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理性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dy Rationality and Protestant Ethics and Its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DOI: 10.12677/ACPP.2023.121027, PDF, HTML, XML, 下载: 191  浏览: 357 
作者: 邱 晨, 罗龙祥: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贪欲理性天职观私有制The Protestant Ethics Spirit of Capitalism Greedy Rationality Calling Private Ownership
摘要: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有些流行的观点可能误解了资本主义精神。比如认为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坚守是对财富无尽的渴望。资本主义拥有深思熟虑的市场经济手段来实现赢利,而这在根本上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贪欲,这是一种贪欲理性。因此,马克斯·韦伯将新教伦理规范下发展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尽管对财富的贪得无厌在整个文化史中都可以找到痕迹,但资本主义在新教伦理规范的加持下也体现出对无理性的贪欲的抑制。因此,马克斯·韦伯通过将新教伦理规范内化为资本主义的精神的途径,以实现对于资本主义流行贪欲理性的消解。尽管这一途径不可能消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贪婪本性,但强调通过良好伦理规范以抑制社会普遍存在的贪欲现象,对于我们思考当代中国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以推动市场经济,是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Abstract: In the opinion of Max Weber, some popular views may have misunderstoo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For example, they believe that the most essential persistence of capitalism is the endless desire for wealth. In order to achieve profit, capitalism uses a well-thought-out means of market economy, which is basically to satisfy inner greed, which is a kind of greed rationality. Therefore, Max Weber took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developed under the protestant ethics as the key factor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He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 insatiable greed for wealth can be found in the entire cultural history, capitalism, with the blessing of the protestant ethics, also reflects the inhibition of irrational greed. Thus, Max Weber realized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popular greed rationality of capitalism by internalizing the protestant ethical norms into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lthough this approach cannot eliminate the greedy nature with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it is instructive for us to think about what kind of spiritual culture should be set up in contemporary China to promote the market economy by emphasizing the use of good ethics to curb the widespread social greed.
文章引用:邱晨, 罗龙祥. 贪欲理性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J]. 哲学进展, 2023, 12(1): 140-146.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27

1. 引言

资本主义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席卷全球,这一巨变引起了诸多关于资本主义内在动因的讨论。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动因是新教伦理规范下的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著作之中,韦伯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做了细致的论述。他认为,资本主义是理性的组织,并且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创造财富的行为是正当的,并且是可持续、再生的创造利润。韦伯反驳了那些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一种对财富的贪欲的说法。韦伯揭示了宗教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对财富的贪婪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从现代的伦理体系来看,宗教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不大。大多数资产阶级在创造财富时并不会将精神力量放在首位,而是将能否获利放在首位。虽然韦伯未能发现推动资本主义的本质力量,但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同样需要发展经济的中国,以一种精神力量去推动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对获取财富欲望的限制,以及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有必要的,加强精神文化对解决现实问题是有启示的。

2. 被贪欲理性笼罩的资本主义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著作当中,韦伯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他从“现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与禁欲主义新教理性伦理观之间的联系”( [1]: p. 199)之中,尝试找出答案。也就是从宗教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的背后力量是一种精神力量,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归因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是一个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体系,其目标是塑造出一种理性地追求利润的态度。” [2] 现实资本主义虽然表现出一种理性获利的态度,但实际上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贪欲理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告诉人们,人要抓住时间,要诚实守信。“善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 [1]: p. 217),一个诚实守信,能够做到按时还钱的人,就能在短时间把朋友的闲钱聚集起来。要做一个节俭的人,浪费金钱是可耻的行为,浪费金钱就代表着浪费金钱增殖的机会。面对富兰克林的教诲,斐迪南·屈恩贝格尔概括成了两句话:“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挂钱。”“这一独特的贪婪哲学看上去成了那种公认为有信用的诚实人所抱的理想,尤其是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个人理应让自己的资本增殖,好像这就是目的本身。”( [1]: p. 219)人把自己的生命付诸于从别人的口袋中赚钱。并且所伴随的诚实守信这类优秀的品质,也是为了钱而服务。赚钱被认为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种理应当去背负的责任。

雅各布·富格尔是富格尔家族的第二代接班人,他是富格尔金融帝国的缔造者,他是一位纯粹的商人。一位退休的商界同仁劝说富格尔退休,把赚钱的机会留给别人,可这一劝说遭到了拒绝。富格尔认为只要还能赚钱,就应该继续。这种将赚钱认定为是天职的义务,“以致从单独某个人的幸福或功利角度来看,它显然完全是超验的,是绝对无理性的。人活着就要去赚钱,就要把获利作为生活的最终目的。经济获利活动不再作为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手段而从属于人了。”( [1]: p. 221)富兰克林与富格尔将赚钱当作一项终身使命去完成,这显然是极其无理性的。在坐拥丰富的财富之后还想着继续赚钱,尽管获利的过程是通过精细的计算或者等等理性的谋利方式,但这依旧改变不了被金钱蒙蔽双眼的事实,这种赚钱的理性是一种为贪欲服务的理性。

资本主义无休止的获利有什么意义,“他们为什么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所得。”( [1]: p. 234)并不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激烈的竞争,而需要不断的扩大再生产,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能够存活。这种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心理,更多的是一种贪欲行为,因为超出他们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纯粹是贪欲的驱动。他们在面对利润的诱惑下缺少一种自觉性,而资本主义也正是因为缺少这一自觉性实现了资本的快速积累。“一个人是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1]: p. 234)资本主义无休止的获利使事业和生存发生颠倒,以至于人们会把自己的毕生献给商业活动以换取物质利益,人们为了财富疲于奔波,甚至不惜损害自身健康。只有一种解释方式,“那是一种邪恶本能——财迷心窍——的结果。”( [1]: p. 235)

3. 贪欲理性源于对财富无节制的渴望

在新教伦理规范下产生的资本主义精神之前,前资本主义表现出无情的掠夺,表现出不惜牺牲生命都要获得财富。而前资本主义所表现出对财富的贪欲,或者对财富的挥霍,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现在已经有所不同,新的资本主义精神发挥着作用,这一精神力量并不体现在“胆大妄为、毫无节操的投机商和经济冒险家,也不单单是那些大金融家,”( [1]: p. 233)而是体现在那些拥有极高道德品质的人身上,“他们是些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怀着严谨的资产阶级见解和原则,既工于计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无不稳健节制、诚实可信、机敏精明,全力以赴地投身于事业之中。”( [1]: p. 233)这种美德的体现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依靠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健康发展,“就是说,既要挣钱,而且多多益善,同时又要力避一切本能的生活享乐。”( [1]: pp. 220-221)

既然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处于健康的状态发展,那现在资产阶级对金钱为何采取一种盲目追求的态度?资产阶级对金钱的渴望是源自于哪呢?

资本主义精神不断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劳动就会创造财富,节俭就会积累财富。随着财富的积累,“物质财富对人类的生存就开始获得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控制力量,这力量不断增长,最终变得不可动摇。”( [1]: p. 326)随着财富的积累,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开始四处蔓延,“寻找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变为冷静的经济美德;宗教的根茎会慢慢枯死,让位于功利主义的名利心。”( [1]: p. 321)曾经的资本主义精神只剩下全心全意去劳动了,而劳动会伴随着创造财富,人们已经把节俭以及禁止纵欲抛掷脑后了。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已经掌握运用机器生产等技术,资本主义已经强大到不再需要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持了。

回到资本主义精神的源头,新教伦理规范将劳动视为天职,劳动是上帝的诫令,人们去赚钱是服从上帝的安排。韦伯对天职观这一理性思维形式作出评价:“从纯粹幸福论的个人利益观点来看,理性主义完全是无理性的,但它一直并且至今仍然是我们资本主义文化最有特色的因素之一。”( [1]: p. 240)赚钱不是满足物质需要的手段,是神的启示,是自身的使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需要人们去努力劳动,去创造财富。一个人对自己职业活动保持尽心尽责,“它是一种义务,是假定个人对自身职业活动的内容应该感觉到也确实能感觉到的义务。”( [1]: p. 221)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必须符合资本主义的内在秩序。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需要把自身的职业活动视为一种天职。韦伯指出:“如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他生在其中的广袤宇宙,是他必须活在其中的不可更改的秩序……一个最终违反了这些准则的制造商,不可避免地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走,正如一个工人若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到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 [1]: p. 222)赚钱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必须要求的,“赚钱获利昔日认为是贪欲盘剥,罪恶不赦的行为。现在成了一个忠实的人应有的美德。” [3] 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下没有享乐主义的成分,也不是因为内心的贪欲而去赚钱,人们只是为了服从上帝的安排。因为努力劳动的人,可以站在上帝的面前。可是现在的情况改变了,人们不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人们还是不断创造财富,只不过它已没有宗教的基础了。人们将自己对金钱的欲望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4. 新教伦理规范成为解决之道

“今天,充满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就算不敌视教会的话,往往也对教会抱着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 [1]: p. 234)在弥漫商业利益与贪欲的今天,人们更多是根据商业利益或者社会利益来为自己作决定。原本在宗教信仰的约束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以某种禁欲主义倾向见称于世。”( [1]: p. 235)为自己的事业忙碌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将贪图享乐拒之门外。正如上文所说,资本主义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宗教衍生出的精神支持了,大部分资本家已经习惯于享乐的生活。是否应该重塑宗教力量?让贪欲以及享乐远离尘世,让人们的信仰回归上帝。在韦伯的视角中,新教伦理规范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式,他从以下几点论述新教伦理规范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联系。

第一,禁欲主义起到对欲望的限制作用。宗教信仰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心理约束力,并起到指导或制约个人的实际行为的作用。其中加尔文宗的禁欲主义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为资本主义提供宗教上的正当性。在加尔文宗的得救预定论中:一些人被预先选为上帝的选民得到救赎,其余的人注定被罚入地狱。上天堂的人早已被上帝预定,自己是否为上帝的选民,这就使得人们产生焦虑。于是人们只能履行上帝的旨意,做善事来弥补内心的焦虑。加尔文宗的上帝要求他的信徒们需要做一辈子善举,这里没有忏悔祷告或者赎罪卷的形式来弥补犯下的过错,也没有任何恩宠手段,为的是避免罪恶与赎罪的循环。“它试图使人服从一个至高无上的、有目的的意志,使他的行为处于恒常的自我控制之下,让他慎重考虑自己行为的伦理后果”( [1]: p. 274)并且“最迫切的任务是杜绝自发的冲动性享乐,最重要的手段是使教徒行为井井有条,”禁欲主义体现出一套制约享乐的行为规范。“禁欲主义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之后能有精神上的约束,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去挥霍财富享乐。”( [1]: p. 275)禁欲主义起到了控制人的欲望的作用,使人能从始至终做善事,使人能够做到节俭以形成财富的积累。

第二,秉持虔诚的宗教,让劳动成为天职。根据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已经发现,资产阶级尝试通过提高计件工资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所谓计件工资也就是工作的越多,完成商品数量越多,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但是“人并非‘天生’希望多多地挣钱,他只是希望像他已经习惯的那样生活,挣到为此目的必须挣到的那么多钱。”( [1]: p. 226)这就导致很多工人工作量达到了他所期望的报酬之后便不会继续努力工作,可这却违背了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创造财富的初衷。为此“劳动本身必须被当作一个无条件的目的来完成,当作一项天职。但是,这样一种态度绝对不是天然的产物。它是不能单凭低工资或高工资刺激起来的,只能是长期艰苦教育的结果。”( [1]: p. 227)这种长期艰苦的教育就是禁欲主义新教伦理所带来的天职观,劳动就是天职,“要尽到天职的义务,这一独特的观念事实上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乃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 [1]: p. 221)

“虚度光阴变成了万恶之首,而且从原则上说还是应受天罚的大罪,”人生在世不可浪费时间,上帝希望看见信徒们各司其职,劳动是为上帝增加荣耀,而不是休闲享乐。“虚掷一寸光阴就是虚掷一寸为上帝的荣耀而效劳的宝贵时辰,”( [1]: pp. 307-308)成为上帝的选民才是关键。新教中所倡导的禁欲主义使劳动成为天职,使劳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劳动当作人本身的目的,把劳动当成上帝的旨意。

神意给予获利的正当性。“以天命观来解释赢利行为,也为实业家的活动提供了正当理由。”( [1]: p. 312)“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地享受财富几乎势不两立;它约束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主义伦理观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它不仅使获利冲动名正言顺,而且(在我们讨论的意义上)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意志直接使然。”( [1]: p. 317)劳动成为天职,那劳动所得的财富就是上帝的恩赐。禁欲主义在劳动所得的财富使用上产生束缚,反对铺张浪费,反对享乐主义,使得资本积累成为可能。资产阶级只要在财富使用上是体面的,以及在获利的途径上属于道德的,那么赚得的财富就是上帝的恩赐。而天职观的形成,资产阶级为了自己能成为上帝的选民,也需要不断的努力工作。同时大众面对劳动也具备了极强的责任感,“把劳动视为一种天职成了现代工人的特征,一如对获利的相应态度成了商人的特征。”( [1]: p. 323)

5. 新教伦理规范解决贪欲理性的困境与启示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将劳动视为天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随着消费的出现,那最终必然会导致一种情况,一种供大于求的情况。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衡最后只会加重生产过剩,在面临这种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只能刺激消费。刺激消费成为资本主义发家致富之道以后,人们就会陷入享乐主义。资本主义体制为了生存,曾经新教伦理下的节俭只能被抛弃了,那剩下的就是人们为了享乐而买单。这无疑将资本主义精神推向矛盾的深渊,人们表面是选择自由消费,实则沦为资本的工具。

一种宗教背景下的精神力量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是理性的组织和资本主义精神相结合的。但是,站在马克思的立场上,理性的组织和资本主义精神是为了满足其贪欲本质运行的,是一种贪欲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人还是不自由的。只要有资本家那就会有被剥削的工人。资本使人成为“发条”,使人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而这一发展并不是人的发展,是资本的发展。人沦为工具,成为流水线上固定不变的螺丝钉。

对于资本主义而言,解决私有制问题才是现实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指出,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就是为无产阶级求得解放。资本主义是一个“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 [4]: p. 179)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运动,遭殃的是无产阶级。可无产阶级也并不是无法得救,他们必须依靠自己采取革命的形式,“也就是说,今天,在资产阶级社会雇佣劳动制下无法生存下去的无产阶级,只有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获得新生。” [5]

在科学的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废除私有制。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资本主义确实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私有制存在严重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归根结底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问题。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关系已经对生产力形成阻碍,也就是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不下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6]: p. 37)资产阶级会出现因为生产过剩而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瘟疫”,也就是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采取的补救措施无非是“消灭大量生产力”( [6]: p. 37)又或者“夺取新的市场”( [6]: p. 37)可这带来的将会是下一次更严重更无法弥补的危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7]: p. 874)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8]: p. 460)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出现阻碍生产力的现象。为了保持生产力能够继续稳步发展就得打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就能解决劳动异化的问题,使工人得到解放,使人全面发展,使人的劳动回归本质。消灭私有制也就直接解决了资本积累的问题,工人不再沦为用于生产的机器,工人不再一无所有的出卖劳动力,不再受到剥削与压迫。用更符合生产力需要的,更符合人民大众的,能实现人类解放的公有制,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需要。

但是,资本主义的贪欲理性抛开内心的贪欲根源以外,所表现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部分资本家初期阶段所表现出用于资本积累的节俭品质等等,在伦理上是一种好的行为。正如韦伯所提到的,“从前那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让位于一种无情的节俭,一些人在商业活动中就是通过节俭而发家致富的。”( [1]: 232)如果说资本主义精神能够实现对人贪欲的稳固限制,那么确实可以营造一个大家积极劳动的社会,倘使资本家做到无情的节俭并且不会出现挥霍财富的情况,那资本家所获得财富应当用来投资社会、回报社会,将财富以其他的方式能够重新回到劳苦大众的手中。理性的组织不应当单单是为了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诚实守信、节俭、勤奋,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价值的目的不是为了体现良好的品德,应当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类。

在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空前的富足。与此同时,社会陷入了金钱至上以及消费主义的精神困境。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人们为了生活每天忙碌工作,甚至忘记了精神文化的追求。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关于造假伪劣,商业欺诈,垄断,官商勾结等等不良行为已然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这些现象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韦伯给我们提供了启示。按照韦伯的看法,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文化力量给予支撑。“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9] 精神与物质对于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我们来说,都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二十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本质要求之一。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对物质财富的贪欲的束缚,反对金钱至上以及消费主义。让人民脱离精神空虚的泥潭,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富足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致谢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罗龙祥老师在我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到论文的框架再到写作内容的修改,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与无私的帮助。同时感谢国内外学者的文本与文献给予了我丰富的理论知识,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写论文是一个打磨的过程,在我写作期间有很多次的修改让我明白了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耗费很多心血,这一过程让我对学界学者们产生了敬佩之情。最后,我再一次对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师兄、师姐以及我所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阎克文,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2] 刘林平, 任美娜, 杨阿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之反思[J]. 社会科学, 2021(2): 76-85.
[3] 费孝通. 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J]. 西北民族研究, 2016(1): 5-29.
[4]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5] 张一兵. 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地位和掘墓人——《共产党宣言》研究[J]. 思想理论战线, 2022(1): 58-65+138.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9] 祁吟墨. 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文化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论坛, 2022, 42(1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