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全科《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教学改革与实践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for Pupils in Gene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DOI: 10.12677/VE.2022.116092, PDF, HTML, XML, 下载: 200  浏览: 3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孟 鲁: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河池
关键词: 小学教育全科心理教育能力教学改革Elementary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在小教全科学生心理辅导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课程团队结合农村小学实际需求,以“实践取向、服务山区”为导向,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模块、授课方式、评价方式、实践实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教学效果评价显示,本课程能有效提升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这为以后构建成熟的“小教全科生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Abstrac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tha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for Pupils plays in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of gene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upils, the course team, based on the actual demand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ing mountainous area through practice”, has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through practice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course positioning, teaching content module, teaching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practice, training, etc., and has made achievements of milestones.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show that the cour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of gene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offering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ture “mode for training teachers of gene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pupils”.
文章引用:孟鲁. 小教全科《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教学改革与实践[J]. 职业教育, 2022, 11(6): 600-60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6092

1. 引言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也可以叫做心理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采取恰当的问题疏导与解决策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是对全体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2]。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小学教师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因为目前农村地区仍然相对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3],心理辅导工作往往由班主任和普通任课教师承担。从事心理辅导工作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农村小学教师需要经过系统的职前学习或职后培训才能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小教全科生是新时期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要来源。广西响应中央号召在2013年启动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通常也简称“小教全科生”)计划,由地方院校承担培养任务,旨在为山区农村小学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型合格、优秀教师,毕业生要回生源地服务6年 [4]。目前,已有大批全科生进入工作岗位,成为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职前阶段培养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未来农村地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为农村地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上的保障。

《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是培养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核心课程,是提升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要对《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给予足够重视。河池学院作为广西地区承担全科生培养任务的院校之一,多年来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培养小教全科生的经验,同时,也为本课程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契机。课程团队一开始就意识到,课程的设置要能够适应桂西北农村地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课程团队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对课程进行优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自2021年开始,课程团队更是对该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 课程改革的意义

2.1. 可以更加精准地为农村地区培养心理辅导师资队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越来越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偏远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没有形成工作常态。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调查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学阶段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例为1:9035.4,并且城乡差别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 [5]。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小学无法在短时期内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以及建设完善的心理辅导室。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小学任课教师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主要力量,这也造成农村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形式与城镇小学存在一些区别:学科渗透和少先队、班主任工作成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培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对小教全科生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精准化、本土化、小学化,充分考虑当地农村小学的实际需求和现实困难,避免“不接地气”:比如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结构应该包括哪些要素,职前阶段具体应该学习哪些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应该如何设置,这些正是本次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次课程改革将更加精准地培养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2.2. 可以更加有效地完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结构

心理辅导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6]。早在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就指出:“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学会诊断和解决小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是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之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此外,《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指出,小学教师要“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模块之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在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部分指出“小学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出,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能力是对全体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农村小学教师大多缺乏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的技能 [7],这就形成了两种矛盾:第一,从需求上看,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相比城镇小学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可实际上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却相对较低;第二,从理论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属于教师的核心能力 [8],可实际上很多农村小学教师没有形成这部分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本次课程改革将从心理辅导意识、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方面加强对小教全科生的培养,更加有效地提升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完善未来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3. 课程改革的实施

3.1. 明确课程定位

《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又名《小学生心理辅导》,属于小教全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小教全科专业学生了解和感受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专业性质、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及组织管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有能力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本课程团队所在的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小学教育本科(含语文、数学)和全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和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2021年新增全科本科)都开设有本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科和全科的差异性,对于全科生的培养要充分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实际需求和配套资源紧缺的现实困难,探索出能够真正学以致用的、服务于山区小学的校本培养模式。本课程团队在对河池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实践取向、服务山区”为导向,建设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的校本课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小教全科生主动建构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知识,具备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能力。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上文提到,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开展仍旧面临很大困难,农村地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还很不充分,缺少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老师和设施完善的辅导室,心理辅导工作很难形成常态化。在班主任工作和日常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农村地区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这些实际情况,教学团队在前期深入小学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模块进行了优化。比如与本院小教本科的教学模块相比,删除了“心理障碍的甄别与干预”等章节,增添了“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两个专题的内容,并且在很多知识点上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整,以便贴合小教全科生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48学时为例,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见表1

Table 1. The teaching content setting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for Pupils

表1. 《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教学内容设置

3.3. 整合及开发课程资源

在重新修订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课程团队对本门课程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开发了新的教学资源。首先,是对纸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本门课程曾经使用并比较过三本教材,分别是黄秀梅翻译的澳大利亚热尔达等人编著的《儿童心理辅导》,陶勑恒、郑洪利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第2版)》,和彭小虎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经过反复比较和实践,本门课程目前选用彭小虎教授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作为教材。考虑到这几本教材各有优点,本门课程对这几本教材进行了整合,设计了本门课程的讲义,以便更贴合教学大纲。其次,建设了本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为了实现课堂的部分翻转,对一些知识点录制或者整理了相关视频和习题库。这些资源既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也可以在教师课堂授课时共同学习使用。

3.4. 改革授课方式

本门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过数次学时,设置过18学时,24学时,28学时,32学时,36学时和48学时。调整学时的目的在于通过行动研究法,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课时的多少受到教学内容体量的影响,因此,这几种课时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不同学时对授课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18学时适合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教学。经过实践比较,48学时更符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于是采用了传统课堂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线下32学时,线上16学时,实现了课堂的部分翻转。线下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训练;线上学习则采用“1 + 1 + 1”的教学方式,即“一门慕课、一个教学平台、一个课程群”。

本门课程采用的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彭小虎教授团队编写的教材,并且湖南第一师范很早就开始设置小教全科专业,在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本课程团队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了自己的网络学习资源,采用了微助教作为线上教学平台,课程团队制作的课程视频和课件等资源会通过微助教共享。课程团队在授课过程中比较了多个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发现微助教更符合本课程目前的授课方式。课程团队除了把制作的视频和课件推送给学生以外,还充分利用了该平台的签到、答题、作业、讨论等各项功能。利用QQ群是比较简便而且高效的课外辅导途径,因此,课程团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本门课程的QQ群用来在线答疑。这种“1 + 1 + 1”的授课方式实现了课堂的部分翻转,提高了学习效果,并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5. 改进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改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化了课程成绩的构成。本门课程最终确定了“平日成绩40% + 期末成绩60%”的评定方式,平日成绩又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平日作业,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二是改进了评分方式。在平日成绩中,课堂出勤由微助教记录;课堂表现采用加分制,对于课堂表现良好的同学加分,比如能正确回答问题加分但答错不扣分;平日作业又分为在线随堂练习和在线课后作业,客观题由微助教自动评分,主观题除了教师评分外,适当加入了学生互评。平日成绩会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期末考试由至少五种题型构成,试题结合了一部分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6. 加强实践实训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本课程依托校内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给予同学们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教育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有团体辅导室、人才测评实验室、行为观察室、沙盘游戏室等实验、实训室供本门课程教学使用。另外,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也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心理健康中心相对完善的各类辅导室和活动室为同学们学习和观摩提供了便利。此外,河池学院与当地多所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多所校外实践基地,并且在小学一线设置了儿童游戏辅导室。同学们可以在见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加深对本门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本课程每个教学模块都包括课内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除了每个章节对应的课内实践活动,本课程还设置了几个课后实践活动,课后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协调和安排下进行,为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目前设置的课后实践活动有三个,分别是:实践一,心理咨询会谈模拟,该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模拟心理咨询谈话,并录制视频;实践二,团体心理辅导实训,该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主持一次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并由教师批改和监督;实践三,小学心理辅导工作观摩,该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小学心理辅导室,并与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座谈。实践一在校内完成,实践二和实践三在教育见习中完成。

4. 取得的成效

由于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历年期末考试的难度一致,因此,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指标不是很合理;出于行动研究的需要,每学期的平日作业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因此,用平日成绩衡量改革成效也不够合理。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采用学生课程满意度和心理教育能力测验结果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效果的指标。

4.1. 学生课程满意度

采用自编《课程满意度问卷》,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立即调查,把2022年(20级全科班)、2021年(19级全科班)、2020年(18级全科班)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到随着课程的不断优化和调整,近三年来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满分5分),如图1所示。

Figure 1. Cours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for Pupils

图1. 《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满意度

4.2. 心理教育能力测评结果

首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整体的获得感进行了初步评价。问题为:“你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你的心理教育能力吗?”选项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5点计分,本学期学习过本课程的全科学生共196人进行了作答,总平均分为3.69分,明显高于问卷的理论中间值。说明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获得了提升。

其次,为更加精确地评估本课程在提升全科生心理辅导能力中的作用,采用李方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问卷》,对小教全科生的心理辅导能力进行调查。该问卷从知识内涵、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个性品质四个维度来衡量个体的心理教育能力 [9]。在本院学过与未学过《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的全科学生中各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调查他们的心理教育能力并进行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学过本课程的学生在三个维度及心理教育能力总分上均高于未学过本课程的学生,并且在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及心理教育能力总分上显著高于未学过本课程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2。这说明,本课程在提升全科生的心理教育能力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Table 2. Assessment result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表2. 心理教育能力测评结果

5. 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模块、授课方式、评价方式、校内外实践实训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针对不同学制的全科生,在课程设置上是否有必要区分,以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区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研究是建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模式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于职前培养阶段起到关键作用的《小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1JGB320)”;河池学院科研项目:“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2020XJYB012)。

参考文献

[1] 康钊. 论远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2): 10-13.
[2] 孟鲁. 小教全科生心理辅导能力调查——以河池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2, 12(9): 3384-3392.
[3] 杨杨. 兴城市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锦州: 渤海大学, 2018.
[4] 黄白. 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新趋势[J]. 教师教育论坛, 2014, 27(5): 14-17.
[5] 黄茗, 李书慧. 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广西教育, 2018(5): 14-17.
[6] 李照.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0.
[7] 邓海云. 五年制大专农村定向小学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6): 235-236.
[8] 王光明, 张楠, 李健, 杨蕊, 张胜. 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结构体系及发展建议[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6): 81-88.
[9] 李方.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特点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