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 for the Family and Country by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Si Shi”
DOI: 10.12677/AE.2022.1212851, PDF, HTML, XML, 下载: 192  浏览: 30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曹兴虹, 陈于后, 许丽婷, 周 罗: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自贡
关键词: “四史”“四史”教学资源高中生家国情怀“Si Shi”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Si Shi” High School Students Care for the Family and Country
摘要: 自“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类相关资料和活动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四史”教学资源,“四史”教学资源在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中具有载体和助力作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主要包括教师应用“四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有待增强,学生对“四史”了解和家国情怀的理性认知有待提升,对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需要培养,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尚待形成。基于以上的现状,教师需要做到在遵循学生认知特性和社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家国关系的理性认知;在注重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情绪情感表达上,强化学生对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重视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使命担当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家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对家国建设的实践能力。
Abstract: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Si Shi” learning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various relevant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have provided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i Shi” play a carrier and helping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y and national feeling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Four History”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was analyzed. It mainly includes that teachers’ awareness of using the “Si Shi” teaching resourc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needs to be enhance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i Shi” and the rational cognition of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o home and country needs to be cultivated, and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or home and country has yet to be formed.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students’ rational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and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erm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historical interest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o their home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ill and mission, promot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or their home country; under the premise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 and country.
文章引用:曹兴虹, 陈于后, 许丽婷, 周罗. “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587-559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51

1. 引言

2021年,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学习“四史”新热潮,各类关于“四史”的资料和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四史”教学资源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的所有以“四史”为依托的教学要素总和 [1]。

家国情怀具有主体对家国共同体的认知、感念、理悟和实践四维结构的“三层四维”文化结构 [2]。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之一。新课标中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是让高中生在认知上具备对家国关系的理性认知,在情感上具备对家的认同升华到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意志上能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行动上能将关于家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转化为爱国品质和行动。

2. “四史”教学资源为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提供载体和助力

2.1. “四史”教学资源中蕴含着培育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内容

“四史”教学资源中根植着传统家国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史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保卫家国赴汤蹈火、绝处逢生,唤醒和激发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在新中国史中,先辈们为建设家国不惧挑战、艰辛探索,家国基因再一次获得延续和传承;在改革开放史中,一代代人为发展家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存在于人民群众基因中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

“四史”教学资源中蕴含着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的国家情怀。在“四史”中,英雄儿女们惜别亲人和家乡,踏上为国之路,最终目的是保家卫国和民富国强,是他们将国与家、忠与孝统一。“四史”教学资源中蕴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分不开;在新中国史中明确阐述“为了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各种政权机关都加上‘人民’二字” [4]。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 [5]。

2.2. “四史”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助于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四史”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生动性,“四史”中鲜活的人物和事迹与诉说着历史的物件或地址,以及用血和汗的经验和教训凝聚成的精神,都使得家国情怀的培育有了具象的依托。

“四史”教学资源中的人物事迹资源有助于凸显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人文性,通过细读和分析“四史”中的人物事迹,感受当时人们的无尽探索、迷茫困惑以及最终选择;从真实的历史人物的选择中,悟出个体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家国的紧密联系,也展现了个体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

3. “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

对这一现状的探究不仅要关注“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过程中的状况,还要注重在教学和活动后,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塑造所产生的作用。以下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力和行动来分析应用过程的状况和学生家国情怀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培育效果现状。

3.1. 理性认知有待提升

教师应用“四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有待增强。教师一般是根据学校是否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来应用“四史”教学资源,有些学校由于课时安排或重视成绩等原因未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学校一般是将“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分开进行,教师还未有意识地将“四史”融入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只是将其当做任务完成,因此对“四史”教学资源加工的精心、细心和耐心程度会降低,导致对“四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思考不太深入、认知不够到位。

高中学生对“四史”的了解较为浅显,对家国情怀培育的理性认知有待提升。高中生目前的辨别力还处于不断完善期,对社会上或网络上出现的消极道德现象容易随波逐流,网络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学业繁重等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地了解和学习“四史”。

3.2. 积极情感需要培养

在情感上,教师一般通过朗诵、歌曲、舞蹈以及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竞赛类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活动中,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如何避免消极情绪,如何将学生对活动本身的情绪转化为对家国的情感,这些都是应用“四史”教学资源进行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对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稳定性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家国情感,对于这一情感,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过于昂扬,比如“喊口号”或者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偏向于用激进的方式去思考等;有的学生过于冷淡,只是将其当做学校任务完成;也有少数学生能做到对“四史”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家国葆有发自心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正是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实现的效果。

3.3. 坚强意志尚待形成

学生在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认真的学生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去感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意志力;不太认真的学生要么只是毫无思考的跟随教学活动,要么直接走神,学习意志力没有得到提升,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难以实现。

在相应的教学活动完成后,虽然有部分学生具备了对“四史”和家国相应的认知和感情,但依然未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没有确立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以及目标中缺乏报国强国之志,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我怀疑,努力的坚定性不够,对诱惑的拒绝和抵抗力度不强。

3.4. 自觉行动亟需增强

“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过程中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活动时间短,从2020年“四史”提出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达到高潮,但到2022年热度有所下降。二是形式和内容的把握,开展了“四史”学习教育的学校,其活动形式包括表演形式,如:诗歌朗诵、歌曲舞蹈、表演等;知识竞赛形式,如:党史知识竞赛、“四史”微视频比赛、征文比赛和绘画板报比赛等;实地参观形式,如:红色之旅、红色研学和参观故居等,但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内容有时略显单薄,学生对此的印象和感悟易停留在形式层面,缺少对内容更为深刻的了解。

4. “四史”教学资源融入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策略

家国情怀是一种道德选择行为,离不开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师应当具备应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从知情意行角度出发,将“四史”教学资源融入家国情怀培育中,实现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4.1. 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社会联系,提升学生对家国关系的理性认知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育学生对古今家国关系的正确认知。在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6],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发展,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7] 将爱家与爱国相统一,这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首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在“四史”教学资源的各种物质资源中,有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有记录数据的文献资料,可信度高,都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有力支撑。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应用“四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注重阐明“四史”的内涵和“四史”中所包含的科学性,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辩证能力。

其次,“四史”教学资源属于历史资源,有其时空性,所以在开展教学和活动的过程中,需注重个人在相应历史情境中的判断和选择。通过提问和比较的方式,注重历史情境中的个人的选择,有任由压迫的人,有关注自我的人,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宁愿牺牲自我,保家卫国,家国情怀是其作出如此选择的推动力。

再次是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映照、时事热点与“四史”教学结合。在“四史”教学资源中,学校是许多先辈们树立理想以及理论和实践开始的地方,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等,表明学校教育从未与社会现实相脱离。时事热点与“四史”是紧密联系的,“四史”不是尘封在档案中的历史,当前人民群众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4.2. 注重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情绪情感表达,强化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四史”的热爱与兴趣。一是利用好社会大思政资源,自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党史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取得了良好反响,这些素材和活动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大众化的、生活化的资源。二是解决学生的认知困惑,家国情怀中包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四史”包含着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史,对“四史”教学资源的应用正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原理”。只有在认知上了解了这三者的原理,才能在情感上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三是走进学生内心,在“四史”教学资源中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事迹资源,并且有很多的有志青年与当前高中生的年龄相仿,可以用评书或角色扮演的方式,突出人物的语言、地区、个人矛盾、冲突和选择等,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辈们与他们一样的青年,缩短心理距离。

其次,注重学生对应用“四史”教学资源培育高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情绪情感变化。一是学生消极情绪的避免和减少,在时间选择上,一般选在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和关键时刻或与自身的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时间;在素材上将多种情绪的素材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多种情绪和情感体验。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情绪转化为情感,“四史”中的物质资源为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创设了条件,为社会实践法提供了场地和物件。对不同学生的表现,教师需因材施教,引导情绪激动型学生,引导学生冷静的、多角度的思考社会现象和问题。对情绪过于冷淡的学生,保持耐心、理解和鼓励,并且通过观察聊天等方式倾听他们对“四史”和家国的认识和情感,从中找到突破点。

4.3. 重视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使命担当,促进学生的家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家国情怀的意志培养即是培养学生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家国情怀的意志培养需要立志和主动的过程才能实现。

立志的过程需要经历选择、目标和决定三个过程。通过这三个过程的细化方式学习先辈们的立志过程,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材料和重要启示的空想社会主义,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立志过程大多都经历了在锦衣玉食与清贫困苦中选择了清贫和斗争,立下了救人民于水火中的目标,并为此决定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要形成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坚强意志,还需要意志的主动过程,这一主动过程主要包括奋斗精神和诱惑抵抗力。如何体现奋斗精神,持续的奋斗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四史”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先辈们的家国意志,先辈们为履行家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对民族集体的“义”,有着为国为民敢于担当的“勇”,才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何为诱惑抵抗力,体现在心里没有冲突和主动抵抗诱惑的能力。在197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上,邓小平在会上指出“要有决心,东照顾西照顾不行” [8],“杀出一条血路来”,是改革开放起步后中国披荆斩棘、冲出重围的真实写照,充分说明我们国家认定了改革开放这条路就大刀阔斧地向前展开 [9],人的一生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发展也是有相似之处的,心里没有冲突,认定一件事就下决心去做。

4.4. 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家国建设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的最终形成需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如何继续坚持应用“四史”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教育活动,如何将学生通过“四史”体会到的对家国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转化为爱国品质和行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两类人力资源的作用。

教师需要提升应用“四史”教学资源能力。首先是做到常态化,“四史”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与“四史”有关联的时间和地点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熏陶,在教学中,时常有意识地将“四史”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再次是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教师在挖掘和选择“四史”教学资源之时,需秉承着精心细心的态度,注重深刻性内容的提炼,在形式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活动时,注重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学生在不同的场所和机会中扮演着讲述者、观察者、替代者、学习者等不同的角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不同角色的作用。

学生需要通过“四史”资源的学习,培养自身的爱国品质和爱国行动,从而提升报国强国能力。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具备理性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拥有对家国的归属感认同感,理解自身对于家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中行动起来是学生对时间和学习的忧患意识的觉醒,是学生爱国行动最重要的体现。除此以外,学生在言谈举止上能够明辨是非,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不说和不做任何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四史”恢弘的历史脉络中,不仅仅只有重要的时间节点,大无畏的英雄事迹,也有许许多多微小温暖的平凡事迹,正是平凡温暖的事迹才造就了伟大,所以“四史”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如今所做的事终将成为“四史”的一部分,“四史”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将学习和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即是爱国,即是在创造“四史”。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轻化工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四史教学资源下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cx2021111)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奇. 教学资源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 徐国亮, 刘松. 三层四维: 家国情怀的文化结构探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 125-133.
[3] 教育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5.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21: 12.
[5] 本书编写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2021: 19+37.
[6] 许纪霖. 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2-12.
[7] 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2-04(0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改革开放简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20.
[9] 中国社会科学院. 改革开放简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