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8年“民族经济”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National Economy” Research from 1998 to 2018—Based on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Analysis
DOI: 10.12677/AE.2022.1211759, PDF, HTML, XML, 下载: 194  浏览: 299 
作者: 蒋 桐:陕西地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秦升泽: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民族经济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National Economy Knowledge Map Bibliometrics Visual Analysis
摘要: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以其1998至2018年间收录的577条民族经济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以定量分析的方式生成相应知识图谱,对研究期间的发文趋势、作者情况、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以及热点趋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民族经济的研究进入深入期和瓶颈期,相关研究可以寻找新的突破点;民族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研究较少;各民族大学和西南、西北的人文类高校是民族经济研究的主要阵地,核心作者多为民族高校的教师和民族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Abstract: The data of this paper is derived from the 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CSSCI) database. With 577 national economy-related literature collected from 1998 to 2018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atlas is generated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CiteSpace, and visu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trend of publishing papers, the situation of authors,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the distribu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trend of hot spots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national economy in 2008~2018 has entered an indepth and bottleneck period, and relevant research can find new breakthrough points; The study of national econom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 of ethnology, and les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The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and the humanities universities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re the main positions for the study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core authors are mostly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and researchers in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文章引用:蒋桐, 秦升泽. 1998~2018年“民族经济”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978-49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759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89%,民族自治地方更是占全国总面积的64%。民族地区面积大,地形多样,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发展差异巨大,急需要专门的理论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建国后就有学者开始对民族经济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经济”的研究和教学更加兴盛。经过众多专家多年研究和教学,专门研究“民族经济”的“少数民族经济学”学科应运而生 [1],后文简称“民族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学科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中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 [2],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这种特性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显现出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族经济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初步形成期、学科深化建设期、学科研究热潮期 [3]。由于民族地区的异质性,民族经济学学科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前途光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其特殊性,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应把民族经济的研究与时事热点结合。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倡议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民族经济学理论要做大做强,扩大队伍,学科才能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4]。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从少数民族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经济的民族性,确立民族经济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论点。应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要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加强民族经济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基本理论的建设,也应该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史的研究,注重和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相结合。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知识图谱对1998~2018年“民族经济”的研究进行多维度、定量、深入的可视化分析。具体而言,本文试图对二十年间“民族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求完整地梳理“民族经济”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热点。能够对二十年间“民族经济”的研究做以回顾总结,也可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全面、可靠、翔实的数据是开展分析研究的前提,本文数据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其来源,CSSCI数据库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重要数据库,被全国多所知名院校购买使用,并将其作为多项指标考核的主要标准,有较高的权威性,使用其数据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全面和真实。CSSCI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是1998年,所以本文分析的文献也以1998年作为起始时间。以“1998~2018”为搜索年限,以“民族经济”作为检索关键词,得到期刊论文620篇,经过数据的二次清洗,共得到有效文献577篇。根据CiteSpace对数据格式的要求,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对各项基本信息初步处理,选定需要做进一步分析的指标后进行分析。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以量化的方式展开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宏观关系,运用文献分析法探求研究对象之间的内部关系。选用Citespace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借助其中的相关指标来分析民族经济研究的内在关系、演变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3. 民族经济研究的外部特征分析

(一) 文献分布年代及变化趋势

图1,1998年1月到2018年12月,数据库收录民族经济相关研究论文共577篇,每一年都有相应的研究。前十年(1998~2007年)相关研究呈现井喷的状态,占二十年发文总量的75.74%,年均发文40篇。民族经济的研究与现实需要联系特别紧密,1999年底,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升温迅速,为民族经济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研究平台发展迅速争取了大量的研究经费,研究队伍和教学体系也培养起来,国内各民族大学和民族地区院校相继设立硕士和博士学位招生点,这段时间也因此成果丰硕。后十年(2008~2018年)的研究较为平稳沉寂,民族经济的研究进入深入期和瓶颈期,众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民族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发文趋势看,民族经济的研究可以寻找新的突破点。

Figure 1.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from 1998 to 2018

图1. 1998~2018年民族经济研究领域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二) 文献期刊的分布

根据文献分布的布拉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期刊论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刊登论文数量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学科相关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1998~2018年间“民族经济”研究相关的CSSCI来源期刊共有90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可以计算出民族经济领域核心区期刊:即r0 = 2ln(eE*Y)。其中,E为欧拉系数,E = 0.6,Y为研究期间载文量最多的期刊。由此可以得出有10种核心区域期刊,因为历年的CSSCI数据库来源期刊会有变化,本文所采取标准为该期刊发文当年是否在数据库中,如发文当年在数据库中,则统计在内。具体见表1,分别是《黑龙江民族丛刊》、《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问题探索》。这10本期刊共刊登民族经济研究论文351篇,占总发表论文的60.83%。这些期刊是民族经济研究的核心期刊,是民族经济研究的主要园地。除了《思想战线》(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经济问题探索》(经济学期刊)外,剩下的8本期刊都为民族学期刊。同时,相对于其它期刊而言,《经济问题探索》关于民族经济类总发文量较少。由此可知,民族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研究较少,经济学期刊对民族经济学接受度较低。除了上述10本核心期刊外,还有一些期刊也发表了民族经济研究相关的论文,这些期刊涉及到法学、生态学、历史学多种期刊。表明学者开始从跨学科研究民族经济。但是跨学科研究的总量较少,仍然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Table 1. Cor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ics in CSSCI source journals from 1998 to 2018

表1. 1998~2018年CSSCI 数据库民族经济领域的核心期刊

(三) 研究机构的分布

通过对发文作者对应的研究机构分析,发现发表论文量6篇以上的机构有10个(见表2)。各民族大学和西南、西北的人文类高校是民族经济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成果颇丰。从地域角度进一步来看,这些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中心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昆明(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南宁(广西师范大学)。这些研究机构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同时发现,中央民族大学相关研究论文合计发文量超过50篇,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稳定的作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牵引着民族经济学科的发展。

(四) 作者分布

研究论文作者的情况对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一般而言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负责人,对论文的产出有着较大的贡献,所以本部分作者分布的研究仅聚焦在第一作者。通过对作者的分析,可以在一定侧面窥探其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从而了解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的情况。根据著名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在Y = 0.749(Xmax)1/2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约占论文总量的50%” [6]。其中,0.749是固定常数,Xmax为研究期间发表论文最多的数量。在研究期间的577篇文献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陈庆德,有9篇。据此可计算得出核心作者最少发文量应该为3篇。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样的核心作者有14人,论文数量合计为60篇,共占民族经济研究论文总数的10.40%。但是该期间核心作者发文量并没有很好的匹配赖斯定律中的固定值50%,实际发文量与理论发文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民族经济研究虽然有这一支核心作者队伍,但是作者的整体水平偏低,大多数作者论文产出不高,高产作者的数量较少,因而有待于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培养核心领军人物。表3列出了近二十年来民族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他们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为3篇及3篇以上者,是目前民族经济研究的核心力量。通过检索这些核心作者的资料可知,核心作者多为民族高校的老师民族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Table 2. Ma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from 1998 to 2018

表2. 1998~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民族经济领域的主要科研机构

Table 3. Lead author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from 1998 to 2018

表3. 1998~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民族经济领域的主要作者

4. 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分析

(一) 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可以通过可视化图表揭示词语间的亲疏远近,以此来分析学科结构和研究热点。对研究期间的数据设置时区切片为4,即以4年作为一个时区切割,选择每个切片时区的前50个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得到1998~2018年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节点的大小反映的是关键词的频次,节点越大,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大。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民族经济研究的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得到133聚类节点,中心度排序前十位的分别是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学、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西部大开发、民族工作。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关键词的含义,进一步探索民族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Log-Likelihood Ratio (LLR)模式作为标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标签8个(见图3)。中国经济史、经济增长、少数民族经济学、政府作用、中心城镇、畜牧业经济、政府扶持、民族经济。具体可归纳为:

Figure 2. Key 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of literature from 1998 to 2018

图2. 1998~2018年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Figure 3. Document co-occurrence network automatic clustering label view

图3. 1998~2018年文献共现网络自动聚类标签视图

1) 民族经济史。关键词包括民族经济的历史演变、元明时期民族经济、明清经济史、土司制度等。民族经济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各民族间的融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民族经济融合也面对着一系列问题 [7]。元明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土家族经济结构的转变 [8]。在清初吴三桂在在西南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发展经济,使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一份子 [9]。近代桂东北圩市的发展不仅加强了汉瑶壮民族之间的经济融合,也加强了汉瑶壮民族之间行为和思想之间的交流 [10]。

2) 区域民族经济。关键词包括西部民族经济、西藏经济、西南民族、黔西南民族经济、辽源地区经济、广西农家经济、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区域等。四川藏区农牧民的收入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应该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 [11]。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主要依靠外援驱动和政府支持,优势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占很大的比例,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不强 [12]。青海省的民族高等教育和民族经济应该协调发展,同时,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中,应该加强民族特色教育,调整文理科比例 [13]。甘肃民族地区应该立足本土优势促进小城镇建设,同时在小城镇的建设中要多元筹资,重视基础实施 [14]。西部民族地区在特色经济开发中,要形成比较优势。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应该聚集在旅游业、林牧业以及资源产业 [15]。

3) 少数民族经济学。关键词包括民族新兴学科、比较研究、核心概念、研究范式、学理价值学科归属、学科体系、学科性质、中国经济民族学、现实价值、中国化、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均衡、核心概念等。当前,民族经济学科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少数民族经济学科在学科归属上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把少数民族经济学划为民族学和划为经济学两种思路。把少数民族经济划为经济学科的,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民族经济学采用民族学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学科内部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有机结合问题,总体的思路应该向经济范式转移 [16]。把少数民族经济划为民族学的,主要是因为民族间经济生活的各种差异是民族经济和经济学基本假设“经济人”的根本区别 [17]。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经济学缺乏自己的研究范式,没有得到认同的核心概念,因此要加强其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的建设,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 [18]。黄云认为少数民族经济学科也是研究的重点。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的各个民族,研究方法要借鉴社会科学中“田野调查方法”并且有所扩充。要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该学科极具有现实价值 [19]。王新红、胡莹提出民族经济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的,有着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民族经济学仍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已经存在的各种研究方法是对该学科的有益探索。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明确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深化学科理论体系,加强研究队伍的建设。刘永佶对对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方法、内容等进行了梳理。明确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也是该学科能长足发展的前提 [20]。当前的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也存在理论深度不足,研究与实际相差太远等不足 [21]。民族经济学离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仍有一段距离,应该把研究范式从民族学向经济学转移。民族经济学的总体研究思路、研究范围、核心概念、基础理论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16]。郭广迪指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要注重民族性和经济性的结合,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 [22]。

4) 民族经济政策。关键词包括产业化战略、制度安排、公共服务政府扶持、法律制度保障、产业成长、列宁、民族经济风险保障制度、宏观调控机制、产业科技、智力开发、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开发等。建国以后,我国政府施行了一系列照顾的民族经济政策,包括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民族贸易,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力度,这些经济政策极大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 [23]。在计划经济大背景下形成的民族经济政策如特色照顾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在现阶段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民族经济政策应该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4]。通过对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测量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多维贫困现象严重,很多家庭收入不贫困,同时会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25]。我国30个自治州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受到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环境、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民族自治州要实现长效发展,必须找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人力资本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 [23]。

(二) 研究趋势分析

CiteSpace中的“膨胀词探测”可以很好的反映研究的发展趋势,经过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得到了研究期间的6个突现关键词(如图4)。由于文献跨度为21年,图中对应着每行总共有21个节点,每一个节点与其中的年份对应。红色表明该关键词在这一时间区间出现次数较多,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图4可以看到,民族经济的研究趋势也由上世纪末的西部大开发以及民族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转变为现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近年来的热点。民族地区大多为欠发达地区,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民族经济与实践结合紧密,精准扶贫会成为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

Figure 4. Outstanding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in CSSCI source journals from 1998 to 2018

图4. 1998~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民族经济领域的突现关键词

5. 结论与不足之处

由于CSSCI数据库的搜索模式设定,对于没有以“民族经济”作为关键词但是内容涉及民族经济的论文无法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相关结论带来一定的误差。但是综合来看,1998~2018年民族经济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前十年呈现井喷状态。二十年来,民族经济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阵地。研究机构辐射全国,集中于北京、成都、兰州、昆明、武汉、南宁 。形成了《黑龙江民族丛刊》、《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问题探索》核心研究期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是近年来民族经济研究的热点。经过专家学者多年的努力,对民族经济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展开了深入性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民族经济是一门研究内容丰富、领域广泛、方法多样的学科。民族经济的研究发展空间极大,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周兴维.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难题二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5): 13-14.
[2] 王燕祥. 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学[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8(3): 84-89.
[3] 张丽君, 杨秀明. 基于学科发展史视角的“民族经济学”学科评述与展望[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3(4): 43-52.
[4] 庄万禄, 肖红波. 第二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民族研究, 2009(4): 105-106.
[5] 谭力文, 丁靖坤.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2001-2012)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2): 84-94+106.
[6] 邱均平. 文献计量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7] 唐凌. 民族经济融合史研究论纲[J]. 广西民族研究, 2003(4): 94-102.
[8] 李倩. 元明时期土家族经济形态论析[J]. 江汉论坛, 1999(10): 28-30.
[9] 滕新才. 吴三桂与清初云贵开发[J]. 贵州社会科学, 2006(2): 161-163+157.
[10] 李秀莲, 杜伟. 清末徐世昌改革东北地方官制述评[J]. 北方论丛, 1998(3): 54-58.
[11] 庄天慧. 四川藏区农牧民收入水平、结构及差距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1): 152-155.
[12] 周兴维, 蔡晓萍. 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3(8): 106-109.
[13] 谢热桑沫. 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09, 20(5): 44-48.
[14] 张广裕. 甘肃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开发研究, 2004(6): 25-26.
[15] 李澜, 张丽君. 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6): 116-120.
[16] 邓艾, 李辉. 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2): 18-27.
[17] 包玉山.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问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9(4): 51-54.
[18] 王建红. 对民族经济学研究“冷”与“热”的思考[J]. 广西民族研究, 2010(1): 146-150.
[19] 黄云. 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理价值——以壮民族早期发展史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7(2): 97-101.
[20] 刘永佶. 民族经济学的主体、对象、主义、方法、主题、内容、范畴、体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27-37.
[21] 张毅. 民族经济学前沿述评[J]. 知识经济, 2011(18): 43+49.
[22] 郭广迪.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 47-51.
[23] 杨寿川. 我国民族经济政策与实践[J]. 思想战线, 2000(4): 62-65.
[24] 温军. 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J]. 民族研究, 1998(6): 13-26.
[25] 吴秀敏, 毛林妹, 孟致毅. 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多维贫困程度测量研究——来自163个村3260个贫困户的证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11): 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