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阈下苏商精神的价值意蕴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the Soviet Merchant Spirit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Spiritual Production Theory
DOI: 10.12677/ACPP.2022.116276, PDF, HTML, XML, 下载: 160  浏览: 333 
作者: 张 娟: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苏商精神Marxism Spiritual production Soviet merchant spirit
摘要: 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中最自觉的生产类型,为人类的实践提供能动的指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商精神在继承明清以及近代苏商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至今,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指导下去探寻苏商精神的价值意蕴,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piritual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theory of all-round social production. Spiritual production is the most conscious type of production in human society. It provides active guidance for human practice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modern Soviet merchants, the spirit of the Soviet merchants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ill now,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s theory of spiritual prod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to explore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the spirit of Soviet merchants.
文章引用:张娟.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阈下苏商精神的价值意蕴[J]. 哲学进展, 2022, 11(6): 1618-162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276

1. 引言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生产通过生产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国家意义、社会意义、个体意义三个层次的统一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探寻苏商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苏商精神的个体价值、苏商精神的社会价值以及苏商精神的文化价值。而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视阈下分析苏商精神,有助于从不同层面进一步认识苏商精神的价值。

2.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观点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精神生产的基本规律,包括精神生产的基础及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在其基础之上理解文化和精神现象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不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1] 从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角度来说,精神生产同样也是生产,它是社会全面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精神生产是人自身独有的精神活动,同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形式。

2.1. 精神生产是政治、法律、道德等精神产品的生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精神生产看作是“政治、法律、宗教、形而上学” [2] 等诸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生产。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生产是精神生产,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意识形态的生产是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

精神生产既包括意识形态的生产,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生产。其他精神生产形式,主要是包括科技、艺术、文学等精神生产的形式,即属于非意识形态的生产。非意识形态的生产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同样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共同构成维护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2.2. 精神生产是社会全面生产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 [3],提出了“全面生产”的概念。虽然马克思通过人与动物对比提出了全面生产的概念,但是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界定。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全面生产”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资料方面的生产,而且也包括精神生活资料方面的生产。最初,精神生产的存在并不是完全独立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虽然存在,但却是一种自发的意识。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分工出现,精神生产才逐步摆脱对于物质生产的依赖,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生产方式,也成为社会全面生产的一部分。

“由于人是凭借精神和意识来进行‘生命活动’(即生产)的,才形成‘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文化成果。因此,精神生产首先是作为文化活动而存在的。” [4] 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有着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即对异化劳动的一种克服。在当今世界,其文化价值发生了变化,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时有发生。精神生产理论在推动人们不断的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共享以及文化强国的建设。

2.3. 精神生产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5] 这说明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包括个体、群体和类。精神生产是人“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理解精神生产理论,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本身固有,是为了自身以及自身后代生存而进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以及繁衍后代,更是为了自身得到发展。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概念,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6]。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此时也就是真正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开启。因此,从完整的人角度来说,必须要有精神生产,对于完整、全面、自由的人的发展来说,也必须要有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理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主体保障,人的发展不仅是强调在物质层面的进步,还是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同进步,要不断的强化人是全面发展的主体,使人更加积极主动的从事全面生产,为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3. 苏商精神的形成过程与基本内容

精神生产是人类所特有的生产类型,它体现出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力量。将精神生产作为全面生产的一种类型来看时,我们可以看出精神生产有着强大现实力量及价值,精神生产理论本身及其所创造出的产品,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商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发展伴随着社会的经济状况而不断变化。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的贸易以及较为发达,贸易的发达对于苏商精神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社会体系瓦解,民族矛盾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苏商精神也发生重大的转变,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并成为苏商精神的主流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实现了苏商群体自身新的飞跃。改革开放以后,苏商精神不仅继承与发展了“实业报国”的思想,而且在党的方针之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同时也赋予苏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厚德、崇文、实业、创新” [7] 作为苏商精神的表述,平实简洁,内涵丰富。在新时代,苏商企业家不断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发展经济,使得苏商精神成为江苏地区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3.1. 崇文重教,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精神生产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精神生产理论的发展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以及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苏商群体十分重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而且“崇文重教”思想是由“儒商精神”发展而来,体现了商人群体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苏商群体还是我国文化素养最高的商业群体之一,他们不仅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而且十分重视整体商业文化的建设,用自己的发展来捐资办学,回馈社会。“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8],其中“苏商文化精神最突出的品质特征就是爱国尚德、稳健务实” [9]。从近代苏商企业家张謇放弃功名,发展实业,以救国家。到新时代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江海承担社会责任,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主动更改自己企业的生产线,生产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质,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大义。

3.2. 厚德载物,造福社会的责任意识

精神生产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所涉及的范围领域较为广泛,对于物质生产的反作用也较为复杂。生产理论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的价值同样也体现在苏商精神的内涵之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明清时期苏商群体就有着诚信简朴的美德,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为了国家以及社会责任不惜用尽自己的钱财。张謇晚年,政局混乱,他选择回到南通,对南通进行地方治理。他通过实业获得资金,发展经济,在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他选择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一方。再比如,荣氏兄弟创办藏书数目巨大的图书馆,重视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他们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相比于只是创办慈善机构来说更能造福于人民。在面对财富之时,苏商群体不仅只是善于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让自己的财富发挥应有的价值。苏商企业家用自己的发展造福于社会,他们是新时代苏商精神的骄傲,同样他们使苏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在这个时代绽放出属于苏商的光芒。

3.3. 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的个人品德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仅仅依靠社会进步以及物质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进步。苏商精神中自强不息以及不畏困难的品格对于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坚韧执着的精神是每一个商业成功者所必须的品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品质是苏商企业家能够不断取得成功,获得辉煌成绩的关键因素。无论做什么,失败都是常事,对于经商创业来说,更是如此。所谓“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苏商企业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其不畏困难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不惧困难,自强不息,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努力奋斗直至成功。比如苏商代表人物董才平,他出身只是一个临时工,做过搬运工,拉过车,各种脏活累活都不嫌弃。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自身的智慧与才能,一步步向上攀登,接手常州最大的企业——武进钢铁集团(中天钢铁的前身),并把中天钢铁做成“百年基业、绿色钢城”。他说:“年轻人不能浮躁,既要沉得下心,也要吃得了苦,遇到困难要越挫越勇。”这正是苏商精神中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精神的体现。也正是这种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精神,使得苏商群体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出经百年不衰的优异成绩。

4.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苏商精神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并不是完全的脱离实践以及物质生产的绝对精神,而是必须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转化为物质生产,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进步,这才能够展示出精神生产理论的真正价值。精神生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指导实践,同样的,苏商精神的价值也体现在生产实践之中。在新时代国家建设层面,苏商精神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在建设和谐社会层面,苏商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明确价值准则。在个人发展层面,苏商精神的发展为个人发展明确价值取向。

4.1. 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告诉我们,价值理念及其追求通常蕴含在文化之中。我们在精神层面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不仅是精神生产力,同时也是文化生产力。作为文化生产力的具体形式之一,苏商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苏商文化中崇文重教以及诚信重义等思想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苏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的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企业家精神本身就是文化,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事例以及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对于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商企业家将“实业报国”奉为自己进行创业的宗旨,用自己的发展助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对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要求。苏商精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发展,依据文化发展的要求,不断的完善自身,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要求。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则是我们要不断的发扬我们的苏商精神,使得苏商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促进社会共识的培育与凝聚

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对于社会建设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从社会建设层面来说,精神生产的反作用是凝聚社会合力投身社会建设,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从古至今,和谐社会建设是人们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们社会形势整体稳定,但是在稳定的背后,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共识凝聚的难度增大。要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应更加注重凝聚社会共识。面对当今社会中所存在的金钱至上以及拜物教等思想,应继续弘扬苏商精神内涵中“厚德载物”的精神,学习苏商老企业家精神,勤俭节约,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还原金钱原有的光彩。苏商精神的内涵之中造福社会的责任意识正是对应了我们当今所要求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治理都将面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应更加注重凝聚社会共识问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凝结社会共识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是影响苏商民营企业的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苏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样反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成员应主动学习苏商群体,致富不忘乡亲,不忘回报社会。正是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使得苏商一代代传承,铸就了很多誉满人间的知名企业。

4.3. 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精神生产作为一种观念性生产的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对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改革放开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受欧美一些国家的影响,享乐主义及自由主义思想盛行,这就影响到当今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将及时享乐奉为宗旨,忘记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才是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品质。苏商企业家百折不挠及不畏困难的良好品质对于克服这些错误思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苏商精神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及不畏困难”的精神进行传承与发扬,使社会成员在内心深处与苏商精神产生共鸣,更好的接受苏商精神,从而实现自身提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公民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我们积极而切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学习和传承苏商精神,弘扬其价值精髓,探寻其时代意蕴,同时赋予苏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这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72.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82.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273.
[4] 黄力之.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的文化价值问题[J]. 2009(3): 1-10.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0.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3.
[7] 祁鸣. 我国首次发布新时期苏商精神——厚德崇文实业创新[N]. 江苏经济报, 2014-05-24(A01).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列宁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608.
[9] 吴跃农. 论苏商文化精神[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3): 57-61.
[10]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