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化翻译结构“如此……以至于”的多维考察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the Europeanized Translation Structure“Ruci…Yizhiyu”
DOI: 10.12677/ML.2023.112059, PDF, HTML, XML, 下载: 159  浏览: 33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伍勇进: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欧化语言接触语料库so…that如此……以至于Europeanization Language Contact Corpus So…that Ruci…Yizhiyu
摘要: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视角,结合大规模语料库,调查研究了“如此……以至于”结构的发展及其与“so…that”的对应情况。研究发现,“如此……以至于”结构最初形成于建国后期,之后该结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提高。该结构在不同体裁中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文学翻译一般采用“零对应”对译“so…that”,非文学翻译中较多采用“如此……以至于”及其变体进行对译,且该结构在译文中的使用频率较21世纪初有所下降。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ci…Yizhiyu” and its correspondence with “so... that” from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based on large-scale corpu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Ruci…Yizhiyu” was first form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frequency of its use increased after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is structure in different genres. Compared with literary translation, which generally uses “zero correspondence” to translate “so...that” into Chinese,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uses “Ruci...Yizhiyu” and its variants to translat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is structure in translated texts ha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文章引用:伍勇进. 欧化翻译结构“如此……以至于”的多维考察[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2): 412-41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2059

1. 引言

现如今中西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国内英语教育的大规模普及,语言的接触、碰撞与融合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汉语中欧化现象的存在已十分普遍。王力(1985)认为“欧化的来源就是翻译 [1] ”。李颖玉(2010)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发现,现如今汉语中已出现两种新兴欧化句法搭配:“有 + V”和“如此……以至于” [2] 。学者们对“有 + V”的研究主要涉及句法、语义、语用及其形成机制的共时与历时考察,如:伍文英(2003)、赵涛涛(2007)、韩旭(2009)、顾鸣镝(2016)、李晶晶(2017)、聂志军(2019)、陈梅松等(2019)、王文斌(2020)、张亮(2021)等。也有一些方言研究,如郑敏惠(2003),近几年也出现教学与习得研究,如:康梅花(2014)、文学(2014)、李艳华(2020)。张亮(2021)认为英汉对译中,“have”与“有”的互动促进了“有 + VP”的使用 [3] 。陈梅松等(2019)提出,改革开放后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带来的语言接触对汉语中“有 + 动词 + 过”的流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加上大量英语影视剧和文学原著引进和译作诞生,带来了汉语使用者两种语言知识系统之间的频繁转换 [4] 。目前学界对“有 + V”欧化翻译结构研究较多,但“如此……以至于”的研究则很少,仅有秦洪武、王克非(2004)从共时角度基于平行语料库对“so…that”的汉语对应结构进行了翻译语言分析,而后再无相关研究,尚不清楚该结构如今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本文拟从共时和历时视角,分析欧化结构“如此……以至于”的发展及其现如今与“so…that”的对应情况。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1) “如此……以至于”何时产生,发展趋势如何?2) 在不同体裁中该结构的使用频率是否存在差异?3) “如此……以至于”与“so…that”的实际对译情况如今是否发生了变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能使我们简洁、有效地进行编码,能使我们查询并获得大量的数据 [5] (Tymoczko, 1998)。本文将基于大规模历时语料库结合单语及平行语料库对“如此……以至于”结构进行检索并分析个案,探究该结构现如今的具体使用情况。

2. “如此……以至于”的发展及体裁分析

由于文言书面语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在选择历史语料时,我们尽量挑取通常认为口语性强,能够反映当时语言面貌的白话小说作为语言材料。本文将语料库的历史分期设置为1800~1899,1900~1919,1920~1949,1950~1999,2000~2020等5个时间段,利用正则表达式[\u4e00-\u9fa5]统计汉字字数,并均做分字处理,各历史时期均为600余万字(不含标点)。为使语料库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各历史时期的语言风貌,本文确保每10年都有对应的语料文本分布,以避免大量语料文本集中分布在某一特定年份。语料详见下表1

考虑到“如此……以至于”结构后项的常见变体,我们将“以至”、“以致”、“以致于”也纳入考察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并不认可“以致于”的用法,但BCC语料库中已有不少用例,而在CCL语料库的当代翻译作品部分其出现频率大致可占“以致于”的二分之一,因此本文也将“以致于”纳入研究范畴。本文应用正则表达式“如此.{1, 20}以至于|如此.{1, 20}以至|如此.{1, 20}以致|如此.{1, 20}以致于”在正则软件PowerGrep中进行批量检索,数据整理见图1

Table 1. Details of self-bulit corpus

表1. 自建语料库详情

Figure 1. Frequency of “Ruci…Yizhiyu” in different periods

图1. “如此……以至于”在各时期的频次

通过上图可知,“如此……以至于”结构及其变体形成于建国后期,在此之前均无用例,步入21世纪后,该结构的使用频率明显升高,但仍非高频用法。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借助CCL语料库进行三角互证。通过对CCL语料库中“清代”、“民国”、“现代”子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在建国前,汉语中确实未产生“如此……以至于”的相关用例。由于自建历时语料库主要体裁为文学文本,难免存在体裁等方面的局限,本文结合CCL语料库,将语料的体裁进一步扩大,检索数据见表2 (该表格中的“以至于”包括其变体“以至”“以致于”“以致”)。

Table 2. Details of CCL corpus

表2. CCL语料库详情

结合上表可知,相较于台湾和香港等地,“如此……以至于”结构在我国大陆使用频率更为普遍;相较于正式的文学作品,“如此……以至于”结构在互联网语境下流行更为广泛,接受度更高;而在翻译作品中,“如此……以至于”结构大量出现,其用例大致是其在大陆作家语料库中用例的5倍有余,可见该结构是欧化翻译的一个指示性表征。联系图1图2,可以初步推定,建国后,随着翻译活动的增加,“如此……那么”最终被引入现代汉语,同时受英语和国内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一先前罕用结构的使用频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验证该推论的适切性,我们选用COHA语料库进行三角互证。究其本质,“如此……以至于”现象是语言接触不断发展的结果,从这一层面来看,英语中“so…that”的使用频率越高,势必会借助翻译途径,导致汉语中“如此……以至于”结构的增加。因此,为验证上述结论,我们只需调查英语中“so…that”的使用频率与汉语中“如此……以至于”及其变体的使用频率是否一致即可。

美语历史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HA)于2010年晚期由美国的Mark Davies教授建成并发布在国际互联网上供语言研究者免费使用。COHA是一个具有4.75亿词,每隔10年为一个时刻度,时间跨度为1820s~2010s近200年的篇型平衡(genre-balanced)的历史语料库。它包括了小说、杂志、报纸和非小说四大类篇型,并且做到词类标注详细和准确,保持了每年每种篇型的平衡性和均等性,能尽量反映出近200年以来美语的词汇、形态、句法和语义的历史发展和变化情况 [6] (Mark Davies, 2012: 122)。

本文使用检索式“so ADJ that”检索COHA语料库中所有使用频次大于10的“so + 形容词 + that”的用例,并计算出该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频率。文中的频率用某一形式在百万词中出现的次数来代替。具体数据见图2

Figure 2. Frequency of “so ADJ that” in different periods

图2. “so ADJ that”各时期的频次

上图显示,1820s~1860s:第一次工业革命至南北战争,“so…that”结构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870s~1920s:第二次工业革命至“大萧条”前,“so…that”结构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处于200年间的高位阶段;1930s~1960s:“大萧条”至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so…that”结构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回落;1970s~2010s: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期至21世纪,“so…that”结构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依然缓慢下降,但逐步趋于稳定,频率维持在40~45次/每百万词之间。对照汉语的历史分期可知,1949年后“so…that”结构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同之前观察到的1949年后汉语中“如此……以至于”结构使用频率大幅上升的事实并不一致。这是因为CCL语料库建立于2003年,因此语料库中的语料年份不得早于2003年,同时将外文著作翻译成汉语往往存在滞后性,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当一本著作在国内外取得一定声望时,该作品才会被考虑译入,再加上版权限制以及翻译工作本身需要大量时间,就造成译入国内的外国作品往往不是国外最新的版本,二者之间可能差了十多年甚至更久。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2003年前我国主要译入的英语作品主要集中在1870s~1970s这一时间段。

3. “如此……以至于”与“so…that”的对应情况

本文选取Babel Parallel Corpus (en-cn)与TED Speeches (en-cn)两个英汉平行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语料库规模共计3,087,164词,并应用正则表达式so [pos = J.*] that进行批量检索。本文在对索引进行统计时使用了以下统计项目:1) 频次:指语料库中与“so…that”结构对应的汉语某一形式的出现次数;2) 构成比例(%):指各对应形式在总频次中的比例;3) 频率:指某一形式在百万字/词中出现的次数。从两个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索引显示,与so…that结构对应的汉语译文主要有五类,具体数据见表3

Table 3. Translation methods of “so…that” in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表3. 英汉平行语料库中so…that的对译方式

a.只在前一小句用程度副词传达so的强调意义,that没有对应,我们在后面表中标记为“前对应”。如例(1)的译文中只用“非常”对应整个so…that结构:

(1) I actually think that being a girl is so powerful that we’ve had to train everyone not to be that.

我认为,成为女孩是非常有力量的,我们还需要训练人们不要成为那样呢。

b.不用程度副词传达so的强调意义,而是使用连词(因此)、动词(弄)和副词性连词(竟然)等表达后果或结果意义,标记为“后对应”。例如:

(2) Now what would be the language we have to talk to the gut brain that its signals are so strong that the big brain can not ignore it?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语言和肠胃里的大脑交谈?它发出的信号强烈到让大的大脑都不能无视?

c.用“如此……以致”这类对等形式,标记为“前后对应”。例如:

(3) But then the technology of electrolysis came along and literally made aluminium so cheap that we use it with throw-away mentality.

但是随后出现了电解技术使得铝的价格如此低廉以致我们就把铝制品当一次性用品般看待。

d. 对应的汉语句中前后都没有标记,标示为“零对应”。例如:

(4) The stories were so compelling that I decided to write a book about them.

这些故事都在迫使我去决定写一本书去记载它。

e. 使用“得”字结构。例如:

(5) Diabetic patients have been monitoring their own blood sugar for so long that most do not even think of it as home testing, Agich said.

阿吉奇说,糖尿病病人一直在监视自己的血糖,时间长得使大多数患者甚至不认为它是什么家庭测试。

Table 4. Translation methods of “so…that” in English-Chinese literary corpus by Qin (2004)

表4. 秦(2004)英汉文学子库中so…that的对译方式

Table 5. Translation methods of “so…that” in English-Chinese non-literary corpus by Qin (2004)

表5. 秦(2004)英汉非文学子语料库中so…that的对译方式

通过比对2004年秦洪武等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表3数据与秦文中“英汉文学子库中so…that的对应结构”即表4明显不符,而与“英汉非文学子语料库中so…that的对应结构”,即表5明显一致。这是因为本文选择的两个语料库均为非文学语料库。通过比对表3表4,可以发现“so…that”结构在文学语料库和非文学语料库中的分布明显不同,其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它在文学库中的使用频率,在本文的英汉非文学平行语料库中,汉语译文中的汉语译文中的“前后对应”结构出现频率要远远高于秦(2004)英汉文学子库(21.6%:6.1%),这可能是因为非文学翻译更注重直译,更形式化所致。同时,表3中“得”字结构的出现频率在所有对应结构中占比最低,且对比表4,秦(2004)英汉文学子库中的“得”字结构明显更高。英汉翻译时“得”字结构使用频率过低与“得”字结构使用受到较多限制有关。尽管“得”字结构可以跟主谓结构,但这个主谓结构一般都是简单句,不是复杂的结构,所以不能说“我们给抢得、逼得、刮得我爸爸对我们说生孩子很可怕……”。同时表3中“得”字结构的低占比也说明“得”字结构更口语化、更倾向于主观评价,在非文学文本中使用频率低是可以理解的。通过比对,表3表5,可以发现现如今“前后对应”结构的使用频率在降低(21.6%:28.6%),说明“如此……以至于”结构的在译本中的使用频率较18年前,即2004年的使用频率发生了下降。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非文学语料库中,英汉翻译文本中“前”和“前后”两项的构成比例之和过半,而在汉语原创文本中的构成比例则为0,差异十分显著。表明英汉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更倾向于将逻辑关系外显(explicit)。而且,“前后对应”项所占比例最高,说明非文学译文更注重结构的对应。

4. 结语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会不断创新和接纳新兴词汇与句式 [4] (陈梅松等,2019)。翻译工作者站在语言发展的前沿,并在某种意义上引导着语言的发展方向,必须敏锐地观察和仔细地研究语言接触及其产生的语言变化,这对及时更新翻译语言、提高翻译质量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2] (李颖玉,2010)。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视角,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调查研究了“如此……以至于”的发展及其与“so…that”的对译情况。研究发现,“如此……以至于”结构最初形成于建国后期,步入21世纪后该结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该结构在不同体裁中具有显著差异。借助非文学英汉平行语料库,本文观察到相较于文学翻译一般采用“零对应”对译“so…that”,非文学翻译中较多采用“如此……以至于”及其变体进行对译,而“如此……以至于”结构在译本中的使用频率现如今出现了下降。秦洪武、王克非(2004)提出翻译还可以使现有的句法结构增加新的功能或功能限制,或者提高先前罕用结构的使用频率 [7] 。本文结合欧化翻译结构“如此……以至于”进一步论证了该观点的科学性。

基金项目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S202210542074)。

参考文献

[1] 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文集(第二卷)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2] 李颖玉. 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3] 张亮. 接触与类推: “有+VP”结构在普通话中的接受[J]. 汉语学习, 2021(2): 37-49.
[4] 陈梅松, 邱佳, 陈新仁. 基于语料库的“有 + 动词 + 过”的语言模因学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 27(4): 6-10.
[5] Tymoczko, M. (1998) Computerized Corpora and 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eta, 43, 652-660.
https://doi.org/10.7202/004515ar
[6] Davies, M. (2012) Expanding Horizons i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with the 400-Million Word 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 Corpora, 7, 121-157.
https://doi.org/10.3366/cor.2012.0024
[7] 秦洪武, 王克非.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so…that”的汉语对应结构为例[J]. 现代外语, 2004, 27(1): 40-4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