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DOI: 10.12677/ACPP.2022.115164, PDF, HTML, XML, 下载: 273  浏览: 691 
作者: 张颖慧: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卢卡奇物化理论当代启示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摘要: 匈牙利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卢卡奇,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公认为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先河。其中,以物化理论为中心,对现实生活中的物化现象进行批判,而此批判也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理论产生的背景、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扬弃途径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促进当代社会平稳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Abstract: Lukac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 in Hungary, whose masterpiece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is recognized as the pioneer of Western Marxism. Among them, taking the Materialization Theory as the center, it criticizes the materialization phenomenon in real life, and this criticism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m.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ways of sublation of the theory. The study of 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value to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文章引用:张颖慧.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哲学进展, 2022, 11(5): 938-94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5164

1. 引言

《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极具重要性,该著作首次出版于1923年,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在卢卡奇的思想历程中,物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万物具有普遍性,卢卡奇表明在资本主义国家,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着物化现象,物化表现在诸多方面: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从思想领域到外在表现都被物化了,其被凝结为自动化机械体系的一部分,继而丧失批判社会的能力。消除物化的主要职责在于无产阶级,消除物化的道路也很长。卢卡奇的物化理念与马克思异化思想在意识层次上具有一致性,都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困境,探讨解放全人类的根本途径。卢卡奇物化思想不管是在其历史时期还是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物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着重论述了社会物化问题,物化的产生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物化学说和总体性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指导意义。

2.1. 时代背景

卢卡奇所在的二十世纪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整个世界的价值观念比较冗杂,新旧观念交叉存在,当前社会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价值理念。首先,卢卡奇家境优渥,其良好的家庭观念给他带来深刻的影响。其次,卢卡奇生活在混乱的时代,当时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资本家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欺压剥削劳动者,扩大再生产,拉大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财富差距,使得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为获取更大利益使得战乱不断,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努力发展共产主义;最后,卢卡奇本人也深受国际环境的感化。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红色十月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革命的胜利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希望。正是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建立,不断推进无产阶级运动,卢卡奇加入共产主义事业,正是这种种经历给卢卡奇带来的深入体验,为他的理论其提供了丰裕的灵感和想法。

2.2. 思想理论渊源

1)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

商品拜物教这一理念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并揭示商品所具有的神秘的属性,这种神秘性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控制着商品生产者并支配其命运。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对卢卡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其诸多著作中经常借助马克思的理论去阐释物化现象。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或多或少都会被其影响,其渗透在全部的现实生活中。物化的产生取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经济形态,而这种经济形态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使物化现象进一步深化。

2) 韦伯的合理化思想

韦伯摆脱了历史哲学思想,用一般经验对合理化的进程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合理化思想。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合理性原则与可计算原则,而合理性和可计算的思考方式早已深入了人类的心灵。韦伯的观点为卢卡奇了解与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卢卡奇运用韦伯的观点进一步表明,合理化原则和可计算原则早已延伸至人的意识范畴,并进而深化了对人类的物化。

3) 西美尔、克尔凯郭尔和黑格尔等的思想的影响

卢卡奇在青年时期受到诸多哲学大家的影响。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就表明其学习了西美尔的文化哲学并借用了他的研究方法对物化现象展开研究,这给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克尔凯郭尔的理论对早期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研究也具有深刻意义。黑格尔理论对卢卡奇的影响也很深入。“物化”这一概念的引用是卢卡奇在阅读黑格尔的著作中倍受启发而得,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使得卢卡奇认为要从总体来看待事物,不能用单一的局部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在社会历史的整体范畴中逐步消灭物化,黑格尔的总体性思想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影响 [1]。

3. 物化理论的内涵

物化问题不只存在于在经济方面,它存在于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卢卡奇把物化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必然的、直接的现象,对立于辩证法的总体性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自发的、合理化的、合乎规律的社会生产过程主导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物化现象不单单在社会生产、政治和法律中出现,在更大的范围外也会出现物化。在劳动的对象面前,无产阶级丧失了自主和创造力,而劳动的对象却变成了无产阶级的主人。物化,不仅是工人的个人命运,在合理化的基础上,它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普遍命运。

3.1. 商品形式普遍性

抽象的劳动,是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观念,是规定其本质性的哲学范畴,同时,其不关乎生产过程中人类自身的存在特性而是关乎人类作为类存在者的特性。卢卡奇提倡对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直接进行运用,但是在直接运用时,卢卡奇也并不是单单借用其概念,而是在原有含义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阐释和见解。马克思在前资本主义与当前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中,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特征也就是本质性规定。韦伯在追求二者不同之处时比较现代精神和传统精神之间的区别得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特征就是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商品形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物质形式,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合乎要求的。商品形式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过去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自身具有一种质的规定性,支配着人生各个层面的决定性因素。卢卡奇曾表明,“这种对象性的本质是被严格的、接近完美的理性的自律所遮蔽” [2]。卢卡奇认为,抽象的劳动不是在头脑中计算出的普遍的共同性,而是发生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的劳动,换句话说,也就是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是抽象的,其具有了形式上的共同性。

3.2. 合理化原则

卢卡奇清楚地界定了物化的含义:“人类自身的行为,自身的工作,作为一种客观事物,一种无关乎人类的事物,一种由人类自身的自律性支配的事物,在相同状态与之相反,相互对立。”在劳动的客体层面即对象层次上,其表明没有任何无法计量的事物,卢卡奇强调,从劳动者那里获得的智慧不能被融入到形式的统一之中。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有规律的活动过程,而在这种过程中,劳动者的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完全由自己决定的、理性的生产过程,工人们只能用一种直觉的态度来服从它的内在规律。卢卡奇引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个体与个体分割开来,成为了部分劳动的自动机器。”

4. 物化理论的表现形式

卢卡奇表明,物化不仅存在于经济活动中,还发生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物化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1. 经济活动中的物化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经济活动中的物化现象极为突出。在生产过程中对合理化追求的表现即为物化现象的存在,从而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这个过程才具有计算的必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产生,劳动者被凝结为机械系统的一部分,于此,劳动者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对整体、对全部社会的批判力。只有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将整个事物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并对其具有的特定法则进行分析,方能使其合理化、可量化。卢卡奇表明:“通过对劳动过程进行合理的计算,可以排除在生产中互相关联并融合为一体的操作各个部分的有机必然性”。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客体被分解为各个部分,因而生产的主体就必须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在整个劳动过程中人不再是劳动过程的控制者,人们必须归属于某一机械系统,这对人们来说并不是有利的,反而会带来极为不好的方面。在任何时候不仅是态度方面还是主体方面,人们都不再主宰整个劳动过程。在经济生活中,物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2. 政治活动中的物化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物化现象在经济生活的表现必然会影响到政治生活。资本主义为了促使其自身的发展创造出了一种合乎其规律的法律法规。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合理而系统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会出现部门法律、法规附带建立起相关的机构,那么处于这个体系中,人人都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在政治生活中,人们都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会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社会生活的所有现象都被法律覆盖。物化的严重程度与国家部门的分权办公细致程度息息相关,分工越精细,物化越明显,人类的劳动形式越是被商品所掩盖,人类的工作越来越被机械左右,而人类的劳动也接近于完全的机器操作,这使得人逐渐丧失了人的属性。越是如此,分工就更加的片面化、专业化,这破坏了人的天性,使得其整个人格与其个人能力分离。

4.3. 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物化

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它决定了社会意识。由于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存在物化现象,且都对该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来说,物质决定意识,物化现象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经济生活存有物化,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劳动过程越来越流程化,人们只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好自己一成不变的操作,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工人便失去了自主性。当社会活动都不再依赖于人的意识时,人的整个想法是涣散的,身体不受支配,人们的自主意识也会相分离。因为物化现象的存在,人们认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只要在法律允许的准则下活动,就不会有违规行为,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淡化,缺少了自主性,整个世界的发展会受到极大的局限,一旦独立想法消失,物化便已深入到意识层次 [3]。

5. 物化的扬弃

马克思在探讨异化理论时表明,私有制的出现是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要彻底消除异化则有三种方式:第一,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归自身所拥有,劳动者根据自身意愿进行劳动。第二,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来实现。资产阶级存在的本身就意味着私有制的存在,无产阶级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私有制,就要通过暴力革命消除资产阶级。第三,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数量极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合度来决定自己的工作,而非为生活而工作 [4]。

卢卡奇认为,消除物化的主要职责在无产阶级。首先,克服物化不仅需要无产阶级的努力还需其意识相对成熟。要想消除商品拜物教,则需要进行一场意识斗争,无产阶级的作用重大,一旦无产阶级明白了历史的含义,也意识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推动作用,那么商品拜物教这一理论则可自然的消灭。其次,要从全局的观念来理解问题、把握事物本身,具有总体性思想,树立总体观念。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我们应当站在山顶处看待事情的经过。无产阶级要想真正完全地的消灭物化,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不仅要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改变,还要对其形式进行调整,因而卢卡奇消除物化的途径不只在思想还有实践。

6. 物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6.1. 有利于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建设

从物化的角度来看,物化现象自身所折射出的个人思想就是“物化意识”。在物化现象发生以后,相关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被不断地剥夺,在生产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也在逐步被客观化,这对人权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进行革命,必须对这种自觉进行改造,培养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源头上抑制物化的出现与发展,从而保障劳动者的主体性。卢卡奇的这一观点表明,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必须把握自己的思想,树立自己的阶级意识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发展,同时也要把思想文化作为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权利,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

6.2. 有利于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重工业等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对工人思想层次的关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快速蔓延。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产生了诸如“金钱崇拜”、“自私自利”等诸多不利因素。这种以他人为代价,甚至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代价的做法,忽略了国家的需要,也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卢卡奇从物化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体制下人对物的依赖性和物权的优势,指出了国家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对物的过分依赖 [6]。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找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6.3. 有利于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

卢卡奇认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技术的支配,已经让工人们逐渐地被机器所支配,并向世界屈服。就像卢卡奇一样,我们已经变成了一种“单向度的人”,人的理智和判断力也会渐渐消失,人的生存模式也会变得更加单一。科技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却也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7]。卢卡奇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把它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剥削联系在一起,他意识到,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人类改造和使用自然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手段。卢卡奇的批评并不局限于其他方面,他指出了当前人们的发展困境,同时,它也对西方单一历史发展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当前中国也面临着转型的严峻挑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 [8]。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吸取西方发展历程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充分认识到科技与异化劳动、物化现象等的关联意义,尽量减少因其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消极局面。

7. 结论

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然是物化的社会,物化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探讨并研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有助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正确认识卢卡奇物化理论来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焱岩.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5): 239-240.
[2] 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M]. 杜章智,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3] 卢卡奇. 卢卡奇自传[M]. 李渚青, 译. 北京: 社科文献出版社, 1986: 92.
[4] 刘敬东, 郭军炜. 法律物化: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一个透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2): 145-151.
https://doi.org/10.15894/j.cnki.cn11-3040/a.2021.02.025
[5] 阳桂红, 刘大欣. 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3): 123-126.
[6] 杨琴冬子. 超越“合理性”的铁笼——重审马克斯·韦伯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4(1): 109-112.
https://doi.org/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6.01.017
[7] 张晶.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 29(6): 6-9.
https://doi.org/10.15907/j.cnki.23-1450.2020.06.002
[8] 胡纯华.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物化理论探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5):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