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istEcological Outlook
DOI: 10.12677/ACPP.2023.121005, PDF, HTML, XML, 下载: 197  浏览: 386 
作者: 华小蕾: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当代价值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指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分析,归纳了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于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系、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等观点。本文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浅析了坚持唯物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权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当代价值。
Abstract: 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 i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human beings to solve ecological cri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this paper sums up the view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proletariat and human liber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basic viewpoints of Marxist ecological outloo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of adhering to materialism,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system,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afeguarding ecologic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文章引用:华小蕾.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J]. 哲学进展, 2023, 12(1): 20-2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05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产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完成。19世纪工业化步伐加快,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且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造成了整个社会生产的结构失衡和布局混乱。资本家更是无视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些问题马克思提出了应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人和自然的不和谐状况逐渐严重。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把经济的增长速度当成社会发展唯一的目的,人类对大自然掠夺的行径愈加恶劣,打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平衡,此时,马克思针对伊壁鸠鲁的人与环境对立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一旦割裂,人类就无法通过改造环境来获得自由,那也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

2.1. 人该如何处理和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属于自然的子集,而人类社会无法独立于自然,也不可能外在于自然,因此人类必须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保护好自然环境这个我们唯一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人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2] 马克思着重思考了应该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用实践的观点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人和自然之间产生对立的根源,论证了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还指出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劳动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提供了基础,发挥纽带作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但是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物质资料,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自然发展状况的好坏对劳动生产率有制约作用,提示我们人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引起重视,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和生态自然的关系。

2.2. 关于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有主观能动性,作为价值主体主导着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程度和范围进行把控,使自然朝着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前提,人和自然的和谐受很多因素的制约,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对生态问题都有着重要影响。“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利。” [3] 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家不仅在经济领域利用多种手段来提高生产率获取最大限度利润,还扩展到其他领域。人类不顾生态环境的失衡继续无底线的利用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发展规律遭到消弱,其后果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锐化。马克思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关系对立严重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平衡,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要用先进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人和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也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真正的和解了,重视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敬畏自然的理念已经贯彻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

2.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价值目标,在追求人的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人类自身多种权益实现的过程,生态权益是人权之一,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态权益被严重破坏,导致自然异化的现象。生态权益贯穿人们的一生,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生态权益都应该得到维护,这是组成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告诫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观。建设生态文明,我们不仅要遵循“经济理性”,也要遵从“生态理性”,推动人类从单一的“经济人”到全面的“生态理性文明人”的转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4] 马克思认为人类完全有能力通过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调节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资料之间的变换,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无产阶级捍卫包括生态权益在内的总权益从而过上美好生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3.1. 坚持唯物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生态观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依靠劳动对物质资料进行改造,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物质支持,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离不开自然界,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会直接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对自然界有依赖关系,这也是唯物论坚持的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满足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为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类应该加强和自然的互动,人类需要对自然界有敬畏之心,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对自然的改造要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前,我们还需要处理好人类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强调:“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5] 也就是说,社会作为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人和社会的关系也会反映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3.2.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生态化的实现,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改变社会制度,建立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制度”,他表示,解决生态问题不能单靠技术支持,还需要制度来做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被无限放大,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其社会价值取向以“利益”为准,个人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组织导致生产者不顾生态环境盲目生产,科学技术成为其获取高额利润和破坏环境的工具。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生产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能够对社会生产、生活实现有效的调控。社会主义摒弃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在调节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总权益尤其是生态权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3.3. 维护生态权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生态权益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的自由而又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人的生态权益不被破坏,才能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6] 人类的日常活动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且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况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设计合适的生态制度,加强生态型政府建设、培育有思想的生态公民,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才能维护人类的生态权益走,最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真谛。

4. 结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科学的方法,对于当代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有着丰厚的理论意义,更是在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21世纪的时代价值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海霞, 王昱锟.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乡村绿色发展的启示[J]. 今日国土, 2022(4): 43-45.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51.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32-533.
[6]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