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动态、热点与前沿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The Trends, Hot Spot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the Research on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 Space
摘要: 为了解我国近20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情况,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法,分析中国知网1999~2021年期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任丽梅,已形成该领域的合作群体,没有合作的发文机构;产教融合、现状调查、培养路径、双师素质、激励机制和问题对策为研究热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为研究的前沿。提出加强相关联的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以学校培训为本、以产教融合为桥梁和以政府政策为保障的三螺旋培养方式的研究展望。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CNKI from 1999 to 2021 was analyzed through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and RenLimei is the scholar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documents, which has formed a cooperative group in this field, but has not forme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ending agenci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training path, the quality of double teacher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are the research hot spot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training path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re the research frontiers. 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related groups, and carry out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the triple helix training mode based on school train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the bridge and with the government policy as the guarantee.
文章引用:雷欢欢.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动态、热点与前沿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进展, 2022, 12(10): 3941-395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0602

1. 引言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部分,同时也是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热点主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研究,更是承担着职业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对近二十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体和全面且客观的梳理,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献数量变化情况、核心作者群、合作机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基于此,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和建议,对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队伍建设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研究数据的来源是CNKI (中国知网) 199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工具选择CiteSpace分析软件(CiteSpace5.8.R3版本)和知网数据库自带的可视化分析软件;文献的检索词为:“高职院校”并“双师型”,在CNKI共检索出1521篇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和剔除非学术类的文献,共保留有效文献1435篇。

将上述有效文献转换格式,并导入CiteSpace软件,在该软件里,把时间的切割跨度设置为一年一切割和五年一切割,节点类型选择了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时区分析。在完成上述的数据操作之后,得到直观的文献数据和图谱,然后对可视化的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形成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2.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文献的数量分析

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某一领域某段时间内的论文数量发文情况,直观且快速的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变化情况以及预测未来文献数量的发展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文献,起止时间为1999年至2021年,发文量在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顶峰,2013年至2019年期间发文量有较小范围的波动。从文献数量统计结果来看,可以把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繁荣上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2021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深化探索阶段。

Figure 1. Annual document volume chart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图1.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图

第一阶段是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发文量在1篇至7篇之间,发文量较少。并且从这段时间内“双师型”教师的政策颁布情况来看,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政策指明“双师型”教师是兼具教师资格证和其他专业技能职务的教师 [1]。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是增强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以上政策文件初步指明了“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重要性,从而印证了高职“双师型”教师在此阶段的发展属于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繁荣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文量从2013年的7篇激增到了2013年的114篇,且每年平均以15篇的数量持续增长,可见此阶段的学者较为关注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并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同时,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要求,即,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专业实际工作的技术职称或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相关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2]。进一步明确了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使得各位学者能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去展开研究。以上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有力的支撑和引导各位学者加大对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

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2021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深化探索阶段。期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6年《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3]。以上的政策文件强调了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表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即,探索新时代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因此,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也开始深入探索属于自己定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发文量呈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3.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3.1.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作者分析

文献作者分布及合作状况,可以直观的了解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分布情况,以便对该领域进行跟踪调查。表1结果表明,学者总量为623位,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任丽梅,发文量为22篇,占发文总量的1.5%。其次为张毅、祝政杰和赫思涵等学者各位10篇、9篇和8篇,各占发文总量的0.07%和0.06%。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学者有,吴显嵘、焦美莲、刘春霞、郑思、徐英俊、古翠风和李东侠。发文起始量在近两年开始增加的学者有高洁、侯喜军和刘芳等人,截止至今最高发文量为3篇。可以看到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研究的论文,各个学者的发文量还是较少的,并且近两年的新兴学者较少。在统计软件中,设置发文频次为3次及以上,统计发表文献3次及以上数量的作者合作情况,即核心作者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核心作者共有29位,发文量共计147篇,占发文总量的10.2% (<50%),因此该领域没有核心作者群。

Table 1. The frequency of the author’s research on th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表1.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作者的发文频次

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来看,作者分布比较散,发文量为三次以上的作者不是很多,发文量为两次及以下的作者较多,且独立作者的情况居多。多人合作的核心作者群有三个,第一个核心作者群由孙婷婷、唐学红、王德堂和肖先举等学者组成,第二个核心作者群由刘春霞、齐超和刘晓岩学者组成,第三个是以饶和平为中心的四人核心作者群。两两之间合作的核心作者群有三个,如郑思和古翠风、孙建波和韩飞等学者。发文量较多的但属于独立作者的学者有任丽梅、祝政杰、张翼和赫思涵等学者,并且这些学者都是发文量靠前的学者,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合作作者群。从颜色的深浅可以看出作者发文量的时间新旧,颜色较深的表明是近期发表的文献,颜色较浅的表明是之前发表的文献,从图2可以看出,颜色较深,表明发表的文献较新。

Figure 2. The co occurrence chart of the research authors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图2.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作者的共现图

综上所述,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研究的论文,各个学者的发文总量还不到30篇,并且,核心作者29位学者中发文量共为147篇,占发文总量10.2% (<50%),表明,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研究的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只有小的合作群体和独立发文的学者;但是合作作者发文的文献都比较新,表明各学者发文具有合作的趋势。因此,为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发展,未来学者们还需要加强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的进一步研究,积极发表文献,同时也需要加强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形成具有系统化、体系化的职业教育科研作者群和团队。

3.2.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机构分析

探讨研究机构的分布特点,可以发现某学科领域知识产生、传播、演变的线索,借此评估该机构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从而为该领域内的人才引进、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及深造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3]。

表2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文量为23篇,其次是,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分别为11篇、10篇和9篇。发文量4篇以上的机构有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发文量三次以下的机构有,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从图3的可视化结果统计来看,以上的研究机构全是独立发文的机构,合作的发文机构为零。

综上所述,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没有形成合作的发文机构,且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权威性不高,名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机构发文很少,并且从发文机构的地域来看,发文机构多处于北方,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发文机构较少,因此,在未来需要加强地区之间、高校之间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由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带领其它机构均衡发展,至此才能发展与壮大该领域的研究机构队伍。

Table 2. Frequency of papers issued by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表2.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机构的发文频次

Figure 3. The co occurrence map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图3.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机构的共现图

4.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提炼,能很好地反映样本的文本特征,即体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4]。借助CiteSpace5.8.R3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时间切片设置为5,设置关键词最小共现阈值为7,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关键词53个,构建关键词的共现网络,见图4 [5]。首先,关键词的节点越大,则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图4节点大小从大到小排序,所对应的关键词为:高职院校、双师型、高职教育、队伍建设、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内涵、现状和对策等等,其中节点最大的关键词为高职院校,其频次达到了673次,其次为双师型教师,频次达到了260次 [6]。除去这两个明显可见的显性关键词之外,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师培养、问题对策、激励机制和现状内涵,频次依次为90次、75次、63次、43次、29次和25次。其次,关键词的颜色越深红,则表明关键词所在的年份越新,从图4可以看出,除了“高职院校”和“双师型”两个显性关键词之外,剩余颜色较深红的关键词,按照颜色深红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有: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培养策略、策略、激励机制、校企合作、现状和师资建设。再次,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除去几个显性关键词,如高职院校、高职教育、高职教师和高职,剩下的聚类关键词有:教师队伍、培养、问题、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现状调查和双师素质。最后,分析关键词的中心性,节点最外面的紫色圈越大,则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而中心性越高的词,则表明该关键词的中介程度越高,即写作的切入点或者是基础点是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的。从图4可以看出,把关键词按照中心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双师素质、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培养、对策和胜任力,中心性大小依次为0.07、0.06、0.05、0.05、0.03和0.03。

Figure 4. The co occurrence diagram of key words in the research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图4.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综上分析了关键词的节点大小、颜色深浅、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和关键词的中心性大小,所得出的结论为,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有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师培养、问题对策研究、现状调查、双师素质和激励机制的研究;产教融合、培养路径、激励机制三个关键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主题;并且,多数文献围绕的中介关键词为双师素质、校企合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培养路径和问题对策的研究,可以看出,在高职领域,研究双师型教师的桥梁是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双师型教师本身素质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问题对策的研究入手的,即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的核心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内涵、找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壮大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局面,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据此,把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归纳为产教融合、现状调查、培养路径、双师素质、激励机制和问题对策研究六个方面的热点主题。

5.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趋势与前沿分析

5.1. 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的时间线性图,能很好地反映出关键词在某一时间阶段的特征,能直观的展示文献内容的历史演进过程,即体现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借助CiteSpace5.8.R3的“Timeline View”进行关键词的时间线性分析,时间切片设置为5,Top N设置为50,生成关键词的时间线性图谱,见图5。该时间线性图谱水平方向为时间坐标,起止时间为1999年至2021年,时间间隔为5年,故分为1999年至2003年、2004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3年、2014年至2018年、2018年至2021年五个时间阶段;垂直方向为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共有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高职教育、培养、高职、问题、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现状调查、双师素质和高职教师十一个聚类;每一聚类所对应的水平线为该聚类的关键词演进的历史趋势。结合上文分类的六个热点主题和时间线性图谱里关键词的首次出现的时间、关键词的驱热、关键词的驱冷和关键词的标志性四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Figure 5. Time linear graph of research keywords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图5.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关键词的时间线性图

首先,“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和“高职”三个聚类的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高职院校”和“高职”两个聚类分别在2009年至2013年和2004年至2008年期间,出现了1次的研究热度,热度关键词分别为“培养路径”和“师资队伍”;“高职教育”的热度出现了3次,分别是2004年至2008年期间,热度关键词“途径”和“激励机制”以及2014年至2018年期间出现的“产教融合”热度关键词;且“高职院校”具有中介中心性。因此可以看出,关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主题方面的研究演进趋势为,从“高职的师资培养路径”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再到“产教融合”的转变,并且朝着产教融合的趋势和围绕着中介中心性较高的高职院校展开。其次,“教师队伍”、“高职教师”和“双师素质”三个聚类出现了4次热度,热度关键词分别是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双师型教师”、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双师素质”和“高职高专”以及2019年至2021年的“双高计划”。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师致力于在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研究,最新的研究趋势为“双高计划”。聚类词“培养”、“培养路径”和“现状调查”的整体趋势呈现出较为冷门的局面,没有出现热度关键词。再次,聚类分析词“问题”出现了3次的研究热度,热度关键词为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建设”、“现状”和“对策”。最后,“校企合作”的聚类词出现了3次的研究热度,热度关键词分别为2004年至2013年期间的“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和“策略”。标志性的关键词有“培养路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和“策略”,其中“培养路径”、“激励机制”、“策略”和“校企合作”是从2004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热度关键词,而“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则是近两年出现的热度关键词。由此可见,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策略机制一直是学者摸索的主题,并且从研究的趋势来看陷入了一定的瓶颈期。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演进趋势为,从“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再到“产教融合”的转变,并且朝着产教融合的趋势、致力于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以高职院校为核心展开研究;虽然,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策略机制一直是学者摸索的主题,但目前陷入了一定的瓶颈期,学者们的研究热度不太高;最后,“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则是近两年出现的热度关键词。

5.2. 研究前沿分析

从关键词的突现检测能较为直观的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如图6所示,为11个关键词的突现检测,下面从突现检测的强度和时间两个维度展开分析。首先,从突现的强度来看,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为“产教融合”,其次为“高职教育”和“建设”,它们的突现强度依次为产教融合11.06、高职教育9.56和建设5.07 [7]。突现强度越高,表明该关键词的研究热度越高;其次,从突现的时间来看,突现时间较长的关键词有“高职教育”、“内涵”和“校企合作”,其中,“高职教育”突现的起止时间较为靠前,为1999年至2008年;“内涵”的突现起止时间适中,为2004年至2013年;“校企合作”的时间较为接近当下,为2014年至2021年。最后,关键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和“新时代”的突现起止时间为2019年至2021年,其结束时间停在2021年,但很有可能突现时间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因此,结合突现词的强度和时间来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前沿很有可能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

Figure 6. The emergence diagram of the key word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图6. 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关键词的突现图

6. 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第一,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文献数量来看。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在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发文量有较小范围的增减波动。从文献数量统计结果来看,可以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13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繁荣上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2021年期间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深化探索阶段。

第二,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作者分析来看。在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研究的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只有小的合作群体和独立发文的学者。因此,该领域的学者们还需积极发表文献,同时也需要加强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形成具有系统化、体系化的教育科研作者群和科研团队,以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的发展研究 [8]。

第三,从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合作机构分析来看。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没有形成合作的发文机构,且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权威性不高,名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机构发文很少,并且从发文机构的地域来看,发文机构多处于北方,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发文机构较少,因此,在未来需要加强地区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的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研究能力较强的机构带头引领其它机构的发展,以此壮大“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合作机构队伍 [9] [10]。

第四,从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分析来看。高职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热点归纳为“产教融合”、“现状调查”、“培养路径”、“双师素质”、“激励机制”和“问题对策研究”这六个方面。“产教融合”、“培养路径”、“激励机制”三个关键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主题;并且,在高职领域,研究“双师型”教师的桥梁是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双师型”教师本身的素质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问题对策的研究入手的。因此,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切入点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内涵、找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壮大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局面,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第五,从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的趋势与前沿分析来看。高职“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演进趋势为,从“双师型师资培养路径”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再到“产教融合”的转变,并且朝着产教融合的趋势、致力于“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以高职院校为核心展开研究;虽然,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策略机制一直是学者摸索的主题,但目前陷入了一定的瓶颈期;“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则是近两年出现的热度关键词;并且,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前沿很有可能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和“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几个方面 [11]。

6.2. 加强相关联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研究水平

加强相关联的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一是,加强相关研究学者之间的合作,“双师型”教师的独立研究学者较多,研究学者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用“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若能加强相关研究学者之间的合作,使之形成一个稳定的核心作者合作群,共同致力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则能较快的提升“双师型”教师研究团队的科研水平,使之平稳发展;二是,加强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如综合性大学和重点高职院校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领头羊带领着其它相关院校,共同携手参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一同提升自身和相关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实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三是,加强地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北方、南方和西南地区应该多与东西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地区之间的“双师型”教师研究得到均衡发展。最后,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双师型”教师要具备相关的企业经验和“双师”素养,加大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意味着直接提升教师的素养,增加教师进企业培训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13]。

6.3. 以学校培训为本、产教融合为桥梁、政府政策为保障,三方联动的“三螺旋”培养方式

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的角度切入研究,开展以学校培训为本、以产教融合为桥梁和以政府政策为保障的三方联动的三螺旋培养方式。以学校培训为本,对于高职院校已有的教师进行本校的“双师型”教师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调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积极与高校合作,择优培训,让本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去高校进一步培训和提升,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实践管理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的领导者和引领者;以产教融合为桥梁,一方面,让高职院校的教师走进企业,通过进入岗位实践、见习和参加研发等方式,感受一线企业的实际运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员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参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指导课程;同时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环节,统一校企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生 [14]。在这样的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以政府政策为保障,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和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机制在企业和学校有效的进行和实施,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黄露, 宋立丹, 崔炜. 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与演进——基于中国知网1990-2017年核心期刊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1): 20-26.
[2] 黄瀚玉, 曾绍伦.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内容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9(11): 73-79.
[3] 孙刚成, 左晶晶.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动态、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 7(5): 30-38.
[4] 郑飞中, 许科威.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的特征与反思——基于近40年来的文献计量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1(5): 423-427.
[5] 张正媚, 高宏杰, 王梅杰, 程亚清, 曲海顺, 张献之, 廖春满, 李靖.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白芍总苷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5): 44-50.
[6] 郭兴冉. 国内STEM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SSCI和核心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导刊, 2019(1): 25-29.
[7] 贡金涛. 国内职业教育产学融合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J]. 江苏高职教育, 2021, 21(3): 25-32+39.
[8] 卢德生, 陈雅婷.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统计分析——基于2001-2015年CNKI收录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计量分析[J]. 成人教育, 2016, 36(8): 23-28.
[9] 俞亚萍, 刘礼艳. 我国高职教师能力素质研究综述——基于文献计量和CiteSpace分析[J]. 职教论坛, 2017(32): 5-9.
[10] 齐星, 俞优莉, 李银丹, 郭文平.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 台州学院学报, 2021, 43(6): 18-25.
[11] 索惠赟.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28): 79-80.
[12] 李贻桂.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5(2): 5-7.
[13] 陈雅婷, 卢德生.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CiteSpaceⅡ的可视化分析[J]. 当代职业教育, 2016(7): 15-21.
[14] 陈元勇. 优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问题的思考[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33):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