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的新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构建
New Curriculum Mod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English Based on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DOI: 10.12677/CES.2022.1010393, PDF, HTML, XML, 下载: 262  浏览: 2,25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郑晓艳: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岗课赛证”高职英语课程模式“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Voc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Mode
摘要: “岗课赛证”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1 + X”证书制度衍生出来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现状,以OBE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岗课赛证”进行融合应用的教学模式。从“岗课”、“课赛证”融合及构建以产出导向为主的过程评价三个方面实现“岗课赛证”的有效融合,构建新型高职英语课程模式。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of “Post-Course-Competion-Certificate” is a teaching mode based on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integrated and applied the teaching model of “Post-Course-Competion-Certificate” guided by OBE theory.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can be realized from three aspects: emphasizing the “Post-Course”, “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and the outcome-oriented processing assessment, constructing the new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mode.
文章引用:郑晓艳. 基于“岗课赛证”的新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构建[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0): 2485-249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10393

1. 前言

“岗”job/position,especially an important one in a large organization [1] 是指各种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环境后的具体工作岗位,对于具体岗位的观察和了解过程,也是人才培养人员对不同单位和组织的人才需求的了解过程。“课”curriculum,the subjects that are included in a course of study or tangught in a school,college [1]。是指学校教育阶段的具体课程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课堂教学环节达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时间能力的提升是最为便捷和核心的方法。若能够在学校教育阶段依托课堂教学的资源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是对有效的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赛”competiton,a situation in which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 sth that not everyone can have,to find out who is the best at sth [1]。则强调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获得的竞赛成绩。竞赛的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达到了切实提升学生时间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更能够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积累一定的履历,是丰富个人实践阅历的直接途径。而“证”certificate,an official document proving that you have completed a course of study or passed an exam [1];则主要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资格发挥认证作用的具体证书。这类证书不仅在含金量上相对较高,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利于未来的就业发展。国内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对岗课赛证一体的课程模式探索刚刚起步,发表的论文不多,但刘润清(1996)、蔡基刚(2010)等都一致认为“将来英语学习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 [3],“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向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4]。立足岗位,重视实际产出效果将会是大学英语未来发展方向,而实践部分的课程教学和多角度的锻炼也是实现培养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

2. 国内高职英语课程模式的发展综述

2.1. 国内高职英语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即以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工作过程本位为中心进行架构 [5]。学科本位阶段把学科或知识体系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基本事实、科学体系,便于进行课程设计和编制,是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的最经济、最简约的课程结构。高职开设基础英语课,性质为通识类英语课程,即EGP (English for Gerneral Purpose)。缺点是不具备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类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高职课程改革进入到能力本位阶段,影响最大的是CBE (Career Based Education),职业导向和MES (Module Education System),即双元制,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基础,按照实际岗位工作的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并形成相应模块课程,强调相关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主要强调技能实践训练。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采取“基础英语(EGP) + 职业英语(ECP)”或(基础英语(EGP) + 职业英语(ECP) + 特殊用途英语(ESP)。然而,CBE课程模式和MES课程模式缺乏整体性的课程结构体系,过度的职业分析实质上破坏了智能化生产对人才所要求的整体性能力 [6]。为了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高职院校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推出了任务驱动型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课程模式。强调工作过程导向,把工作实践(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组织的核心,出现了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双语甚至是复语+专业的新型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探索。如上海财经大学将29个专业进行重组,将新技术融入到语言课程;浙江师范大学开设融合性课程,融合不同语言培养,融合跨学科内容,融合跨文化内容,融合不同教学方法,融合多元学习评价手段。

2.2.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模式EGP或ELE以学科为导向,知识结构侧重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忽略了语言为专业服务的重要性 [7];2022年6月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议认为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采取学科交叉,简单交叉,实则为其他学科;真正交叉,立足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做长远规划,谈何容易!也就是说,从知识结构上看,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还是偏重语言学科知识体系,并未真正与专业知识接轨。第二,从课程性质的决策主体上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与用人单位在职业岗位要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行业性大学职业岗位标准尚未开发,职业考证项目鱼龙混杂。经调查,岗课赛证匹配度不高,90%的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没有明确与各类英语技能竞赛的内容相关。第三,新形势下课程实施的硬件和软件不匹配。实习实训基地不足,23.53%的院校没有配备语言实训室,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 [8]。如此以来,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倡导的任务型驱动课程、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如何呈现?以何为抓手?如何落到实处?

3. 以OBE理念为高职英语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习后的考试成绩,而在于应用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于1981年由美国教育学者William Spady率先提出,其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成果为导向,以关注持续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是一种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和技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

以成果导向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学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探索该理念下新高职英语课程模式的构建。

3.1. 高职院校高职英语课程应用OBE理念的预期学习成果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英语课程的预期成果需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来制定,以此确保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为他们上专业英语课程或今后相关的工作做好语言和内容上的准备。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预期成果的制定需兼顾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要素的同时权衡社会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并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英语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整,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及一系列的英语学习之后能够在岗位和学习上做好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学生能够在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语言技能,根据工作需要,展现掌握这一门语言的优势。

3.2. OBE理念下高职英语课程应具备的对应关系

围绕预期成果,在高职院校中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解决3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如何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培养目标人?三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人怎么样?首先需要分析社会工作中的内部和外部需求,由需求制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即“由岗定课”。岗动课动,课程思政,关注学生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即“以课育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由比赛和考证结果呈现,即“以技验课”,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符合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OBE理念下高职英语课程实施的条件保障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设计与建构能力)。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国工匠”的需求成为政府积极政策推动和支持动力。第二,迫切的受教育群体需求。据调查,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的需求仍有较大的潜力。以华为公司为例,在近3年的外语人才校园招聘中,英语人才占外语人才总数的47.2% (见图1),且用人单位认为语言应成为巨大的优势化差异。而笔者通过校内新生调研发现,认为大学特别有必要开设英语课的人数占35.89%,比较有必要占49.85%;认为除正常课堂教科书教学外,还应当结合所学专业,进行专业英语知识补充的占44.8%。第三,高职院校丰富的实训中心为英语语言课程进行语言+岗位技能训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除语言室之外,专业实习实训中心是进行本土化开发,探索适合校情的的客观物质土壤。第四,与时俱进、方兴未艾的高水平职业技能比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方向。以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例,2019~2021三年间,共有733所高职院校在全国资源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有99所高职获奖总数在10项以上;189所高职获奖总数在5~9项之间,455所高职获奖综述在1~4项之间。赛事项目年年更新,覆盖面广,学校企业参与度高,其影响深远。

数据来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当前形势下的外语人才需求 [9]。

Figure 1. Huawei’s campus recruitment statis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recent 3 years

图1. 华为近3年外语人才校园招聘统计表

4. 基于“岗课赛证”的新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构建

“岗课赛证”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以岗位、课程和技能为三个抓手。以岗定课,岗位及岗位要求为课程及课程设计的源动力;课程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和载体;学生的技能运用为验证课程效果的标准。课程效果的验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以书面语言表达和口语表达的输出为效果呈现的两个着力点。课程思政作为贯穿课程与课程设计的主线(见图2)。

Figure 2. New curriculum mod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English based on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图2. 基于“岗课赛证”的新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构建

4.1. “岗课”融合,注重职业竞争力

职业竞争力(设计与建构能力)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岗位操作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能)和知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操作性能力,本质上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现;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能力及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工作中把握机遇的能力;四是最高层面的职业创新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批判性反思、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10]。以笔者所在学校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及铁道机车运用为维护专业为例,铁道运营管理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车站调车作业员、货运员及客运员,属于技术岗,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资料查询及听说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查阅英文文献及操作说明书,并获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证书。铁道运营服务就业岗位为车站站务员,属服务岗,这就要求学生有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必须达到A级水平(见表1)。

Table 1.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ability and grade certificates based 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take part majors as examples)

表1.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对英语能力及等级证书差异化要求(以部分专业为例)

第一,“岗课融合”,提高岗位语言应用能力。以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重新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和分析具体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判断应当从何种角度、应用何种方式入手实现具体教学内容与新教学模式的磨合。如理论课程的教学阶段,教师应当明确要求以词汇与基础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侧重点;在实践教学阶段,以学生应用于岗位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应用能力为侧重点。

第二,“岗课融合”,体现职业综合能力。相较传统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为主的课程组织方式,岗课融合将岗位职业能力直接体现在课程之中,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摆脱了抽象与说教,而是直接通过按时出勤、热心服务、细致严谨等呈现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以任务型方式开展的项目实践有益于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岗课融合”,培养职业发展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实践参与,学生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学习能力强的“学霸”;擅长组织的“团队领导者”;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的“演讲人”;写作能力优势明显的“文案工作者”等。

第四,“岗课融合”,发掘职业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复一日对目标的坚持及不畏失败的行动。

4.2. “课赛证”融合,凸显学生语言能力输出

第一,“课赛证”一体新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模式构建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在课题项目初期,课题组对2016~2021年高等学校英语A级考试真题开展了题库研究,并整理了2018年参赛以来的历年赛题及评分标准,建立了资料库及数据库。通过教学研讨,以考试及比赛要求作为标准,以考试考点及比赛考查点融入教材,在组织比赛完成比赛的过程中形成培训资料库。培训资料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或线下学习资源。由此形成“课赛证”一体的立体新教学模式(见图3)。

Figure 3. New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integrating “post-course-competition-certificate”

图3. “课赛证”一体的立体新教学模式

第二,融“课”入“赛”,推进教学从“课堂 + 语言训练”向“课赛”一体转变。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竞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既是参与实践的重要机会,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的途径。竞赛的模式本身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竞争意识,职场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现个人在学习中的漏洞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提供依据 [11]。在校期间常规赛项为1) 口语语言应用类:职业技能比赛英语口语赛项及外研杯职场英语挑战赛演讲赛项;2) 书面语言应用类:外研杯职场英语挑战赛写作赛项及外研之星英语写作大赛。以上赛项分为校内选拔–省赛–国赛三个等级,不仅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也考查学生一定的舞台表演、现场应对能力,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项以英语活动为主题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学校将大赛考察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并重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大赛试题。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结合写作大赛电子邮件、通知、备忘录等内容,让学生命题作文,熟悉各种题材和格式,掌握基本写作技巧。融入口语大赛看图描述,图表描述等题型,实施任务型教学。

第三,融“证”入“课”,打牢英语基础知识。将AB级考试纳入教学项目,因B级难度弱于A级难度,故在教学项目中只安排A级考试辅导,2节课系统讲授解题技巧,6节课讲练结合(见表2)。将考试要求及考试内容化整为零,在课堂上进行分解,不仅切实帮助学生积累了英语基础知识,减轻考试焦虑,也达到了提升考试通过率,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Table 2. English teaching project arrangement in new vocational English (take semester I as an example)

表2. 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项目安排(以第一学期为例)

4.3. 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过程评价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评价重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本项目采取在线、生–生、师–生多维度评价策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将评价从测验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学习。以技能验课,以学生参与课堂及在岗位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考核。项目化过程评价由在线系统评价(30%)、生生评价评价(10%)、学生自我评价(10%)及汇报展示(50%) (见图4)四部分构成。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通在线学习,系统自动进行反馈、自动统计学习时间及学习效果,并进行成绩评定;学生观察分析他人在项目中的表现,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两个维度进行生生互评;鉴于学习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项目结束后学生以前一个项目表现为参照,进行本次项目的自我评价,消除“标签作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项目汇报展示由教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查找本次学习中的薄弱点,制定复习,预习计划,解决学用分离(输入输出分离),文道分离(学外语与培养人分离)的难题。

5. 实践思考

第一,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突出“课证融合”特色,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微课程化改革;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课促赛,以赛促课;充分考虑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模式应用立体交叉,丰富多样地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课证融合促进英语等级考试;岗课赛一体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增强教学重点针对性和师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Figure 4. Process assessment design based on OBE concept

图4. 基于OBE理念的过程评价设计

第二,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建设持续推进。2019年项目化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获得校级课题精品项目立项;2021年及2022年高职英语课程连续2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22年外研社之星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复赛二等奖。课程紧密结合考证、模拟大赛和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形成了课程的基本资源和扩展资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件、重难点指导、课堂视频、微课视频;拓展资源部分:学习通在线试题库、作业库、素材资源库。综合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岗课赛证”模式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适宜的教学融合契机,教师和学校可通过全面分析了解这一模式的内涵,并且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评价的方式为这一模式的有效融合提供实践经验和动力,最终实现培养出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目标。

第三,考核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考核关注过程、重视产出效果,避免“英语考试0分就是爱国”、“英语怎么也学不会”、“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消极学习心态及一卷定好坏的单一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2022年度科学研究基金立项项目“基于智能化语言诊断测试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J1674;主持人:郑晓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Horby, A.S. (2015)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Nin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England.
[2] 任瑞娜. “岗课赛证”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融通教学模式探索[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1): 154-156.
[3] 刘润清. 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2): 1-8.
[4] 蔡基刚, 廖雷朝. ELE还是ESP, 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 2010(135): 20-26.
[5] 李晓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 19-21.
[6] 刘力伟, 周海玲. 基于智能化生产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的思考[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1): 99-104.
[7] 梁堃.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模式的构建[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32(5): 78-80.
[8] 周新云. 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3): 94-95.
[9] 当前形势下的外语人才需求[EB/OL].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08/8001055120004077.shtm, 2022-05-09.
[10] 高林, 鲍洁, 王莉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9(13): 50-53.
[11] 杜怡萍, 李海东, 詹斌. 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4):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