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n Shandong Province
DOI: 10.12677/AE.2023.131044, PDF, HTML, XML, 下载: 147  浏览: 34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顾 娟*, 张冬梅, 张世妹, 宋梅华: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山东地域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融合路径Shandong Regional Culture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ath
摘要: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蕴深厚,研究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意义非凡。通过阐述山东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山东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价值,并列举地域文化资源筛选原则;文章从幼儿园园区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并列举相应的教育策略,包括开展地域文化主题教学活动、开展地域文化体育活动等,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从事相关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Qilu has a long history, colorful and profound regional culture,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Shandong Province’s regional culture and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By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regional culture; analyzing the value of Shandong regional culture integrating into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and enumer-ating the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reation of kindergarten park environment and the design of kindergarten one-day activ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lists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al theme teaching activities, regional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etc. With a view to throwing bricks and attracting jade,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relat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
文章引用:顾娟, 张冬梅, 张世妹, 宋梅华. 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 267-27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44

1.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园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高度关注、重点落实的一项教育任务,是给予幼儿社会主义教育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传统文化实现进步创新的重要举措 [1]。地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山东省而言,山东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丰富幼儿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促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为此,作为山东省地域的幼儿园及教师,应加强本省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将其教育价值最大化彰显,助推幼儿教育事业朝着更好、更远的方向发展,为幼儿的成长赋能。

2. 山东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 山东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由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及风俗习惯孕育而成。目前,学界对“地域文化”概念的界定,常陷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定论。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地域文化”就是指一类体现于中华大地特定地域内的,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的文化现象;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地域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类特殊的文化模式,属于人文精神范畴。但也有更多的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是指一类自古形成、传承发扬至今,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影响作用的文化传统。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山东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蕴深厚,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 [2]。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二) 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性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文化是各有不同的,因而山东地域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地域性,这一特征主要指的是,地域文化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所属范围,与相对固定的地域单元,这一特征会使得所有地域文化的载体,不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当地人的民俗习惯、传统节日,都带有浓郁的当地色彩,例如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沂蒙文化等。

2、多样性

多样性也是山东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是各有不同的,因此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的多元性,打破了单一文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为主流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为文化创作者、传播者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供了可能。

3、亲缘性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地域文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自出生后,便会生活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会无形中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目前看来,地域文化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是以可见的形式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山东地域文化以无形、潜在的方式影响人、熏陶人,其中影响力强的地域文化,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内化为个体内在人格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个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

4、稳定性

山东地域文化有着鲜明的相对稳定性,因为其本质就是一类在历史长河中,经历漫长时间,所孕育出来的文化,它受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等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受地域传统的制约,而其地域传统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因而其地域文化就必然是一经形成、难以磨灭的。

3. 山东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融合的价值

(一) 丰富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引导幼儿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幼儿对祖国文化、家乡文化的了解”。同样《指南》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多与幼儿一同收集与家乡、祖国风景名胜有关的照片,激发幼儿热爱祖国文化、地域文化的意识”。由上文所述不难看出,地域环境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因而教师应重视使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山东省地域文化,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完善课程资源,使幼儿园教学真正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二)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山东省地域文化内涵丰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将山东省地域文化纳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幼儿营造真切实在的生活场景,为幼儿走进自然与社会、接受民俗文化熏陶提供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促进文化传承与发扬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中,都逐渐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这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言十分不利。幼儿园是一个人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因此教师应重视合理发掘、利用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应用到幼儿园园本课程当中,引导幼儿借助园本课程,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育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传承、发扬地域文化的意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尽一臂之力。

4. 山东地域文化资源的筛选原则

(一) 地方性

地方性原则一般指的是在筛选、应用山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分析地域文化资源是否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与个性,是否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是否能够用来增强幼儿对家乡的了解,以确保教学效果。

(二) 趣味性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兴趣的生长中的能力与信号的象征”,这说明兴趣在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筛选、应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严格把关地域文化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多站在幼儿的视角上考虑,尽可能在尊重幼儿天性、意愿的基础上,将大量优质的山东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用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三) 教育性

在挖掘、应用山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关注这些资源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性、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在使用山东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多选用那些有利于引导幼儿理解、认识自然世界,有利于指导幼儿感受自己与社会、群体及他人的资源,使地域文化资源真正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四) 完整性

完整性也是教师在筛选山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而非片面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选用那些,能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域文化资源。

5. 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

(一) 在园区环境创设中融入山东地域文化

1、丰富户外环境

在幼儿园中,环境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使用山东地域文化资源,创新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好这一“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发挥好其教育功效。实际操作中,教师有必要依照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筛选最适宜的地域文化资源,用以创设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一般来讲应遵循“童真、生态、自由、和谐”原则,为幼儿创设环境,凸显山东地域文化本土性、互动性特点。

以教学实践为例,为更好地发挥山东地域文化资源的教育功效,结合幼儿园场地资源的地形特点,甄选了一系列合适的山东地域文化资源到幼儿园中,为园本课程的开展营造了适宜的环境氛围,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举例而言,山东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现着山东人民御外侮、抗强暴的光荣传统,彰显着山东人民勤劳勇敢的高尚品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与一二九一部相继入鲁,逐步创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在山东省的胜利创造了基础条件。教学过程中,以山东省抗日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在园内创设“野战训练营”这一园本活动区域,为幼儿准备诸如平地、坡地、坑、洞的地形,并配上相应的历史故事,组织幼儿开展“军事训练”,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锻炼幼儿的体能素质,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这足以见得这种以山东地域文化资源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科学性。

2、创设走廊环境

幼儿园中,走廊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功能,值得为教师所利用。教师可借助地域文化资源,在走廊上营造出百花齐放的文化场景,用以唤起幼儿对这些地域文化的了解兴趣,培养幼儿的文化传承意识。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包括各类生动、有趣的民俗文化:粗犷豪放的秧歌、跌宕起伏的渤海大鼓、色彩缤纷的风筝、艳丽奇巧的剪纸……这些民俗文化皆体现了齐鲁大地人民的生活情趣,是地域文化本土性、创新性、趣味性的体现,在园本课程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可多使用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我们将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分别命名为“最炫民族风”、“舌尖上的美食”、“多彩山东”,共投放了剪纸、面塑、风筝等一系列不同的民俗文化材料,并展示了与胶州秧歌、渤海大鼓等民俗文化活动有关的照片资料,引导幼儿从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中汲取灵感,开展手工活动,最后再将幼儿制作的手工艺品张贴或陈列在展示台上,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利用这些饱含地域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持续熏陶幼儿对地域文化的喜爱,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成效。

3、打造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也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因而教师也应强化地域文化在班级环境中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本班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结合山东地域文化园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整合家长、幼儿自由的基础上,为幼儿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并为每个班的班级环境赋予了特定的主题,具体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依照本班级的教育目标,在征求幼儿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如山东博物馆、山东文化城等,并发动幼儿搜集自己喜爱的,与山东地域文化有关的素材,通过贴、摆、搭的方式,在班级门口等位置,创设出相应的主题,将大量的地域文化元素带入到班级环境之中,增强了幼儿对山东地域文化的理解;依照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在班级中设置了诸如语言、科学、操作、美工、表演的几个具体的教学区域,为幼儿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增强了幼儿与各种材料的互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在班集体中创设出相应的环境主题,如鼓励幼儿使用各种自然物,包括树皮、玉米棒、小石头等,以及纸盒、碎花布等废旧物品,在班级中创设地域文化环境,指导幼儿开展了诸如石头画、剪纸的手工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地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地域文化

1、开展地域文化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为提升地域文化资源应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活动开始前,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幼儿园中的教师、幼儿,及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调查与访谈,之后从适宜性、教育性、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对目前收集到的地域文化教育资源给予了一一归类,最终将全部的地域文化资源,划分为了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建筑、民俗风情、历史名人等多个大类,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为有序;然后还组织各年级组的教师,依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订立教学活动的主题,结合现有的地域文化资源 [3],从幼儿园五大领域入手,筛选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并对教育内容做好组织,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借助教师投放的材料,学习山东省著名的民谣、富有特色的方言,引导幼儿细致地体会山东省的建筑、历史文化,感受这些地域文化载体富有的独特特色,并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家乡认同感、自豪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

2、以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生动有趣、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也是教师用于丰富园本课程、创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素材。以教学实践为例,在活动中,我们积极挖掘、改编民间体育游戏,将诸如踩高跷、滚铁环、舞龙灯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并鼓励幼儿学习这些体育活动中蕴藏的文化精髓,感受齐鲁大地的文化氛围,唤起幼儿对地域文化的感知,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地域文化的意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花样丰富的体育游戏有着极为浓厚的参与兴趣,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同时探索出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玩法,增强了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获得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开展区域活动时融入地域文化资源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量应用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的开展形式与教学内容,例如,为扩展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范围,我们尝试打破原有幼儿园教学区域的空间格局,将区域活动的开展范围从教室延伸至走廊、拐角、小操场处,同时多发动幼儿及幼儿家长,收集与地域文化有关的区域材料。很多家长与幼儿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搜集了很多山东省内的景观图,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会在主播室、方言区内,为其他幼儿以及幼儿家长介绍本地的景观,之后全体幼儿会跟着教师播放的视频资料,学习方言,感受山东省方言的特色,体会这种地方语言的诙谐;幼儿家长制作的包装袋、特色小吃资料,成为了角色游戏区中“美食一条街”的游戏材料,幼儿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美食一条街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完成相应的操作,体会地方美食的魅力,活动结束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美工区中的“民间工艺坊”,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来到这一区域内,使用锡纸、毛线、花边等材料,制作民俗服饰,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总体看来,区域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彰显了区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说明这种教育资源值得推广。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大众越发重视传承、保护、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山东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为引,发现在当下地域文化越发得到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广大教师对地域文化课程功能的理解,也正在变得越发多元,为地域文化与园本课程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社会、文化与人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渠道。为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在此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借助地域文化,创新园本课程建设,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推动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2021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融合路径研究”(立项编号:L2021Y10290245)的研究成果;2021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幼儿园实践中的传承与应用”(立项编号:L2021Y10290111)的研究成果;2020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儿童视角下幼儿戏剧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立项编号:ZY202012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柴玲玲, 孟丽君. 地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建设[J]. 陇东学院学报, 2017, 28(4):1 33-136.
[2] 人文山东: 山东地域文化[EB/OL].
https://www.docin.com/p-1985359288.html?docfrom=rrela, 2022-04-09.
[3] 陈海燕. 将地域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5): 60-62.
[4] 朱雍真. 吸纳优秀地域文化建构特色园本课程——以仙游县实验幼儿园莆仙文化课程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2(5):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