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论》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Re-Understanding of Marxism’s “Theory of Labor Value” in Capital
DOI: 10.12677/ACPP.2022.115179, PDF, HTML, XML, 下载: 274  浏览: 674 
作者: 刘嘉文: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挑战发展Marxism’s Theory of Labor Value Cognition Challenge Development
摘要: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尽管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却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更迭获得了新的发展。因此,在当今全球数字经济化时代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面临的挑战及创新性发展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Abstract: The theory of labor valu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arxism’s capital, and it is also the cornerstone of his political economy theory system. Although Marxism’s era has passed, hi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s gained new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 of times,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global digital economy era, 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Marxism’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on this basis to study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re-understanding of Marxism's labor theory of value.
文章引用:刘嘉文. 对《资本论》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J]. 哲学进展, 2022, 11(5): 1035-103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5179

1. 引言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 [1],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思想并深刻揭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进一步明确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客观历史必然性。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多为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将劳动价值论作为背景进行研究,而以全局的角度进行系统和全面分析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在归纳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键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发展。这对我们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现代化发展下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全球要素资源的重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2]。

2.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世界形势发生剧烈变动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在部分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思想的基础上,又透过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刻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它不仅成为马克思深刻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的武器”,也成为了其科学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斗争策略的“武器的批判” [3],为人类解放和社会历史更迭提供了依据。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其内容体系十分丰富,本文则着重对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两大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2.1. 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集中体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两本著作中 [4]。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构成生产劳动的两个方面。其中,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转移了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社会属性,是各种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它创造了商品价值 [5],由此构成了劳动的二重性。值得考虑的是,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因此,关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命题也已被精确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劳动二重性明确了价值创造的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同时也更深层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的实质 [5],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有力武器。

2.2. 商品二因素

有关商品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起点。商品二因素主要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其中,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属于社会范畴,反映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使用价值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价值。首先,就价值问题来说,尽管价值没有实体,但它也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围绕着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平等的交换关系,始终决定着价格的高低 [6]。其次,使用价值是从商品本身来理解的,代表着商品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不是针对商品生产者而言,而是对于其他人、对于社会而言是有用的。使用价值本质上来源于商品自身,与价值的关系则称之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若某物想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最后,就交换价值问题来说。交换价值是价值必然的表现形式,也是商品的特殊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的功能 [7]。因此,尽管某物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要它未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也就是说没有用于交换,也就不能称之为商品。

3. 劳动价值论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都充满着矛盾。因此,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一方面,当前人类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更高,互联互通性也逐渐增强,世界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特征更加凸显,这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化时代的来临也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3.1. 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争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中孕育而成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批判精神和斗争意识。从劳动价值论的本意来看,马克思认为土地、机器、厂房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都属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只有将这些生产要素经过工人自身劳动应用于产品生产时,才能在价值创造中发挥作用。因此,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的是并非是劳动资料,而是劳动,并最终得到工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结论 [8]。

随着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投入和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更加丰富和繁荣。与此同时,生产过程的替代现象也更加明显。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和机械一体化趋势对以劳动者为主导作用的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机器代替了人工,出现了生产成本大大减少,剩余价值却增加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专家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质疑,认为能够产生价值的也许不再只是劳动了 [9],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也能创造出更高的新价值,因此他们认为价值似乎是由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出来的 [10],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的源泉的平衡被打破。

尽管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愈演愈烈,但更多人还是坚持着“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永恒观点。本文极为赞同这一观点,并认为在当前数字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生产要素只是起到辅助的效果,占主导地位的仍旧还是人类劳动。毕竟从本质来看,机器也是人类研发和生产出来的,作为一种高生产率的手段和方式,本身也属于商品,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同的是它们实现了与劳动更深层次的结合,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的现代化飞速发展。

3.2. 数字化的思维控制趋向

当前,在数据经济时代下,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领域节奏加快,物质利益的诱惑驱使个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衡量渐渐发生改变。数字经济在冲破时空限制、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内的通信、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环境的同时 [11],也在重构人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极度理性固化的思维方式逐渐取代了人性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也沾染了功利主义色彩,变得冷漠而疏离。因此,值得关注的是,数字经济对人类思维所产生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强的同时,人类的主体意识也存在着被淡化的风险。这一点必须要引以为重,否则长此以往将会对社会伦理道德造成剧烈的冲击和不可逆转的伤害。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性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化数字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生产领域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 [3],而对数据的重视则成为推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经济领域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尽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从总体来看,由于劳动价值理论本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需要人们结合时代变化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使其强大的生命力得到显现 [12]。因此,这样的境况也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自我革新提供了机遇。本文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简要阐述:

4.1. 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凸显

数字经济的不断推进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更加的广泛,人们逐渐意识到能够创造价值的已经不单只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要素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比重越来越高 [13]。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等就属于十分典型的非物质生产要素的劳动,它们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物质形态特征,却成为一种无形的、凌驾于物质层面之上的劳动形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产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尤其是在一些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生产经营的企业,物质生产劳动向非物质生产劳动的趋向化更加凸显出来。

4.2. 数字劳动产生

数字劳动是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劳动形态。从本质上来看,数字劳动是一种经过创新性发展的生产劳动,而从形式上看则是非物质劳动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呈现 [14]。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劳动形态 [15],其内涵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数字劳动是一种存在于数字经济时代中的异化劳动,之所以说它异化是因为从当前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劳动所产生的劳动成果和创造的产品价值并未属于劳动者本身,而是仍旧被资本家所占据着,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其次,数字劳动是非物质性的劳动形态和劳动表现方式,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特征;再次,数字劳动将数字技术、互联网等作为劳动工具和生产领域,依靠云端等新的基础设施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预测;最后,数字劳动的劳动对象是人,包括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而它的劳动产品则是数据商品,即创造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的来源和工具 [16]。

如今,在现代化经济时代,数字劳动对传统的劳动形式产生了较强的冲击,已然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形式之一。它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许多积极意义。首先,数字劳动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且推动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劳动的替代,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劳动者的自主选择性越来越高,并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拓展了劳动者自由发展的路径;最后,数字劳动的出现加深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全球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劳动的发展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7]。

4.3. 消费的数字化趋向

从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目前不仅生产领域出现了数字化倾向,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的居民消费也逐渐趋向数字化。最为明显的是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运转的购物平台和直播平台等,在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带动了居民消费。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居民消费在市场规模、消费总量、跨境电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较为强大的发展势头 [18]。同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是,消费的内容也发生了变革,开始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物质和精神并重 [19],于是电商、媒体、娱乐等新兴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5. 结语

劳动价值论思想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也是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没有“过时”,在当今全球化数字经济下仍旧具备着极强指导作用,并日益焕发出活力和生命力。现阶段,应紧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性发展,并将研究的重点及时转到基本理论与现实发展相适应上来,从而推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完善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参考文献

[1] 孙正聿. “现实的历史”: 《资本论》的存在论[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2): 4-14+220.
[2] 付文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政治哲学意蕴[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8.
[3] 徐蓓.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反垄断规制的困局和调适[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 93-96.
[4] 张雷声, 顾海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7(1): 1-8+89.
[5] 王国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劳动者主体性问题探究[J]. 北方论丛, 2020(4): 46-58.
[6] 王敏. 三重视域的劳动价值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3): 92-94.
[7] 张俊山.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1(2): 64-81.
[8] 郭校宏.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创新发展[J]. 经济论坛, 2016(1): 149-152.
[9] 刘璐璐, 朱泓.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3): 62-63.
[10] 吴俊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当代启示[J]. 统计与管理, 2018(2): 30-32.
[11] 赵玉鹏, 王志远. 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时代浅议[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z1): 113-114.
[12] 孟繁英.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8): 47-48.
[13] 冯月.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综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5): 138-139.
[14] 王黎洁.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价值论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15] Fuchs, C. (2013)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 Routledge, New York.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880075
[16] 孔令全, 黄再胜.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数字经济时代拓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数字劳动价值创造研究[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 30(2): 14-21.
[17] 孙万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 现代交际, 2021(12): 214-216.
[18] 马香品. 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 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J]. 财经科学, 2020(1): 120-132.
[19] 张峰, 刘璐璐. 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化消费的辩证思考[J]. 经济纵横, 2020(2): 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