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日汉翻译计量分析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ion of BA Conditional Sentences Expressing Hypothesis and Counterfactual Hypothesis
DOI: 10.12677/ML.2022.109272, PDF, HTML, XML, 下载: 166  浏览: 30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光赫, 刘志颖: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バ条件句共现网络分析KH Coder日汉翻译BA Conditional Clause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KH Coder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ion
摘要: 本文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200部日语小说中抽出850例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的日汉对译例句,以研究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汉译此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使用KH coder共现网络分析,分析四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共现网络分析,在本文对日语バ条件句的语义分类、形式分类、后项时态、汉语翻译此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日语バ条件句中,假定句与反事实假定句区别明显,假定句有明显的使用Iバ的倾向,其日语后项多为qル、qテイル;表示与假定相搭配的汉语翻译分别为⑲ 只要(就)、⑳ (一)就、⑯ 時(候)等;而反事实假定句明显具有使用IIナケレバ、Ⅳテイナケレバ的倾向,其后项多为qタ、qテイタ。相搭配的汉语翻译分别为⑧ 如果 + 不(無)、⑬ 否則(無)、⑩ 如果 + 不(就)等。IIIテイレバ与⑤ 如果(肯定)同时可以用于两种表达。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us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raws 850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ion examples of hypothetical and counterfactual hypotheses from 200 Japanese novels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and tense translation. By using KH coder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formal classification, post-tense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conditional senten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Japanese conditional sentence,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ypothetical sentence and the counterfactual hypothetical sentence; the hypothetical sentence has an obvious tendency to use Iバ, and most of the latter items in Japanese are qル, qテイル.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ollocation with the assumption is ⑲ 只要(就), ⑳ (一)就, ⑯ 時(候) etc. On the other hand, counterfactual hypothetical sentences obviously have a tendency to use IIナケレバ, IVテイナケレバ hypothetical sentences, followed by qタ, qテイタ.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location is ⑧ 如果 + 不(無), ⑬ 否則(無), ⑩ 如果 + 不(就) etc. Both IIIテイレバ and ⑤ 如果(肯定) can be used in both expressions.
文章引用:李光赫, 刘志颖. 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日汉翻译计量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9): 2022-20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9272

1. 前言

在日语中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时多使用バ条件句进行表示。例如例句1表示假定,例句2表示反事实。但仅通过语法形式结构来看,两个语法都可以使用バ条件句进行表示,使得初学者很难区分之间的区别,也会引起译者在翻译时出现翻译错误等问题。

(1) これ以上、谷底の水量が増えれば、洞窟の中まで浸水する恐れがあった。/如果谷底的水量持续攀升的话,迟早都会淹死洞内。

(貴志祐介『クリムゾンの迷宮』/林青《深红色的迷宫》)

(2) 切符を買ってきた時、一塁側があればよかったんだけど、と加賀が孝志に話していたが、その意味が未緒にはわからなかった。/买票的时候,加贺对孝志说要是靠一垒就好了,然而未绪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東野圭吾『眠りの森』/郑琳《沉睡的森林》)

但通过两个例句可以发现,表示假定的例句1其后句出现的“浸水する”为非过去时态,而表示反事实假定的例句2其后句的“よかった”为过去时态。故而可以推论日语バ条件句在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时,与其后项出现的时态关系具有一定的共起倾向。

此外还可以注意到在其汉语译文当中,假定バ条件句被翻译为“如果……的话”;反事实バ条件句被翻译为“要是……的话”。但反事实条件句中,在汉语后句还出现了与前句相搭配的副词“就”,所以汉语翻译在表示反事实与假定的バ条件句时,后项出现的副词具有一定区别。

综上,バ条件句在表示假定和反事实假定时,其后项出现的时态具有一定的区别,而其对应的汉语翻译后项出现的副词也应有一定区别。因此本文基于バ条件句假定和反事实假定之间、日语前项与后项之间、日语与汉语副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究バ条件句在表示假定和反事实假定之间的区别,并明确其完整的翻译倾向。

2. 以往的研究

2.1. バ条件句的分类

在现代日语语法体系当中,关于バ条件句的分类繁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当举莲沼昭子等(2001 [1])与在日本语记述文法研究会(2003 [2])。

莲沼昭子等(2001 [1])将其分为“假定条件”与“一般·习惯性条件”2大类。其中“假定条件”包括(1) 假定表现、(2) 表达各种限制的当为表现、(3) 前项为事实句的假定、(4) 反事实假定;“一般·习惯性条件”包裹(5) 一般的·事实的条件与(6)并列条件。

此外,在日本语记述文法研究会(2003) [2] 认为バ条件句语义分类分为① 假定条件、② 反事实条件、③ 一般条件、④ 反复条件、⑤ 事实条件5类,并指出④ 反复条件常常与“いつも、よく”等的副詞相搭配使用以表达反复·习惯之意。故而该项等同于莲沼昭子等(2001 [1])中的“一般·习惯性条件”的(5)一般的·事实的条件。而⑤ 事实条件一般用于表达事实上的条件,多用于在接受说话动词的情况下,或在事态的连续反复的情况下自然使用,因此⑤ 事实条件等同于“一般·习惯性条件”的(6)并列条件。

将以上研究进行整理汇总,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Comparison of advance research

表1. 先行研究对比

因此不论哪种主流分类方式,假定表现与反事实假定都是バ条件句的典型用法。

2.2. 表示假定的バ与表示反事实的バ

刘志颖、李光赫(2021) [3] 整理了以往研究中バ条件句的语义分类,并将表示假定的バ定义为バ句式中会出现前节为条件假设,后节表示可能产生的结果的预想形式。同时指出假设性高的句子中,句首会出现もし,但表示确实会发生时不使用もし。另外,与さえ共现的话表示“最低条件”(例句3~6);将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定义为前项表示与当前情况或过去事实明显不同的情况,后项表示相应的不同结果的句子。反事实句为前项与现在的状况或过去的事实明显不同时,表示会相应地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例句7~9)

(3) 5時を過ぎれば誰か戻ってくると思いますけど。/b.我想过了五点的话会有谁回来的。

(蓮沼2001/刘志颖、李光赫译2021)

(4) もし核戦争が起きれば、この国はあっという間に姿を消えるだろう。/b.如果发生核战争的话,这个国家瞬间就会消失的吧。

(蓮沼2001/刘志颖、李光赫译2021)

(5) 彼さえ出場できれば、試合に絶対勝つだろう。/只要他出场的话,肯定能赢得比赛吧。

(蓮沼2001/刘志颖、李光赫译2021)

(6) 先生の頭さえあれば、こういう態度は坐って世の中を考えていても自然と出て来るものだろうか。/只要他不糊涂,这种态度也是他坐在家里分析社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来的么?

(夏目漱石『こころ』/周炎辉译《心》)

(7) 体の自由さえきけば、そんなけしからん奴、逮捕してやるのに。/要不是车内人太挤,转身不容易,早就要把那家伙逮捕起来了。

(赤川次郎『三毛猫ホームズのクリスマス』/叶蕙译《三毛猫的圣诞节》)

(8) そうでなければ、死を見てきた人が逞しくなるわけがない。精一杯生きようと思うわけがないではないか。/否则,看到死的人,就不会变得那么坚强,不会想竭尽全力地活下去。

(渡辺淳一『ふたりの余白』/时卫国《留白》)

(9) これで身体を暖めさせてやれば、さらに効果がうながされる。/要是身子再暖和点儿,效果会更好。

(森村誠一『黒い墜落機』/吕立人译《黑色飞机的坠落》)

2.3. 日汉对译研究中对バ条件句的研究

在日汉对译领域的バ条件句的研究中,李光赫等(2012) [4] 中指出表示单纯假定的バ条件句其对应的汉语翻译形式多为“p,就(会/能)q”,而前项出现もし等形式以表示高假定性时其对应翻译形式多为“如果p,就(会/能)”。(例句10、11)

同时指出在表示反事实的バ条件句根据反事实的三种情况(基于过去的反事实假定、基于现在的反事实假定、基于过去但对现在或未来产生影响的反事实假定)应当有不同的翻译形式。其中基于现在的反事实假定,日语前项多出现“ある、である、いる”等状态动词,其汉语翻译为“(要是/如果)p的话,就q了”。而当前项出现否定句式时,汉语翻译多为“要不是p,就q”或“如果不是p,就q”的形式。而关于基于过去的反事实假定,李光赫等(2012) [4] 认为其日语后项多出现过去时态,前项多为テイル形式,其汉语翻译一般为“(要是/如果)p的话,就q了”。关于基于过去但对现在或未来产生影响的反事实假定,李光赫等(2012) [4] 认为其日语后项多为过去时态,同时出现テイタ、テイル的倾向也很明显。(例句12~14)

(10) この鍋で料理すれば、ガス代が月々2000円節約できる。/如果使用这个锅的话,每月就可以节约2000日元的煤气费。

(李光赫等(2012))

(11) この車はうまく運転すれば、1リットルで20㎞も走る。/这款车如果用心开的话,1公升燃油可以行驶20公里。

(李光赫等(2012))

(12) わたしにもっと実力があれば、助けてあげられると思う。/要是我实力再强点的话,就能帮助你了。

(李光赫等(2012))

(13) もっと警備をしっかりしていたら/ていれば、泥棒が入ることはなかったはずだ。/如果戒备再森严一些,就不会被盗了

(李光赫等(2012))

(14) 早めに家を出ていてよかった。もう30分遅かったら/遅ければ、渋滞に巻き込まれて、遅刻してしまったところだよ。/幸亏早一些出门。要是再晚30分钟的话,就遇上了交通堵塞,就会迟到了。

(李光赫等(2012))

刘志颖、李光赫(2021) [3] 通过共现网络分析,对バ条件句的语义分类与汉译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バ条件句的在表示预想(假定)时与“如果-的话(就)”,“时”,“一旦(就)”之间具有明显的翻译倾向;反事实与“要不是(就)”“(一)就”之间具有明显的翻译倾向。

2.4.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与KH coder在语言学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计量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也在不断发展,在对译研究中导入统计学的研究越来越盛行。

KH coder为日本立命馆大学樋口耕一教授团队开发,主要用于各类文本挖掘可视化分析等内容,同样也可以用于日语对译语法研究当中,尤其其中共现网络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日语对译研究当中(李光赫2018 [5]、2021 [6];邹善军2019 [7])。但两者仅仅只能对比两个变量,即“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日语后句中出现的时态以及汉语后项出现的副词等无法参与研究。

因此本文在共现网络分析双变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将日语后项的时态与汉语后项副词问题引入变量研究,对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的后项时态,汉语以及汉语后项副词问题进行研究。

3. バ条件句形式分类与其他要素对应关系

3.1. 形式分类与语义分类对应关系

本文旨在研究表示对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バ条件句的后项时态,汉语以及汉语后项副词问题,因此本文从200部日文小说及其汉语小说中抽取日语バ条件句及其例句,抽取关键词为バ条件句的四种形式Iバ、IIナケレバ、IIIテイレバ、IVテイナケレバ,选取其中表示假定与反事实假定的语料,共计850条。其中日语四种形式分类与语义分类即反事实假定与假定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Table 2.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ormal classification and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表2. 形式分类与语义分类对应关系

3.2. 形式分类与时态对应关系

为探究日语句式与时态之间的关系,故而与表2同理分析形式分类与时态对应关系(表3)。后项出现的时态表现经过整理共有五种,分别为qタ(过去式)、qテイタ、qテイル、qル(非过去式)共计4种。其分类依据为:

qタ:(15) 一言でもいっておけば、どれほど気が楽だったろう

(渡辺淳一『ふたりの余白』)

qテイタ:(16) 彼の予報によると、彼女が死ななければ僕らは結婚していたそうだ。

(乙一『さみしさの周波数』)

qテイル:(17)おかしいな。弦間あてにかけてきたのであれば、彼が夜間いないことを知っているはずだが。

(森村誠一『凶通項』)

qル:(18)そうでなければあんなに、自信あり気にものを言えないはずだ。

(渡辺淳一『白き狩人』)

Table 3.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ormal classification and tense

表3. 形式分类与时态对应关系

3.3. 形式分类与汉语对应关系

为探究日汉翻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日语形式分类与汉语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850条语料整理,其前项可以分为1如果类,即“如果、假如、倘若”等;2如果不类,即“如果不,要是不,要不是”等等;3否则类,即“要不、除非、否则”等等;4其他类,即“的时候、一旦”等等。其后项出现的副词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無(无特别明显副词)、還、該、就、肯定(包括一定,肯定等)、早、或許(包括说不准,可能等)”(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其分类依据为:

無:(19) 如果能对儿子说“爸爸今天也要上班,没有办法呀”之类的话,也能照顾到他的面子。

(東野圭吾『流星の絆』/徐建雄《流星之绊》)

還:(20) 如果家里房子大人又多,还可以借此分散一些注意力,但只有两个人的公寓生活里是没有避难所的。

(渡辺淳一『別れぬ理由』/民子《不分手的理由》)

該:(21)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我该多舒服啊,身体也能消停消停呀。

(渡辺淳一『鈍感力』/林青华《钝感力》)

就:(22) 若是如此,对方道一下歉就可以了。

(渡辺淳一『別れぬ理由』/民子《不分手的理由》)

肯定:(23) 因为他知道自己若这么做,白发的老提督一定会嗤之以鼻的。

(田中芳樹『銀河英雄伝説』01黎明篇/蔡美娟《银河英雄传说》)

早:(24) 开车赶一点的話花不到十分钟,木内也说他会尽快过来,算算时间他老早就该出现。

(東野圭吾『ダイイング・アイ』)

或許:(25) 如能渡海到大明国去,或许可以开辟新的天地,遇到杰出的人。

(山本兼一『利休にたすねよ』/陈丽佳《寻访千利休》)

Table 4. Formal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correspondence

表4. 形式分类与汉语对应关系

4. 共现网络分析

4.1.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对应关系图形

本研究为探究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汉语之间的关系,使用共现网络分析对其展开研究。图1为使用表2表3结合进行共现网络分析的图形。图1以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为函数,并由圆形和方形组合绘制而成。其中方形表示语义分类即A假定与B反事实;圆形为バ条件句形式分类Iバ、IIナケレバ、IIIテイレバ、IVテイナケレバ与日语后项时态表现qタ、qテイタ、qテイル、qル。圆形与方形之间由线相连接,线上写有系数。系数越大,两者间关联度越强。一般认为,系数在0.1以上即两者存在关联度。

由图可以明显看出,A假定与B反事实被分为左右两组,左边为假定组,其组内搭配内容为Ⅰバ、qテイル、qル;右边为反事实组,其组内搭配为qタ、qテイタ、Ⅱナケレバ、Ⅳテイナケレバ。同时Ⅲテイレバ横跨两组,通过系数来看,其更接近于反事实组。

图1整理可得如表5的关系。其中与A假定相搭配的组合为“A仮定 + Iバ (0.36) + qル (0.48)”“A仮定 + IIIテイレバ (0.28) + qテイル (0.33)”“A仮定 + Iバ(0.36) + qテイル (0.33)”“A仮定 + IIIテイレバ (0.28) + qル (0.48)”四种,其中关系最强者即为系数和最强者“A仮定 + Iバ (0.36) + qル(0.48)”。同理B反事実共有6种搭配、关系最强组合为“B反事実 + IIナケレバ (0.36) + qタ(0.48)。”

Figure 1. Correspondence diagram of Japanese front term + Japanese back term + Chinese expression

图1.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对应关系图

Table 5. The content is collated by Figure 1

表5. 由图1整理内容

4.2.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汉译对应关系图形

图1同理,将日语语义分类(A假定与B反事实)、日语形式分类(Iバ、IIナケレバ、IIIテイレバ、IVテイナケレバ)、汉语翻译(如表4所示)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其结果如图2所示。图2图1相同皆为欧式距离绘制,图2图例信息与图1相同。如图2所示,图依然被划为左右两组,左边为假定组,右边为反事实假定组。其中“⑤ 如果(肯定)”连接左右两组,且连接左右两组的系数相同。

图2内容整理,其结果如表6所示,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汉译之间的搭配关系共有多种,其中假定中搭配关系最强者为“A仮定 + Iバ (0.36) + ⑲ 只要(就) (0.37)”;反事实最强关系为“B反事実 + IIナケレバ (0.36) + ⑧ 如果 + 不(無) (0.35)”。

Figure 2.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formal classifi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graph of Chinese translation expression

图2.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汉译对应关系图形

Table 6. Sort out the content from Figure 2

表6. 由图2整理内容

4.3.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汉译对应关系整理

正如上文所述,本文的图形绘制基于欧氏距离。在平面空间中欧式距离的代表两点之间真实距离,两者之间距离越短,则相似度或关联度越强,其公式为:

ρ = ( x 2 x 1 ) 2 + ( y 2 y 1 ) 2

因此图形中的系数表达的其之间的关联性强弱,而不表达其两者之间的距离。若改变一下思路,将其中坐标(x1, y1)当作原点思考,则距离便会变成 ρ = x 2 2 2 + y 2 2 ,即从原点出发,以ρ为半径画圆,则(x2, y2)其实可以出现在圆上任意一点之上。因此如果将假定至于原点,按照系数大小表示距离近远进行绘制同心圆,便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内容。

基于以上原理,便可以将表5表6进行结合得到如表7内容。

Figure 3. The concentric circle chart of the assumption condition and its associated part

图3. 假定条件与其相关联部分的同心圆图

因此,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バ条件句表示假定时,其最强搭配便为“A仮定 + Iバ (0.36) + qル (0.48) + ⑲ 只要(就) (0.37)”;而在バ条件句表示反事实假定是,其最强搭配变为“B反事実 + IIナケレバ (0.36) + qタ(0.48) + ⑧ 如果 + 不(無) (0.35)”。表示所示的搭配关系便是可能出现的从日语语义分类到汉语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系数决定其出现的可能性,系数越大,出现可能性越大。

Table 7.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formal classification, tense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correspondence arrangement

表7. 语义分类・形式分类・时态・汉译对应关系整理

5. 结论

在本文基于共现网络分析,对日语バ条件句的语义分类、形式分类、后项时态、汉语翻译此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考察。通过分析发现在日语バ条件句中,假定句与反事实假定句区别明显,假定句有明显的使用Ⅰバ的倾向,而反事实假定句明显具有使用Ⅱナケレバ、Ⅳテイナケレバ的倾向。其中Ⅲテイレバ可以同时用于两种表达,且更具有使用在反事实中的倾向。

同时表示假定时,其日语后项多为qル、qテイル;而表示反事实假定时其后项多为qタ、qテイタ。

表示与假定相搭配的汉语翻译分别为⑲ 只要(就)、⑳ (一)就、⑯ 時(候)、⑰ 一旦(就)、③ 如果(該)、① 如果(無)、⑥ 如果(早)、⑦ 如果(或許)、⑱ 只要(該);与反事实假定相搭配的汉语翻译分别为⑧ 如果 + 不(無)、⑬ 否則(無)、⑩ 如果 + 不(就)、④ 如果(就)、⑭ 否則(就)、⑫ 如果 + 不(或許)、⑪ 如果 + 不(肯定)、⑮ 否則(肯定)、⑨ 如果 + 不(該)、② 如果(還)。⑤ 如果(肯定) 可以同时用于两种表达。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对译语料库的课堂应用与学生产出的一体化教学改革”(YB202210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蓮沼昭子∙有田節子∙前田直子. 条件表現(日本語文法セルフマスターシリーズ7) [M]. 東京: くろしお出版, 2001.
[2] 日本語記述文法研究会. 『現代日本語文法6第11部複文』[M]. 東京: くろしお出版社, 2008.
[3] 刘志颖, 李光赫. 从定量学的角度分析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倾向——以バ条件句为中心[J]. 现代语言学, 2021, 9(3): 701-710.
[4] 李光赫, 张北林, 林乐青, 王楠. 复句日汉对比实证研究[M].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5] 李光赫, 趙海城. 関数検定から見るタラ条件文の中国語訳ストラテジー研究[J]. 明星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 2018(10): 15-28.
[6] 李光赫, 邹善军. 函数检验诠释下的日译汉策略研究——以タラ条件句翻译类型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3): 81-89.
[7] 邹善军, 李光赫. 反事実条件文における日中対訳の実証的研究: 文字コーパスとビデオコーパスを用いた考察[J]. 研究会報告(日本語文法研究会編), 2019(44): 1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