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学生品德内化离不开思政教师在教育中对其价值观的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与学校教育方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校中,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研究不仅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更是因其拥有可以具体实践的方法,“以讲带学”、“以事带人”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党政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完善其对党政的全面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应及时巩固成果,引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宣传工作,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培养更多意志坚定、能担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成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新青年。
Abstract:
The intern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on their values in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chool education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deological work depth fusion research not only ha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has concrete practice, the method of “learn to speak with”, “to bring people”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further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knowledge,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s helpful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reserv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On this bas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imely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lead the propaganda work of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promote the virtuous cycle of development. We will train mor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are determined and capable of assuming great responsibilities, so that they can become new young people who will live up to their youth and times.
1. 引言
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一流高校建设、引领学生思想以及全方位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高校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细化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长远来看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之间还应该形成更强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2. 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目标一致
不管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政工作都需要坚持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生是高校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的党建与思政工作都是以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为目标,二者目标一致,这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明确方向。同时,在中国知网中运用“高校党建”为关键词,“思政”为主题词,检索范围为CSSCI,共计检索出324条期刊文献,并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后,得出: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目标及联系密切,如图1所示。
高校的思政工作主要以思政理论课程及校园讲座比赛等形式进行,它们是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思政课程学习,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方法和经验,学习我国共产党近百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理念,最终以正确的理论知识对实践进行指导。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1] 。

Figure 1. Network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图1.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网络可视化分析图
高校的党建工作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但教师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对象。通过党建工作培养教师的炽热情怀,针对性地解决个别教师功利思想严重、入党动机不纯、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借助丰富的党建活动或其他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高校在学校各项评优、职称评定上面对同等条件下对思政教师给予适当倾斜,这可鼓励他不断改进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的思政课堂,把教条式的说教变成活生生的事迹和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而党建工作是思政工作的根本,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强化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本质特征,强化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思政课程教学转化为指引高校学生思想形成和实践活动的最佳指南,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 [2] 。
3. 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亟须融合
全国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高校育人离不开党建工作,过往的高校思政工作一般以思政大课教学的方式开展工作,而党建工作则以一种小规模选拔选优的形式来吸引人才,二者各自的工作不断完善,但相互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党建工作融入思政工作的意义重大,将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和优化,发挥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合力,实现更好更快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进步的目的,使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部分教师群体也体现出一定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学习重形式、走过场,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缺乏督导,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二是党建基础工作不牢,缺乏专职、精干、稳定的党建工作队伍,党建材料单薄。针对上述问题理应加以改进从而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上档升级。落实常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作风改进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都是不容忽视的解决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学生思想进行政治建设工作环境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地回答了在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国家各方面核心竞争力出发,站在全局战略性高度强调,学习、研究的中心环节应是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应全面体现思想文化政治生活,实现全面育人 [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 。抓住大学生这个关键群体,把下一代培育好,这既是教育的使命,也是为了民族的未来。用好思政课,为国家发展育人铸魂,培养出更多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纪元。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者的责任,也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4. 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实践方式
4.1. 以讲带学深挖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理解力
以讲带学就是完善学生学习的反馈体制和理论认知,促进党建工作的融合、开展。通过创新学生课上课下反馈形式和课堂成绩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思政课堂是思政工作的主要载体,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其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群体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客观上对待思政课堂的内容消化、吸收、理解具有一定消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阵地,即思政课堂,其呈现的内容也是大学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切实承担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充分发挥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作用。以讲带学正是要改变学生对待思政课程消极理解的态度,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拓宽工作路径,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融合的新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如定期举办学生主讲的时政讲座、党建沙龙等活动,有助于促进高校师生群体对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理解,增强学生在党建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所获得的荣誉感,进而指导实践。
在如何才能“讲得好”方面,应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平台和新技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与时代融合、与创新同轨使其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工具。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欣欣向荣,各种新兴媒体方兴未艾,思政教师要利用好新媒体这块“他山之石”,将现实的教学课程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实现线上拓宽视野、线下生动教学的交汇与融合,并逐步把网上思政工作向深引入,抢占网络宣传方面的制高点,赢得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推动思政教育迈向现代化。同时思政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密切关注时事资讯,提高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敏感度,自觉推动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结合,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就优秀的相关影视作品进行交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 。
除此之外,“讲得好”也离不开讲授人——教师,要让教条式的说教变成活生生的事迹和故事。教师在思政课堂上要避免单向的灌输,追求双向的交流,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去讲故事,培养学生开口表达的能力,也让其更加贴近历史故事去感受民族精神,在知识探索中明确党的先进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方法把故事的柔性与教育性自然地融入德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把握学生的心理,通过故事陈述让学生判定好坏,并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也可以通过一些交流会等一些形式活动,让学生重视,从而更好地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
4.2. 以事带人: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执行力
以事带人是指通过举办党建与思政工作交融的活动及比赛等形式,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以丰富的活动和比赛等形式带动师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思政工作体现党建目的、党建工作引领思政核心的内在联系。高校在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组织活动及比赛的优势,明确高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设相关活动,挖掘他们发现的能力,反思的能力以及改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里面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启发师生共商共建思政与党建领域融合的活动及比赛,构建完善的活动比赛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度与参与度、提升学生教育效能。例如举办时政讲座、党建沙龙等活动,要做到在传统中有创新,在融合中有发展。以学生为主讲,以丰富的交流形式为依托,搭配激励机制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师生群体对党建学习和思政学习的执行力,提升师生群体对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认识和学习效果。
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发展规律,秉持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要把二者的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多倾听、多观察、多思考;认真分析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和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5] ;必须做到政治性强、情怀性深、思维性新、视野性广、自律性严;努力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铸魂,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保驾护航。高校思政课堂一定要做引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火炬,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实现华夏富强伟业的时代脊梁,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有理想、有抱负、有信仰的青年之光,以迎接新时代的困难与挑战。
4.3. 巩固成果:引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宣传工作
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需要高校宣传工作的积极引导,要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这是一项需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也是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着力突破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争创先进,为推动学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高校的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使命任务的直接体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的使命与担当,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四个自觉”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到课堂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同时高校教师要重方法,以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要以十足的精神面貌,坚定的政治立场、创新的教育理念、敬业的工作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德树人,以才育人。应以“忠诚不倦,业务精湛,挚爱学生,率先垂范”的师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培养好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6] !在高校创新传统课堂教学、丰富思政与党建活动等工作的同时,更要牢牢把握宣传动向,增强高校思政与党建融合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群体更快形成党建认知,增进理论共识,使其明确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之间的距离,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巩固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
5. 结语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贯彻一流标准,加快内涵式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丰富了高校师生对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认知、加强了对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理解,共享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红利,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水平,带动了师生在参与党建与思政特色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激励机制的成效,助力于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了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共同育人的教育效能,培养学生学习思政与党建知识的自主性 [7] ,指导学生三观建设、提升党性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价值。以整合师生资源,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为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
2018年沈阳大学生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周光);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年校级党建课题(项目负责人:周光)。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