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对影视字幕翻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手段之一,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依靠本土化翻译,中国的影视作品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海外许多国家掀起了“华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电影是一种集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电影被引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电影字幕翻译是将影片从原版片的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即通过字幕或配音成为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从而使另一种语言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对电影的内容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作为大众传媒一种手段,电影作品已经跨地域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方式,外来电影的字幕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字幕(subtitles of motion picture)是指以文字形式显示电视、电影、舞台作品中的对话等非影像内容,也泛指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在电影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解说文字以及种种文字,如影片的片名、演职员表、唱词、对白、说明词以有人物介绍、地名和年代等都称为字幕。影视作品的对话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下方,而戏剧作品的字幕,则可能显示于舞台两旁或上方。字幕翻译语言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传播学价值,而且具有更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最早的专业字幕翻译随着电影的文化交流于20世纪20年代应运而生,而国内对于专业影视字幕的翻译则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后期影视字幕翻译开始兴起,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无论从研究内容抑或是研究理论到研究译例的解析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字幕翻译可以划分为三类:首先,以语言学为出发点,分为语内字幕翻译(Intra-Lingual Subtitling)和语际字幕翻译(Inter-Lingual Subtitling)。语内字幕翻译又称为“垂直字幕翻译(Vertic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即改变说话方式,但语言并没有发生改变。语际字幕翻译又叫做“对角字幕翻译”(Diagon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是将原语译为目的语,并将目的语同步叠印在屏幕或图片下端。有时会同时涉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在此双重翻译过程中,语内翻译通常是语际翻译的基础。其次,以字幕技术为出发点,字幕翻译可分为开放式与隐藏式。开放式字幕具有非任意性,主要有电影字幕和语际电视字幕;隐藏式字幕具有任意性,是将文字加入电视信号的一种标准化编码,有助于耳聋或听力有障碍的观众观看。最后,以字幕的内容为出发点,有显性电影字幕翻译和隐性电影字幕翻译两种。显性字幕翻译主要是对原文本人物话语和对白的翻译 ;而隐性翻译主要是指示性翻译,例如对时间、地点等的解释说明。以字幕的形式为出发点,影视字幕翻译可以分为单语和双语两种。双语影视字幕包括原语字幕和译语字幕;而单语影视字幕只显示一种语言,但可以进行语言种类的转换,或者在屏幕上端调出第二字幕。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这个理论进入中国翻译研究之后对国内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奈达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必然不同,不是语音语法不同就是表达习惯不同,然而他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奈达所强调的是“对等”,是“信息”“意义”和“风格”的对等,奈达从语义学和信息论出发,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翻译就是交际”,目的是要寻求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他所说的“信息”包括“意义”和“风格”,着重于交际层面。他实质上要打破的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他把翻译看成是“语际交际”,也就是在用交际学的观点来看问题。
研究将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近十年内期刊为数据来源,通过精确关键词、主题和时间检索出2010~2020年国内学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影视剧的汉英翻译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总结与趋势研究,旨为研究工作者在字幕的汉英翻译上提供其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绵薄之力。
2. 研究数据来源
近十年内关于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影视字幕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通过输入主题“功能对等与字幕翻译”以及时间段设置“2010~2020”,共检索出131篇期刊论文,后经过人工筛除英汉字幕材料分析或关系较弱的论文后,最终确定了22篇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汉英字幕为研究材料,可见10年内对汉英字幕的翻译研究还相对较弱(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在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略微下降,近两年虽又出现上升趋势,但幅度并不大。而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则更少,仅有22篇,从图2可以看出,汉英字幕的研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可见随着国家软文化的建设,众多学者对英汉字幕的研究开始下降,而对汉英字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近两三年国漫影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汉英字幕的翻译发展呈上升走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汉英字幕的研究逐年增长,但是2020年却骤然下滑,笔者猜想这与新冠疫情导致的这一年电影业不景气密切相关。

Figure 1. Statistics fo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2020 to 2020
图1. 2010~2020年功能对等理论与字幕翻译统计

Figure 2. Statistics fo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Chinese-English subtitles from 2010 to 2020
图2. 2010~2020年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英字幕翻译统计
3. 研究过程分析
Cite Space软件是一款可以将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工具。它可以找出所选定文献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信息,弄清其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历程,以及识别其最活跃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研究过程分为三步,首先把已准备好的22篇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材料数据放入Cite Space软件中。其次,通过时间切片,关联强度,网络裁剪,节点阈值筛选和其它功能补充如叠加分析、全文本挖掘等完成相关参数设置。最后通过可视化结果显示可以得出综合图谱结果的初步解读。
4.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Cite Spac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虽然文本译例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者研究都集中于理论的探讨和译例的热点结合上。
(一) 理论的起承转合性
所分析材料显示,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上来讨论汉英字幕。具体如图所示:

Figure 3. Comparison of analysis module of Chinese-English subtitles under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图3.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汉英字幕的分析模块对比
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汉英字幕分析中,功能对等视阈下,对于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的译例分析呈上升趋势。众多学者强调语义对等的基础上翻译汉英字幕,文化对等占其次地位,最后才是形式上的对等。2012年高捷的《从功能对等看电影<画壁>字幕的翻译》 [1],以及2016年王漂笛、李海燕发表的《功能对等理论下北京方言的翻译——以电影<老炮儿>为例》,文章从信息功能等值、文化功能等值和人际功能等值三方面分析了电影《老炮儿》字幕翻译 [2];2019年任颜卿的《从功能对等视角解析中文字幕的英译——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3] 中强调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应以语义对等为重,其次是语言、文化和美学的对等。由此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语义对等、文化对等和形式对等无论在英汉字幕翻译中还是汉英字幕翻译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应首先遵循语义上的对等,使得观众在理解明了的基础之上再来考虑文化和形式上的对等。当然,三者相互作用,起承转合,缺一不可。
(二) 译例的影视热点性
通过汉英译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阈下,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影视热点来分析汉英字幕翻译。如2019年国内动漫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随着国内热度的迅速增高,汉英字幕的翻译研究变成为刚需。王振,郑颖(2019)的《国漫电影“走出去”字幕翻译研究——以<哪咤之魔童降世>为例》则是紧随影视热点应运而生的文章 [4]。再如温凌鹤(2019)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战狼2>为例》 [5];以及杨安训(2020)的《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甄嬛传>字幕研究》均是以影视热点为基础,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汉英字幕的研究 [6]。由此可见,随着国内影视业的快速发展,汉英字幕研究也接踵而至,成为势不可挡之趋势。
如图4所示,虽然国内影视业起步较晚,对于汉英字幕的研究则随着近几年的影视热点白热化呈现不可阻挡之趋势,众多学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紧随影视热点探索汉英字幕的研究,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形式。

Figure 4. Examples of popular movie subtitl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图4. 影视热点下的汉英字幕翻译研究译例
(三) 翻译策略的基本性
国内外学者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理解,认为以异化、归化为代表的翻译策略处于文化层面,多从文化上考量;而以直译、意译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为语言学派所惯用,处于文本层面,多从篇章语言上考量。这种区分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意义不大。从上可知,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在讨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时并没有刻意地做这样的区分,两者往往是同义的。实际上由下述可知,翻译策略的概念最初是由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Lev提出Translation“MINIMAXSTRATEGE”,用以保证职业翻译工作中的输入/输出的合理关系和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表达手段在语篇上的高度等值。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思路与某种宏观理论一脉相承或由翻译经验引发,途径是达到目标的可行之路,方式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程序是达到目标的先后次序。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有影响。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看,翻译策略是宏观理论桥接翻译实践必由之路,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可由宏观理论推衍出来,也可由实践经验和技巧集约化、概念化、范畴化而得。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把源语文本转换为目标语文本时采纳的步骤,这种步骤可能、但不一定能导致最佳的译作”。Skelinen (1993)把策略定义为是与“目标取向性”和“主观最优性”相关联的过程,而非解决问题的过程。换句话说,翻译策略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自认为要达到的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法。
在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中,翻译策略是必要条件。它包含很多方面,如替换,伸缩,分合,译借等。在汉英字幕的翻译研究中,众多学者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认为大部分的翻译策略应集中于直译、归化和增译与减译上,这几种翻译策略是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汪恒,张媛媛(2017)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便是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原译本进行了分析 [7],认为应该着重分析三种翻译策略的运用,即减译、直译和归化。再如饶建华(2015)的《文化功能对等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实现——以电影<卧虎藏龙>为蓝本》中探索分析了在字幕翻译的过程当中,以功能理论为指导,运用减译、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使得原本近乎白话的字幕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被西方观众所接受 [8]。所有翻译策略都在直译、意译和增译、减译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这也体现出字幕翻译中翻译策略的基本性。
5. 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众多学者对汉英字幕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起承转合性与译例的影视热点性,以及翻译策略的基本性上,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然而,对汉英字幕研究的其他理论基垫尚且薄弱,建议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于对翻译过程中寻求其他功能翻译研究,对译介的国产推广性以及翻译策略的多样性方面进行探索。因此,本文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视角在翻译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对等,众多学者一般从语义对等、语用对等和文化对等来对字幕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性研究,可以结合上述方面创新延伸出其他功能的对等,如美学对等、风格对等来研究汉英字幕翻译。一方面可以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较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可以将上述理论发展应用于新的领域。
其次,在研究译例上,虽然电影字幕的研究数量众多,但都以英美影视剧为研究案例,而国产剧的外译字幕翻译研究寥寥无几,仅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英字幕中的133篇文献中,有且尚有22篇的汉英字幕研究,这反映了国产影视剧和电视剧的影响力还不足,译介数量微乎其微。另外,其他类型的节目,如访谈、演讲等节目的字幕翻译研究还较少。综上,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英美电视剧和国产电视剧的动态,尤其是国产剧的译介,此外,访谈、演讲等节目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这对响应国家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汉英字幕的研究策略上,应避免单一的研究方法。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常采用个案研究,即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展开分析,基于语料库等方法的定量研究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语料库,除了研究策略的基本性之外,应该从其他更多策略入手,展开多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研究。
语言是国际文化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或是文化,或是科技,或是思想理念的交流中语言翻译无一不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故对汉英字幕的翻译应该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不仅要达到功能的对等,更应该注重交流沟通、文化传播的目的。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语域理论视阈下英汉旅游翻译教学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JJYJ419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