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Brief Talk on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of New Occupation Farmers Andpromo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Guangxi
DOI: 10.12677/HJAS.2022.129122, PDF, HTML, XML, 下载: 267  浏览: 84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育荣: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西宁
关键词: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培育现代农业Guangxi New Occupation Farmers High Quality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摘要: 本文结合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高速发展,分析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育现状。在生态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现实意义以及农业政策宣传等方面,论述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创新培育方式及途径,深入探索培训制度、管理模式和政策支持等,以此完善农产品供求市场制度及管理体系,实现广西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analyzed new occupation farmers present situation in Guangxi. In the background of times of protec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discussed new occupation farmers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and approach of actuality, realistic meaning and policy advocacy .Deeply explore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 and policy system support etc., improved the supply demand marke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management system,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angxi.
文章引用:黄育荣. 浅谈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J]. 农业科学, 2022, 12(9): 865-869.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22.129122

1. 引言

我国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具有“高素质,爱农业,能实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动进入农业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越来越专业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力军,培育具有较系统的现代农业知识、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专门的职业技能、现代农业的经营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1],打造一批涉农特色职业培训项目品牌,推动智慧农业网络下乡。目前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已有不少基础性研究分析,但是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生产企业、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长效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需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方面探索。

2. 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

2.1.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

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已超过20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生产经营规模,具有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2],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现代社会责任担当 [3] [4],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等作为市场主体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农资生产等农业领域,以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抓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引领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自治区负总责,市、区、乡抓落实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机制。2018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全区共确定柳州、钦州、贺州、河池4个市整市推进和武鸣等111个示范县、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高素质培育制度,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完善乡镇人才管理制度、返乡人才保障制度。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经营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外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同时也加强涉农高校和农业职业院校的软硬件建设,发挥高等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南宁市、桂林市、玉林市、河池市4个有独立法人的市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中级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广西积极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分级培训和高等培育模式,加快推进组建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实施“百名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入桂”工程,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作发展产业,组织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一流”高校招才引智,培养区域农业科技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创新就业人才,加大广西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力度。

依托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自治区农业部门统一组织开展扶贫村支部书记及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示范培训,加强对广西农林主产区、现代特色农业集聚区的人才支撑,深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宽选派渠道,实施精准服务,完善激励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开拓思路,遴选参训对象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12%,按照与世行签订贷款协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开展工作。积极鼓励大量的青年劳动力转入非城镇及涉农产业就业,同时为了提升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程度,对乡村振兴也提出了引进和培养农业创新领军人才,开展比较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推动各类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完善落实农村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就业援助等支持政策。

3. 广西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政策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建立不完备

欧美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民素质的提升,如《联邦教育法》、《就业法》、《职业教育法》等,广西农业产业化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但涉农人员对农业政策了解不全面,农产品企业缺乏专业化人才、资金、政策服务,需要尽快出台职业农民制度及指导性文件,落实国家关于明确职业农民属性和分类,在职业农民岗位开发、培育制度创新、保障制度建立等方面研究出台意见办法,确保对职业农民的创业就业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农业部门辅助的公益性培训机构,补充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的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助力,推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3.2. 农产品市场信息供求不平衡现象突出

广西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精准服务等深层次农业产业化市场信息缺乏,没有发挥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在线教育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优势。广西农产品贸易多元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较低,企业存在技术装备和专业人才落后,生产、加工和研发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均较差,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外交流、政策法规信息渠道和服务企业机构等还有待完善发展。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多样化发展缓慢

目前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优势主导产业,尤其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根据产业类型、农业特色、培训学员特点等,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配备,通过创建网络学习平台、项目推介、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积极推进参训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多样化,支持多种如展览展示、创意创新创业竞赛等拓展农民视野理念途径,激发培训积极性。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于重视传统农业发展,未重视对农民现代化技术及市场经营能力的培育,培训侧重理论教育,对实际生产操作、市场竞争能力和法律意识等存在发生破坏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触碰保护性耕地红色底线、不诚信经营等问题没有形成培训管理的及时跟进,落后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

4.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提升措施

4.1. 优化创新培育方式及途径

提升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养,需要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文化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同度,政府部门通过多举措加强对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培育,完善农产品供求的市场制度和市场管理体系 [5] [6]。首先要鼓励当代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有志青年,夯实他们的人文素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7],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涉及职业道德、经营管理、创业指导、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配套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资源体系。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为生产经营向、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创业创新型四个类型职业农民培育,坚决杜绝“凑人头、被培训”等不良现象,充分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分产业和分类型遴选培育对象。

4.2. 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一方面各乡、校和政府建立或完善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优质大学生志愿者,为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育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8],从基层乡镇教育的角度,根据知识的实际需求来提供教育服务,宣传农业产业文化教育的涵义、特点和类型。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培育师资库,组织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等专业人士,提升师资水平,按照分类分层择优选用原则,开发教育资源,从农业农村部统一教育资料中选择适合的专修课程教材。围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保持维护等方面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农民培育教材,突出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信息化应用等综合农业科技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提高,按照不同专业模块构建培训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鼓励农民走出去,开展跨区域教学互动。

4.3. 加强对乡镇政府部门的监督和评价

新型农民文化素养培育必须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比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培育新型职业农业投入占比15%以上,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对于市场的监督和评价也应加强,构建多方位监督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后续农民文化素养评价的准确性,增强政府的自我评价能力,使乡镇政府部门监督评估主体多元化以及监督评估客体的全面化和监督评估方法的科学化。通过完善有关新型农民文化教育制度培训体系监管,以及关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农民考评工作来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着重培养大学生志愿者骨干以及文化素养较高的农民,积极构建志愿者组织建设框架,开拓他们教育的工作视野,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对文化素养提高的潜在意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广西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升网络建设和运行,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平台,建立云端课堂,积极开发基地培训和远程教育,对农民开展互联网和手机端的培训方式,使移动课堂在教学点和田间地头有效衔接。利用实用性教材、课件和多媒体资源,着重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涉农人员能及时掌握产品市场供求信息。高素质农民作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新装备的传承者,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重要指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最根本的是要不断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人文素养,从多方面、多层次去深入挖掘内涵,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

2020年南宁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数字化教学资源云平台研发(编号:20203118);202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编号:2021YKYS023)。

参考文献

[1] 王思瑶, 马秀峰. 新型职业农民人文素养提升的应然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8): 76-80.
[2] 郭江平, 吴国珍.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 294.
[3] 朱启臻, 闻静超. 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 农业工程, 2012, 2(3): 1-4.
[4]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等.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15): 7-13.
[5] 刘兴亚. 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8(3): 122-124.
[6] 林坚, 黄婷.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 科普研究, 2011, 6(S1): 61-65.
[7] 毛明香. 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现代教育, 2014(Z3): 118.
[8] 王玉. 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4):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