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8的实证分析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GSS2018
DOI: 10.12677/AAM.2022.1112889, PDF, HTML, XML, 下载: 258  浏览: 538 
作者: 赵宝宝: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邻里关系社区治理社会态度Neighborhood Relations Community Governance Social Attitudes
摘要: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对CGSS2018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政治参与行为和社会态度是影响邻里关系的重要因素。城市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是多因素的影响结果,从影响的视角研究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可以有利于提升社区邻里关系建设,建设和谐社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Abstract: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f urban communities is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of CGSS2018,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nd social attitud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f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is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Studying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of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luenc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build a harmonious communit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赵宝宝. 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8的实证分析[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12): 8412-8416.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12889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基层切口,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石,社区当中的邻里关系是当前社区治理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居住环境以及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多的提高,现代人们的居住的空间都是封闭化的高楼小区,只有少部分是居住于平房之中。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为网络上的线上交流,与周边人直接接触的频率降低;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转变成为独立的个体追求自我,与周边人的交流与沟通变少。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邻里关系逐渐的淡化,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表现为邻里碎片化、邻里淡漠化和邻里冷漠化,不利于社区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8年的数据,寻求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以此来提升社区当中的邻里关系的建设与发展,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区。

2. 研究综述

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得知邻里关系良好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健康,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减少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现有研究关于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户籍政策、社区空间结构、社区参与和国家社会关系来探讨。贺霞旭、刘鹏飞认为城镇和本地户籍比外地和农村户籍的邻里关系要好,业主邻里关系比租户邻里关系要好 [1]。贺霞旭认为社区空间结构对邻里关系具有影响,将社区空间分为物理空间贺社会空间,进而分析两种空间结构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2]。蔡禾、贺霞旭发现居民的社会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供给会显著的提高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水平 [3]。李洁瑾认为我国的社会结构的剧烈的变迁会导致社会资本的变化,进而会影响我国邻里关系水平的建设 [4]。孙龙认为社区居民的地域身份对邻里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外地人的邻里关系比本地人的要弱一些。黎熙元认为城市化程度贺人口流动性的水平,会对邻里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5]。刘铁明研究发现,在湖南嘉湖街道人们都觉得邻里关系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关系,愿意为了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去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6]。封丹等在广州调研发现,以往的门禁会认为对邻里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封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门禁的功能性互动与邻里关系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门禁不会让社区居民们产生消极的社会情绪 [7]。

综上,我国邻里关系影响的论文大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开展论述,较少的从定量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从CGSS2018年中的数据,探求邻里关系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期望研究结果,有利于我国社区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完善,为政府完善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3. 研究假设与变量说明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文将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别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人口学特征、政治参与行为和社会态度。

3.1. 研究假设

1) 人口学特征

假设1.1:性别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假设1.2:受教育程度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假设1.3:政治面貌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2) 政治参与行为

假设2.1:社区参与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3) 社会态度

假设3.1:居民的社会信任程度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假设3.2:居民的社会幸福程度会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

3.2. 变量说明

研究数据主要是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8的调查数据。

1) 因变量:邻里关系

对应问卷中:“问题A31a:请问您与邻居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如互相串门,一起看电视,吃饭,打牌等)的频繁程度是” 从不赋值 = 1,一年几次赋值 = 2,一月几次赋值 = 3,一周几次赋值 = 4,每天赋值 = 5。

2) 自变量

政治参与行为:

社区参与对应问卷中A44问题“上次居委会选举/村委会选举你是否参与了投票”,将否赋值 = 1,是赋值 = 2。

社会态度:

社会信任感对应问卷中“A33问题,总的来说,您同不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将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说不上同意不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为 = 1、2、3、4、5。

社会幸福感对应问卷中“A36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将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赋值 = 1、2、3、4、5。

3) 控制变量

人口学特征:

性别:女性 = 0、男性 = 1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 = 1、初中及以下 = 2、高中及以下 = 3、专科及以下 = 4、大学本科及以上 = 5

政治面貌:非共产党员赋值 = 0、共产党员赋值 = 1

4. 实证分析

表1分析结果所示,经过stata有序logit模型分析可知,政治面貌这个变量对于邻里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假设1.3不成立。另外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与邻里关系之间出现了较高程度的负相关性,即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对邻里关系的影响越弱;男性相较于女性,越可能对邻里关系的影响较弱,因此假设1.1和假设1.2成立。在政治参与行为方面,可见,社会参与对邻里关系的影响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解释为社区参与水平越高,越容易对邻里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假设2.1成立。在社会态度方面,从表中可以得知,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幸福感都与邻里关系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解释为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越高,对邻里关系的正向影响越大;社区居民的社会幸福感越高,对邻里关系的正向影响越大。

Table 1. Neighborhood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表1. 邻里关系回归模型结果

注:显著度:***p < 0.01,**p < 0.05,*p < 0.1。

5. 小结与政策建议

5.1. 小结

文章以公开数据库CGSS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将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控制变量为人口学特征,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自变量是政治参与行为和社会态度,分别划分为社区参与、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幸福感,因变量是邻里关系,除了政治面貌其他变量与邻里关系之间都具有相关性。邻里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之间建立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自然就有利于邻里关系的建设。另外社区信任感和社会幸福感较高的居民,更加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与人相处,因此有利于邻里关系的建设与改善。

综上,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与社区社会资本具有很重大的关联性,社会信任、社会幸福感和社区参与都可以看作是社会资本当中的一部分,因此要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提升邻里关系,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是必由之路。

5.2. 政策建议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立足于基础,从社区建设入手。社区是社会治理能力发挥的重要场域,在这个场域中要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合作,坚持党的领导,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多方合作,引导居民多参与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参与,各个主体还应当进行一些政策与活动宣传,加强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幸福感,由此达到一个良性循环,邻里关系与社区参与、社会信任感和社会幸福感双向促进。

参考文献

[1] 贺霞旭, 刘鹏飞. 中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社会结构与街坊/邻里关系研究[J]. 人文地理, 2016, 31(6): 1-9.
[2] 贺霞旭. 空间结构类型与街邻关系: 城市社区整合的空间视角[J]. 社会, 2019, 39(2): 85-106.
[3] 蔡禾, 贺霞旭.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4(2): 133-151.
[4] 李洁瑾, 黄荣贵, 冯艾.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 67-73.
[5] 黎熙元, 陈福平. 社区论辩: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J]. 社会学研究, 2008(2): 192-217+246.
[6] 刘铁明. 和谐社区之邻里关系研究——基于咸嘉湖街道的调查[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 16-21.
[7] 封丹, Werner Breitung, 朱竑. 住宅郊区化背景下门禁社区与周边邻里关系——以广州丽江花园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 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