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观的再认识
Re-Recognition of Marx’s Concept of Happiness
DOI: 10.12677/ACPP.2022.116251, PDF, HTML, XML, 下载: 198  浏览: 372 
作者: 李 攀: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劳动实践中国梦Marx’s Concept of Happiness Labor Practice Chinese Dream
摘要: 幸福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变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向往着幸福,然而幸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马克思幸福观强调幸福不仅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而且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幸福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并且明确指出劳动实践是人们创造幸福的根本路径。马克思幸福观也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Abstract: Happiness is an eternal theme that has not chang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Everyone yearns for happiness, but happiness is not a simple concept, Marx’s concept of happiness emphasizes that happiness is not only the unity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the unity of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but also the unity of personal happiness and social happiness. Marx’s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contain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labor practice is the fundamental path for people to create happiness. Marx’s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lso a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vitality that can advance with the times,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appines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文章引用:李攀. 马克思幸福观的再认识[J]. 哲学进展, 2022, 11(6): 1476-148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251

1. 引言

从古到今,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都在为了实现幸福而不断奋斗,马克思指出“幸福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使人们对幸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新时代,正确认识马克思幸福观无论对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马克思幸福观的内涵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西方早期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方面关于快乐幸福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把幸福局限于个人的幸福,幸福是通过自身的劳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能创造出满足社会以及国家需要的价值。

2.1. 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幸福是一种人生状态,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同时,幸福也是一种主体感受,实现幸福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心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幸福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幸福的感觉,也会通过各种努力去追求这种感觉,这就是一种主观的能动行为。但是人们对幸福的要求并不是能随心所欲的,获得幸福的客观条件是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人必须首先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才能有实现幸福的条件,人们的活动总是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人们对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来改变客观条件,进而实现自己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因此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个人为实现幸福所付出的劳动也是不同的,故每个人实现幸福的时间也是有差别的,实现幸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要对幸福有清晰的认识,制定目标时要与实际相符合,不能让幸福脱离实际成为空想,更重要的是要摆平自己的心态,不与他人比较,不因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而感到悲观,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相辅相成的。

2.2. 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 [2]。”物质条件是人们获得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只有在满足自己的生存条件后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生存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但是一个人不能将物质需要当成自己的全部追求,比如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这是不正确的幸福观,这会导致幸福庸俗化,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对应,它也是幸福的重要内容,是物质世界的升华,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基本都得到了满足,这时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就变得比以前更加注重了,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活动就会使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人对时间自由的支配程度体现了人的生活质量,一个人闲暇时间多少以及如何使用闲暇时间是衡量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指标 [3]。”而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既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也离不开丰富的精神活动,人们要实现幸福就必须要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

2.3.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幸福的主体是人,是“现实中的人”,人的生活离不开与其他人的相处,实现幸福也并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个人实现幸福就可以了,而是要整个社会都实现幸福。人生活在社会中是不能与社会脱离联系的,不可能存在完全孤立的个人,幸福不是个人的私事,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可以为个人实现幸福提供相应的条件,同时,只有每个个人幸福了才能实现社会幸福,而只有实现了社会幸福个人才能更幸福,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要树立集体意识,将自己放在集体之中,正确认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 实现幸福的途径

人人都渴望实现幸福,但是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实现幸福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劳动实践才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人们的行动都不是盲目的,都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追求幸福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幸福。同时,合理的社会形态也是人们实现幸福的重要保障。

3.1. 正确的幸福观

人是实现幸福的主体,没有人的存在是不可能实现幸福的,但是同时,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并不是能随心所欲的。首先,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中,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个时代的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都是不同的,人们追求幸福的活动总是会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因此,人们对幸福标准的设定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立足于实际,幸福并不等于空想。其次,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每个人追求幸福的努力程度也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实现幸福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起正确的幸福观。最后,人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幸福,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也会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

人们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实际的行动,然而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幸福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正确的幸福观,人们必须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应该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杜绝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将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个人的小幸福一定能够汇集成全社会的大幸福。

3.2. 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

幸福不是空想,无论多么科学的理论没有通过实践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无论幸福观多么科学不通过自身的劳动也不可能实现幸福。认识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因此,在有了科学的幸福观后应该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幸福。实现个人的理想离不开劳动,实现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幸福更离不开劳动,实现全社会以及全世界的幸福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劳动。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们实现自己的幸福既需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借助先进的工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能力素质,在劳动中展现个人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任何时代,劳动创造价值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劳动除了创造经济价值,还创造技术效益、社会效益等。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更体现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业进步的推动上。

3.3. 建立合理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将继续由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首先,原始社会是一个不具有阶级性的社会形态,也不存在剥削。但逐渐发展为奴隶社会后,就具有了阶级性,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而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后,就出现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掠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后,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他们加强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与资产阶级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的目的不同,无产阶级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他们必须首先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渐渐发展为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但是生活在不同制度中的人们能够追求幸福的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在剥削制度中的人们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受到压迫,这会使他们追求幸福的活动受到限制,只有建立没有剥削的社会制度才能为人们实现幸福建立起制度保障,生活在一个剥削制度中的人们是不可能实现幸福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深受资产阶级的压迫,他们要实现幸福就必须团结一致,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是为了消灭阶级,建立起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这样人们追求幸福的活动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4. 新时代马克思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取得了很多惊天动地的成果,带领中国人民的生活不仅在物质方面、还在精神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改革和发展,处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理念,这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4.1. 新发展理念——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的思想引领

个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发展,整个国家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发展,然而发展必须要是科学的发展,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为人们实现幸福创造良好的物质、精神已经生态环境。“新时代的幸福观把坚持新发展理念看作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4]。”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5]。”

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必须要提高自己追求幸福的劳动技能,如今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必须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人们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种发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让人们能够在同一时期都能实现幸福。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幸福离不开一个美丽的环境,而且人们也不能只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就剥夺下一代人们追求的权力,要为下一代人们的幸福留下清洁美丽的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每个国家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国人们要实现幸福也离不开一个开放的国际环境。最后,人们实现幸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人实现幸福的进度都是不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享是我国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同时先获得幸福的人可以带动其他人一起实现幸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观必须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问题,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重要指导。

4.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人们对幸福的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就使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精神、文化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也得到了改变。

整个世界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的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要求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们的幸福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就是很好的证明,经济政治等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有所改变是很正常的。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着力解决好我国目前存在着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问题,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新时代的人们追求自身的幸福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幸福观的新内容

新时代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机会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挫折和荆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不容忽视的历史责任,并在斗争中不断为之不懈奋斗。新时代人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人历来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新时代是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近的时代,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将自己的梦想同中国梦相结合,将实现自己的幸福同实现全社会的幸福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作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须自觉担当起时代和人民群众赋予的重要使命,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视提高党自我建设的能力。党员干部必须时刻重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尤其是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中做到不失去信仰,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总结百年来的成功经验以及吸取一些失败的教训,把共产党建设成一个领导更加有力、脚步更加坚定的政党,使自己成为为实现全体人们的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 周青.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研究[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1): 54-58.
[3] 范玲. 幸福: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J]. 社会科学家, 2006(S1): 124-125.
[4] 潘姗姗. 新时代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4(2): 1-4.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