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
Study on the Role of Credit Tutor in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AE.2022.1210607, PDF, HTML, XML, 下载: 208  浏览: 27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罗妮妮, 木本荣, 王 海*: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学分制学分制导师人才培养工作职责作用路径Credit System Credit System Tutor Cultivation of Talents Job Responsibilities Effect of Path
摘要: 在各大高校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学科的关键是培养一流人才。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国高校广泛应用,学分制导师作为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个鲜明的角色,在学分制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工作总结,发现当前学分制导师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将从实施学分制导师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学分制导师工作现状与问题探析,明确学分制导师工作职责,学分制导师考评制度,学分制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分制导师工作制度等方面探讨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为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when universities strive to build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disciplines is to train first-class talents. The credi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s a distinct role in the credit system, tu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dit system.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work summary,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urrent work situation of credit system tutors is not optimistic.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tutors to talent tra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edit system tutors, clarify the work responsibilities of credit system tutor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redit system tu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credit system supervisors in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tutor team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redit system tutor work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文章引用:罗妮妮, 木本荣, 王海.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 教育进展, 2022, 12(10): 3977-398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0607

1. 引言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进入争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高水平学科成为各普通高校必须突破的关键。一流高校必须有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作为灵魂,必须有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师资作为抓手,必须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根本任务。

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有广泛应用,学分制管理即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分制导师作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中一个鲜明的角色,在学分制人才培养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和工作总结,发现当前学分制导师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漏洞,方法上的问题,制度上的不足。

本文将从实施学分制导师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学分制导师工作现状与问题探析,明确学分制导师工作职责,学分制导师考评制度,学分制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分制导师工作制度等方面探讨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为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2. 实施学分制导师对学分制人才培养的意义

2.1. 学分制导师是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

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规律,其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高校的认可并采纳 [1]。学分制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分制导师,是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由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科任教师担任,主要从事学分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选课指导、学业辅导、学术引导、职业规划等,与辅导员工作互补,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是推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有效落实的必要保障。

2.2. 学分制导师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形式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可追溯到最早孔子教导学生的方式,南宋代学者朱熹日“夫子育人,各因其材”这八字所归纳的正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 [2]。

学分制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指导学生选课完成毕业应修学分,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科研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符合因材施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化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分制导师培养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

2.3. 学分制导师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与学管理有机结合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传统的教学岗位职能分工,主要是科任教师负责第一课堂,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课堂管理,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第二课堂,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班级管理,两者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学分制导师可以有效地促进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是发挥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用的有力手段。

2.4. 学分制导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大学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科学研究与本科生培养相分离的现象 [4] [5],这与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学分制导师根据学生特长,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启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能力。学生可参与学分制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也可以由学分制导师介绍到不同导师的项目中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学分制导师,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

3. 学分制导师工作现状与问题探析

3.1. 学分制导师对学分制管理模式理解不到位

部分院校职称评定要求教师有带班经历,导致学分制导师出现中级职称大军现象,甚至有新入职教师助培期间要求担任学分制导师。以上情况导致部分学分制导师为完成考核任务而担任,对学校学分制管理相关文件不熟悉,对学分制管理模式理解不到位,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学分制相关问题,无法达到学分制导师对学生全方位学业指导,无法更好地对学校学分制的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时、绩效等诸多因素,虽然实现弹性学制,自主选课,但教学进程安排中强制性规定较多,还不能完全实现学生自主选课程、选教师、选专业方向、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学分制导师的指导流于形式 [7],没有真正实现完全学分制。

3.2. 学分制导师对其工作职责认识不全面

由于对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不到位,对相关学分制管理规定只停留在指导学生选课的片面认识上,学分制导师对其工作职责认识不全面,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增强个性化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8]。与辅导员工作内容有区别也有交叉,学分制导师应清晰认识到自身工作职责。

3.3. 高校对学分制导师管理与考核制度不规范

高校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选课的管理与实施上,而忽略对学分制导师的培养和管理 [9],学分制导师相关管理与考核制度非常不完善。高校在绩效体现、职业认可方面的重视与学分制导师工作量严重不成正比,学分制导师存在仅完成任务,而内在动力不足的现象,在学分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真正起到学分制导师的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作用。

4. 发挥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路径

4.1. 明确学分制导师工作职责

按照学分制导师的定位:依循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思想,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序选课、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科学创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10]。总结学分制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十大工作职责如下:

1) 思想引导:掌握学生的专业思想动态,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

2) 职业规划: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指导;

3) 个性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并完成选课规划;

4) 学术引领:介绍学科专业前沿动态;

5) 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和疑惑,传授学习方法;

6) 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学科竞赛,积极申报创新训练项目等科技活动;

7) 科研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路及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8) 学业帮扶:关心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建立个性帮扶档案,分析学习困难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学业预警:关注班级整体学业情况,梳理学分获取情况,做好受到学业预警学生的相关工作;

9) 就业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就业意向,解读就业形式,指导学生就业准备;

10) 理论研究:在做好学分制导师日常工作情况下,积极探索学分制导师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理论体系。

4.2. 建立学分制导师考评制度

学分制导师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由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学期考核1次,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优秀者,每年评选1次优秀学分制导师,(原则上每个年级1名),给予相应绩效奖励;考核合格者,按绩效管理办法核算相应工作量,给予相应绩效核算;考核不合格者,不计算或减计相应绩效及工作量。

同时明确要求学分制导师每学期完成不少于5次主题指导,并做好工作记录,明确要求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等作为基本要求;将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率,考研率,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获奖,学生发表论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作为学分制导师突出业绩进行考评。

4.3. 夯实学分制导师师资队伍

完善学分制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分制导师培养机制,形成以专业背景为特色的学分制导师中高级职称梯队,加强学分制导师培养计划,组织学分制导师外出学习,组织优秀学分制导师示范活动,经验交流分享活动。

4.4. 规范学分制导师工作制度

1) 高校层面

学分制导师的管理应归口到教务处或学生处等重要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并建立学分制导师激励机制,加大绩效奖励,增加学分制导师的职业认同感;建立学分制导师奖惩机制,奖罚有理有据;建立学分制导师工作专项经费,学分制导师工作业绩列入教师职称评定加分细则;建立学分制导师培养方案,培训计划。

2) 学分制导师层面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提升教书和育人并重的认识;加强对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识,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参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与辅导员紧密协作,既分工又合作,发挥共同育人作用 [11];积极进行学分制工作改革研究。

3) 学生层面

与学生加强沟通,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建立符合班级特色,学生特点的学分制导师工作台账,记录工作内容,完成情况,下一步计划 [12];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档案,学分制学习计划。

基金项目

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医学检验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校级教改建设重点项目,编号:JGZD202014。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华玉瑶. 独立学院学分制中实施导师制度的作用与意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1): 234-235.
[2] 胡瑜. 普通本科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研究——以N 大学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21.
[3] 李惠媛. 学分制改革下我国高校导师制发展之浅析[J]. 考试周刊, 2016(79): 154-155.
[4] 唐建兵. 学分制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 17(5): 115-118.
[5] 韦巧燕.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J]. 鸡西大学学报, 2006, 6,(4): 3-4.
[6] 李彦苍, 陈雅楠, 宿辉. 浅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J]. 教育进展, 2020(1): 33-38.
[7] 董小倩, 崔晓明. 学分制背景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4(1): 19-20.
[8] 樊海红, 武琰, 李一峰. 学分制培养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8(53): 116-117.
[9] 蒋丹, 陈静, 许晓平. 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教资料, 2015(27): 106-108.
[10] 马少兵.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20): 152-153.
[11] 陈静, 蒋丹.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J]. 文教资料, 2017(27): 109-111.
[12] 王蒙雅. 完全学分制下学业导师制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4(12):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