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隐喻是一种跨认知域的概念映射,是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根本手段。作为一种抽象复杂、难以表征的人类体验,情感需要通过隐喻来概念化。在Lakoff和Johnson [1] 指出隐喻在情感概念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情感隐喻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观学界对情感隐喻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聚焦于情感隐喻的源起,如Kövecses基于跨语言分析指出情感隐喻基于普遍体验 [2],但也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双重影响 [3] [4];而国内对情感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英汉情感隐喻对比研究与情感隐喻认知机制研究,如国内学者周红分析了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 [5];谭业升、沈少剑建构了情感隐喻的外部体验和内部体验映射系统 [6]。此外,诸多学者结合其他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情感隐喻进行研究,如从认知互动视角分析壮族情感隐喻的特点 [7] [8];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医学典籍中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 [9]。然而,以上对情感隐喻的研究多聚焦于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核心情感,对爱恨亲疏等人际情感的研究尚不完备。《长生殿》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钗盒情缘”为主线,穿插杨国忠与安禄山的勾心斗角、陈元礼与杨国忠等人的矛盾冲突,蕴含丰富多样的情感 [10]。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揭示《长生殿》中的情感隐喻及其意义构建过程,以期丰富情感隐喻研究,弘扬和保护中国古典戏剧。
2. 理论基础
2.1. 情感和情感隐喻
普通心理学将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1],情感包括情绪和感情两个方面,前者强调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后者则注重爱恨亲疏等人际情感。“许多学者在涉及情感性语言的时候,往往假定其仅由‘愤怒’、‘恐惧’、‘爱’、‘喜’等词汇组成,这仅仅是情感语言的一小部分而已” [4]。情感在本质上具有抽象性,因其缺乏物质形象特征和联系而复杂模糊、难以表征,人们为了生动形象地描摹和理解自身情感,经常将其隐喻化,构成情感隐喻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即源域(Source Domain)向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系统映射 [1],这种映射不是任意的,它根植于人体、人的日常经验及知识 [13]。由此可见,情感隐喻是基于情感体验的一种概念化认知机制,涉及具象化源域向抽象化情感域的跨域映射,其语义互动过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Semantic interaction process of emotional metaphor
图1. 情感隐喻的语义互动过程
基于Lakoff 和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划分 [1],情感表达涉及的隐喻包括结构性情感隐喻、方位性情感隐喻和实体性情感隐喻。其中,结构性情感隐喻是通过某一具有明显组织结构的具体概念系统建构情感概念,使情感表达具有源域的结构特征;方位性情感隐喻将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情感域,使情感表征具备方位性,可以表达情感的不同状态;实体性情感隐喻是将抽象的情感看作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使情感表达可以像实体一样被指称。鉴于情感隐喻更加模糊、抽象,仅以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不足以揭示其意义构建的过程,因此本文采用对情感意义的构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的概念整合理论。
2.2. 概念整合理论
1998年,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用以揭示意义建构的动态机制及心理空间的整合过程。Fauconnier指出,“心理空间是意义在线加工过程中提取的概念包,与人类头脑中长时记忆的图式性知识相连” [14],换言之,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和交谈时为达到局部理解和行为目的而构建的暂时性表征结构 [15]。人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并在心理空间之间进行映射,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基于这种概念整合网络的系统运用,人们不断进行实时意义构建 [16]。概念整合理论包括四个基本心理空间,即输入空间1 (Input I)、输入空间2 (Input II)、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合成空间(Blend),其具体映射模式如图2所示。
根据Fauconnier和Turner的研究 [15],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共有的结构和信息投射至类属空间(用虚线表示),构成两个输入空间跨域映射的基础,以此为前提,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结构和信息选择性投射至合成空间(用虚线表示),激活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结构和信息的跨域映射(用实线表示),借助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三个相互关联的认知机制创造性生成层创结构(图中方框表示)。由此可见,层创意义的生成是多域动态互动的结果,对意义的构建过程有更强的阐释力。

Figure 2. Mapping model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图2. 概念整合映射模型
3. 概念整合视域下《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的语义构建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全剧共五十出,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钗盒情缘”为主线,穿插杨国忠与安禄山的勾心斗角、陈元礼与杨国忠等人的矛盾冲突,其中对不同人物形象与关系的描写蕴含丰富生动的情感隐喻。
3.1. 《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的类型
概念整合视域下,根据类属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所提取的内容和结构的不同,情感隐喻可划分为四种类型:转换型、类比型、凸显型和逻辑型 [17]。《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类型丰富,涵盖以上四种类型(表1):

Table 1. Types of emotional metaphor in the Palace of Eternal Life
表1. 《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的类型
转换型情感隐喻是指不同感知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官能转换,即通过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的映射来表征情感 [17]。在转换型情感隐喻中,不同的感知域相互结合,相似的感知体验被纳入到类属空间,类属空间从中提取相关结构和信息并与两个输入空间进行相互映射,形成合成空间,得到情感的隐喻意义。《长生殿》中存在诸多转换型隐喻,如第二十四出《惊变》中“畅好是喜孜孜驻拍停歌,喜孜孜驻拍停歌,笑吟吟传杯送盏。妃子干一杯,不须他絮烦烦射覆藏钩,闹纷纷弹丝弄板。……一会价软咍咍柳亸花欹,软咍咍柳亸花欹,困腾腾莺娇燕懒”对杨贵妃醉中风致的描写善用笑吟吟、喜孜孜等叠字,从听觉和视觉角度通过声音、景象相互凸显,不仅刻画了贵妃醉酒的外在风韵,更揭示了其内在情感,即对自身才貌的骄傲、对备受宠爱的骄矜。
类比型情感隐喻将抽象模糊的情感类比成各种实体,即通过已知实体域向未知概念域基于相似结构的映射来描述抽象情感。类比型情感隐喻的两个输入空间属于同一感知域,其相同感知结构投射至类属空间后,以此为基础选择性投射至合成空间,建构层创意义以情感的不同状态 [17]。如《长生殿》第三十出《情悔》当中“只指望两情坚如金似钿,又怎知翻做断绠”的表达,用“断绠”喻杨、李二人恩断缘绝,表现杨贵妃与唐明皇生离死别后心中的悲切哀伤。“断绠”本意为断了的汲水绳,其形象与阴阳相隔的杨、李二人存在相似结构,构成类比型情感隐喻。
凸显型情感隐喻以身体行为映射抽象情感,即通过身体行为在人体中的凸显建构抽象的情感概念。在凸显型情感隐喻中,输入空间内元素通过身体行为在人体凸显,被纳入到类属空间,类属空间从中提取相关性内容和信息并与两个输入空间进行相互映射,形成合成空间,得到情感的隐喻意义 [17]。凸显型情感隐喻在《长生殿》中相当普遍,如第二出《定情》中“六宫未见一时愁,齐立金阶偷眼望”讲述其他宫女看到杨玉环脱颖而出成为贵妃后掩饰不及的羡慕与嫉妒。基于人体经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认知主体有艳羡、嫉妒等情感时,会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偷眼望”是眼部动作在人体的凸显,因此该情感隐喻属于凸显型,这种身体行为在人体凸显,在此表征其他宫女对杨贵妃的艳羡嫉妒之情。
逻辑型情感隐喻是指合成空间里情感名词和目标概念的关系是通过自然的正向推导或夸大扭曲的方式构建的隐喻。类属空间纳入的是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逻辑结构,合成空间在纳入输入空间共有特征的同时,还纳入了类属空间中逻辑结构的相关推理机制 [17]。《长生殿》中也存在逻辑型情感隐喻,如第十出《疑谶》中“不由人冷飕飕冲冠发竖,热烘烘气夯胸脯,咭当当把腰间宝剑频频觑”描写嫉恶如仇的郭子仪见安禄山小人得志心中涌起冲天怒气。人愤怒的方式有其现实基础,不可能达到怒发冲冠的程度,“冲冠发竖”这一场景包含荒谬夸张的推理,郭子仪心中的愤懑程度也随之被夸大,因此该例可被看作逻辑型情感隐喻,表现郭子仪心中愤懑无比、怒气冲天的情感。
3.2. 《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的语义构建
3.2.1. 转换型情感隐喻
例1:南【扑灯蛾】稳稳的宫庭宴安,扰扰的边廷造反。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的溜扑碌臣民儿逃散,黑漫漫乾坤覆翻,碜磕磕社稷摧残,碜磕磕社稷摧残。当不得萧萧飒飒西风送晚,黯黯的,一轮落日冷长安。(第二十四出《惊变》) [10]
例1以西风萧瑟、残阳黯淡的悲凉秋景表现唐明皇面临国破家亡时心中凄楚心酸的情感。该例的情感概念整合过程如图3所示:“萧萧飒飒的西风”这一听觉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输入空间1,“黯黯的一轮落日”这一视觉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输入空间2,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通过声音与景象的相互凸显被抽象化为悲凉萧瑟的情景投射到类属空间。其中,听觉认知域的“萧萧飒飒”与视觉认知域的“黯黯”相互凸显,强调了唐明皇面临国破家亡时周遭环境之“冷”;听觉认知域的“西风”即“秋风”与视觉认知域的“落日”相互凸显,强调了唐明皇面临国破家亡时周遭环境之“晚”。由此,听觉与视觉感知域相互结合,相似的感知体验即“冷”、“晚”被纳入到类属空间,与输入空间中的具体结构和信息,如西风萧瑟的声音、残阳黯淡的景象,相互映射形成合成空间,借助完善、组合、扩展等认知机制获得情感的隐喻意义,即唐明皇面临国破家亡时心中无限的凄楚悲切之情。

Figure 3.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emotional metaphor
图3. 转换型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3.2.2. 类比型情感隐喻
例2:【越调近词】【绵搭絮】(生)这金钗钿盒百宝翠花攒。我紧护怀中,珍重奇擎有万般。今夜把这钗呵,与你助云盘,斜插双鸾;这盒呵,早晚深藏锦袖,密裹香纨。愿似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付旦介,旦接钗、盒谢介) (第二出《定情》) [10]
例2以“金钗钿盒”喻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在《长生殿》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赐予杨贵妃“金钗钿盒”为定情之证,由此,“金钗钿盒”贯穿全剧,出现多次,作为杨、李二人悲欢离合的见证,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也因此被称为“钗盒情缘”,其概念整合过程如图4所示。根据图4,“金钗钿盒”与“爱情”分别构成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其相同感知结构投射至类属空间。首先,“金钗钿盒”与“爱情”具有相似的珍贵价值,“金钗钿盒”由“百宝翠花攒”,如同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忠贞的爱情一样“珍重奇擎”;其次,“金钗钿盒”与“爱情”具有相似的紧密特征,《长生殿》中的“金钗”是双鸾形象,鸟儿并翅交飞永不分离,“钿盒”则由上下两扇组成,并通过纽扣紧密扣合,“金钗钿盒”的形象如同唐明皇与杨贵妃二人一样“同心”结合,紧密相连;而合成空间则选择性地纳入从两个输入空间所投射而来的具体元素或结构,如剔除“金钗钿盒”的颜色等,只纳入与“爱情”相关的结构特征,基于类属空间已提取的结构相似性,经由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概念整合过程,建构层创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输出空间“愿似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表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3.2.3. 凸显型情感隐喻
例3:【四煞】奠灵筵礼已终,诉衷情话正长。你娇波不动可见我愁模样?只为我金钗钿盒情辜负,致使你白练黄泉恨渺茫。(丑接杯献科) (生哭科)向此际捶胸想,好一似刀裁了肺腑,火烙了肝肠。(第三十二出《哭像》) [10]

Figure 4.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nalogical emotional metaphor
图4. 类比型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例3讲述杨贵妃奠灵仪式结束后,唐明皇望着她的雕像心中如肺腑肝肠如刀割火烙般疼痛难耐,表现出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后的镂骨相思与悔疚之情。该例以“肺腑刀割、肝肠火烙”喻相思之痛,其情感概念整合过程如图5所示:人的身体行为“肺腑刀割、肝肠火烙”与唐明皇相思的情感世界分别进入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人体经验表明,肺腑刀割、肝肠火烙会造成无法忍受的痛感,这种身体行为在人体凸显,其程度与相思给人造成的愁、恨的情感体验类似。因此,“痛苦”、“难耐”在两个输入空间被凸显,并纳入到类属空间,强调相思之“愁”与“恨”的程度犹如“肺腑刀割、肝肠火烙”一样痛苦难耐。类属空间从中提取相关性内容和信息并与两个输入空间进行相互映射,经由组合、完善和扩展等形成合成空间,得到情感的隐喻意义,在此表征唐明皇对杨贵妃难以忍受的相思之痛。

Figure 5.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rominent emotional metaphor
图5. 凸显型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3.2.4. 逻辑型情感隐喻
例4:【前腔】【本调】禄山异志腹藏刀,外作痴愚容貌,奸同石勒倚东门啸。他不拜储君公然桀傲,这无礼难容圣朝。望吾皇立赐罢斥,除凶恶,早绝祸根苗。(第十三出《权哄》) [10]
例4用描写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权力之争,杨国忠以“腹藏刀”喻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腹藏刀”是基于现实体验中“刀”能给人造成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的危险性,从而用于表现安禄山胸怀异志、狼子野心,于江山社稷不利。此情感隐喻基于源自现实体验的正向推理,属于逻辑型情感隐喻,其概念整合过程如图6所示。根据图6,“腹藏刀”与“异志”分别进入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两个输入空间将共有的抽象结构和信息,即危险的特征,投射至类属空间。合成空间在纳入输入空间共有特征的同时,还纳入了类属空间中逻辑结构的正向推理机制,生成层创结构,表现安禄山胸怀异志、狼子野心,于江山社稷不利。

Figure 6.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logical emotional metaphor
图6. 逻辑型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的具体分析,发现古典戏剧《长生殿》中蕴含丰富生动的情感隐喻,涵盖转换型、类比型、凸显型和逻辑型四种类型,且概念整合理论能够阐释情感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4. 结语
情感表达是人类基于身体经验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再现,隐喻作为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为表征和理解人类情感提供了根本手段。中国古典戏剧《长生殿》专写钗盒情缘、长生盟誓,蕴含生动丰富的情感隐喻。通过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长生殿》中的情感隐喻及其意义构建过程,本文发现,《长生殿》中情感隐喻类型丰富,根据类属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所提取的内容和结构的不同,可划分转换型、类比型、凸显型和逻辑型情感隐喻;概念整合理论能够阐释不同类型情感隐喻的生成机制与意义建构过程;且相较于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对情感意义的构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长生殿》中的情感隐喻的语义构建,揭示了其情感表达的特点,对宣传和保护中国古典戏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