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废弃林作物橘皮为原材料,采用热分解法结合化学活化改性技术,成功制备橘皮基多孔生物炭材料(KC)。本文分析了生物炭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进行了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测试。结果表明:KC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孔隙的微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630 m
2∙g
−1。KC表现出优异的双层电容特性,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30 F/g。并且,当电流密度为20 A/g时,其比电容仍维持在184 F/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Abstract:
In this study, orange peel-bas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 (KC)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combined with chemical activation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using discarded forest crop orange peel as raw material.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rous carbon material. Cyclic voltammetry, constant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and AC impedance were measur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KC has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and porou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up to 1630 m2∙g−1. KC exhibits excellent double-layer capacitance characteristics, with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30 F/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A/g. Moreover,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20 A/g,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remains at 184 F/g, showing excellent multiplier performance.
1. 引言
在目前使用的众多电极材料中,碳基材料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低成本以及较高的导电性能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 [1] [2] 等各式各样的碳材料均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得以运用,然而,部分碳基材料由于制备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导致其难以在实际场景中大规模使用。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生物炭不仅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而且具有丰富的组成功能和独特的微结构(如丰富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分布等诸多优势 [3] [4] [5]。已有大量生物炭材料被开发并运用在电化学、吸附等领域,如杉树皮 [6]、平菇菌渣 [7]、棉花 [8]、花生壳 [9] 和板栗壳 [10] 等。因此,探索各类新型生物炭材料并用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变废为宝,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柑橘作为世界的第一大果品,每年的贸易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大豆。但受人们的饮食习惯与长久以来形成观念的影响,柑橘只有果肉被当作可食用的产品,而往往忽略了橘皮的价值,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形成了大量的废弃物。据统计,果汁厂每年累计产生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鲜橘废皮,并未得到任何处理,废弃橘皮氧化后会产生硫化物,会酸化空气污染,如果缺少有效的处理办法,便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因此,如何对废弃林作物橘皮进行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橘皮生物质由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组成,具有纤维状的多孔丝状生物结构和良好的孔径结构,特别适合加工制备成多孔生物炭材料。基于此,本文以废弃林作物橘皮为原材料,采用热分解法结合化学活化改性制备橘皮基多孔生物炭材料,调控微观结构、比表面积与孔径,探索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为生物炭材料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工艺基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设备及实验试剂
本论文所涉及的实验设备见表1,实验试剂见表2。
2.2. 生物炭制备
本文所用橘皮原材料取于当地(湖北省武汉市)水果店。首先,将橘皮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置于80℃烘箱内,经48小时烘干后,利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后过50目筛,记作OP。然后,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5℃/min进行升温至600℃热解碳化(保温3 h),制备橘皮多孔炭,记作BC。接着,将BC、KOH与KNO3按1:1:1的比例置于100 ml烧杯中,加入60 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机中搅拌4 h并静置24 h后置于105℃烘箱中过夜烘干。随后,将混合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N2气氛下,以5℃/min进行升温至900℃活化,保温3 h,制得活性炭。最后,将活性炭用稀盐酸与去离子水过滤,洗至溶液pH为7后,置于105℃烘箱中烘干,所得材料即为橘皮基多孔生物炭,记作KC。
2.3. 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测试
电极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将玻碳电极(GCE)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15 min,用洗耳球吹干表面后,先试用3 μm的Al2O3抛光液对GCE表面进行抛光,后使用50 nm的Al2O3再次抛光,完成后放入超声清洗机中清洗15 min,用洗耳球吹干。然后,用微量天平称取5 mg橘皮基多孔生物炭,加入200 ml去离子水,200 ml无水乙醇和40 μL Nafion溶液混合,使用超声清洗机超声30 min后,再用细胞破碎机超声1 min,使整个样品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最后,利用移液枪取3 μl待测液体滴至GCE表面,放入真空烘箱中干燥,电极制备完成。
电化学测试是在普林斯顿(P4000)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的。在0.5 M Na2SO4溶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测试,其中,对电极为Pt片,参比电极为Ag/AgCl,GCE作为工作电极。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结构表征
图1(a)~(c)是所制备样品的显微结构。由图可知,OP拥有凹凸不平的表面状态且密闭没有气孔;由热解碳化后,BC表面结构坍塌并形成大的孔隙,整体呈现出无规则的褶皱形态;经由KOH和KNO3活化后,KC表面呈现出不均匀三维的蜂窝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大孔,同时也拥有大量的小孔。吸氮/脱氮曲线和孔隙结构图也显示,KC样品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2 nm之间,具备拥有大量微孔的特性,但也存在有一定的介孔。KC丰富的孔隙结构和高达1630 m2∙g−1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容性能的提升。
(a)
(b)
(c)
(d)
Figure 1. FESEM images of (a) OP; (b) BC; (c) KC; (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s and the pore structure diagram of KC
图1. (a) OP;(b) BC;(c) KC的SEM图像;(d) KC的吸氮/脱氮曲线和孔隙结构图
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3.2.1. 循环伏安(CV)测试
图2为KC在各种扫描速度下(10 mV/s, 20 mV/s, 50 mV/s, 100 mV/s, 200 mV/s)的CV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KC样品在不同扫描速度下,CV曲线在−1 V~0 V之间均具有理想的、对称性好的类矩形形状。这说明,KC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与双层电容行为。此外,CV曲线中没有观察到氧化还原峰,说明由KC组装的电极中没有出现赝电容。

Figure 2. CV curves at different scanning rates
图2. 不同扫描速度下KC的CV曲线图
3.2.2. 恒流充放电(GCD)测试
图3为KC在不同电流密度下(1 A/g, 2 A/g, 5 A/g, 10 A/g, 20 A/g)的GCD曲线。由图可知,在不同电流密度下,GCD曲线都为线性等腰三角形,表明材料的充放电过程是可逆的,证实KC具有良好的双电层电容特性。这与CV曲线特性相符合。在GCD曲线中,KC不同电流密度下都存在一个小的电压降,这是材料与电解质存在一定电阻导致的。KC的电压降几乎为0,这说明样品的电阻很小。根据公式:
(1)
在不同的电流密度(1 A/g, 2 A/g, 5 A/g, 10 A/g, 20 A/g)下,KC的比电容分别为230 F/g,228 F/g,225 F/g,198 F/g,184 F/g。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KC的比电容缓慢下降。结合图1(d)的孔径分布图可知,小于1 nm的大量微孔结构可为KC提供优异的电容性能。此外,介孔孔径的尺寸要比溶剂化的离子的尺寸大得多,更有利于电解质的传输,为电解质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传送途径。因此,即使在大电流充放电的情况下,KC中大量的大于2 nm的介孔结构,使得KC也可保持高的比电容和优秀的倍率性能。
3.2.3. 交流阻抗(EIS)测试
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是将样品附在GCE表面上,在100 kHz~0.01 Hz的频率范围,振幅为5 mV∙s−1条件下进行测试。实轴的截距(高频率Zre)与内阻(Rs)有关,内阻包括3部分,即材料与GCE的接触电阻,材料的固有电阻以及Na2SO4电解液的电阻。图4为KC的交流阻抗测试图,由图可知,高频区域中的半圆代表电化学控制过程,其直径代表电解质和电极界面处的电荷转移电阻(Rct)。曲线倾斜部分为扩散阻抗,交流阻抗谱在低频段的时候图形表现为平行于y轴的一条直线,说明KC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这个现象与前文CV和GCD曲线相吻合。

Figure 3. GCD curves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图3. KC不同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图

Figure 4. EIS AC impedance diagram of KC
图4. KC的EIS交流阻抗图
4. 结论
采用热分解法结合化学活化改性技术,本研究以橘皮为原材料,成功制备了橘皮基多孔生物炭材料。所得生物炭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630 m2∙g−1,兼具微孔及介孔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的渗透和离子扩散,进而提升电化学性能。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秀的双层电容特性,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达到了230 F/g,同时也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橘皮基多孔生物炭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用材料,本研究为开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基金项目
本文受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NO: CX2021188)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