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与喜剧电影、爱情电影、科幻电影等相比,一直受到市场的忽视,直到2017年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大陆上映,获得票房、口碑的巨大丰收,体育电影才又进入到观众的视野。近几年来,电影市场上体育电影的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出现了如《夺冠》、《飞驰人生》、《攀登者》、《羞羞的铁拳》等获得良好市场表现的优质影片。《出拳吧,妈妈》作为一部体育类型电影,选择拳击这一极具力量性的体育运动来展现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将永不言败、拼搏超越的体育精神与坚强伟大的母爱溶于一体,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刚性与柔软并存的特质。本文试从母亲形象、身体呈现以及视听语言三个维度来解析《出拳吧,妈妈》在体育类型表现上的特色与缺失。
Abstract:
Compared with comedy movies, love movies an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sports movies as an important film genre have been ignored by the market, and it was not until the 2017 Indian film “Wrestling Dad” was released on the mainland and received a huge box office and word-of-mouth harvest that sports films entered the audience’s field of vi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sports films in the film market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such as “Champion”, “Flying Life”, “Climber”, “Shy Iron Fist” has achieved good market performance. As a sports type film, “Fist Out, Mom” chooses boxing, a powerful sport, to show women’s tenacity and persistence. It integrates the never-say-die, hard-working and transcendent sports spirit with the strong and great mother’s love, making the film present a kind of rigidity and soft coexistence. Herein,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sports type performance of “Fist Out, Mo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mother image, body presentation and audio-visual language.
1. 引言
电影《出拳吧,妈妈》讲述了性格倔强的年轻妈妈白杨因一时冲动,锒铛入狱,孩子被迫交给姐姐抚养。出狱后,身处困境的白杨为获得儿子的抚养权,在教练沈浩的帮助下,重回拳击赛场的故事。影片由学院派出身的女性导演唐晓白执导,在此之前,唐晓白拍摄的影片《动词变位》(2001)、《完美生活》(2008)、《爱的替身》(2012)皆是文艺影片,《出拳吧,妈妈》是她首次面向大众的商业类型片创作。影片选择拳击这一极具力量性的体育运动来展现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将永不言败、拼搏超越的体育精神与坚强伟大的母爱溶于一体,使影片呈现出一种刚性与柔软并存的特质。本文试从母亲形象、身体呈现以及视听语言三个维度来解析《出拳吧,妈妈》在体育类型表现上的特色与缺失。
2. 母亲形象:体育电影的类型开拓
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伊始,体育电影虽然在电影史上的佳作不多,但是每个中国电影的辉煌时期,都留下了体育电影的印记。从1934年孙瑜指导的《体育皇后》,到“十七年”的《女篮五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沙鸥》以及新世纪的《女足九号》、《女帅男兵》,直至2020年上映的体育电影《夺冠》,在这些优秀的影片中,导演们都将视角对准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女性。在国产体育电影的谱系中,大多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体育电影,都将女性运动员塑造成青春活力的年轻女性形象,围绕“职业运动员”这一单一的社会身份进行叙事,女性运动员(主人公)作为母亲身份的叙事表达则处于一种匮乏和缺失的状态。如,2020年上映的影片《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两代人,从辉煌到谷底再到辉煌的艰难历程。影片中,主人公郎平拥有运动员、教练以及母亲三重身份,对于郎平的前两重身份,影片浓墨重彩地描绘,而有关母亲身份的叙事则十分简略,郎平与女儿的相处,仅出现两次电话交流和一次共同吃饭的场景,其叙事作用也都是为郎平在排球事业上的心理、行为动机做注解或铺垫,并不具有表达母女情感的主题意指。
《出拳吧,妈妈》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体育电影,将主人公白杨设定为职业拳击运动员 + 母亲的双重身份,以母子亲情作为主题表达的着力点,呈现出一种叙事上的新突破。影片对于白杨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其重心放在母亲身份的刻画上,运动员的身份让位于母亲的身份,而这也是同以往体育电影最大的差异所在。影片中,促使白杨拥有强大力量的根本源泉是她的儿子小辉,小辉成为白杨与体育运动二者间的中介和枢纽,以及白杨在拳台赛场内外的直接行为动因。白杨出狱之后,本想从姐姐那里接回小辉,和小辉一起生活,但是姐姐却认为白杨没有固定工作,没有资格当妈妈,从而拒绝了白杨的要求,白杨离开姐姐家之后,在公交车上看到拳王争霸赛的广告,才由此萌生了打拳的想法。后来,白杨在拳台上一次次的胜利威胁到徐佳楠的利益,徐佳楠因此用白杨的儿子来威胁她,而白杨为了保护儿子在比赛场上打假拳,故意输给对手,并因此身败名裂。从影片的叙事内容可以看出,白杨从事拳击运动并非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为了孩子“打拳”,也同样为了孩子“放弃打拳”,虽然白杨不是传统意义上温良贤淑的好母亲形象,但是白杨的所作所为诠释着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牺牲一切的母性本能,仍具备典型的“良母”特质。
作为主人公的女性运动员将获得冠军视为自身唯一的理想信念,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最终赢得冠军荣誉,是体育电影惯常运用的叙事范式,如《夺冠》中八十年代的女排运动员,《沙鸥》中的沙鸥,《我心飞扬》中的杨帆以及《女足九号》中的足球运动员等等,在这些影片中,运动员自身的国家信念亦或是对荣誉的渴望、体育的热爱造就了她们每一次的成长,也是她们内心精神力量的根本所在。而在影片《出拳吧,妈妈》中,白杨则是依托母亲的身份,而并非运动员的身份获得力量,这也使得影片的主题全然倾向于母性的伟大和力量,而并非是运动员获得荣誉背后的艰辛、努力与梦想。影片中,白杨和拥有两条金腰带的亚洲女拳王徐佳楠对战时,徐佳楠将白杨打倒在地后,恍惚中,白杨听到小辉叫她妈妈,看到小辉跑上拳台抚摸着她的脸庞,白杨因此获得力量站了起来,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用一招变架的战术将徐佳楠打败。这一叙事情节表现出,被打到体无完肤后仍然坚持着不放弃,都是白杨依靠着母亲的本能以及内心对于儿子的爱而克服的,正如梁启超在《新民说》一文中所说的,“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
3. 身体呈现:商品象征的表意符号
体育运动本质上是身体运动,因而,有关身体的呈现无疑是体育电影不可或缺的叙事内容。身体在体育电影中一直具有“被看”的特质,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亦或是竞技比赛时,都承受着来自银幕内、外观众的目光视线,然而,影像画面中健美理想的运动员躯体不仅是人体美的视觉展示,而且成为多种语义场景下的隐喻符号,指涉着身体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女性的身体,在历来的体育电影中都呈现出丰富的内涵意指。体育电影由于其类型的特殊性,使得女性能够顺理成章地裸露出平常被衣服遮蔽的健美身体,在影片《体育皇后》、《女篮五号》、《沙鸥》中,女性运动员身穿紧身的运动衣,超短的运动短裤,大方耀眼地露出大腿,青春、裸露的大腿构成了一道靓丽的视觉景观,甚至影片还用女性运动员群体的大腿排演出“健康而性感”的富于装饰性的画面 [1],身体被影像编码以实现强烈的视觉和性感效果。而在影片《夺冠》中,女性身体的展示则去除了欲望化的内涵表达,成为象征着国家精神的表意符号。影片随着陪打教练的目光展示八十年代女排运动员的体育训练时,镜头画面对于女排运动员身体的碎片化展示,着意运用特写镜头凸显其腿部和手上大大小小的伤痕印记,而女排运动员的伤痕身体则是中国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内在精神隐喻,与影片中教练所说的“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互为映照。
在影片《出拳吧,妈妈》中,“被看”的身体既非欲望化的对象,也非国家身体或精神的象征,而是成为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被大众娱乐消费。影片中,白杨和浩胜拳馆的刚子在拳台上较量时,立马引来了正在吃饭的顾客围观,并自发为这场比赛出钱下赌注。这一行为展现了体育竞技比赛的经济属性,观众通过观看拳击手的身体竞技,衡量拳击手的能力,然后购买拳击手的身体来获得更多的利益,被别人购买意味着在这一场域拥有更高的价值,拳击手的身体在观众的购买行为中成为商品象征的表意符号,拳击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身体对抗成为了一种消费娱乐景观。与此同时,影片还揭露出体育场域中身体与金钱的复杂关系,资本才是其背后真正的权力操控者这一潜在的话语形式。影片中,WBA女子终极拳王挑战赛,徐佳楠原定的挑战者因伤宣布退出比赛后,白杨向众人表明想要担任候补挑战者的想法,而当徐佳楠同意白杨当挑战者时,商业合作伙伴却与她发生争执,表示俱乐部的扩张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替补挑战者是提前沟通过的,这场比赛只是一场生意。拳击手身体较量的竞技比赛成为资本生产运作下的表演工具,拳击手的身体则成为由资本控制和支配的交易商品。
除此之外,影片还展示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介的身体消费表征,表现出一种戏虐式的消费娱乐状态。影片中,虎哥拿出十万块钱成为白杨的投资人后,白杨便因为在拳台上打假拳和故意伤人而被暂停了比赛资格,虎哥得知消息后,不仅砸了浩胜拳馆,还将白杨带走,让她一边吃东西一边直播,而白杨拳击手的身份以及吃播的丑态也引来了众多观看,与此同时,还伴随着充满讥讽与嘲笑意味的直播间评论。互联网时代,观看行为即消费行为,可以看出,影片中白杨凭借其拳击手的身份(评论中满是“拳王”的戏谑称谓)博得大众眼球,观看目光由此转化为流量、金钱,身体再一次具有了消费社会商品符号的内涵意指,观众通过观看媒介空间内运动明星的落魄身体姿态,满足了自我娱乐的欲望,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的,“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所进行的消费不再只关注于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追求一种社会、心理的满足” [2]。
4. 视听语言:体育竞技场面表现力的缺失与特色
体育电影是通过电影这一特殊的媒介手段表现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相关,具有较多紧张、精彩的体育场面。并借助丰富的视听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揭示体育本质,表达人类共同情感,反思各色社会现象的影片类型 [3]。因此,体育竞技场面是体育电影的类型核心要素,竞技体育比赛包含着强烈的“敌–我”二元对立结构,具备天然的对抗性特点,这也使得体育电影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可以说,在所有的体育电影中,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作场面都贯穿其中,而对于比赛场面紧张、刺激的逼真营造则是体育电影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属性。众所周知,拳击是所有体育竞技项目中最具危险性的一项运动,充满着不可预测的身体伤害。因而导演在电影影像中表现拳击比赛时,通常借助多种视听手段来着意营造打斗场面的惊心动魄,从而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如拳击题材的体育电影《激战》(2013),导演林超贤通过多样化的专业动作,不同角度、形式的拍摄手法,频繁快速的暴雨式剪辑,以及铿镪顿挫的背景音乐将比赛场面紧迫激烈的氛围塑造得淋漓尽致。同《激战》相比,《出拳吧,妈妈》对于拳击打斗场面的处理,则明显缺乏了惊心动魄的表现力,并呈现出一种暴力温情化的美学倾向。
首先从专业性动作的呈现来看,导演将自由搏击的进攻技术全部设置为拳法动作,然而自由搏击运动则是通过使用规则范围内的拳法、腿法、膝法技术与对手抗争,充分展示竞技的技术、力量、耐力、意志对抗性的体育项目 [4]。腿法技术表现的缺失,使得影片中所有打斗场面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重复性,没有太多明显的动作变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拳击比赛的视觉表现力。其次,导演在拍摄打斗场面时,多以手持摄影来拍摄两位拳击手在同一画框内对战出拳的侧面、背面近景,以及脸部的特写镜头,不时出现描绘现场环境的大远景镜头,以及特殊角度的仰拍、俯拍、主观镜头等,导演通过多样化的拍摄角度和景别,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看到近身搏斗的拳击动作以及脸部创伤,展示出拳击运动的真实与残酷,但是与《激战》相比,影片在紧张气氛的营造上却稍显欠缺。在电影《激战》中,导演除了角度多变的镜头外,更重要的是利用镜头的速度,即急速的推、拉、移镜头来烘托比赛场面的激烈氛围,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紧张感。除此之外,导演着意凸显拳击动作的细节展现,用不同的镜头将拳击动作分解进行密集式的剪辑,带给观众眼花缭乱之感,增强观众的快感体验,并且将拳手制胜时刻的同一细节动作进行不同角度、景别的重复展现,以凸显其戏剧性。而《出拳吧,妈妈》在镜头拍摄上面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速度变化,而且拳手对打的连续性动作很少运用多样化的镜头分解,不同角度、景别的镜头切换频率较少,从而减弱了打斗场面的紧迫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处理最后一场白杨对战徐佳楠的拳击比赛戏时,以温情化的方式表现残酷的拳击运动,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当白杨在拳台上接连遭受徐佳楠攻击,毫无还手之力时,导演通过抒情激励的背景音乐,将观众心疼不忍的特写表情,众人齐喊白杨加油的场面,和小辉在电视机前嚎啕大哭的模样交相剪辑在一起,以此突出白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真诚动人的母子情感,让观众的观看情绪从惊心动魄转化为温情感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拳击比赛的血腥暴力感。
5. 结语
总体而言,《出拳吧,妈妈》作为一部体育类型电影,将关注对象聚焦在作为母亲身份的女性运动员上,以表达母爱为核心主旨,呈现出一种类型叙事的新视角。但与此同时,影片仍然遵循了体育电影中主人公逆境成长的老旧叙事套路,并且反派角色塑造得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以及浮夸的演技也都为人所诟病。新时代的体育电影在讲述个体故事,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如何打破类型禁锢、推陈出新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金项目
2022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媒体语境下重庆三线工业遗产的影像转化与传播研究(CYS2208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