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的副词化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verbization of “Dao Chu”
摘要: “到处”作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统括性范围副词,被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列为乙级词汇。“到处”最初并不是固定结构,是短语“所至之处”的缩写,但是由于线性顺序邻近,逐渐由短语凝固成词。“到处”作为总括类范围副词,主要用来总括处所的范围。本文主要研究其词汇化历程、语法功能、其总括的对象的范围大小、其总括的对象在句中所处位置、语义指向以及和其他副词连用的情况。
Abstract: As a commonly used general scope adverb in modern Chinese, “dao chu” is listed as Grade B vocabulary by Chinese proficiency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syllabus. “dao chu” was not a fixed structure at first, but an abbreviation of the phrase “suo zhi zhi chu”. However, due to the proximity of linear order, it gradually solidified from phrase to word. As an umbrella category scope adverb, “dao chu” is mainly used to summarize the scope of the premise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its lexicalization process, grammatical function, the scope of the object,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 in the sentence, semantic orientation and its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dverbs.
文章引用:武婷. “到处”的副词化发展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2837-284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384

1. 引言

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对范围副词的研究已小有成果,有研究综述也有个案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给副词分类,范围副词总是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在语法功能、语用效果和语义特征等方面具备特殊性。虽然在对范围副词范围划分和成员的认定上,依据不同的标准,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差别(王艳梅2016 [1]),但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将范围副词分为总括类、限制类和外加类(李运熹1993 [2])。汉语中的“到处”一开始并不是统括性副词,而是短语层面的,意为“(事物)到达的地方”,和短语“所至之处”意思相同。“至”在古代汉语里就是“到”,说文解字解释为“鳥飛从高下至地也。”“所至之处”而后发展为“所到之处”,“所至之处”、“所到之处”有时缩略为“到处”。随着偏正短语“到处”的使用频率增加,“到”和“处”的词义逐渐弱化、泛化,逐渐影响了“到处”的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最终发展为副词“到处”。现代汉语中的“到处”是表处所的统括性范围副词,意为“任何地方(都);指说话人所知的动作或状态的全部范围”(吕叔湘1980 [3]),在句中主要充当状语,有时还可以做主语。本文语料全部来自当代书籍著作1,从中选取有效语料500条进行分析。

2. “到处”的词汇化历程

《中文大辞典》将“到处”解释为“所至之处,即处处也。”可以说“到处”就是“所至之处”、“所到之处”的缩写。据考察,“所至之处”最早出现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且主要出现在佛经译文中。(吴金华、王文晖2000 [4])

(1) 如来之始,国中豪族,转轮圣王,所至之处,何为自辱持钵乞食?(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观品》)

(2) 度律虽在军戎,聚敛无厌,所至之处,为百姓患毒。(北齐·魏收《魏书》卷75)

“所至之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很多变形,这都是由于汉魏六朝时期的汉语发生巨变,常常出现同义叠架现象所致,“所至之方、所至到处、所游之方、所游方域、所游至处”等都是“所至之处”的发展和变形。除此之外,“所至之处”有时候会简缩为“到处”。这时候的“到”和“处”是同一层次上的偏正结构,表示为“(事物)到达的地方”的集合义。

(3) 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如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三国志演义》60回)

“到”和“处”二字连用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只是线性序列上位置相邻,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此时的“到处”并未成词。

(4) 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史记·孝文本纪》)

此例中的“处”先与“所”组成名词性短语“处所”,再与“到”组成动宾短语“到–处所”,表示具体的处所义“到达居住的地方”。而从春秋战国起,如果要表达“处处”的抽象义,会选择使用副词“往往”来表达。

(5) 民得其饶,是谓流膏,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管子·度地》)

(6)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直到随唐、五代时期,“到”和“处”依旧不在同一层次上,“到”的词义是“到达”,但“处”的词义有所弱化,从实指一个具体的地方引申为“某个地方”。实词虚化过程中,形式变化和意义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词义的泛化也会导致结构关系和句法功能的改变。“处”的词义弱化无疑为“到处”的词汇化奠定基础。以下例句的“处”的词义全部弱化,逐渐抽象化。

(7)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白居易《永崇里观居》)

(8)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白居易《永崇里观居》)

(9) 东西无击著,到处即安居。(王梵志《诗并序(其四十九)》)

(10) 街坊每日弹歌曲,到处看人千万蔟(簇)。(《敦煌变文集新书》)

以上例子中“到”的前面如果出现主语,“到”和前面的主语组成主谓短语,再和后面的“处”组合,且“到”前多数出现否定词“无”、“非”,如例(7)、(8)。如果“到处”前不出现主语,前文会有与之对举的成分,如例(9)、(10),又或者有“凡”、“每”等词在前修饰“到”。例如:

(11) 事无大小,入金则弭,凡到处金银为之踊贵,故江南人谓为“金牛御史”。(张鷟《野朝佥载》)

(12) 然龚又却好事,每到处便收拾得些人才。(《朱子语类》(简体字版))

江蓝生、曹广顺(1997 [5])用了两首唐诗来对“到处”做出解释。与其他几本词典比较,这两例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到处”作为词汇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而按照汉语史的分期,“到处”就是近代汉语词汇。

(13)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高适《送田少府贬仓梧》)

(14) 到处因循缘嗜酒,一生惆怅为判华。(韦庄《出关》)

可以发现,当“到处”在句中做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时,“到处”开始词汇化,有关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逐渐显现,例如:

(15) 嫂打牛一棒曰:“这畜生到处走,到此路也不识。”(《五灯会元》)

(16) 有如行病鬼,到处降人灾。(话本选集《简帖和尚》)

经历唐宋时期的演变,至元明清时期,“到”“处”合在一起做副词的频率远远增大,已经有完全取代偏正短语“到处”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到处”做副词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口语里或话本里,而在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里“到处”多为偏正短语,也有副词“到处”共现的情况。

(17) 到处用的都是官话。(《老乞大新释》)

(18) 操即用贼为前驱,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三国演义》)

(19) 是夜二更时分,韩暹、杨奉分兵到处放火,接应吕家军入寨。(《三国演义》)

(20) 地方安静,到处办团练,武艺很好,土匪可以不必担心。(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例(18)是偏正短语“到处”,意为“兵马所到的地方”,例(19)是副词“到处”,意思是“处处”。

3. “到处”的语法功能

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谓语,做句中状语,其位置一般在谓语前,很少居于句首,在句中做状语,不做其他语法成分。(连蜀2006 [6])“到处”在句中通常充当状语,有时候还可以做主语。

(21) (1)有些上点年纪的人,阅兵点将一般,到处走去。(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充当状语)

(22) “这是什么道理?到处都写着工农兵学商!”(欧阳山《三家巷》) (充当主语)

现代汉语中总括性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谓语,做句中状语,其位置一般在谓语前,偶尔也可以出现在句首,“到处”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到处 + 是 + NP

(23) 广场上满是躺着、坐着的乘客,到处是纸屑和垃圾。(《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b. 到处 + 有 + NP

(24) 西雅图到处都有咖啡店,三个街区外就有一间很棒的店。(《鱼》)

c. 到处 + 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

(25) 据称此时到处光明,五谷丰登,民众长寿多福。(《中国古代文化史》)

(26) 如果放纵他们,让他们泛滥开来,到处制造混乱。(《邓小平文选》)

(27) 小剑客叫老家人菊远年照看家物,自己到处寻访父亲去了。(《续济公传(上)》)

“到处”后所跟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在语义特征上一般具有[+可控性],动作实施的对象、动作实施的目的以及移动的方向等都是确定的、可控制的,在形式上这类动词后面一般都带宾语,如“制造混乱”、“寻访父亲”。这样的特点使得它和现代汉语中另外一个范围副词“处处”得以区分开来,是辨析二者的重要条件。

4. “到处”的语义指向

4.1. “到处”的语义特征

总括性范围副词在语义上有总括全体的特征,涉及对象可以是事物或者行为,例如“遍地、处处、到处、都、概、皆”等等,这些总括性范围副词在语义上高度一致。总括性范围副词的分布特征是都不能修饰数量词,大部分都能修饰名词,在分布上这些副词的一致性略低。根据尹百利(2014 [7])对汉语里63个常用范围副词的组合分布情况,“到处”只能和动词、名词搭配,而不能和形容词、数量词搭配。任何一个句子都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统一体,前者是指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结构关系,后者是指诸如施事和动作、受事和动作、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性质、动作和材料等关系。而范围副词语义上总括限制与句法上的修饰对象往往不一致,所以考察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尹百利2015 [8] [9])

按照范围副词语义上是否总括其语义所涉及的对象的全部,可以将范围副词分为全部总括和部分总括。《现代汉语词典》对“到处”的解释是“处处、各处”,属于全部总括范围副词,其余还有“都、全、全都、凡、凡是、皆、尽、通通、一律、足足、共、处处”等,部分总括,即总括其语义所涉及的对象的大部分或大多数,也可以是一部分,有“大都、大半、多半、大多、大约、至少、至多、将近”等。

4.2. “到处”语义指向的成分

范围副词可以指向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补语,而根据语料分析,“到处”主要指向状语、主语,这主要是由于“到处”是表达处所范围的副词,“到处”所指向的处所可能是句中的主语,也可能是句中的状语。语料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Everywhere” semantic orientation of the place

表1. “到处”语义指向的处所

(3) 现在“抢米囤”的风潮到处勃发了。(茅盾《林家铺子》)(指向主语)

(4) 楼上下包厢里,到处是金钢钻、耳环手镯闪光。(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指向状语)

4.3. “到处”语义指向成分的位置

目前语义指向的研究思路主要从“指、项、联”出发:“指”是指某一成分语义联系所指的方向,分为前指和后指两种。根据语料整理,可以发现在209条“到处”的语义指向出现在语内的语料中,“到处”所指向的成分,都位于“到处”的前面。

(5) 他那壮健的身体,到处都显出青年男子的劲头来,好像手呀、脚呀都一个劲儿往外长,往大里长,不知会生长到多么粗壮才算数。(欧阳山《三家巷》) (“到处”指向“他那健壮的身体”)

(6) 朱筱堂现在有点羡慕苏沛霖,在村里没有像地主那样受人注意,可以到处跑来跑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到处”指向“在村里”)

4.4. “到处”语义指向成分的数目

“项”是指某一成分在语义上与之发生联系的成分数目,分为单项和多项两种。根据语料分析,发现“到处”指向的成分数目基本只有一项,不会产生语用歧义。即便是“到处”的前面出现了多种处所,“到处”所指向的对象有所选择。

(7) 倒是湖边公园很热闹,椅子上,草地上到处是人,在吵嚷的人声中,不时听见叫卖冰棍的声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到处”的指向是“湖边公园”,“椅子上”、“草地上”认为是属于“湖边公园”的范围之内)

4.5. “到处”语义指向成分的隐现

“联”是指某个成分所指向的对象所在的位置,分为“内联”和“外联”两种。“到处”所指向的成分可以在句中出现,也可以在句外出现,还有些在句内句外都不出现,不出现的成分多是泛指。在500条语料中整理“到处”的语义指向成分是否出现,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Occurrence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elements of “dao chu”

表2. “到处”的语义指向成分的隐现

(8) 烟土既为本地转口货大宗生意,烟帮客人是到处受欢迎的客人。(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到处”的语义指向隐藏了)

(9) 可是不久就站起来,到处望。(欧阳山《三家巷》) (“到处”的语义指向在句外,“区苏本来在大厅里坐着。”指向“区苏”)

(10) 天上的雨好像住了,到处是湿漉漉的,很不好走。(欧阳山《三家巷》) (“到处”泛指各个地方)

综合“指、项、联”三个条件,可以将语义指向分成三类:单指单项、单指多项、多指多项。其中还可以再细分为“前指”和“后指”,结合上文分析,“到处”是前指单项范围副词。

5. “到处”和其他副词连用

除了总括性范围副词,一般认为,还有限定类范围副词、外加类范围副词,以下讨论“到处”和同类型的范围副词连用时两个副词的语义指向是否一致,和不同类型的范围副词连用时,又是怎样的情况。

5.1. “到处”和同类型副词连用

整理500条语料,发现“到处”的语义指向成分出现在句内的209条语料里,“到处都”的连用共有41条。“到处”和“都”都是全部总括的范围副词,二者连用时,两个副词所指向的成分是同一个。“到处”一般不和总括部分的范围副词连用,情况极少故不做讨论。

(11) 天黑下来,这个小庄子,到处都冒着烟,地上到处都喷着火苗。(知侠《铁道游击队》)

(12) 人家娟子姐身上受那末多伤,你没看看,脸煞白煞白的,头上身上,到处都是伤……(冯德英《苦菜花》)

李运熹(1993)认为“两个总括全部的副词连用主要起强调作用,强调所说的范围毫无例外。”其余例如“都到处”、“到处全”等连用,在500条语料之外找到,也是符合这种说法的。

(13) 旗子:节日的首都到处飘扬着五彩缤纷的。(《现代汉语词典》)

(14) 用力洗,可总是洗不净。因为身上、破衣服上到处全沾满了煤屑,一会儿工夫这些煤屑便又沾到脸上手上了。(杨沫《青春之歌》)

5.2. “到处”和不同类型副词连用

“到处”和限定类范围副词的连用情况极少,是由于“到处”表总括涉及的对象的全部的语义特点和限定类范围副词的语义特点相矛盾。所以“到处”和限定性范围副词连用时,两个副词指向两个不同的成分。

(15) 只到处见用出各式各样材料做成满载“理想”的船舶,数千年来永远于同一方式中,被一种卑鄙自私形成的力量所摧毁,剩下些破帆与碎桨在海面漂浮。(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16) 闺女媳妇们,你伴我,我叫她,成群结队地奔上山岗,到处寻采各种只有她们才知道叫什么古怪名称的野菜。(冯德英《苦菜花》)

6. 结语

“到处”的副词化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和“处”原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只是在线性序列上连续出现。“到”和主语构成主谓短语共同修饰“处”,第二阶段,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主语逐渐不出现时,“到”和“处”处于同一层面上,构成偏正短语,语义进一步虚化和融合,表达“(事物)到达的地方”,“处”具体所指的“某个地方”的义素脱离,“处处”义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统括性范围副词“到处”产生。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具体的处所义和抽象的集合义共现。第三阶段,随着偏正短语“到处”的用法逐渐减少,副词“到处”的用法逐渐增多,最终“到处”成为现代汉语中统括性范围副词。“到处”作为总括类范围副词,主要用来总括处所的全部范围,在句中通常充当状语,有时候还可以做主语。“到处”的语义指向一般是句中的状语或主语,并且都位于“到处”前面,“到处”只指向一个成分,和其他副词连用时,可能共同指向一个成分,可能指向两个不同的成分。

NOTES

1包括俞平伯《代拟吾庐约言草稿》、沈从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辰溪的煤》、茅盾《林家铺子》、欧阳山《三家巷》《苦斗》、赵树理《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杜鹏程《保卫延安》、李晓明、韩安庆《平原枪声》、雪克《战斗的青春》、冯志《敌后武工队》、周立波《暴风骤雨》、曲波《林海雪原》、刘流《烈火金钢》、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梁斌《红旗谱》、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知侠《铁道游击队》。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次类划分和语义指向研究[J]. 科技资讯, 2016, 14(2): 156+158.
[2] 李运熹. 范围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2): 37-44.
[3] 吕叔湘, 主编. 李临定, 等, 编写.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4] 吴金华, 王文晖. “所到之处”句式源流考[J]. 语言研究, 2000(4): 42-47.
[5] 江蓝生, 曹广顺. 唐五代语言词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6] 连蜀. 浅议范围副词[J]. 语文学刊, 2006(24): 97-99.
[7] 尹百利.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分布考察和句法功能[J]. 焦作大学学报, 2014, 28(3): 20-21+27.
[8] 尹百利. 与范围副词语义指向相关的歧义问题[J]. 昭通学院学报, 2015, 37(4): 88-90.
[9] 尹百利.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4):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