.1. “わたる①”
由于“わたる”属于移动类动词,所以下面主要是通过“起点―経路―終点”意象图式来看它的各个语义的意象图式。所谓的“起点–経路–終点”意象图式是指不管是人还是物体它们移动时,一定都会有出发的地点、移动的终点和把这两个地点连接起来的路径的存在,把由“起点”、“路径”、“终点”所构成的图式称为“起点–経路–終点”意象图式(以下称为“路径”意象图式) [5]。
“わたる①”的含义是“人、动物、交通工具等越过海和道路向另一侧移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句来分析。
(1) 荒川の川を渡るとすぐ川口市に入ります。(笔者译:一过荒川河很快就到川口市。) (中纳言)
(2) 多摩川の長い鉄橋をわたると、人家がすくなくなり、稲田や芋畑が見えて来た。(列车穿过多摩河大铁桥,人烟越来越稀少了。只见一片片的稻田和白薯地。) (中日对译语料库)
(3) わたしのほうへ道を渡って来た。(笔者译:他穿过马路向我走来。) (中纳言)
例句(1)中,移动主体从原本所在的起点A地有可能是坐船、驾车等,越过荒川河,向终点C地方向移动,这里的C地也有可能不是川口市。A~C之间所经过的地方就是路径B。同样,在例句(2)中,移动主体从原本所在的A地,乘车通过路径B,穿过多摩河大铁桥,向终点C方向移动。在例句(3)中,把“他向我走来”看作是一个意象图式的话,那么“他”原本在的地方是起点A,“我”所在的地方看作终点C,那么从A~C穿过“马路”就是路径B。下面我们来看图1“わたる①”的意象图式。

Figure 1.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①”
图1. “わたる①”的意象图式
在图1中,在从A~C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障碍物,而且地理上有一定的距离,有可能是山、道路和海等。
3.2. “わたる②”
“わたる②”表示“移动到这里或那里”。下面通过例句(4)、(5)来分析“わたる②”。(4)あちこちの店を渡ってきた職人。(笔者译:辗转四方的手艺人。) (大辞林)
在例句(4)中,把“手艺人”原本所在的地方看作是起点A,把从A到别的地方看作是路径B,把别的店里当作是移动的终点C。所以“わたる②”的意象图式就可以用图2来表示。

Figure 2.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②”
图2. “わたる②”的意象图式
从语义上来说“わたる②”和“わたる①”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表示移动主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但不同的是,“わたる①”表示从A方向越过某一障碍到达C处。A和C之间在地理上是有距离的,而且一定存在着障碍。但是在“わたる②”所表示的移动中,A地和C地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着障碍。
隐喻是两个事物或者概念基于一定的类似性,用一个事物、概念来表示另一个事物、概念 [6]。比如,「今年はたくさんの学生を巣立って行った」中的「巣立つ」,它原本的意思是表示鸟儿由原本呆在鸟巢里由父母庇护的状态,变为飞离巢穴,自力更生的状态。但在这句话里,使用了「巣立つ」,通过隐喻来更形象地表达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从受学校庇护的状态,变成为自己要走向社会生活的状态。而且,隐喻要基于一定的相似性,在这句话中,学生就和鸟儿基于他们都是从有庇护的状态自立(籾山洋介,認知言語学入門:2010)。
“わたる②”和“わたる①”也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表示移动主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所以,这样来看的话,“わたる②”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3.3. “わたる③”
“わたる③”所表示的含义是“在世上生存”。
(5) 渡る世間に鬼はない。(笔者译:世上总有好人。) (中纳言)
如果把一个人的出生看作是他的起点的话,那么死亡就是他的终点,那么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他的路径,那么就可以得出“わたる③”的意象图式。如图3。

Figure 3.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③”
图3. “わたる③”的意象图式
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些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的障碍,这样来看的话,“わたる③”可以说是“わたる①”抽象化的语义扩张。
3.4. “わたる④”
“わたる④”的意思是:“物品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意思。
(a)、某人的所有物变成了其他人的物品。
(6) 当時も今も、海で採集された珊瑚は入札を経て、珊瑚商の手に渡るのが決まりだ。(笔者译:不管以前还是现在,从海里采集的珊瑚都要经过竞标,最后才落入珊瑚商人手中。) (中纳言)
在例句(6)中,珊瑚原本在采集珊瑚的渔民手中,但通过买卖,最后到了珊瑚商人的手中。那把采集珊瑚的渔民看作是起点A,珊瑚商人看作是终点C,珊瑚这一物品看作是a的话,可以得到图4(a)的意象图式。
“わたる①”和“わたる④”a具有相似性,二者都表示向另一侧方向的移动,不同的是“わたる④”a表示的是物品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个人手中,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的具体化表现,所以“わたる④”a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更具体化的语义扩张。
(b)、把物品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
“わたる④”b表示把物品a分配到C、D、E的手中,这时要确保全员都拿到了这件物品,如果有遗漏的话,就不能使用“わたる”(森田良行,1997)。
(7) みんなに、三箇ずつ行きわたるように数を勘定して持って来い。(按每人三个数好拿来。) (中日对译语料库)
(a)
(b)
Figure 4. (a)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④”; (b)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④”
图4. (a) “わたる④”a的意象图式;(b) “わたる④”b的意象图式
(8) 弁当のわたってない人は手を挙げてください。(笔者译:请没有拿到便当的人举手。) (森田良行;1997)
在例句(7)和(8)中,如果把原本物品a所在的地方看作是起点A的话,那么分配到每个人手中之后,之后的每个人就是终点C。所以可以得到图4(b)的意象图式。
“わたる④”a和“わたる④”b具有相似性,二者都表示物品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不同的是,“わたる④”a表示的是物品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个人手中,“わたる④”b是物品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更多人的手中,所以“わたる④”b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④”a的更具体化的语义扩张。但不管是“わたる④”a还是“わたる④”b,都表示物品的移动。“わたる④”表示“物品的移动”,其中可能也会遭到一些障碍,所以“わたる④”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向一侧移动)的在物品所有权方面的语义扩张。
3.5. “わたる⑤”
“わたる⑤”表示“波及到某种范围”。具体有以下两种含义。
(a)、时间、次数、数量达到某个较大的数值。
(9) そして星一は六十余頁にわたる「落選演説記録」を巻末に加えた。(星一在该书的末尾又加上了长达六十多页的“落选演说记录”。) (中日对译语料库)
(10) 各分団は、百日以上に渡る訓練を重ね、ポンプ操法を通じ、これまで以上に団結力が増すことができました。(笔者译:每个小组都训练了一百多天,通过抽水作业,他们变得比以前更加团结。) (中纳言)
例句(9)中,如果把这六十多页的“落选演说记录”当作一个意象图式来看的话,那它的第一页就是它的起点A,那么它的最后一页就是它的终点C,而从它的起点到终点就是所经过的就是路径B。在例句(10)中,如果把这个“一百多天的训练”当成一个意象图式,那“一百多天”的第一天就是它的起点A,“一百多天”中的最后一天就是终点C,那么这“一百多天”的经过就是路径B,所以它的意象图式可以用图5(a)来表示。
(b)、某个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
(11) そのため、メンバーは財務・営業・生産と、多岐に渡る知識を有する人材が望ましい。(笔者译:因此,成员应该在财务、销售和生产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中纳言)
(12) 産物、緑地、道路の維持、補修をはじめ清掃、廃棄物の共同処理など管理内容は広範囲にわたる。(从维修建筑物、绿化地、公路开始,直至清扫、共同处理废弃物品等,其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中日对译语料库)
在例句(11)、(12)中,如果把所提及的这些方面比如,“财务、销售和生产方面”、“维修建筑物、绿化地、公路开始,直至清扫、共同处理废弃物品等”当成一个意象图式来看,那么它列举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它的起点A,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终点C,跨的这些领域就是路径B,那么“わたる⑤”b可以用图5(b)来表示。
(a)
(b)
Figure 5. (a)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⑤” a; (b)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⑤” b
图5. (a) “わたる⑤”a的意象图式;(b) “わたる⑤”b的意象图式
从分析来看的话,不管是“わたる⑤”a还是“わたる⑤”b都是对B这些跨领域的强调,“わたる①”表示“向一侧移动”,横渡大桥或者大海,那“わたる⑤”是横跨了好多领域,可以说是抽象化的“横渡”。
所以,“わたる⑤”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3.6. “わたる⑥”
“わたる⑥”表示:“接在动词连用形后面,表示该动作的持续”。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句来看。
(13) 彼自身の声音が響を失っているだけに、この空間に鳴り渡る声が彼には腹立しかった。(笔者译: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声音,所以对在这个空间里响起的声音很恼火。) (中纳言)
(14) 周祖培のこの一言で本件は落着したのだが、これが知れ渡るといろいろな噂が飛び始めた。(笔者译:周祖培的这一评论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一旦这事被人知道,就会传出各种谣言。) (中纳言)
在例句(13)、(14)中的“鳴り渡る”、“知れ渡る”,都是“わたる”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组成复合动词。“鳴り渡る”可以解释为:“响起”(大辞林),那么在例句(13)中就是在这个空间里响起的声音,传到了这个人的耳边。“知れ渡る”表示:“被很多人知道(大辞林)”在例句(14)中“知れ渡る”表示这件事情流传出去,然后就会被很多人知道。那么如果把“声音响起的地方”、“原本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当作起点A来看的话,那它传播的路径就是B,那“声音”、“这件事情”流传的范围的终点就是终点C。可以得出如下图6的意象图式。

Figure 6.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⑥”
图6. “わたる⑥”的意象图式
通过例句(13)、(14)来看,“わたる⑥”可以解释为“某件事或者声音等的流传”,可以说是“某件事或者声音等向另一侧移动”,那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障碍的阻挡,就和“わたる①”有些相似,所以“わたる⑥”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3.7. “わたる⑦”
“わたる⑦”表示:“去或来到某个地方”。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句来分析。
(15) そういう状況認識からすれば、家康も当然、朝鮮に渡るべきなのだ。(笔者译:鉴于对这种形势的看法的话,家康他应该去韩国。) (中纳言)
(16) まずボクが先に南校舎から職員校舎に渡ることになった。(笔者译:我不得不先从南边的教学楼到教工楼。) (中纳言)
例(15)中,“家康”是要从他原本所在的地方到“朝鲜”,那么如果把他原本在的地方看作是起点A的话,那么“朝鲜”就是终点C,从A~C的路径就是B。同样在例(16)中,“南面的教学楼”看作是起点A,“教工楼”就是终点C,那么从A~C要经过的就是路径B。所以就可以得到图7的意象图式。

Figure 7. The image schema of “わたる⑦”
图7. “わたる⑦”的意象图式
“わたる①”表示“向另一侧移动”,单从意思上看和“わたる⑦”是相似的,都表示向一侧的移动,两者也可以看成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通过向另一侧的移动,去或来到了某个地方。
换喻是基于两个事物外界的邻接性或者广义上来说基于两个事物、概念上的关联性,用一个事物、概念来表示另一个事物、概念。邻接性分为时间、空间、抽象上的邻近性。空间上的邻近性是指,两件物品或事情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邻近性。比如「テーブルを片付ける」这句话。它想表达的是为了不让桌子挡路,把桌子往角落里移动一下。或者是把桌子上的一些物品往其他的地方移动一下、把桌子上散落的物品整理一下。那如果表达的是后者的意思的话,就是基于桌子和物品在空间上具有邻接性,所以用了换喻的手法来表示。
时间上的邻近性是指两件事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同时性或者前后发生。比如在「この問題を前にして、頭を抱える」这句话中,「頭を抱える」(抱头)这一动作表示的就是不知所措的意思。用「頭を抱える」来表示是因为,往往我们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都会做出抱头这一动作来。也就是说不知所措这一精神状态和抱头这个动作是同时或者前后发生的,所以它们在时间上有邻近性,可以运用换喻的手法,用抱头来表达不知所措的状态。
抽象上的邻近性有很多种,比如原因和结果、目的和手段等。在「李さんは目に見えて上達する」这句话中,「目に見えて」本来表示的是用视觉的手段,但在这句话中表示的是理解、明白的意思。这是因为采用视觉的话,可以看的更明白。所以「目に見えて」是它的原因,理解、明白是它的结果。两者有着抽象上的邻近性,可以用换喻来表达(籾山洋介,認知言語学入門:2010)。
因为“わたる①”表示“向另一侧移动”,通过向另一侧的移动,去或来到了某个地方。那他们就具有抽象上的手段和目的的邻近性,所以“わたる⑦”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换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3.8. “わたる⑧”
以下“わたる”的意象图式都可套用图7,就不一一列出。
“わたる⑧”表示;“人或者交通工具通过某个地方”。下面看具体的例句。
(17) 興居島汽船の「えひめ2」で泊港に渡ると、南北の細長い島を時計回りで1周した。(笔者译:乘坐轮船“爱媛2号”前往泊港,船从北到南以顺时针方向绕行了这个狭长的岛屿。) (中纳言)
(18) ここから青梅街道を南に入って、東部公園を抜け、小金井街道を渡ると、西武新宿線花小金井駅であった。(笔者译:从这里向南进入青梅街道,经过东部公园,穿过小金井街,就是西武新宿线的花小金井站了。) (中纳言)
在例句(17)中,目的地是“泊港”,所以原本所在的地方是起点A,“泊港”是终点C,那所经过的路径就是B。例句(18)中,主语原本所在的地方是起点A,所经过的这一系列的地方是路径B,终点就是“花小金井站”C。
“わたる⑧”和“わたる①”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表示向另一侧的移动,但不同的是“わたる⑧”所表示的更具体,表示“人或者交通工具通过某个地方”,所以“わたる⑧”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更加具体化的语义扩张。
3.9. “わたる⑨”
“わたる⑨”表示:“鸟飞到空中。太阳或月亮升到空中”。下面来看具体的例句。
(19) 枝を渡る小鳥を目で追いかけ、その仕草を観察していると、数羽の小鳥が枝に戯れているのが見た。(笔者译:当我的眼睛跟着一只小鸟穿过树枝并观察它的姿态时,我看到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嬉戏。) (中纳言)
(20) 日が空を渡る。(旭日当空。)(大辞林)
例句(19)、(20)都表示“小鸟”、“太阳”这一主体的移动,例句主要着眼于它的路径。如果把主体(小鸟、太阳)原本所在的地方看作是起点A的话,那它最终停止的地方就是终点C,所经过的路径就是B。
这样来看的话,“わたる⑨”和“わたる①”相似的地方都表示移动,不同的是“わたる⑨”明确了移动主体是“小鸟、太阳或月亮”,移动的空间是“空中”。所以“わたる⑨”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更加具体的语义扩张。
3.10. “わたる⑩”
“わたる⑩”表示:“波及到的范围较广”。
(24) 雲の薄く渡れるが。(笔者译:云变得稀薄。) (大辞林)
在例句(24)中“云变得稀薄”是状态的变化,从“云很多”变成了“云稀薄”。可以说是“云”从“很多”这一状态移动到了“稀薄”的状态。那么把原本的状态看作是起点A,“稀薄”的状态看作是终点C,从A~C所经过的就是路径B。
把“わたる⑩”看成是从某状态变化到某状态的话,那么“わたる⑩”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的抽象化,所以“わたる⑩”是“わたる①”通过换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3.11. “わたる⑪”
“わたる⑪”表示:“时间流逝”。
(25) 世を渡る。(笔者译:在世上生活。) (大辞林)
时间是没有终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生命的物体是有起点和终点的。所以,如果把它刚出生在世上当作是它的起点A,那么它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就是它的终点C,从A~C经过的路径就是B。
“わたる⑪”和“わたる①”相似的地方是它们都表示了移动,而“わたる⑪”则是可以说是表示时间的“移动”,是“わたる①”更加抽象化的表达,所以“わたる⑪”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わたる②”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③”是“わたる①”抽象化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④”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在所有权方面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⑤”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⑥”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⑦”可以说是“わたる①”通过换喻形成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⑧”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更加具体化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⑨”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更加具体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⑩”是“わたる①”通过换喻形成的语义扩张;“わたる⑪”可以看作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形成的语义扩张。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的方面来分析“わたる”的多个语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わたる”的其他语义基本都是“わたる①”通过隐喻或者换喻形成的语义扩张。Lakoff (1995)指出,在多义语的多个词义中,把认知度最高的语义设定为它的原型语义。因为“わたる”的其他语义都是通过“わたる①”扩张而来的,所以认定“わたる①”为它的原型语义。原型语义的发现对“わたる”语义方面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期待以后能对“わたる⑫”“わたる⑬”展开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