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有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话人的态度和行为。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来实现,而情态表达的是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与态度,涵盖的是“是”和“否”之间的意义领域 [1]。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篇可以表达社会机构的意义,是价值观念的系统化陈述,定义、描写和限制了什么可能说什么不可能说。话语的主观性决定任何语篇都必须体现意识形态。语篇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通过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既可以弄清发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作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还可以了解发话人对受话人和情景成分的态度以及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 [2]。情态意义分析是研究语篇人际意义和揭示社会意识形态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学者已经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于不同语篇的情态进行分析研究,如演讲语篇 [3]、广告语篇 [4] 和法律语篇 [5] [6],或将英汉情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7] [8],但对于新闻语篇的情态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对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报道中的情态意义进行研究,探讨其情态主要实现方式,情态类型,情态取向和情态值等特点,及其语用功能。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内关于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在本次抗疫过程中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于新闻工作者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传递信息,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新闻语篇的情态研究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推动了情态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2. 情态系统
2.1. 情态类型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协商关系,即说话人运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达观点与态度,影响他人态度或行为的功能。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实现。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的判断和态度,涵盖“是”和“否”之间的意义领域。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化指在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中,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probability) 和经常性(usuality)。意态化指在以交换物品或服务为语义功能的提议句中,说话人对提议的态度,包括义务(obligation)和意愿(willingness) [9]。英语情态类型系统分类 [10] 如图1:
在语篇中,情态可由多种方式来体现。情态化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如will,should,would,could,can等)、情态副词(如probably,usually,possibly,always,certainly,obviously等),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而意态化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和谓词的扩展(如supposed to,obliged to等)来实现 [1],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除此之外,其他词类如动词、名词和介词短语等也可以表示情态。
2.2. 情态量值
情态表达的是肯定和否定意义之间的中间区域,所以在肯定和否定之间演讲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情态词把他的命题表达得更趋向于肯定或否定。这样不同的情态词具有不同的量值即它们可以表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情态量值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级。情态量值系统 [9] 如表1所示:
除了表中所列的词,还有其他的词语或结构可以分别用来表示情态的高、中、低三级量值。如must,have to常常体现高量值;will,shall,would,should,ought to常常体现中量值;can,may,could,might常常体现低量值 [1]。动词know体现高量值;think体现中量值;imagine,suppose,seem,appear等体现低量值。Thompson认为情态值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有效性的承诺:说话人可以对命题的有效性表示较高或较低的肯定,如It will/may rain,或者施加较高或较低的压力使其他人完成指令 [11]。不同值的情态词的使用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的不同程度的承诺。
2.3. 情态取向
情态意义的体现由情态的取向系统决定 [1]。情态取向表明说话人涉入命题的程度,分为主观取向和客观取向。主、客观取向又可进一步分为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显性主观强调主观性,显性客观创造客观性,两者主要由小句表达。在显性主观情态中,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通常表示一个认知型心理过程,如“I think, I want, I believe”等,以突出说话人自己主观的观点。显性客观一般由一个关系过程的小句来体现,如“it is likely, it is certain, it is possible”等。说话人可用其来淡化自己的观点,为本来只是一个看法的东西增添客观性。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前者主要由情态动词来体现,后者主要由情态副词来实现。如表2所示:
3. 语料的选取与分析
本着分析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文遵循具有代表性的原则,从《中国日报》中选取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30篇作为研究对象。《中国日报》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也是国内承办大型国际会议会刊最多的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是中国国际传播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也是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平台。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用人工标注的方法,对30篇新闻语篇的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进行标注。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参考一些权威论著并结合语境来确定情态的情态意义,保证了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之后通过自建语料库,运用工具AntConc (3.5.8)检索查找功能将标注文本中的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出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的情态特点,包括最常见的情态实现手段,其主要情态类型,情态值及情态取向的特点,以及这些情态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篇功能和人际意义。
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1) 在国内新冠疫情新闻语篇中,常见的情态词、情态实现方式有哪些?
2) 它们在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方面有何特点?
3) 这些情态词在语篇中具有什么人际功能?
4. 分析结果与讨论
经过检索统计。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中含有少量带有情态意义的词,体现了新闻语篇本质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的特点。其主要的情态实现方式为情态助动词,还有部分的情态副词,动词,情态形容词性谓语,情态附加成分和投射小句。最常用的前10个情态词呈现在表3。

Table 3. The most commonly occurred modal words and their frequency
表3. 常见情态词及次数
从上表可以得出,最常见的情态实现形式为英语中的核心情态动词,其中will是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最常用的情态动词,出现频次为79,既表示可能性,多用于间接引语,是报道者对说话人意义的传达,又可以表示意愿,愿望或决心,用于直接引语,表达报道者对事件的态度,而can和should紧跟其次,分别出现51次和35次。其他常见的情态表达包含still和likely等情态副词和be expected to等情态形容词性谓语。
4.1. 情态类型分析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modality
表4. 情态类型分布
从上表4可以看出,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出现的情态词多表示可能性,与概率相关,共出现194次,占全部的63%。情态意义就是“是非”之间的度。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语言是主观的,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也是有限的。当我们用语言来再现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时,我们有时会缺乏足够的证据而显得不是那么信心十足,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在言语表达中给自己留一定余地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递 [12]。大量表示概率可能性的情态词的使用,验证了报道者在对事件进行陈述报道的同时由于对消息不够肯定、不太清楚、不太重要或者为自己留下回旋余地。其次,表示义务的情态词占19.8%,位居第二。在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中,大量表达义务的情态词可强调国家政府和普通民众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增强读者的使命感与参与感,引起共鸣,一定程度上促进每个人从身边做起,积极抗疫。
4.2. 情态量值分析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value of modality
表5. 情态量值分布
上表5可以得出,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多采用中低量值的情态词,占88.6%,高量值情态词所占比例最小,仅占11.4%,中低量值情态词使用远远超过高量值情态词使用。通过分析新闻语篇,中低值情态词如will,would,should,likely等占绝大多数。新闻报道者希望其报道能得到读者肯定的评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的思想,使用中、低量值情态词,在避免给人武断或强加于人的印象的同时,又以较为婉转、缓和的语气向社会成员传达其思想,从而更容易使人们所接受。而中量值情态词的使用高于低值情态词,是因为低量值情动词语气较弱,所含不确定性程度较高,而新闻语篇具有一定权威性,其语言都要求准确、严谨、客观。相对于低量值情态词而言,中量值情态词的使用既能使语言具有非绝对性,又能委婉地表达报道者的思想观点,而便于报道者灵活地掌握和控制。
4.3. 情态取向分析

Table 6. Distribution of orientation of modality
表6. 情态取向分布
从上表6可以看出,在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中,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占大部分。通过分析新闻语篇,will,should,likely,possibly等用于表现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的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词频繁使用。新闻报道的撰写者,更多关注事件本身的发展,他们尽量避免直接将自己的观点以投射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主观态度与命题或提议相结合,归入到一个简单句当中。这样在反映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削弱自己的主观性,增强事件报道的客观性。
4.4. 语篇功能与人际意义
4.4.1. 保证准确性与客观性
在疫情期间,新闻记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相关信息,无法描述一些具体信息或预测一些具体情况,他们会通过使用一些情态词来表达这种不确定性,使新闻的表述更加符合客观事实,避免让读者觉得新闻内容过于武断或绝对,保证新闻语篇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1) All 10 close contacts of the patient and more than 7,400 people who might be exposed to the virus in the case tested negative for coronavirus.
例1中,通过使用低量值情态动词might表示可能与推测,与概率和可能性相关,表达新闻撰稿人对于密接者可能接触感染新冠病毒这一事件的不确定性,给事件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为自己留下回旋余地,准确地传达了原信息,保证了新闻语篇的客观性。
4.4.2. 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方式为报道增添真实感,体现报道的客观公正及语言的准确严谨,提高可信度,被公众广泛而自然地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可以通过高量值不同类型的情态词选择,表达高程度的承诺,增强对读者说服力。
2) Ruan added that China shouldered more than its due responsibility, and China’s donation of COVID-19 vaccines will certainly help countries in need to move a step closer to achieve immunity.
例2中,高量值情态副词certainly的使用,表示意愿与推测,体现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的高度承诺,体现了中国帮助其他国家一起抗疫的坚定决心与信心,间接引语的使用使新闻更具有权威性,提高了新闻的可信度,对于读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4.3. 遵循礼貌原则
Leech认为,在言语交流中, 话语越间接, 供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话语也就越礼貌 [13]。新闻语篇中,撰稿者的情态词选择往往考虑到礼貌原则,话语所含情态意义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话语的礼貌程度,往往他们会采用中低量值的情态词,以委婉缓和的方式传达信息,以减少冲突和负面影响。
3) Zhong believes similar measures would also work in other countries currently battling the pandemic.
例3中,中量值情态动词would表示应该与义务,中值义务性情态词大大缓和了语气,以委婉的方式给读者较小程度的压力,使读者有可能采取行动,也将是否采取行动的决定权留给了他们,体现了礼貌原则,有利于调节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使信息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4.4. 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保护
新闻撰稿者有时会将自己的主观态度与命题或提议相结合,削弱自己的主观性,同时还会通过一些间接缓和语来将责任归于第三方,将自己对信息真实性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4) “I think that the problem is that many of the regions in the US are not proactive. They are only reactive when problems appear,” said Ho.
例4中,I think作为情态隐喻,强调投射句后面的观点,是显性主观的情态表达,撰稿者直接引用显性主观的信息,大大地削弱了自己的主观态度,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避免与读者产生主观判断上的冲突,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5. 总结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的情态系统及人际意义进行研究,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日报》中选取30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自建语料库。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新闻工作者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取向和不同量值的情态词为了不同的考量和立场。国内新冠疫情类新闻语篇的情态实现方式多样,主要以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副词为主,最常见的情态助动词包括will,can,should。同时使用较多的可能性情态词和义务情态词,来表达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增强新闻语篇的精准性和客观性,强调国家与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增强个人参与感。新闻撰稿者多使用中低量值情态词以委婉缓和地传递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这些情态多以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的方式体现,削弱个人主观性,增强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在具体的语篇语境中,各类情态词主要的语篇功能和人际意义包括保证新闻准确性与客观性,增强新闻说服力和可信度,达到礼貌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保护的目的。本研究由于语料有限和人工标注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情态系统在新闻文本语篇分析和理论运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