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育人体系的建构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DOI: 10.12677/VE.2022.116105, PDF, HTML, XML, 下载: 175  浏览: 98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彭佩林: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课程思政生态育人体系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c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摘要: 生态育人就是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生态育人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打造课程、文化、实践、队伍等有机要素构成的“四位一体”生态育人体系,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
Abstract: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to integra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s’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when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the “four in one” ec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organic elements such as curriculum, culture, practice and team, so as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文章引用:彭佩林.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育人体系的建构[J]. 职业教育, 2022, 11(6): 684-687.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6105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态育人就是要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内心之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 [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生态育人,是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知识、理念及价值追求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等全方位举措,建构高职院校生态育人体系。

2. 提升生态课程育人实效

整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可以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三类,要根据各类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精准定位每门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从而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正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等其他课程的生态育人功能。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学校要逐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相互融通体系,建立两支教师队伍的协调沟通机制。在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特色和重点基础上,加强两者的有效衔接,因课程制宜,因课程施策,避免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课堂中重复讲解可能带来的学生倦怠现象。二是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的生态育人资源。在此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思政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课程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即生搬硬套把生态育人的内容简单嫁接到专业知识中,而是要梳理课程中的生态育人元素,像盐融入水中一样实现二者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精髓在于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而不是简单地相加,更不是相互取代。三是高职院校可以围绕生态育人内容探索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选修课程,通过课程育人主渠道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3. 营造生态文化育人氛围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3]。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沁润人心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生态育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育人氛围,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修养品性,塑造品格。

首先,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激发校园美景成为育人的发生要素。加强学校花草树木自然景观建设,为学生营造绿色成荫、沁人心脾的良好生态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真实感受到绿色的力量和魅力,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的同时,真正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理念。比如,浙江农林大学依托本校农林学科专业特色,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大力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打造了以绿色校园、文化景观、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生态文化育人行动品牌,建设“生态·人文”两条独具特色的绿色走廊,并且在省内高校率先推出“校园十景”。其次,要加强校园人文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生态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出发,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建设学校生态文化长廊,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和巨大变化;开展生态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体会生态建设的实践前沿等等。

4. 发挥生态实践育人功能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对基本范畴,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过程。课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育者知识内化的过程,社会实践则可以说是受教育者内在思想向外在行为转过的过程。因此,生态育人目标的实现,内在包含着课堂教育的实施和外在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经过社会实践训练,生态育人的意识才能实现由知到行的顺利转化。高职院校开展生态育人,必须要充分发挥生态实践育人功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真正践行生态育人理念。

高职院校要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充分运用校内外一切资源,搭建生态育人社会实践基地“大平台”,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让学生在生态保护区、生态文化科普基地等生态育人社会实践第一线感知、认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比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坐落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的优势,将南岳作为学院生态旅游教育实践基地之一,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4]。

5. 强生态育人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中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导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生态育人,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在落实生态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纽带桥梁作用。

首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回答新时代“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教育事业的初心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生态育人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其是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其次,要全方位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和教育的内在需求、学生的迫切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部分教育对课程思政认识上缺乏高度、行动上缺乏力度、能力上参差不齐,这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效能的最大短板。因此,要切实通过系统培训、专题研修、名师示范等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引导广大专业课主动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激活专业课程中的生态育人元素,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有效结合起来。

6. 结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攸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更关系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计。构建生态育人体系不仅要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队伍育人的重要作用,更要持续探索发挥学校所有人员、全部要素的作用,建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生态育人”体系。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职院校在开展生态育人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教育守正创新中,深入探索构建高职院校生态育人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20CGD075);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生态育人模式研究;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1.
[2]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72.
[4] 韩玉玲. 高职学生绿色习惯的养成路径探析——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3(9): 13-15.
[5]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