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Red Cultur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DOI: 10.12677/ASS.2022.1110573, PDF, HTML, XML, 下载: 206  浏览: 314 
作者: 陈钰雯: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The Age of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Red Cultural Identity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教育价值,是提升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时代给人们创造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环境,但同时也会加大一些错误信息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筑牢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赓续红色基因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实践加强红色文化认同感,并在这基础上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入侵,构建起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
Abstract: The red gene and red spirit contained in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speci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values, and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ntinuing the red gene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The new media era has created a more conveni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environment for peopl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increase the impact of some misinformation and values on college students. Red culture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build up correct values, further enhance the red gene and cultivate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certain challenges to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d cultural identi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d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practice, and on this basis, strictly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build a red cultur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陈钰雯.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0): 4210-421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573

1. 引言

红色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精神,具有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1],进一步说明了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也更全,长久以来所接受的教育和西方式价值观的冲撞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推动大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和美好生活建设。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培育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无处不在,任何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任何信息都能被大众所知晓并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价值观构建的一部分。大学生虽然生理年龄已经属于成年范围,但是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对接收到的信息了解和辨别的程度还不是十分充足,而一些与实施相违背的错误信息背后隐藏的是扭曲的价值观,将会严重歪曲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和优秀品质,还能促进大学生主动承担起红色精神传承的责任,实现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目的,顺应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潮流,对于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而言,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2.1. 帮助大学生筑牢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泛滥,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出现了偏差,对于未来奋斗目标的树立开始建立在用金钱来衡量的基础上。而红色文化是无法用资本逻辑来衡量的,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如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精神,能够避免大学生在金钱诱惑下越陷越深,在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提升思想素养,培养优秀的品德,帮助大学生筑牢正确的价值观。

2.2. 帮助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是中华文化发展到20世纪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既区别于传统文化,也并不同于近现代以来其他阶层与党派的文化创造,是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 [2]。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效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景点、观看红色影视经典作品、聆听红色歌曲等途径,了解不同的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群体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形成红色基因并将红色基因深存于心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2.3. 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一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中,无数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如今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先辈们的革命实践和英勇奉献,是中华民族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体现,是伟大英雄们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红色文化传承先辈精神,弘扬优秀美德,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形成红色文化认同感,更能够将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作为行为准则,于实践中贯彻,为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培养的挑战

3.1. 多元需求导致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

新媒体时代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和浏览,也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不少学生利用网络等方式拓展兴趣爱好,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逐字逐句地理解和体会红色文化他们更注重体验感,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不会自发和自主地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而是经常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红色文化的情况,因此红色精神、红色理想信念在大学生群体上的体现就会受到限制。相反,对于红色经典、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有兴趣并主动关注的大学生,更容易从这些红色文化中吸取精神养分,更能鉴定理想信念和未来奋斗目标。

3.2. 培养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

相对于新媒体的发展,红色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红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过于故步自封等原因,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采取的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导致不少大学生没有机会和途径了解红色文化。同时,大学生作为日常活动大多都在校园范围内的群体,很多人了解红色文化都是通过学校提供的途径,例如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参观红色经典或观看红色影片等,了解的机会不多并且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将了解过的红色文化听过即忘,到红色景点也是拍照打卡就结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传承,起不到培养的效果。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路径

4.1.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和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最广泛、最基础的途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多数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均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传承红色基因义不容辞的主阵地” [4],因此更应该加以重视和完善。

4.1.1.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利用一些线上教学平台,例如学习强国、慕课等,让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的课余时间也可以碎片化地利用这些线上平台了解红色文化。通过大数据筛选和推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红色文化,有针对性地提供,更能增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发接受的可能。

采取线上方式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线下教学,反而是对线下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学生具备的选择自主的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拥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知识储备的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线下教学和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线下课堂沟通交流线上学习感想等方式给予学生肯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自主性,从而进一步构建起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4.1.2.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红色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和内涵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存在。因此要想大学生真正了解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获得精神支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就需要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把抽象的红色文化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述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和红色故事等来呈现。

在一百多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革命斗争及改革实践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因此,除了英雄人物和事迹及红色故事外,经典著作的阅读、经典作品的观看和欣赏也是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除了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了解之外,学校也可以采取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定期举办红色文化相关主题的读书会、红歌会、电影观赏等活动,还可以邀请学术界的研究专家到学校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并积极鼓励同学们参与,将抽象的红色文化以具体的形式呈现,以同学们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

4.1.3. 历史与时代相结合

红色文化作为过去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缩影和总结,是历史的呈现,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着重学习的精神和思想养料。将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不仅需要讲述历史,更应该体现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善课程内容时,更要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共鸣,促成情感激励,从而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建立起“四个自信”,不断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4.2. 通过实践增强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5] 思想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这一步骤才能够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因此,要构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不仅需要红色精神的指引和正确思想的灌输,还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认同感。

4.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正确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构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时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地予以灌输和疏导,形成红色文化氛围和红色校园文化。当然只有理论支撑是不够的,理论应该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或者是各种实习和工作,在实践中真正体悟红色精神,进一步赓续红色基因,把从红色文化中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校还可以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成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与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和志愿服务中心或是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定期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中发挥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加强红色文化认同感。

4.2.2. 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不少的高校和教师已经注意到在新媒体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价值观碰撞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开始不断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但是不少学校和教师仍旧停留在单纯的灌输式课堂讲授与教学,企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并期望能够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实践证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虽然做到了内容丰富,但是却没有能够达到学校和教师所期望的效果,不少学生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产生了抵触情绪,反而更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应该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除了说理式教育之外,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如观看红色纪录片、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著作的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领悟红色文化所含有的精神魅力。

而有教学条件的城市和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名人故居等红色景点合作,通过创新式学习实践课程,由教师分组带领学生前往不同的红色景点进行参观,并将参观的感受等记录为报告,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面对面与老师交流精神感悟,参观实践结束后在撰写报告时会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同时也讲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构建起红色文化认同感,真正做到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使红色基因根植于心。

4.2.3. 接收与传播相结合

在真正做到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内化于心之后,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外化于行。要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外化于行,促使大学生从心底真正认同红色文化,在接收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后将它们进行传播是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很重要的一步。众所周知,人们只有在真正认同某一种观点或者理念之时,才会愿意将它作为一种可以传播的知识或者理论并传播给他人。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与高校和大学生合作,共同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红色文化讲解志愿者,大学生在讲解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将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更加牢记于心,也会从此年底生气认同感和自豪感,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构建,对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

4.3. 严防历史虚无主义渗透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个一直以来都存在问题,是构建文化认同的一大障碍。新媒体时代信息和价值观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也给历史虚无主义的肆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严防历史虚无主义是需要全方位、多主体共同努力的。

4.3.1. 网络与现实相结合

严防历史虚无主义很重要的是要做到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要学会分别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而不能以网络为主。网络上的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大学生一旦脱离了现实世界只从网络去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并把它奉为真理,很容易造成价值观扭曲、失去对国家、对党、对人民和对我们国家的文化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6] 网络中会有很多对红色文化的正向宣传,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对部分红色文化进行云学习、云观赏,但同时网络上也会有很对红色文化故意歪曲历史、曲解红色精神的信息出现,大学生在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红色文化时,要注意网络与现实的结合,对一些确定性不高甚至是诋毁、曲解红色文化的信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是档案馆纸质资料等方式,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实地走访,真实地了解红色文化,向网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说不,向网络上歪曲红色文化真实性的信息和价值观说不。

4.3.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媒体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严防历史虚无主义,媒体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媒介。

据调查研究:“42.9%的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2~4个小时,57.8%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高达96.6%。” [7] 对于新媒体平台中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言论,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违法言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一些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更应该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及时过滤和删除这些言论,从传播源头扼杀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

虽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更好,并不代表着传统媒体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相反,传统媒体更应该被利用起来,作为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一道利器。高校自主发行的校报、期刊等纸媒,作为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传播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一大阵地;大学生所喜爱阅读的文学作品,发挥着引领大学生人生观进一步形成发展的作用。这一些文学作品更需要严格审核、监督和管理,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避免它们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利用高校大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目的。

4.3.3. 群体与个体相结合

严防历史虚无主义,首先要从个体做起。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要学会通过长久以来的知识积累分别信息的真实性,拒绝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价值观。据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知晓度为28.21%,认同度为6.86%。” [8]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思潮的认识度较浅,一部分大学生可能正在遭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来的危害却并不自知。因此,大学生也要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拓宽对红色文化的知识面,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这也是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入大学生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当然,严防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仅需要个体的力量,更需要群体的力量。群体包括了大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等。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共同组织一些学习参观红色文化的活动,真正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教师群体可以通过课堂普及、课后引导、日常生活中分享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群体展示红色文化,一些老师们撰写的红色文化相关书籍在学生中传阅度极高,也是教师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构建起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途径。当然,教师不仅仅需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群体可以通过参与到学生群体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和同学们一起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防止虚无主义的渗透,进而构建起红色文化认同感。

5. 结语

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与构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学习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构建需要多方携手努力共同促进,在完善大学生思政课、通过实践加强红色文化认同感和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筑牢红色根基,引导大学生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向导改造自己的生活实践,为成为祖国未来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 人民日报, 2021-02-21(001).
[2] 韩延明. 中国红色文化的历史演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J]. 临沂大学学报, 2012, 34(5): 1-5.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001).
[4] 时玉柱. 传承“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5): 104-105.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6]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 2018-08-23(001).
[7] 王晓霞. 当代大学生网络运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2): 106-111.
[8] 金昕, 李亚员. 大学生对社会思潮认知认同状况的纵向比较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0):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