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班本课程实施策略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Class 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2092, PDF, HTML, XML, 下载: 156  浏览: 289 
作者: 张 思:天府第四中学校,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核心素养美育班本课程Core Literacy Aesthetic Education Class Based Curriculum
摘要: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拓展学生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保持对“美”的敏感。语文教学不可离开美育。立足教学教育过程,以美润人,构建班级环境;以美化人,润泽教学过程;以美育人,搭建成长平台,有效提升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Abstract: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hile expanding students’ ability and core Literacy, we should also let them keep sensitive to “beauty”. Chinese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aesthet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o beautify people and build class environment; to beautify people and enrich the teaching process; educate people with aesthetics, build a growth platform,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perceive, discover, and create beauty.
文章引用:张思. 美育视角下小学语文班本课程实施策略[J]. 教育进展, 2023, 13(2): 569-57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2092

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1]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也在新课改中再次被明确提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资源。

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正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范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拓展学生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保持对“美”的敏感。语文教学不可离开美育。立足教学教育过程,以美润人,构建班级环境;以美化人,润泽教学过程;以美育人,搭建成长平台,有效提升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 以美润人,构建班级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同样,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班级氛围,也能对儿童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进行建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儿童求知热情,唤醒学习内驱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2.1. 建设文化环境,打造班级良好样态

班级是学生活动和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学生心灵人格的好坏。为此,接手新班级初始,笔者便以环境美为中心建设班级环境文化。秉承“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呼吸”的理念,在教室目之所及之处摆放生意盎然的绿植、花卉,既能放松大脑和眼睛,又能获得愉悦的体验。有意识通过设计文化物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比如在黑板下方粘贴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西方历史地图,扩大学生认识视野;桌面放置名人名言木框,墙壁悬挂“入室即静”书法,通过文字浸润的方式,在潜默移化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充分开辟“班级文化墙”,让学生积极参与策划,让自己的作品上墙,让墙上的作品说话。树叶贴画、童话思维导图、剪贴“我是职业体验家”、打败“小怪兽”(坏习惯)、信箱:“小蜜蜂,我想对你说”……在每一次的展示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感知美,创造美。

2.2. 注重制度环境,树立班级良好班风

班级良好的生态场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学生们在班级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接手班主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通过调查了解意愿,接收申请表,全班进行公开投票选举,设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岗位。学生们先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在此期限内各科老师及全班同学都将对他们进行观察和考核。经过全班满意度调查,七天试用期满,岗位调整确定后就可以顺利转正,进行聘书颁发,小小的仪式感让他们对待自己的岗位也更加具有服务意识。

为了树立班干部的影响力,赢得同学们的认可。定期组织团队素质拓展,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一起互相交流管理困惑,我也参与其中,聆听他们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适当给出解决妙招,学生们的工作开展也愈加顺利。我们每个月拿出了一节班会课由班委干部独立策划,老师引导调整组织开展。从牵着手到放开手让学生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认知,站在班级的正中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2.3. 丰盈学习环境,推进班级晨诵课程

为探索适宜本班学生学情,促发其品味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立足学校“为了生命自由地生长”办学理念,进行生态晨诵,即创设朗诵情境,让“晨诵”走出教室,进入自然环境,听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比如在背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时候,就选择站在柳树下感受文本的妙秘。当学生转身就能望见,就能触碰,感受春风的吹拂,将扑面而来的盎然绿意尽收眼底。这首古诗便有了真实的画面,学生更容易建立诗句意思与文字的关联,真正实现让文字生长起来,让所读“落地”,与万物“互联”。

3. 以美化人,润泽教学过程

语文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除了体现思维和思想之外,还可以表达情感和意志,这正是美育与语文联结的“桥梁”。可以说,忽视美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全的语文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

3.1. 幽默互动,提升趣味美

在课堂互动中可用童话式语言创设情境,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比如在起立问候环节,当有学生站得歪歪扭扭,动来动去的时候,就可以用语言来比喻:现在我们都是一棵棵树,根深深扎根大地,挺拔向上,咱们来看看谁东倒西歪,谁成了“歪脖子”树啦!学生们听了,在欢笑声中立刻站直。这样的语言符合儿童接受心理,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2. 丰富朗读,感受音韵美

语文的文本本身是用来诵读的,读中思,读中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基于此,我采用了诵读、思辨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读法,体会诵读之趣。比如在童谣教学过程中,运用拍手节奏读、做动作读、合作读、强调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童谣的趣味,并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童谣选择不同的读法,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乐意反复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3.3. 利用插图,呈现形象美

由于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课堂导入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比如在《动物儿歌》中在文字旁边配以各种数量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们产生直观的视觉体验,感知文字的童趣。在《难忘的泼水节》中配傣族劳动人民和总理泼水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节日狂欢的欣喜。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4. 以美育人,搭建成长平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质的班级成长平台的搭建,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

4.1. 创设活动平台,助力个性飞扬

集体活动是是学生们展示才华的乐园。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也意味着赋予他们自由感,使他们获得个性的发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游泳比赛”正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绝佳时刻,也是全班最兴奋的时候,都想着为班级增光添彩,一展才能,报名异常火热。

依托精彩丰富的校级活动,笔者也积极创设班级活动,开展每学期的开学散学典礼活动,镌刻每学期的出发和收获;开展积分兑换活动,让学生们的每一次努力向上的点滴被鼓舞;开展每月一次的“生日party”,为他们定制专属生日小诗,收集家人和自己的幸福照片,让学生们感受满满的爱与祝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班级一方小天地里真正的享有做主人的“存在感”和“尊严感”,记住了学校一幕幕的快乐,收获了幸福的童年。

4.2. 打造课程平台,激活学习动力

针对本班学情、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在学科课程之外,我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和学生们一起自主开发了丰富生动的系列班本课程。比如:最美朗读者、我是分享家、阅读习惯培养等课程激发学生么们的学习热情;季节课程、节气课程、节日课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是班刊小主人、亲子书信课程是学生们用文字记录趣味童年,表达美好情感的载体。

探索开发丰富的课程能够启迪、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求知潜能,助力他们内心充盈,进而引导学生们“主动全面成长” [3] 。

4.3. 提供实践平台,调动感官认知

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注重学科特点,往往会忽略学科之间的联系 [4] 。以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为美育内容的生长点为例,从《找春天》开始,调动儿童感官,引导观察记录。听《春天在哪里》歌曲,提问激发“找春天”意识。家校合作,年级统一设计开发“春天”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春天里美美地读(读描写春的诗歌)、在春天里美美地拍(摄影展示)、在春天里美美地画(诗配画)、在春天里美美地品(做一道关于春天的美食)、在春天里美美地种(植树节,我和伙伴种希望)。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美育内涵,引导学生调动感官认知,进行趣味的体验,经历美的沉浸,达成思维的发展,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语文教学不可离开美育 [5]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审美条件,以发挥美的动之以情的情感审美作用,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趣”中求取知识,在“乐”中受到思想熏陶,在实践探索中健全人格,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
[2] 彭之梅, 李益众.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探索新时期融合型美育课程[J]. 四川教育, 2019(7): 24-27.
[3] 周於琴.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7): 34-35.
[4] 杨翠琴.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9): 179-180.
[5] 钱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