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into Tourism English Course
DOI: 10.12677/AE.2022.1211714, PDF, HTML, XML, 下载: 296  浏览: 49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袁 静: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王振宇*: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旅游翻译创新教学方法Tourism Englis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urism Transl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摘要: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不仅致力于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日益重视展现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大量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具体方案。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development, China is not only committed to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strength, but also increasing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display of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e culture in the world. We should not only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should let the world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ourism English talent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neces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infiltration into the Tourism English course, and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plans.
文章引用:袁静, 王振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674-467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714

1.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课程的理论基础

1.1. 旅游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众所周知,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学者习惯用“诗和远方”形容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诗”意为“文化”,是根基,是灵魂和积淀;“远方”指的是人们的旅游活动,是文化的传播和延展。二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旅游活动的核心,是旅游者提升自己文化内涵的主动性。从历史上看,古人的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随父亲游历,才得以观察各地山川风物,激发了其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继而写出了《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现代旅游业的兴起,也使得旅游目的地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文化底蕴,继而进行进一步的弘扬和保护本地文化。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包括专业词汇、表达方式、史地文化知识、民俗文化及社交礼仪知识等在内的相关知识 [1]。文化和旅游的自然融合也为在《旅游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旅游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旅游英语》是一门ESP课程,其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或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旨在提高毕业后从事旅游业和涉外旅游业务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是该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旅游英语》课程授课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既包含对祖国名山大川的英文讲解,又涵盖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的深入解读。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为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英语》课程中不能忽略的内容。旅游英语是涉外旅游活动重要的沟通工具和沟通媒体,更是传播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厚重的文化历史的重要方式。

2.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2.1.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对课程新要求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每一门课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聚集了大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大学期间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的重点往往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语言能力,学生接受大量的语言训练以提升语言素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大学的授课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需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2.2. 旅游英语人才肩负文化传播的重大责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们游览旅游景点时,不仅限与参观和感受,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民俗等,这对导游员、景点解说员和英语旅游文本资料撰写提出了要求。从事涉外旅游工作的旅游英语人才是与国外游客沟通交流最为频繁的群体。旅游部门在对外推介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时需要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翻译成外国语言进行介绍。旅游景点的介绍、景区的导览图、各种公共标识和指示牌、指示图也需要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对各种文本翻译进行翻译、反复打磨才能传递准确的信息。从事英语导游工作的旅游英语人才更是需要通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导览工作中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在服务游客时润物细无声地把中华文化的魅力向世界传播。旅游英语人才是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文化使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2.3. 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作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我们不仅要传承我们的优良传统,还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优秀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多地聆听中国声音,感受中国力量。这既是中国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要求,也是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全球文化交流指的应该是各国文化的融合,而非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入侵 [2]。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层次和高度,推进跨文化交流的宽度、广度和深度的提升。

3.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商务英语》课程的有效途径

3.1. 提升教师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高校的讲台就是他们工作的前沿阵地。无论教学改革如何深入,授课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旅游英语课程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旅游英语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还需要重视本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深入学习和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教师必须同时扮演语言教授者和文化引导者的双重角色 [3]。除了拥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旅游英语教师应该厚植家国情怀,深耕细作,引领学生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华的沃土里,培养自己和学生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激发爱国情怀,树立强国之志。学校还应加强对旅游英语教师在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要多管齐下打造英语教学团队 [4]。

3.2.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增加丰富语料

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语言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英语语言教学框架中有效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旅游英语课程内容涵盖较为广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业务、酒店接待、景区游览、旅游购物等相关英语语言知识之外,还会涉及中国的名胜古迹、名川大山、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社会风俗等内容。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着重思考如何拓展这些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材料的比重,书面练习和口语操练也增加相应语料的比重。比如在讲解自然旅游景观时,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独有的山水旅游文化。正是中国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才促成了我国独有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欣赏和体味。讲解时,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英语视频,让学生搜集山水主题的英语资料。此外,各个地方的旅游英语老师应该重视课程中本土文化的植入,因为本土文化也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承本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比如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就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安徽的高校在设置旅游英语课程中,就应该增加宣扬和传承徽文化的内容,如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坚强意志等。

3.3. 重视旅游英语翻译方法的教授和实践

正如上文所言,旅游英语人才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旅游英语翻译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英语翻译的首要标准就是规范性,拼写无误,语法正确,语言流畅是英语翻译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各地旅游景点英文介绍和指示牌出现的低级错误经常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有的景点的“开水间”被翻译成“open water room”,“险区观景,注意安全”被翻译成“Beware of Missing Foot”,“民族园”竟然被翻译成“Racist Pack”。这些随意的翻译不仅会损害景区形象,也会阻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旅游英语翻译必须传递正确的信息,这是最基础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实上,旅游英语不同于其它专业英语,它的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这对译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事旅游英语翻译的旅游从业者不仅要会翻译旅游景点的英文介绍,还需要有能力传递出文化旅游景点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直白、平铺式的翻译就不适用于旅游英语翻译的很多场合。比如,旅游英语中常常会出现中国古今著名的人物或事件,直接翻译出这些人物和事件很难实现文化共融。比如翻译我国古代诗人李白时,如果只翻译成“Li Bai”而不对其年代和身份作进一步解释,国外的游客就会不知所云。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扎实的掌握翻译理论并进行大量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外旅游文化的交流,更好的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增加翻译练习的比重,在每次课设置旅游英语翻译实践环节,但是练习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口译和笔译的比重要合理设置,甚至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口译同传的练习,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

3.4.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想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旅游英语课程中,授课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程的每一个章节都应设置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旅游英语课程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方法,直接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等。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会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设置不同的文化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分小组针对不同的主题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再请别的小组进行点评,提出合理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或者学校附近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讲解,老师及时提出意见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旅游英语老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及相关的英语表达。引导学生关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等公众号,让学生每周搜集与旅游业态相关的英语表达,在课程群里进行分享,还可以使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群内打卡等形式,提高班级群的活跃度。和学生一起了解网上热门的英语学习APP,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旅游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可以更加多样化,发挥学生优势,比如可以让他们拍摄不同话题的旅游英语微视频,也可以布置英语配音和英语朗诵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实用旅游英语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结语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契合该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的。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授课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旅游英语》课程的文化基石和生长沃土,而课程的改革也会为我国旅游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大学2020实践教育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白薇.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2021, 38(4): 59-62.
[2] 金玉. 探析旅游英语人才培养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 现代教育, 2017(4): 36-37.
[3] 蒋乐松. 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的渗透[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2011, 16(1): 87-89.
[4] 史博娇.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1): 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