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式教学”在德语课堂中的应用及成效探究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Games Teaching in German Teaching
DOI: 10.12677/CES.2023.111020, PDF, HTML, XML, 下载: 172  浏览: 309 
作者: 潘丽云: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
关键词: 游戏式教学德语教学教学方式Games Teaching Method German Teaching Teaching Principles
摘要: “游戏式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外语教学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游戏式教学”在基础德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同时笔者基于在上海德国学校的教学观察,提出了提升“游戏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及优化“游戏式教学”的教学组织的建议。
Abstract: Games teaching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pedagogical observations in Shanghai German School;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ames teaching method and gives advice about improvement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on in German lessons.
文章引用:潘丽云. “游戏式教学”在德语课堂中的应用及成效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1): 119-12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1020

1. 引言

中学德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时,往往都会尝试运用各类课堂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称之为“游戏式教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式教学并非每次都能顺利开展,达成原定教学目标。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开展“游戏式教学”,高效地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德语水平?这是广大德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游戏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2.1. “游戏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游戏式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大纲、针对某一学习目标、按照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工具和策略、遵循某种游戏规则,采取生动有趣的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德语语言练习和交际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将重要的德语语言知识或语法规则融入游戏当中,并在课堂中创设多样的语言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表达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负责引导游戏发展方向,规范游戏过程,并在结束后给予公正的评价或奖励。德语课堂游戏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德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提升德语语言能力。游戏中学生会遇到问题和挑战,需要整合自己先前已获得的德语知识来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在此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及语法规则会在不经意之间通过不断重复深深印入学习者的记忆之中,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语言能力。

2.2. “游戏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会大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1]。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学生、活动、经验”三中心论。根据杜威的理论,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并让学生“在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即“做”的过程。应用知识开展“游戏”的过程便是“做”的过程,教师应当利用青少年学习者热爱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我们也可以把“游戏式教学”归入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因为TPR教学法强调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将较为枯燥的学习过程演变为有趣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游戏式教学”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并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2]。

2.3. 实施“游戏式教学”的意义

实施“游戏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只要游戏设计得当,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必定能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并收获正面回馈。比起枯燥的反复操练,游戏式的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对于本身德语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这种强调“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更易被他们所接受,更易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3. 开展“游戏式教学”的难点及普遍问题

3.1. 教师疏于丰富课堂的多样性

在理论层面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舍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有很多教师依然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总是不断重复教材或考纲中的知识要点。他们不愿也不敢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玩游戏”,不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应用、实践、探究来掌握语言知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德语学习热情日益减退,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学生的消极情绪会大大影响德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2. 难以规范课堂秩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实施“游戏式教学”,开展某些课堂游戏确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便是课堂秩序的混乱,游戏中学生大声喧哗甚至追逐打闹,无法达到教师起初的设计意图。课堂游戏仅仅发挥了娱乐性,却没有发挥其知识性,无法保障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多次发生后,教师便对课堂游戏望而生畏,把游戏看作是一种负担和阻碍,转而选择照本宣科,延续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3.3. 课堂游戏无针对性

课堂游戏并非普通的游戏,它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辅助课堂教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其知识性及功能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认识不清晰,对于学生的身理心理发展不了解,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不契合教学任务,不为教学目的服务,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导致课堂游戏仅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促进学生语言水平、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3.4. 课堂游戏的效率和效果低下

有时教师希望使用课堂游戏丰富自己的课堂形式,但是在课前却没有进行精心准备,没有做好活动策划,没有充分准备相应的游戏道具,也没有考虑如何快速给学生分组,甚至无法清楚解释游戏规则。从而导致课堂游戏无法有序开展。学生常常会为了如何分组而争吵,或由于游戏规则过于复杂而困惑,或者因为游戏内容太难而丧失积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使用计划外的时间解决问题进行弥补,这便使课堂游戏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4. 上海德国学校DAZ课程开展“游戏式教学”的经验

由于上海德国学校中有部分学生的家长并非德语母语者,而德国学校的主要授课语言是德语。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课内容,适应德语环境,德国学校专门为德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DAZ (德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DAZ课上教师不仅会教授德语语法,德语词汇,提高学生的德语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还会同步根据学生当前年级正在学习的德语、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的主题给学生提前输入德语词汇,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授课内容。笔者自2021年3月起定期在上海德国学校进行课程观摩与学习,发现“游戏式教学”是上海德国学校DAZ课程的最大课程特色及亮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有序地参与游戏、练习德语词汇、巩固语法规则。上海德国学校“游戏式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所有中学德语教师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与德国学校教师的主题研讨,发现上海德国学校DAZ课程“游戏式教学”高效有序开展主要可以归因于以下原因。

4.1. 游戏规则简洁清晰

课堂游戏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步便是给出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必须清晰、简洁、明了。教师在给出规则时可以结合讲授、演示、示范表演等方式。教师先交代游戏名称再明确任务,以便让所有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知道游戏开展方式和目标。同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德语水平和理解能力远不及母语者,因此德国学校DAZ教师会提前思考和演练如何用最简单的德语词汇和语法解释游戏规则,并在课堂上舍弃复杂的从句和词组,转而选择最简洁精炼的语言,以便让所有学生快速理解规则。

4.2. 游戏过程公平有序

根据德国学校DAZ课程教师的经验,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必须制订好分组规则,如需要分成四个组,教师可以随机给学生指派一个数字如1、2、3、4,获得同一个数字的学生归为一组。或教师可以利用纸牌等小道具来分组,分到同一种花色纸牌的学生成为一组。如没有明确的分组规则,则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确定分组,甚至在分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矛盾,或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抱团成为一组,那么德语水平稍弱的组就感觉自己失去了游戏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参与游戏的动力。因此分组的公平有序是游戏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保障好课堂纪律,保持动中有序,并不断在课堂中巡回观察,如发现某一小组遇到困难或交流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给出指导,并提醒游戏规范。

4.3. 游戏模式常规化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游戏已经是上海德国学校DAZ课的一个日常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课堂固定模式。学生们对“游戏式教学”以及很多常见的语言游戏十分熟悉,教师无需每次反复重申游戏规范和解释游戏规则等,只要拿出游戏道具或说出游戏名字,学生就能立即知道应当如何开始游戏。这种常规化流程化的“游戏式教学”十分高效,并且由于学生对于“游戏”习以为常,因此不会过分关注游戏的娱乐性,而会更加专注课堂游戏的知识性。

4.4. 合理设置游戏难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游戏的难度一定要恰当,既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又要有适度的挑战性。上海德国学校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参加DAZ课程的学生来自一年级至十年级不等。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应用课堂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起点能力以及智力和情感特征等因素。面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时,教师会更多选择如Memory (翻卡片进行单词配对的游戏)或Bingo (单词连线游戏)等简单易懂的游戏,面对高年级学生时教师则会在课堂上开展“德语剧本游戏”等对语言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有更高要求的游戏。

5. 德语课堂游戏分类

经过在上海德国学校的课程观摩和理念学习,笔者逐步在自己的德语课堂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并根据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多种德语课堂游戏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发现以下几类游戏较为适合中学德语学习者,对于学生的德语语言水平提升和班级课堂氛围的营造有较大帮助。

5.1. 语音游戏

德语语音规则区别于英语发音规则,因此在德语入门阶段学生很容易把两种语言的规则混淆起来,但是如果仅仅进行反复跟读和纠音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在语音学习阶段举行课堂“听单词选音节”比赛,教师可以将各类元音和辅音组合如au、eu、eng、sch、ch、chen等打印下来剪成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播放含有相关元音或辅音的单词音频,学生需要对这些音节进行辨析,准确快速地找到与这些单词发音相匹配的音节,并将它们按正确的顺序贴到纸上,贴对的音节数量最多的学生获胜。这个练习同时锻炼到了学生的眼力听力和脑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辨析语音并学习德语发音规则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5.2. 词汇游戏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没有词汇的储备学生就无法畅所欲言表达自我,因此词汇学习对于德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但是反复默写会导致学生只在默写前背单词,而通过这种短期强记背诵下来的单词往往只是短时记忆,学生默完就很快会遗忘。比起机械地背诵,德语词汇游戏更能刺激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词汇储备,让单词记忆更具趣味性。例如,笔者在开展“兴趣爱好”这个主题的教学时,使用了“你比划我猜”这个游戏。教师将不同兴趣爱好的图片打印在小卡片上,两人一组,一个同学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兴趣爱好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跳舞、唱歌、下棋、游泳、跑步等,另一个同学则需要根据这些动作说出相应的德语单词,既有趣味性又练习了相应主题的单词 [3]。另外,还有Bingo游戏和单词首字母接龙游戏也是非常经典的德语词汇游戏,可以借助它们开展课前词汇复习。

5.3. 语法游戏

众所周知,德语语法极其复杂,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正确地应用这些语法规则。只有让学生进行反复进行操练巩固练习,才能让学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使语法规则内化到学生的心里。例如,在德语A1等级学习阶段,德语的命令式是一大难点,因为命令式的运用会涉及句式的改变和动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人称命令式的区别,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难的。因此,笔者在课堂活动中尝试将命令式这个语法与课堂惯用语结合起来,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游戏,学生有机会在各自小组中获得“老师”身份,可以使用命令式这个句型给其他同学发布指令,例如“Öffne bitte dein Buch! (请打开你的书)”“Steht bitte auf! (请你们起立)”等,“学生”身份的组员则需要对这些指令作出反应,没有快速作出反应或者作出了错误反应的组员则淘汰。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区分对“你”和对“你们”两种不同人称的命令式,并对动词进行相应正确的变化。这种互动游戏可以满足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心理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此外,理解教师的课堂用语也是德语初学者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这个游戏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教师的课堂指令。

5.4. 情境游戏

语言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是为了在生活工作的不同情境中应用语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因此,在德语课堂模拟各类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各类角色扮演类的课堂对话是经典的情境游戏 [4]。教师可以创设例如“家庭中的家务分工矛盾”“朋友间商定旅游计划”“火车站问路”等等真实情境,让学生代入这些情境开展相应对话。为了提高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道具、图片或音效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尚”这个主题时,就开展了一场德语的“时装秀”。作为游戏准备,教师让学生提前穿戴上自己最喜欢或最有特色的服装配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舞台”,互相作为“秀场主持人”介绍组内其他学生的穿戴和衣着,并同时使用教师给出的相应句型练习德语形容词“一二三四”格的变化。如“Das ist ein roter Hut. Thomas trägt einen roten Hut. Mit dem roten Hut sieht Thomas gut aus. Das Material des roten Huts ist sehr gut. (这是一顶红色的帽子。Thomas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Thomas戴着这顶红色的帽子看起来很好看。这顶红色帽子的材料很棒)”。这几句简单的句子一方面让学生们练习了衣着类的词汇,另一方面,由于格位的变化是德语语法中最大的难点之一,这个游戏就在不经意之中让学生巩固了德语的一二三四格语法知识。

6. 德语课堂游戏实施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游戏的魔力是巨大的。“游戏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将德语学习融入愉快的课堂游戏中去。游戏转变了原本较为严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从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此外,德语课堂游戏对于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发展也有显著推动作用。

6.1. 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实施课堂德语游戏的初衷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德语水平,有极强的教学目标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课堂游戏,并对实施过程、时间、难度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了相应的语言知识,并练习了特定的语法规则。其次,现代外语教学十分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学生在特定游戏和情境中运用语言,能够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开展语言实践、提升听力和口语水平,锻炼交际能力 [5]。

6.2. 发展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游戏是课堂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沟通合作,互帮互助,最终齐心协力完成某一任务,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以及团队合作的力量。此外,由于每一个学生都不想让自己的小组在竞赛中落后,也不想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因此学生往往会被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发挥出最高水平,这种团队游戏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

6.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的课堂中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讲记录。但是课堂游戏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如Laufdiktiat (跑动听写)以及“你比划我猜”等游戏都能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内更大的空间进行跑动或肢体运动。这样的游戏形式既促进了书本知识的吸收,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同时在“活动”及“游戏”中完成任务,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紧张感、增强自信、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

6.4.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游戏式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活泼有趣的教学游戏。这些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对于课业繁重倍感压力的中学生而言是十分难得与宝贵的。通过游戏他们能够极大地降低自己的心理负担,激发出学习动力,使自己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较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7. 结论反思

本文回顾了笔者在上海德国学校观摩听课的经历,总结了上海德国学校DAZ课程开展“游戏式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论述了在中学德语课堂实施课堂游戏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并分析了实施“游戏式教学”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作为中学德语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应用课堂游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学习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作为授课教师,除了要看到实施德语课堂游戏的重要意义,我们也要注意不能滥用游戏,要科学正确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只有经过科学设计的游戏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实施课堂游戏后也要注意进行及时的游戏反馈,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袁媛. 游戏教学在基础德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4(1): 89-91.
[2] 夏丽, 刘慧芳. 课堂游戏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J]. 海外文摘, 2019(10): 88-91.
[3] 宗陶. 浅谈初中英语灵活性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 101.
[4] 朱曲平. 论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培养[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1, 15(1): 100-102.
[5] 王凤. 谈德语语言游戏在低年级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1):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