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3.131041, PDF, HTML, XML, 下载: 140  浏览: 250 
作者: 顾新宇, 张玉珏: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师范生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Normal Stud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Realized Way
摘要: 师生的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与追求,师生的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不仅通过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培养措施的持续优化实现,同时需要师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卓越意识并通过勤奋与智慧的学习及训练达成。因此,对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及实现路径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尤为必要。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only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aining measures in normal colleg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ut also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et up lofty ideals and form a sense of excelle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achieve it through diligent and intelligent learning and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文章引用:顾新宇, 张玉珏. 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J]. 教育进展, 2023, 13(1): 253-2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41

1. 引言

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政治追求、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我国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教育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又要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质量培养,加快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只有在高质量教师的引领与培养下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高质量的发展。

2. 师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与论述

高质量发展则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两会期间及之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行业变革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 [1]。高质量一词最近在经济领域出现较为频繁,如高质量经济发展、高质量人才。苏伟认为高质量人才应是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有政治追求、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而高质量教师也应成为师范生或教师培养的目标与标准。程纯认为“如果把学生比作‘产品’,那么产品质量就是符合需求的程度。而高质量人才则是最符合社会各行业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就需要实施成果导向。”“成果导向教育”意味着学校要打通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学校和教师深入把握行业需求,基于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改课堂、变实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确保育人成效的最终达成 [3]。在师范生培养上,与高质量相近的是卓越一词,意指目标远大、不断超越、教学技能精湛、品德高尚 [4]。高质量教师也应是具备以上品格的教师。在高质量师范生成长与培养路径上,陈群认为通过顶层设计培养模式、系统架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教育过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才能保证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 [5]。而师范生要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则必须具备增量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但在高质量人才形成的主体责任上,即学校应怎么做、任课教师怎么做、学生自己应怎么做及如何优化高质量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3. 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义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有成效的发展,一种有付出就有高回报的发展。高质量更是一种有智慧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幸福的与全面的发展。其内涵与要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追求生命最大可能性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掘青少年潜能的活动,而青少年的潜能又具有无限性,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一句看似夸张但却颇具魅力的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看似言过其实,却也可以说明教师的高质量能给青少年儿童无限憧憬与信心,而这种憧憬与信心则是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活力源泉。那么,儿童与青少年生命的质量与可能性的提升就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同时生命可能性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其高质量的发展。故而高质量发展是能使学生求得生命的最大可能性的发展。

3.2.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师生智慧与效率同步提升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在追求青少年最大可能性的目标下,不是通过师生早起晚睡、题海战术、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实现,而是通过引导师生在教学上肯动脑筋、集思广益、改进方法、探索创新、践行体悟实现。师生在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意的基础上为实现高效与和谐高质量发展而进行的任何思考、讨论、尝试、实验都是智慧生成与效率提升的过程。当学生通过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探索找到了高效教学方法时,将方法运用过程中获得感受与心得加以凝练、提升与迁移,学生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逐步达成。

3.3.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师生全面协同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整体的发展,而不是因强调一方面的发展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过去教育中过分强调智育成绩而牺牲青少年儿童体力与劳动能力发展的教育就是一种低质量的片面的教育,其后果是青少年中“娘男”、“胖子”等现象的出现。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教育者没有意识到青少年诸方面发展的协同性,没有意识到缺少了这种协同性,当前的教育中最为重视的智育也难以达到其应有的发展水平。教育者应充分意识到“五育”之间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离开一方面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影响,难以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例如,离开了青少年强健体魄作后盾,其智力或智育成绩也难以发展到应有的水平与高度。因经常锻炼身体而肢体灵活的部分青少年反而成为智育成绩的佼佼者,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意志力强、生活充实快乐,成为青少年中真正的强者。而那些因知识学习而牺牲了身体的锻炼甚至牺牲了身体健康的青少年,头脑混沌、精神萎靡、意志力弱,一旦遭遇学习或生活的挫折则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走向绝望的精神境地。因此,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五育”和谐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追求智育成绩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片面发展。

3.4. 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师生的持续增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高从静态的意义上而言是指比传统的状态或质量高或优,这种高质量的发展的实现需要在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主动性、自主性与创新性甚至教育观念上都优于过去,即教育系统各个要素整体的优或高才能实现教育整体的优或结果的优。而高质量的高从动态而言是在教育要素、主体、手段等方面在量与质两方面持续增长与改进。从这个层面而言,需要教育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增量意识与持续改进意识。即在观念、意识与思维上要时刻通过反思在审视过往与现状,在牢固记忆、巩固并深刻理解已有知识、观念与能力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扩展与增加的地方,使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在知识、能力、技能、品德与言行上持续增长与改进,高质量发展就在这种动态改进中持续达成。

4. 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的路径

4.1. 搭好框架,建设高质量学校

郑观应先生说“学校者,人才所由出”,学校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学校不仅是学生上课的地方,也是学生的成长环境。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高质量建设在实现师生高质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高质量学校,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在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评价指南》中提到办学方向是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明确办学方向,即回答“办怎样的学校”及“学校如何发展”等问题。想明白这些问题后,学校就能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依据发展脉络和现实要求,确定本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及发展方式。这些看似与平时的教学活动关系不大,但实则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安排、教师培养都是在此框架之下实行的。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无目的的,那么在学校环境中进行教育的老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也有可能被随意对待或得不到合理安排,也就无法实现师生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学校要依据省级课程实施办法,立足本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青少年的高质量发展是智力与体力、情感与理智、行为与品德、精神与心理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学校课程安排要注重和谐教育,合理安排课程,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同步、协同发展。

4.2. 添砖加瓦,培养高质量教师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行为的示范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教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关于如何通过培养高质量教师促进师生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推动全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论进行什么教学活动,教师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都必不可少。所以要通过制定全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全能型教师培训体系、完善全能型教师教育课程三步对全能型教师进行培养。教师要做到教学技能精湛、教学道德高尚,要具备上进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师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其次是要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意识,即要让教师明白自己应当培养怎样的学生,自己的教育应当达到什么结果。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是培根固基的发展,是全面均衡的发展,是个体间有差异的发展,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应当明白这些要义,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言传身教、合理规划、因材施教等方式做到对学生进行此类的培养。

4.3. 精准点击,培育高质量青少年

青少年作为师生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主体有其特点所在。除了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促进青少年发展外,我们也需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殊性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方式。

一是注重关键期的教育,促进青少年高质量身心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培根固基的发展,而若根基不牢,后天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正如庄稼必须在生长的关键期浇水施肥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般,对青少年的培养也要牢牢把握关键期。二是注重和谐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和谐的发展,所谓和谐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诸方面借助某一活动或训练而获得同步、协同发展。当前教育中为提升学生的智育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发展不是和谐的发展,而是畸形的发展,不可再继续如此。三是实施差异教育,促进青少年优势发展。如若所有儿童只是等同或均衡地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只能导致所有的儿童具备相似的知识与等同的能力,从国家各行业对多样人才需求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培养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从人、社会、自然对等规律而言,人的才能的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之间存在一种匹配或对等的原则,青少年智力与才能的多元开发与培养恰恰满足了社会各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需求,而这种高位满足恰恰体现为社会、自然的及人类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应表现为顺应青少年儿童内在冲动与内在需求的多元与多样化的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同知、同智、同能的发展。四是实施卓越教育,促进青少年最大限度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才多艺的发展,即我们通常所言的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二是在多才多艺的基础上,精于一艺的发展,即专博合一。多才多艺的发展是将一个人才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多个人才,不同才能之间的相互迁移可以促进其每一种才能的升华。而在具备多种才能的基础上对某种技能进行精益求精的研磨使某一种技能更为突出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追求每种技能的精益求精的提升则也是卓越精神的重要体现。五是实施尝试教育,发现并促进青少年潜质最大限度开发。个体认识与发现自己才能或优势智能的最佳路径就是尝试,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尝试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通过尝试,每个人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或最擅长做的事情,教育就要引导每个学生通过尝试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优势与短板,使自己在全面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5. 结论

高质量发展是智慧、和谐的发展,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高质量师生的发展则是教师和学生都要追求的有利于自身成长进步的发展方式,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我们通过建设高质量学校、培养高质量教师以及根据青少年特点精准施策等方式,可以助力师生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EB/OL]. 新华社官方帐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623504285678354&wfr=spider&for=pc, 2018-03-22.
[2] 苏伟. 高质量人才的四个标准[N]. 大众日报, 2018-04-04(013).
[3] 程纯. 内外双修, 实现人才高质量供给[N]. 新华日报, 2018-05-03(011).
[4] 张志泉, 殷杰. 小学卓越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5): 138-147.
[5] 陈群, 戴立益. 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20): 27-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