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路径
The Establishment Path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System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摘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化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探究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结合相关实际情况,以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为中心点,探析针对于高校、政府和大学生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后文称“体系”)的有效优化路径。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societ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path.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ituation of domestic college graduates, exploring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hinder thei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levant actual situation, an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uidance system for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central point, th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path for colleges, governments and studen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guidance system for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later called “system”) was analyzed.
文章引用:安通凯.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1): 4605-460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1629

1.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期间,多次重点强调要着力抓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工作,当前毕业生就业质量走向新质量阶段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引导其以平实之心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加大国有企事业单位、乡镇基层等服务型岗位招聘的力度 [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大力扶持“四类”家庭,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及有残疾的、长期无业居家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精准贯彻实施就业帮扶及创业培训,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储备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2.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

全日制大学教育已经历经了20余年的扩招,从“上学难”到现在的“上好学”,我国在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的转化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核心便是由于就业岗位增长幅度低于毕业生增长幅度所造成的大学毕业生“难就业”、“难创业”问题。截至2022年,我国当前年度高考报名人数已达到1.193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3496万人,毕业毕业生1076万人,从197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73万人发展为202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496万人 [2]。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大学毕业生之间为了争取就业岗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为避免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以提升学历、降级、申请延毕的方式合理规避高竞争就业市场,引起“人口压力”的转移和分化。导致现如今我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报名人数(图1),高校在读学生延毕人数等评定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

2.2. 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站在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一是由于大学毕业生未经过系统的针对于工作方面的锻炼,同时不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导致在就业择岗时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二是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对于求职人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造成了如今毕业生就业创业严峻的现象发生。三是毕业生在就业时仍然不具备充分的认知,极易受不良价值观影响,一味地追求高薪资高待遇,导致无法对就业岗位产生归属感,造成敬业爱业精神的缺失 [3]。

站在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具体需求,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起到了辅助作用,但在灵活性与统筹性方面稍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析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Figure 1. Enrollment and enrollmen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2015 to 2022 (Data sour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图1. 2015~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数据来源:教育部)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正如上文所述,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重要原因来源于市场当中的“供需矛盾”。重点表现在毕业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无法与现行市场当中的岗位适配,包括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结构性矛盾”,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同等等。在市场当中,只有供、需二者达到一致,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供需平衡,一旦供、求错位,便会导致“就业难、创业难”。

3. 建立健全“体系”的具体举措

3.1. 以创新开拓市场性岗位

高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教育部门应把促进供需对接作为重要抓手,跨专业、跨学科、和跨领域开拓市场性就业岗位。同时加强社会渠道对接,联同社会招聘机构,共同创建举办“校园招聘服务”,促进校园招聘对接,并建立详细的行业对接机制。推动与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改革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毕业生进入企业进行创新学习研究,拓宽人才输送渠道,通过协办企业宣讲会、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会、创新创业沙龙、国家级大型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安排部署毕业生创业培训流程,做好单位分工和人才部署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多方面就业创业选择。

3.2. 加强就业创业素养,用好政策性岗位

作为创业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创业就业素养,扩宽知识面,将视野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与实现自身能力的需求结合在一起,通过洞察商机进行精心创业调查。应加强自身创业技能,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冲劲无法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只有掌握创业技能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超越他人,实现理想。大学生须要在实践中磨炼自身的创业技能。应科学认识风险与困难,树立打败困难的决心。通过解决物质准备不足,慎重思考创业就业的可行性,做好后期工作筹备,通过克服困难减少阻力,磨炼自己的意志,通过增加知识储备降低风险,通过说服家人增加创业帮手。只有如此才能在创业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就业。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大力实施推进“青年见习计划”、“返家乡”和“青春逐梦计划”等大学生实习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名额倾斜及支持 [4]。及时推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战略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吸引、政策激励,鼓励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积累相关从业经验,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3.3. 优化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机制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高校应切实关切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矛盾,在输出理论知识的同时,主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及时向社会予以反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具体的需求,对于高校创业就业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就业帮助,将经济类、金融类、市场类相关知识列入帮扶计划中,可以将相关专业的讲师、教授纳入辅导体系,既在知识层面丰富大学生储备,又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初期创业计划构建,使大学生创业就业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避免做文字工作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应建立独立的大学生创业部门,从拟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寻求相关领域的创业政策帮助及创业当地政府的扶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帮助大学生实现从创业构想到成功创业的质变。

3.4. 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放宽市场准入标准,让更多的毕业生拥有大胆创新创业的资格和底气,为市场经济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推动创业市场呈现多极化、多边化发展势态,激发创新生产的引擎,重塑产业创新面貌,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同时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和私人企业加大税费减免、担保贷款等支持力度,保证中小微企业和大学生企业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之中,推动高质量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强化推进创业驱动多边发展试点,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

3.5. 发挥校园招聘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广泛的收集当地企事业单位和重大项目工程的用人需求,分学科、分层次、分行业统计岗位需求,建立健全岗位招聘信息库,向各高校推送宣传岗位信息。同时,高校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搭建自己的网上平台,并根据本校毕业生的专业侧重和就业意向,设置平台产品功能,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需求和本校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需求 [5]。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选择、就业指导服务,加强针对于优秀毕业生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力度,刺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3.6. 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岗位的创造力度,全面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建立招聘求职信息精准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多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好龙头企业、重要项目企业的基本用工保障。全力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群体,健全“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帮扶政策,做好低收入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采取“专项帮扶”、“点对点帮扶”等形式,建立重点帮扶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动校企、校地之间的多层次、多层面合作。组织学生赴企业开展参观、交流和实习活动,增加学生对企业内部工作的了解,实现校企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并通过组织“企业开放日”以及暑期实习招聘会等实践交流形式,丰富大学生实习实践专项类别,让大学生能有机会提前感受职场氛围,为就业或创业决策提供较为贴近实际情况的现实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不仅关乎大学毕业生的未来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焦点话题。对于国家而言,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力资源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但减轻国家就业压力,而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对于高校而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真实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毕业生而言,就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又一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认清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利用好优势资源,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多方向、多层次的就业创业机会,打造具有产业优势、理论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处理大学毕业生“结构性”矛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致力于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促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大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市场竞争力,助力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建设走上新发展阶段的同时,也为优秀人才储备汇入了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意见[N]. 四川日报, 2022-07-25(001).
[2] 徐帅.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12): 248-249.
[3] 贾寒霜, 张科强, 薛婉婷. “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现状调研[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16): 133-135.
[4] 刘洪. 高就业压力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 2022, 24(7): 84-86+93.
[5] 王涛.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5(21): 74-76.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15.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