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ng Guinian Tongtang
DOI: 10.12677/TCM.2023.121030, PDF, HTML, XML, 下载: 276  浏览: 644 
作者: 张甜甜, 董小蓉: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周 刚*:三峡大学附属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关键词: 当归拈痛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医案Dang Guinian Tongtang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dical Case
摘要: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被称之为“湿热疼痛之圣方”,无论外感内伤湿热均可以除之。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炎镇静、调节免疫、调节代谢等药理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皮肤病、妇科病等疾病的治疗。
Abstract: Dang Guinian Tongtang, from Medical Origin, has the functions of diuresis, clearing away heat, dispelling wind and relieving pain. It is called “the holy prescription of damp-heat pain”. Both ex-ogenous and internal injuries can be eliminated by damp heat. Moder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v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tranquilizing, regulating immunity and metabolism.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gout, dermatosi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s.
文章引用:张甜甜, 董小蓉, 周刚. 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J]. 中医学, 2023, 12(1): 184-188.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3.121030

1. 引言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原文记载“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症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具有抗炎镇静、调节免疫、调节代谢等药理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皮肤病、妇科病等疾病的治疗。当归拈痛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全身多系统病种,本文总结了当归拈痛汤的临床作用,并总结临证经验如下。

2. 组方分析

当归拈痛汤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组成。方中羌活辛温气雄以散外风,尚有胜湿止痛之功;防风散风湿,升麻、葛根引药上行,三药解表疏风,配合羌活,一则风可胜湿,二则升阳化湿,脾升则健(脾阳下陷则阳郁而湿生,升阳则阳郁升达湿浊自化),以上四药,外散风邪,内除湿邪;脾主运化,湿邪内阻则脾失健运,湿邪滞而不行,用白术、苍术健脾燥湿,标本兼顾,除中焦之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以泽泻、猪苓渗湿利小便,除下焦湿热;苦参、黄芩、茵陈苦寒清泄湿热,其中茵陈清热利湿善去肝胆火,治疗湿热入血,可谓绝妙,同时还能去脾胃热,通关节。另外,风邪湿热,内外合邪,易致邪气壅阻,从而气血耗损,同时方中多辛香、苦燥、渗利等药亦易耗人气血,故以人参、当归、甘草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且当归润可制诸药之燥,且活血行血止痛。此方集风药胜湿,升阳化湿,健脾燥湿,淡渗利湿,清热燥湿诸法于一方,融上中下分消湿热法,表里分消湿热法为一体,苦辛并用,升降同调,攻补兼施,湿热分消,诸法合用,丝丝相扣,法度严明,给后世医家演绎了如何因势利导,给邪出路的王道之治,也开后世湿热分消法的先河,可谓治疗血分湿热的集大成之方。

3. 现代药理作用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具有抗炎镇静、调节免疫、调节代谢等药理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皮肤病、妇科病等疾病的治疗。方中羌活具有消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羌活水提物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鼠口服羌活水提物则能明显抑制酵母所致大鼠足趾肿胀 [1]。羌活能调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防风具有镇静镇痛、抗菌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2],《神农本草经》谓: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升麻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胃肠动力、抗肿瘤、抗抑郁、抗骨质疏松、抗氧化等作用 [3],叶天士《本草经解》注:其解百毒者,气平而寒,味甘而苦,能清能和,所以解毒也。葛根具有抗炎、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和保肝等作用。白术有效成分在保护神经、抗肿瘤、抗炎、改善胃肠道功能、保护肝脏细胞、调节免疫、抗血栓、抗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4]。苍术,《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当归主要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脑血管、子宫平滑肌和平喘等药理作用 [5]。人参作为一种补益中药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哮喘、抗抑郁、抗疲劳、抗病毒、抗氧化、抗溃疡等多种药理作用,人参皂苷是主要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和代谢系统,并具有抗应激和抗衰老的药理活性 [6]。甘草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氨基酸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化合物,其活性成分相关研究发现甘草具有抗过敏、抗炎、肝脏保护、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新的药理作用 [7]。苦参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等 [8]。黄芩具有抗炎、抗菌、镇痛、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药理作用。知母具有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9]。茵陈具有抗炎抗菌降糖调节免疫的作用。猪苓的药理作用包括利尿、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保肝、抑菌、促进头发生长 [10]。泽泻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其药理作用包括利尿、抗炎、降血脂、保肝、降血糖及抗肿瘤作用 [11],《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上品,文献记载有“养五脏,益气力”之功,其药理作用广泛,在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均表现出良好的药效。

4. 现代临床应用

4.1. 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

魏爱淳等 [12]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热甚者去升麻,加虎杖、忍冬藤;痛甚者加川芎、桃仁,5 d为1个疗程,经服药2~3个疗程,痊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闫霞 [13] 报道以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关节炎32例,基本方以当归拈痛汤加桃仁10 g,红花10 g,湿浊甚者加薏苡仁30 g,藿香10 g;关节 肿胀疼痛甚者加蜈蚣6 g,全蝎6 g;热邪甚者加生石膏30 g,7剂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本组32例中,临床治愈4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于梅等 [14] 报道张琪教授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例,服药10剂后,左侧肘关节红肿热痛和周身肢节疼痛明显减轻,继服10剂后,不适症状消失,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4.2. 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邓鸥鸥报道 [15] 用当归拈痛汤加土茯苓治疗顽固性下肢湿疹1例,服药35剂而愈。李敏 [16] 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结节性红斑均获良效。裘慧占等 [17]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57例,并以三黄片治疗组为对照,两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57例中痊愈46例占80.7%、显效8例占14.03%、有效2例占3.50%、无效1例占1.75%、治愈显效率为94.73%,总有效率98.23%,与对照组相比,痊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经随访6~24个月,治疗组病例无明显复发现象,不良反应,治疗组57例中有2例在服药2周后出现腹胀,继续服药1周后,腹胀消失,其余病例无明显异常感觉;对照组57例中有8例在服药其间出现腹泻、纳呆,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

4.3. 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孙法元 [18]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合并外阴瘙痒1例,外用蛇床子30 g,苦参40 g,狼毒15 g煎汤洗患处,7剂,复诊诉服上药及使用外洗药后,病势以退大半,要求继服上方5贴,同时外用原药,随访几次,未见复发。凌绥百 [19] 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阴痒520例,药用原方加黄柏、穿心莲、水芹菜、仙人掌随证加减,外用苦参二黄汤(苦参、大黄、黄连、白芷、青蒿、桉树叶)熏洗,结果:痊愈480例,占92.3%,显效38例,占7.3%,无效2例,占0.4%,总有效率99.6%。

4.4.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谢立芳等 [20]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干扰素流感样不良反应2例,均获良效。徐向孜等 [21]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热毒重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肿甚加防己、萆薢;静脉结节明显可加穿山甲、王不留行;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外敷金黄膏,结果:本组治愈25例占41.7%,显效21例占35%,有效12例占20%,无效2例占3.3%,总有效率96.7%,治疗时间13~72 d,平均37 d。晏柱华等 [22] 报道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 疗特发性红斑肢痛症53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 g (后下),芒硝3 g;营分有热者加生地黄20 g,玄参10 g,羚羊角3 g (另煎),疗程13~14 d,本组病例治愈38例,占71.7%;有效11例,占20.8%;无效4例,占7.5%,总有效率92.5%。

5. 典型病案

5.1. 过敏性紫癜案

罗X妍,女,15岁。患者于2021年10月起双下肢、脚踝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伴有肌肉酸痛,于某西医医院检查尿白蛋白阳性,尿潜血阳性,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住院后予常规西医治疗,经治疗好转,但仍有反复发作。来诊,刻下症见:皮肤白皙,多梦睡眠差,畏寒怕冷,饮食正常,无腹痛,月经不规律,1~2月一行,有痛经,量多。舌红苔薄白略黄腻,脉濡。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羌活8 g,防风8 g,升麻8 g,泽泻10 g,茵陈10 g,葛根10 g,苍术10 g,白术10 g,苦参10 g,当归10 g,桃仁10 g,大黄5 g,赤芍10 g,生地10 g,丹皮10 g,藕节10 g,白茅根15 g,紫草10 g,白鲜皮15 g,蒺藜10 g。12剂,每天一剂,颗粒冲服。

2022年2月8日诊,诉手脚怕冷明显好转,服药后期来月经,意外的完全没有出现痛经,多梦睡眠不安也好转,但较前嗜睡,双下肢斑丘疹颜色渐淡,无新发斑丘疹,前方继续服用12剂,每天一剂,颗粒方冲服。

按:本例患者过敏性紫癜,现代医学将其列入小血管炎范畴,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处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患者为湿热之邪蕴结于血分,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渗于肌肤,发为紫癜;湿热循经下侵肾络而尿血。治当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故师以当归拈痛汤进之,加清热凉血之药,疗效不错。患者服药后四肢温而痛经除,正是当归拈痛汤中升阳化湿的作用,是阳郁得解湿热减化血脉得通的表现。

5.2. 崩漏案

简X莉,女,40岁。患者诉自今年2月起出现月经经期延长,每次经期持续20余天,量多,经血色鲜红,无痛经。刻下症见:月经经期延长,月行一次,每次持续20余天,量多色鲜红,无痛经,无血块。白带略多,偏黄。平素有手心发热,无明显怕冷怕热,无口干口苦。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尚可。舌红苔黄腻,脉数。老师辨其属于血分湿热,予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羌活10 g、防风9 g、升麻10 g、葛根10 g、苍术10 g、白术9 g、土茯苓18 g、泽泻10 g、黄芩9 g、知母10 g、苦参10 g、茵陈10 g、当归10 g、大血藤15 g败酱草15 g。7剂,每日一剂,每日三次。一周后患者复诊,诉经期前服用4剂时月经已来,不意本次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至3天,又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

按: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来势猛急出血量多;或来势缓慢,淋漓不尽,绵延不尽。前者称之“崩中”,后者称之“漏下”。本案患者属崩漏中之“漏下”。结合舌脉,辨其属于血分湿热。湿热入血,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成崩漏。此处活用当归拈痛汤于妇科月经类病,属中医异病同治。再加大血藤、败酱草,清利湿热凉血活血引入血分,果湿热消而血自归经,患者经期复常。

6. 结语

当归拈痛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全身多系统多病种,虽然该方的主治病症纷繁复杂,但病因病机始终是一致的,皆是风、湿、热、瘀、虚为患。故临证当圆机活法,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抓住主要病机,做到“异病同治”,不断扩大其临床诊治范围。目前关于当归拈痛汤的临床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问题,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则认为当归拈痛汤的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重效应的特点,主要从抗炎镇痛、调节代谢、抑制相关蛋白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等方面对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也从当归拈痛汤不同的剂量浓度、全方和拆方等不同角度,试图探索最佳的药效组合。但是当归拈痛汤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其他病症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药理实验研究。总而言之,当归拈痛汤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疏风清热利湿效力强,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索该方的作用机制,挖掘该方的价值,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巩子汉, 段永强, 付晓艳, 等. 羌活的药理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 15(5): 192-194.
[2] 曹思思, 史磊, 孙佳琳, 孟祥才.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1, 35(1): 95-102.
[3] 梁煜, 赵远红. 升麻的功效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21, 41(3): 474-477.
[4] 杜航, 何文生, 胡红兰.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 2022, 54(5): 76-80.
[5] 马艳春, 吴文轩, 等.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2, 50(1): 111-114.
[6] 宋佳, 何俊桓, 等. 人参皂苷神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 2021, 33(6): 52-56.
[7] 王波, 王丽, 刘晓峰, 等. 中药甘草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2, 17(2): 316-320.
[8] 姚刚, 陈芳, 殷玉婷. 苦参素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 2021, 52(12): 78-80.
[9] 贾小舟, 张子东, 何建鑫. 知母多糖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0, 37(2): 111-115.
[10] 王天媛, 张飞飞, 任跃英.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51(4): 109-112.
[11] 张维君, 韩东卫, 李翼.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1, 49(12): 98-102.
[12] 魏爱淳, 陈旭. 当归枯痛汤加减治疗痛风关节炎36例[J]. 四川中医, 1999, 17(3): 23.
[13] 闫霞, 方路, 吴云华.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5, 26(3): 24.
[14] 于梅, 张玉梅, 张佩青, 姜国华. 张琪临床运用拈痛汤经验[J]. 中医杂志, 2006, 47(11): 817.
[15] 邓鸥鸥. 验案三则[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 4(10): 18-19.
[16] 李敏.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的运用心得[J]. 现代中医药, 2005, 25(5): 29-30.
[17] 裘慧占, 裘水珍.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29(10): 997-999.
[18] 孙法元. 当归拈痛汤临床运用心得[J]. 光明中医, 2002, 17(4): 14-16.
[19] 凌绥百. 辩证治疗阴痒520例[J]. 浙江中医杂志, 1986, 21(7): 303.
[20] 谢立芳, 刘国强.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干扰素流感样不良反应[J]. 上海中医杂志, 2005, 39(9): 23.
[21] 徐向孜, 郑乃更. 当归拈痛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05, 45(23): 39.
[22] 晏桂华, 侯全忠. 当归拈痛汤治疗特发性红斑肢痛症53例[J]. 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1):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