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of “Fitnes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mprovement
DOI: 10.12677/ASS.2023.121048, PDF, HTML, XML, 下载: 286  浏览: 40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赛花, 李春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关键词: 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院校健身课程课程思政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tness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高职教育是培育能够聚焦“高、精、专”的高技能人才,可见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职业素养人才的使命,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是通过大思政理念为主导逻辑体系,对高职“健身课程”实施改革并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因此通过“健身课程”思政的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高职“健身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旨在实现“技德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以期构建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思政化“健身课程”,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ly skilled talents who can focus on “high, fine and specialized”. It can be seen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highly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to reform the “fitness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the logic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therefore, by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fitness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urthe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Fitnes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system and so on, aiming at achieving “combining technology and morality, combin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umanistic feelings, scientific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order to build a people-oriented systema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itness cours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文章引用:王赛花, 李春月.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 348-35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48

1.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高职体育教学立足立德树人就要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融会贯通,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健身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同时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本文即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课程思政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间的关系以及提升“健身课程”思政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2. 职业素养概念解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心态、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方面 [2]。

职业素养包含显性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由职业技能和行为体现,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但在其体现的职业素养水平和职业行为基本通过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能力得以表现。隐性的职业素养则由职业心态、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潜移默化展现,可以作为职业综合素养的基础根基。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职业态度是隐性职业素养的核心基础,诸如责任心、积极性、自信心、乐于助人等是决定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

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课程思政之间关系解析

高职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高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素养,推进企业与高职学生双向需求与输送。而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思想基础。

职业核心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显性职业素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隐性职业素养则是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3]。高职体育“健身课程”传统教学中往往注重显性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隐性思想品行素养的培育,可见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有效将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推进无疑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通过“健身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思政教育隐形融合于高职“健身课程”教学中,深挖“健身课程”中所蕴含思政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进步的同时更深入地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等精神,起到育体铸魂作用。

4.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的意义

4.1. 有效的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

“立德树人”任务的提出更明确了对学生的培养应将成人放在成才之前,将为人放在为学之先的价值取向。推进高职院校“健身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更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坚定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感。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为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出台制定许多相关政策,让隐形的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身力行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符合未来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4.2. 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作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学生在就业有着明显择业和应聘优势,也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见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开展健身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需求进行健身课程内容的选择,通过科学的锻炼培养个人健康体魄,以利于轻松地应对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健身课程思政同时承载了隐形思政教育的元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

4.3. 有利于知识技能传授与德育价值引导相统一

高职“健身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渗透着对于学生个人行为修养的引导与提升,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比其它智育课程,高职“健身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职业信念是大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信念是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进步和提升的基础。通过健身课程的教学引导,对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个体在健身课程实践学习中探究体育运动技能的实用性及功能性,进而实现知行合一、德技双修,是课程理论知识、专项运动技能以及道德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价值需求。

4.4.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逐渐深化改革,课程思政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观念、道德品质以及未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健身课程将“课程思政”的育体与铸魂紧密联系,发挥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价值导向,深入推进健身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职健身课程思政的运行模式也逐渐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深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保证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美誉度,进而不断吸引更优质生源,提高办学质量,收获良好效益,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5.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路径

5.1. 基于职业素养渗透人生教育理念,建立“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成果培育和实施主体,对“健身课程”思政的建构与落实至关重要。“健身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和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需要管理层建设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的力度保障,全面统筹规划、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做到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形成“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5.1.1. 建立“健身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破除“等靠思想”,基于未来职业素养提升理念,立足现实教学条件加大对“健身课程”思政建设力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开展。为科学加强“健身课程”教学实践,提升育人铸魂实效性,协同联动“健身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一是搭建“健身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载体平台。首先,通过互联网构建包含思政资源、师生沟通交流和成果展示等信息云平台。为任课教师提供校内外相关优秀课程思政素材、案例、教案等教学资源;通过云平台对“健身课程”思政的情况和教师育人能力进行“大数据”分析。二是“健身课程”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健身课程”相关社团团体、担任各类赛事志愿者、校课外“健身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等,践行“健身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学习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科学设置凝练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理论,制订相应顶层规章制度;通过完善制度为“健身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长效动力保障。

5.1.2. 建立“健身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健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更有利于对教师、学生、健身课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等环节中课程思政成效进行系统评价。“健身课程”隐形思政育人效果来自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首先,“健身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需要注重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为辅,基于未来职业素养的提升,明确目标,针对“健身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分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教材的运用等,为更好推进“健身课程”思政提出更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对“健身课程”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评价情况。教师是课堂的思想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对任课教师“健身课程”设置与教材应用能力,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挖掘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教师对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及时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与认可,增强教师在“健身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信心与大思政格局。

5.2.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优化“健身课程”思政设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健身课程”教学中隐含着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教育价值引领,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而对于目前“健身课程”仍存在对于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政内容融合欠缺,“健身课程”还倾向技能传授和体能培养,存在对学生思政育人与体育育才“两张皮”的现象。“健身课程”思政实施重点是课程,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主要载体,因此,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健身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主要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融合教学资源,让“健身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深入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5.2.1. 明确“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新高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体育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健身课程”承载着健身知识、运动能力、思想品德和价值,因此以“立德树人”作为“健身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大思政”理念为顶层设计的新高度。使学生通过“健身课程”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必须从课程的整体规划,达成育体铸魂双重目标。

“大思政”理念,就是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理念和体制机制,旨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课程思政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首先,在健身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身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健身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等,与思政价值目标深入融合“育体”且“铸魂”,彰显传统哲学身心合一的中国特色。其次,要把每个教学内容组织环节作为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价值目标等细化目标的具体举措,确保实现落实每堂课融入思政目标。比如:在课堂常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认知与习惯;教学中,知识目标要以开设未来职业体能基础项目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目标要组织练习对于健身相关的倾向于一些的力量与耐力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乐观上进的能力等;价值目标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会健身课程的魅力,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体能上的需求,比如站姿类专业和坐姿类专业在体能需求上的差别。增强体育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然后在设定教学计划由“大目标”分解成未来职业需求的“小目标”,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价值培养相融相通,确保“双重任务”能够同时完成。

5.2.2.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视角

“健身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充分发挥课程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内容,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彰显“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育体”成效;选择教育性和趣味性高的课程内容,达到培育学生良好体育道德、文明体育精神和优良品格,发挥“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功能。对健身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进行一体化构思和设计,力求健身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强身健体与思政教育融合,借助慕课、相关网络视频课程和课前预设的“健身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避免把思政教育内容生硬地植入课程教学。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健身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结合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健身课程教学过程中,从高度、深度、广度上深刻认识“大思政”理念的丰富内涵,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把握好健身课程目标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对于健身相关专业学生则倾向于力量与耐力训练,磨练学生意志力与耐力;对于户外专业学生而言,其往往需要在进入岗位后经常性的参与户外攀岩或者露营,需要具有相对强壮的身体、耐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教学中适合选择对于平衡能力有帮助的健身活动;对于文化类型的专业而言,学生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清醒,需要长时间灵活思维,在性格方面也需要做到沉稳、细致,所以在健身体能课程选择方面可以选择针对其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课程,比如体育游戏、健身小团体课程等教学内容。健身课程中学生必然经历一定时间枯燥、单调和反复重复的训练,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演示教学、项目实践法、线上线下混合法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将科学健身知识、思政内容、典型案例、实践训练多维度统一;才有利于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

隐性的思政教育对健身课程教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可以弥补显性课程不足,通过健身课程的课堂与思政教育课堂串联、优秀健身课程典型视频案例、体育名人故事以及红色资源案例等方式,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课外活动等手段,将健身课程实践课堂延伸拓展,使学生在课程中接受良好的品格教育,通过健身课程育人共同体践行共同理想信念、共同道德信仰、共同价值追求的初心使命,坚定未来职业责任担当。

5.2.3. 合理引用思政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开发与发展,大数据各种健身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同思政资源蕴含着不同思政功能,必然产生不同的思政教学效果。作为健身课程任课教师合理引用网络思政教学平台资源,建好“健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进行合理化分类。基于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课程思政目标上,培养学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传承民族精神、树立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文化自信等;从资源类型上,收集传授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名人轶事等。任课教师不断挖掘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内容,分析体育明星的轶事及其身上展现的体育精神,可以将与每个名人相关的内容进行充实、完善。资源库的建设,能够帮助“健身课程”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直接在平台上检索需要的课程思政案例资源。

5.3.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提高体育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4]。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健身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得到保证是立足于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首先是深化体育教师的思想理念与政治认知,能够合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健身课程”任课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出发,设计好科学合理“健身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其次,要把思政理念深入融合健身课程中,转化健身课程任课教师思政认知理念,改变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素养提升通过选聘引进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既有教师综合素养培训等手段,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体能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岗位建设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教师的队伍的建设水平,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建树,既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在个人体能素质方面需求,同时突破健身课程普通体能训练,突破不同类型学生体能需求进而实施因材施教;另外一个方面,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工作经验,最好能够了解不同类型专业一线工作中身体负担的类型与需求,以利于健身课程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健身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6.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不同专业和职业特点,基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充分挖掘“健身课程”思政元素,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观念,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桎梏,通过明确“健身课程”教学新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视角等不同路径,不断渗透和强化高职学生思政素养引导,紧跟新时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步伐,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可见,“健身课程”思政教育本质是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对体育课程“育体铸魂”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体育健身课程发展完善的必然。

基金项目

2022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健身课程’思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JY020)。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EB/OL]. https://jwc.wnmc.edu.cn/98/2e/c2333a104494/page.htm, 2020-05-20.
[2] 童革.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沟通能力的路径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2): 178-179.
[3] 王常胜. 课程思政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 公关世界, 2021(3): 139-140.
[4] 中国新闻网. 明确高校的立身之本[EB/OL].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6/12-10/8089863.shtml, 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