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机制对多义词触发特征的解释——以汉语动词“燃烧”为例
An Explanation from Metaphor Cognition for Polysemous Lexical Priming—A Case Study of Chinese Verb 燃烧(Ranshao)
DOI: 10.12677/ML.2022.1010303, PDF, HTML, XML, 下载: 209  浏览: 472 
作者: 张蕊蕊, 杨唐峰: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一词多义隐喻性词义语料库词汇触发Polysemy Metaphorical Meaning Corpus Lexical Priming
摘要: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词义变化过程中,隐喻往往起着重要作用。Hoey在词汇触发理论中提出,多义词的各义项在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各不相同。本文基于CCL语料库并借助Antconc检索工具考察汉语动词多义词“燃烧”的触发特征,探讨其各义项在搭配、类联结及语义关联的异同,结果显示“燃烧”在不同意义层面整体上具有各自独特的用法,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或重合之处,主要表现在搭配和类联结两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对Hoey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也再次验证隐喻认知与词义演变的紧密联系。
Abstract: Polysemy is universal in human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semantic change, metaphor plays a vital role. Hoe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lexical priming in 2005, claiming that “when a word is polysemous, the collocations, semantic associations and colligations of one sense of the word differ from those of its other senses”. By means of CCL online corpus together with the corpus analysis tool Antconc3.5.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riming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polyseme 燃烧(ranshao),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it in collocation, colligation and semantic assoc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燃烧(ranshao) has distinctive priming features in different meaning levels, but there exist several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collocation and colligat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upplementary evidence for Hoey’s claim to some extent, and prove agai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cognition and semantic change.
文章引用:张蕊蕊, 杨唐峰. 隐喻认知机制对多义词触发特征的解释——以汉语动词“燃烧”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0): 2242-22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303

1. 引言

一词多义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学家Hoey在2005年提出的词汇触发理论中就该语言现象进行了论述,认为多义词在各义项中的搭配、类联结、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各不相同 [1]。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往往和词义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借助认知手段(如隐喻、转喻),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2]。相似性是隐喻赖以生存的基础 [3],因此相似性在隐喻性词义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这种相关性在语言使用中是否有所体现呢?隐喻性词义包括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用法,多义词在本意、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的触发特征是否存在相似之处?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探讨隐喻性词义的触发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汉语动词多义词“燃烧”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对Hoey的观点进行检验并尝试做出一些补充和完善,由此证明隐喻认知在词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研究问题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动词多义词“燃烧”为研究对象,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两个语义解释:1) 物质在高温下同氧剧烈化合而发出热和光;2) 比喻某种感情或欲望强烈反应。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燃烧”在本意、规约隐喻、新奇隐喻用法中的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各有什么特征?

2) “燃烧”在本意、规约隐喻、新奇隐喻用法中的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有何异同?

3. 研究工具和方法

CCL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中文文本未经分词处理,检索系统以汉字为基本单位。目前总字符数为783,463,175,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部分。CCL语料库的特点在于:语料库容量大、语料种类丰富、语料内容新、检索界面简单 [4],该语料库多用于对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或与国外语料库做对比研究等。本文采用CCL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检索,并利用Antconc3.5.9软件对检索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 收集语料。笔者从CCL语料库随机抽取带有“燃烧”的句子样本1500个,其中太短或语义不完整的句子进行剔除替换,确保1500条语料的有效性。

第二步 词义识别并进行语料分类。对照词典中的定义,将“燃烧”在各句子样本中的词义进行识别标记,运用Steen提出的蓄意隐喻识别步骤(DMIP)将1500个样本分为三类: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各自对应语料1051、243、206条,见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conventional metaphor and deliberate metaphor

表1. “燃烧”在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中样本分布统计表

第三步 基于Antconc检索工具及人工观察,具体分析“燃烧”在各类样本中搭配、类联结、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并进行数据统计。

第四步 比较“燃烧”在各类用法中的触发特征,归纳、总结差异,寻求相似之处。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燃烧”的词汇搭配特征

Hoey把搭配(Collocation)提升为自然度构成的核心因素,认为搭配是“词语而非词目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系,相互搭配的词语之间可以相隔4个单词以上” [1]。基于上述定义,本研究在Antconc索引行中考察“燃烧”左4到右4范围内的搭配词,并结合相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来判断词语搭配强度。通常来说,MI值大于1.58的词被认为是中心词项的显著搭配 [5]。表1为“燃烧”按照MI值搭配强度由高到低的前20个显著搭配词。

可以看到,“燃烧”在各用法中的显著搭配词涉及不同的词性。为更直观地展现“燃烧”在各词性中的搭配情况,以便进行更加微观的考察,笔者将每种用法中显著搭配词按词性做进一步分类整理,结果如表2~5。

Table 2.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conventional metaphor and deliberate metaphor

表2. “燃烧”在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三种用法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3.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use

表3. “燃烧”在本意句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4.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conventional metaphor

表4. “燃烧”在规约隐喻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5.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deliberate metaphor

表5. “燃烧”在新奇隐喻中的显著搭配词

在本意用法的前20个显著搭配词中,名词有11个,主要指代煤炭汽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物质,占“燃烧”所有显著搭配词的55%。动词有6个,占比30%,包括起火引起起来产生等。副词有3个,分别是熊熊充分完全,皆为程度副词,占比15%。

在规约隐喻中,显著搭配词的分布情况如表2。名词出现12次,占总数的60%,按照类别主要表示抽象的情感如激情怒火痛苦等,以及处所名词胸中心中心里。动词共现2次,为,占10%;副词共现3次,占15%,包括熊熊猛烈热烈,为程度副词。此外,助词共现2次,为,占比10%。

就新奇隐喻而言,20个显著搭配词中名词共现次数为9次(45%),具体包括蜡烛脂肪天空生命灵魂等;动词出现3个(15%),分别是照亮起来;副词出现3个(15%),其中程度副词有2个,包括熊熊。除此之外,代词有4个(20%),其中人称代词3个,分别为别人自己;助词有1个,占比5%。

总体来说,“燃烧”在本意句中触发3种词性,在规约隐喻中4种,新奇隐喻5种。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在搭配词的词性方面具有多样性,除名词、动词、副词外,还涉及代词和助词。整体而言,“燃烧”与名词搭配较多,比例高达45%以上,但在搭配词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然而搭配词也有相同或一致的情况。在名词方面,新奇隐喻和本意句共有的搭配词为蜡烛;动词方面,三者共同的搭配词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都包含;副词方面,三种用法都触发熊熊这一程度副词;在助词上,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共有的搭配。

4.2. “燃烧”的类联结形式

类联结指的是语法层面的搭配关系,代表的是词在词类或语法类别上的结合,是对搭配更高一级的抽象 [6]。笔者通过人工观察,对“燃烧”在三类用法中的常用类联结进行识别,将各种形式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所占的百分比(表6)。

Table 6. Colligational patterns of燃烧(ranshao) in three kinds of usage

表6. “燃烧”在三种用法中主要类联结情况

表3可知,“燃烧”在本意句中触发的主要类联结形式为:1) N + 燃烧;2) 燃烧 + N;3) (N+) Adv + 燃烧;4) N + V + 燃烧;5) 燃烧(+的) + N;6) Adv + 燃烧(+的) + N;7) 燃烧 + Numeral,一共有7种类型。而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的类联结形式主要有4类:1) N + 燃烧;2) 燃烧 + N;3) (N+) Adv + 燃烧;4) 燃烧(+的) + N。可以看出,“燃烧”在本意用法中倾向于和多种语法类别组合共现,表现出的类联结更为丰富多样,而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类联结种类相对较少,表明在具体的运用中用法比较单一且固定。

更具体分析,就本意句而言,“燃烧”常常前置名词,构成主谓结构(41%);后接名词作直接宾语(29%);被副词修饰,强调“燃烧”时火势的凶猛(9%);与动词连用,组成汉语中的连动短语(6%);作前置定语(包括与结构助词“的”共同出现)修饰名词(10%);以及后跟数词,表示“燃烧”这一动作状态持续的时间(2%)。就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来说,两种用法中触发的类联结模式完全一致。中心词“燃烧”左侧搭配名词,表示动作的发出者(46%, 52%);后跟名词,表明动词支配的直接宾语(33%, 30%);被副词在程度上加以修饰(12%, 10%);位于名词前作定语,有时以“燃烧的 + N”的形式出现,用来说明名词的属性与特征(9%, 5%)。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燃烧”在三种用法中的类联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层面触发的4种类联结形式完全重合,且都包含在本意句的类联结之中。在每种用法中,N + 燃烧和燃烧 + N都占了绝大多数,在所有类联结中占比达70%以上,这说明在各个意义层面,“燃烧”与名词搭配的情形非常普遍,用于表达主谓或动宾关系,与动词、副词、数词共现以及作定语的情况并不常见。

4.3. “燃烧”的语义关联特征

语义关联是搭配词之间的语义共性,在语义上具有相似性的词或词序列从属于同一个语义集。由于“燃烧”多与名词连用,又以名词置于句首最为显著,因此本研究聚焦“N + 燃烧”这一搭配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在各类用法中,N + 燃烧分别对应例句样本427、112、105个,其触发的语义关联及分析结果如下。

在本意句中,“燃烧”最常见的左搭配为表示可燃物质的名词,包括固、液、气等不同形态的可燃物,诸如煤炭火柴氧气石油等,一共出现328次(77%)。其次为与火相关的名词,如篝火烈火野火森林大火等各种形式的自然之火,出现83次(19%)。东西物质两个名词也与“燃烧”共现,泛指各种具体、抽象的事物。与前两种类别相比,该搭配情况出现次数较少,总计16次(4%)。例句1~4为各语义类别的典型用例,均来自CCL语料库检索结果。

1) 这些物质在炼油厂、油毡厂、橡胶厂以及炼焦、烧煤、汽车废气、沥青、石油[燃烧]、香烟等烟气中,都可产生。

2) 日本出光兴产公司北海道炼油厂15日晚突然发生火灾,目前大火仍在[燃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3) 夜色来临,我们在帐篷之间的中心地带燃起了篝火,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映红了一圈人们的笑脸,人们的脸上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火焰似在一阵一阵地舔着人……

4) 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气体积聚,物体不仅会[燃烧],他们还会发出跳动的火苗,或使许多东西同时[燃烧]起来。

规约隐喻触发的搭配词中,位于中心词之前的主要有激情愤怒痛苦热情爱情狂热雄心壮志等抽象名词,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在112个样本中,从属于该语义集的搭配占据主导,出现达98次(88%)。另外14个名词又归为两类,一是表达人类欲望的抽象名词,如贪欲情欲野心,第二类是处所名词胸中心中等,两类名词出现频数及比率分别为9次(8%)、5次(4%)。

1) 他的激情正在熄灭,或许,现在这激情是为其他的东西而[燃烧]吧?

2) “当然罗,你可开心啦,”克莱德回答说,妒忌和失望的烈火却在心中[燃烧]。

3) 进那个山洞,我的目光远远地投向法兰西的那些最富饶的省份,野心[燃烧]着我的心:那时候这就是我的热情……总之,那个山洞对我来说是宝贵……

4) 他向我嗫嚅地表白,说他是如何的在想我……还使我心动过好几次;但不久,我看到他那被情欲[燃烧]的眼睛,我就害怕了。

在新奇隐喻用法中,“燃烧”触发的名词搭配按照语义类别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关于人类精神及思想意识的概念,例如抽象名词灵魂心灵等,与“燃烧”共现89次,占比85%;第二种名词一般是和人体细胞或组织有关的诸如脂肪血液蛋白质等,出现有16次,占比15%。

1) 他觉得它不但已渗透到他的骨髓里去了,而且一直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使他的灵魂也[燃烧]起来了。

2) ……活计是单调的,但旋律却是强有力的,它紧紧地抓住这些人,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最深层[燃烧]起来。千代子一想到没有一个人像自己那样热衷于感情问题,心情也就有点愧疚了。

3) 天空的火光就像是人的血在[燃烧],大家面对着这个景象,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逐渐消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蚕食它一样。

4) 一些日本妇女在饭菜中添加辣椒后,她们的能量代谢率提高,脂肪[燃烧]也快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燃烧”在各义项中触发的左搭配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域,搭配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语义差别。在每个意义层面,名词又具有2至3种语义类别,各语义类别之间并无重合。

5.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Hoey词汇触发理论关于一词多义的假说,以Antconc语料库为检索工具统计并分析了“燃烧”在不同意义层面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及异同,结论如下:

在搭配方面,与本意句相比,“燃烧”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触发的搭配词呈现出词性方面的多样性,三者在具体搭配词的选择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搭配词也有重合之处,具体包括:“蜡烛”为新奇隐喻和本意句共有的名词搭配,“起(来)”为三者共同的动词搭配,三者都与程度副词“熊熊”共现,“着”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共有的助词搭配。

在类联结方面,本意句相较与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表现出的类联结更加丰富多样,但三种用法中的类联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触发的4种类联结形式完全重合,且都包含在本意句的类联结之中。

在语义关联方面,“燃烧”在三种用法中触发的左搭配各自属于不同的语义域,各语义类别之间并无重合。

因此,本研究发现词汇在基本义和隐喻义中存在用法重叠的情况,而不是Hoey所认为的完全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Hoey的观点进行了补充。此外,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隐喻思维在词义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拓宽了视野。

参考文献

[1] Hoey, M. (2005) Lexical Priming: A New Theory of Words and Language. Routledge, New York.
[2]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 王文斌. 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4): 13-17.
[4] 王超. 关于CCL和COCA在线语料库使用方法的研究[J]. 才智, 2014(28): 358-359.
[5] 晏尚元, 袁平. 基于语料库的搭配力研究——以place一词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2): 57-59.
[6] 王家义, 李德凤. 基于BNCweb(CQP-Edition)的英语词汇深度分析——以“commit”为例[J]. 外国语文, 2018, 34(6):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