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以培养理工类复合型国际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涉及学习工作、国际交流、实习培训等各个方面,所以英文邮件沟通是刚性需求。然而,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初,笔者对27名理工科大二年级本科生进行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所教的学生虽然英语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撰写英文邮件时语法准确度尚可,但得体性比较欠缺。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参与涉外活动中不太清楚英文书面沟通怎样使语言表达更符合语境且与身份相称,书面用语的正式程度把握不很理想,也不能较好地根据不同交际意图使用恰当的语言,导致书面沟通的有效性不高。
为了确认这一问题的存在,笔者对班内27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英语书面表达得体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过去未系统地学习过英文邮件的写作,7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根据书面沟通需要得体地使用语言方面“未达到”或“勉强达到”,83%的学生不太清楚如何在英文邮件中表达更得体,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英语写作的得体性。与此同时,学校现行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教学大纲虽对提升学生书面语言运用得体性有所提及,却一直没有列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师更无专门的教学指导和可参考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以英文邮件为载体设计并进行专门针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得体性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1.2. 得体性的内涵
“得体性”是指语言的运用是否与特定语境相符、符合的程度如何 [1] [2],是言语交际的目标,因此可直接影响交际任务完成的质量,对任何交际行为的有效性都是必要的 [3]。不少研究者 [4] [5] [6] 和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将其视作语用知识运用效果的要素,是实现交际参与者意图的语言与其所在的社交语境、语言语境之间结合程度的体现,并将其与更多关乎语法能力的“准确性”相区分。
在语言交际的场景中,双方的沟通身份、场合和交际意图常被看作是影响语言表达得体性的重要因素 [4] [7]。其中交际身份的影响是指在情境中沟通身份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而交际场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用语区别 [8]。至于社会规范下交际意图的影响,具体指交际者想要通过社会交际达到目的或获得结果需要怎样使用语言 [9]。
对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学习者而言,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得体性”分量表第五级明确了与该英语水平相当的语言得体性能力要求: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意图,使用符合身份、恰当的话语进行交流 [10]。这说明得体的表达的教学需要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使用恰当话语去达成符合特定情境的交际期待和需求。
1.3. 国才考试“撰写邮件”任务的特点
提高学生在英语沟通中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国际人才的育人理念之一 [11],这不仅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体现的语言能力构念 [12] 相吻合,也与学校在人才外语沟通能力培养的目标上高度契合。
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简称“国才考试”)初中级书面沟通任务——撰写邮件是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语言产出的建构综合性测试,考生需要根据给定话题及要点撰写一封邮件,或阅读一封邮件根据要求回复邮件。其任务描述语明确指出了该任务考察的内容:1) 根据既定情境;2) 以特定身份向指定对象;3) 传递信息、说明情况的能力 [13]。具体而言,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通过正确的邮件格式,根据题目设定的情境,选择适当语言风格和语气,覆盖所有要点,达成询问、建议、感谢、祝贺、致歉、邀请等交际意图。
可以看出,这一任务描述语的三个要素与影响得体性涉及的三个因素是相一致的,若基于这一描述语设计英语邮件写作教学,应当能够满足书面语得体性教学的需要。因此,笔者于2020年9月秋季学期进行了为期12周的行动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国才考试书面沟通任务描述语设计的邮件写作教学是否能提升笔者所在教学班级中理工科低年级本科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得体性。
2. 行动研究设计
2.1. 教学行动方案
在国才考试书面沟通邮件写作任务的描述语的指导下,笔者将与其配套的《国际人才英语教程》中相关内容的学习目标,结合语言交际场景要素的描述 [8] 和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得体性分量表第五级的描述语进行构念分析,以邮件写作为载体,形成了涉及分析沟通身份和场合、体现不同交际意图的书面表达得体性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行动的基础。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笔者将初中级《国际人才英语教程》、国才考试书面沟通邮件写作模拟样题等内容整合后列入学校现行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大纲写作模块进行教学。教学评价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以反馈促学,力求达到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学生书面表达得体性的要求。
2.2. 授课对象
本研究的授课对象是2020年秋季学期27名处于通识基础培养阶段的理工科大学二年级本科生,之前已完成了一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为16个教学周,每周两次课,共4学时。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包含以下5个来源:1) 笔者在每次课后的反思日志和不同阶段的课堂录像;2) 通过对27名学生个人和小组作业的整体考量,笔者按学生英文写作高中低的程度各选取了2名(共6名)学生的个人作业和所有小组作业共52份;3) 所有学生在每一轮教学行动后的学习日志共54份;4) 5名自愿参与学生焦点小组访谈的访谈实录;5) 学校一名有20年教龄的外籍教师对笔者1堂50分钟的课观察给予的书面反馈。通过对这些质性数据的编码分析,来揭示授课学生书面表达得体性在教学行动前后是否有变化。
3. 第一轮行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沟通身份及场合对书面语使用的影响的意识
3.1. 行动计划与实施
笔者本轮的教学行动进行了4周,目的在于聚焦如何帮助学生弄清沟通的身份和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式非正式场合对邮件写作书面语正式度的影响(表1)。

Table 1. The first-round action research design
表1. 第一轮行动方案
第1~2周(2020年9月1~14日)的教学以国才初级考试邮件写作测试任务要求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英文邮件撰写的给定情境对作者的沟通身份和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学生被分成5个小组,每组5~6人。笔者给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学生对以抽签获得的给定情境邮件写作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将结果写在活页练习册上,在讨论结束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书面报告,然后让其对报告进行书面互评,课后笔者对学生的互评结果进行进一步评价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反馈。
第3~4周(2020年9月17~25日)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根据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识别和使用恰当英语书面语的能力。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出学生对该主题的知识储备,并对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英文用语进行讲解。学生被分成5个小组,完成笔者布置的邮件比较任务,讨论3~5分钟后进行口头汇报,结束后笔者总结两种用语在英文邮件里的主要区别。然后,用客观题对学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书面语识别能力的测试。最后,笔者通过微课复习教学重点,给学生布置课后正式邮件的写作作业,批阅后在下次课上进行反馈。
3.2. 观察和发现
学生的书面报告反映出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分析和讨论能明确给定情境中人物的沟通身份和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中25名学生能够举出符合沟通情境且得体的语言例子并在笔者总结分析要点后的书面互评环节中指出范例可以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例如一组学生在分析他们所抽到的国才初级邮件写作任务当中,通过讨论如何依据酒店经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来让前者为自己服务不到位造成的不便向后者表达诚挚的歉意,写出了下面他们认为恰当的语句:
We are really sorry for that again and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understand us. (第3组学生作业)
笔者总结分析沟通身份职能以及与沟通对象关系的要点后,在学生书面互评环节中,另一组的同学们指出该表达仅有礼貌的道歉并希望别人理解还不够,更得体的沟通方式是需要给出些解决方案或相关联系方式,最后还应加上“祝您居住愉快”这样的客套语:
(We are really sorry...) We shall compensate you for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 by our service issue. If you have any advice or opinions, please call 123-123456 to contact us.
Wish you a happy life in our hotel!(第1组互评第3组学生作业部分)
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沟通身份分析要点后不仅开始换位思考不同交际身份到底会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沟通,还能努力思考应当承载怎样的内容才能让对方感受到所传递的信息符合其期待和需求,说明学生意识到了交际身份对书面语得体表达的影响。
同时,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即使身份在邮件写作要求中已明确,对沟通身份的职能或特点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分析能提升他们换位思考的意识,从而确定他们写邮件的措辞,使得邮件的语言更加得体。而找准沟通身份与沟通对象之间的关系,即“知己知彼”,能让他们在写作邮件时有清晰的对象意识和语言指向,不会因为都按一个模式写而让对象感觉不到足够的尊重。
相比对沟通身份及与沟通对象之间关系的理解,所有学生对影响语言得体性的第二个维度——交际场合的理解更加清晰,基本都能识别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在笔者让学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邮件分析的小组活动当中,他们都能够正确的指出两者的区别并逐条总结出来:正式邮件一般不用缩略形式和口头语,称呼也有所不同等。在访谈当中,5名学生都表示自己清楚正式邮件需要使用正式用语并能在阅读后辨别出来。
尽管阅读识别没有问题,他们的习作却反映出他们正式英文表达的储备非常有限。笔者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国才考试初级邮件写作的任务作为作业,在批改时看到学生在语言上存在着不少正式和非正式用语混用的情况,比如一边使用negotiation这样的正式词汇,一边又出现lots of这样的非正式表达。但根据学生的反馈,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混用了。一名学生在访谈中说到:
大概率知道哪些是正式用语,哪些是非正式用语,但相关的表达叫我写一下子好像真觉得比较懵,混在一起也不太清楚,对词的正式度没啥感觉。另外没做过太多这方面练习,有时候写出来感觉良好其实超级好笑。(学生26321)
学生虽然清楚正式与非正式用语有差别,但正式英文邮件写作的得体性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做过太多的训练。这表明笔者教学的重心应当放在对正式和非正式书面语言词句的介绍,帮助其积累并建立相应的语料储备以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写作,在实际教学中也付诸行动了。课程教学结束后,有学生在访谈当中就明确地提出这样的教学对其书面表达得体性方面的正面影响:
相关的正式和非正式词汇及表达我觉得课上学了最有帮助,调整了平时在书信用语中不合适的地方……知道了怎样给教授写邮件不会被老师打,不会误用非正式用语,因为不正式可能不会得到回复。(学生2914)
由此可见,在第一阶段教学过后,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访谈和笔者的教学观察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并提升了自己对交际身份关系以及交际场合对语言使用影响的意识。就前者而言,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正确理解交际身份关系需要换位思考,但得体的表达不仅涉及语言,还与传递内容密切相关,如果内容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也不能完全达到有效的书面沟通。就后者而言,学生对正式与非正式交际场合对语言的影响是清楚的,笔者的教学则是让其对本身已有的理解变得更加明晰。而最有帮助的部分是笔者给出的写作能够直接用上的正式和非正式词汇、短语、句型等,这些语料归纳成一定体系,在学生看来扩充了其可表达的恰当语言储备,提升了其产出语言的得体性。
3.3.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自己教学日志的分析以及外教课堂观察给予的反馈总结了两点值得思考的地方,努力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给予改进。首先,在小组活动时,学生是基本明确自己小组讨论任务的,但仍有不少学生在笔者给出指令后不知所云,让笔者明白自己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给出更为清晰的指令,这点在课堂观察报告中也被指出。其次,笔者让学生先探索得体语言的特征,然后自己再来系统总结,这样的归纳式学习方式在学生课后反馈中被肯定,写作作业中被体现,证明其在提高写作得体性上是有效的,可以继续实施。不过依据课堂观察的反馈,在设计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的问题上笔者还需进一步下功夫打磨。
4. 第二轮行动研究:用不同交际意图的邮件写作任务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书面语进行表达
4.1. 行动计划与实施
本轮教学行动进行了8周(2020年10月11日~12月4日),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体现各种常见交际意图邮件写作需要注意的得体性表达,让其能够使用恰当的书面语进行写作。该阶段以《国际人才教程》(初中级)等邮件写作相关材料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常见英文邮件种类的写作结构和恰当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表2)。
教学基本流程如下:学生被分成5组,每组4~6人。笔者在导入环节引出此次课邮件的交际意图,给学生讲解得体的写作策略,同时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猜测目标邮件种类的写作要点,给出邮件范例帮助学生分析,学生讨论并完成客观题练习,笔者再进行分析。然后,给学生布置个人或小组完成的练习任务,让学生依据刚学过的要点完成表达方式的填空和语言的选择,笔者给予得体表达方式的补充。然后让学生对一封不得体的邮件进行分析并说明原因,最后布置一封80~100词的邮件写作任务。学生在完

Table 2. The second-round action research design
表2. 第二轮行动方案
成任务后下次课会进行互评,然后笔者进行选择性点评。
4.2. 观察与发现
学生对于笔者给予的依据交际意图分类的恰当英文书面表达方式觉得比较受用。有21名同学告诉笔者他们之前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委婉礼貌的表达,导致自己写英文邮件的时候语气很突兀。这在课程初期的习作当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下面是学生完成“给任课教师写邮件询问补课缺勤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小组合作写作任务中写出的句子:
I want to complain about it because the class time is not suitable for everyone. (第1组学生作业)
But I think it’s unfair because I have no idea to attend the make-up class. (第2组学生作业)
So I think it’s not my fault to miss the class. It’s your fault. (第5组学生作业)
划线的部分表明学生虽然知道写作的交际意图,但写出语言的语气却倾向于强烈的责备,并不得体,这表明笔者有必要进行教学干预。
经过几周的教学后,笔者在批改学生习作的时候发现学生越来越有意识地去运用笔者上课所讲到的恰当书面表达。比如在感谢类邮件的写作中,一名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2123)学习到了如何利用所学的语句进行同义替换,既避免了表示感谢语句的重复,又得体地表达出了感激之情:
I’m writing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your help. I successfully live up to my expectations in the mid-term exam. I appreciate for your time spending in helping me review my course contents... I’ll feel grateful if I can study with you again in the future.
在道歉类邮件的写作中,一名英语程度中等的学生(1906)除了套用笔者给出的恰当表达外,还学会了通过副词来体现道歉的程度:
I’m very sorry, indeed, to tell you that a construction work will begin 200 meters away from the hotel and may course some noises... Once again, I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在推荐类邮件的写作中,一名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2116)在课堂讲解、同伴互评和笔者的批阅和点评后经过了几次修改,让笔者看到了他为了完成交际任务根据自己课上所学的语言表达,努力思考怎样的内容和措辞能让推荐满足对方的期待:
Therefore, I here recommend her to you. (第1稿)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her to you for her knowledge, diligence and passion. (第2稿)
Based on her sufficient subject knowledge, diligence and passion, I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her without any reservation. Hope you could take her into consideration. (第3稿)
此外,笔者让学生分析给出邮件不得体的原因,这一做法让一些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所学句式在给定信件类型中为何如此使用,以避免措辞不当的出现。学生在学习日志里描述到:
对不同的人或事情写邮件的方式用词与语气都有很大区别,避免千篇一律或者无意中的冒犯,这是我之前不曾注意过的问题。现在我会在写的时候更多的去查找跟这个邮件类型相关的表达,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为什么好,怎样根据具体情景给出适当的语言风格,简明扼要并且礼貌的表达。(学生2825)
对于是否应该在现有必修英语课程中加入不同交际意图英文邮件写作的教学以提升其书面表达的得体性,笔者在访谈当中看到了学生的认同,因为英文邮件写作有很强的使用价值。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到:
学习了一些写邮件的语言要点之后能掌握一定的固定表达模式,对某一类特定邮件的内容也有一定了解,写作时不用纠结该写些什么,怎样用语言要轻松一些,很实用。(学生0910)
这些都是实用类文本,掌握多种类型的书信格式能应对不同情况,能对各种类的邮件有更深入地了解,在写相应的邮件时不至于写错语体,速度也能加快,能和国外的人更合理地沟通。(学生2632)
这说明学生在掌握了体现不同交际意图的邮件写作要点后,能让他们今后写作时不会迷茫,也不用纠结写作的框架。而学习了恰当的语体和表达,能在保证语言得体的同时加快写作进程,得以和海外人士进行更合理的书面交流。
综上所述,在第二轮教学过后,学生的邮件习作以及访谈和学习日志都体现了学生对于不同交际目的的邮件写作在使用恰当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步,除了在语言上能运用笔者教授的恰当语句表达交际意图之外,还能够去探究在给定情境下运用这些表达的原因和意义。另外,在必修英语课程中融入各类交际意图邮件写作的教学对学生也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让他们能以得体的语言表达实现有效的英语书面沟通。
4.3. 反思
通过教学回顾,笔者发现讲练结合能让学生将所学得体表达学以致用,而“同伴互评 + 教师点评”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习作中的不得体表达,对其进行有效纠正,更能让学生对语言得体性有足够的重视,从而不断规范其语言的表达。
如果今后再进行同样的教学,笔者会为学生提供一份自查清单,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自评,培养其学习的自省能力。对于一些邮件种类的写作,会考虑设计与国才考试中级邮件写作类似的沟通任务,比如给出一封学校/职位录取邮件,让学生写一封拒绝的回邮,并对该回邮进行互评和教师点评。
5. 结论
行动研究表明,基于国才考试初中级书面沟通任务描述语设计的邮件写作教学对培养理工科本科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得体性是有益的。学生在进行学习后对如何“用”英语去进行有效书面沟通有了更多的体会,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外语学习环境下,用教学对学习者得体性这一语用的重要维度进行干预是有效的 [14]。
学生通过学习首先了解了沟通身份构建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写作时沟通的身份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对其语言表达得体性的影响,体现在能通过换位思考选择恰当的语言和写作内容以符合对方的期待和需求上。其次,教学中对正式语言的归纳以及邮件格式的介绍让学生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更加清楚今后写英文邮件时该如何根据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进行措辞。这些都说明弄清沟通身份及场合对邮件写作目的的达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5],而培养学生对这两个维度的意识可以增强他们表达的得体性,提升其交际的有效性 [16]。至于交际意图这个影响因素,学生虽然能从情境中识别,但自身能产出的恰当表达却有限。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书面语言总结性输入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使用这些恰当的语言构建自己的邮件,也学会了Murray所提倡的在给定情境中为什么要用到相应恰当表达的思考 [17]。
总之,本研究让笔者进一步体会到了语言得体性的教学与语言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课堂给予的符合交际身份、场合及意图的恰当表达方式能使自己的写作更得体,同时也积累了高质量的语言素材,帮助其提升了英语语言能力。
致谢
本研究获得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教育测评中心“国才教学行动研究共同体”的支持。
参考文献
NOTES
1每名学生以其学号后4位标记作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