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机制与实践路径探析
On th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DOI: 10.12677/APS.2023.111002, PDF, HTML, XML, 下载: 238  浏览: 80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肖和伟: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广东 茂名;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研究生院,菲律宾 土格加劳;杨 洁, 刘宝华, 莫会逸, 赖荣泽: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广东 茂名;舒 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部,广东 深圳
关键词: 新时代课程思政体育教育高职院校New Er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研究,论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时代意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优势;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实践的主要困境与方法。探讨“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融合发展,进一步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发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思政教材,彰显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品牌。作者认为在实践中首先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师体育课堂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健康和谐发展。其次进一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思政教育作用。再次,借助体育文化和相关教学题材渗透思政元素,例如将我们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以及武德与思政教育结合,将同场对抗的球类运动融入思政课程,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坚强、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最后,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升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德育教育功能。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和功能,更好实现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凸显体育课程思政特色,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达到“课”“思”双修的局面,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tak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carrier, full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ur-ther studi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era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advantag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ain difficultie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public sport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explor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rther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xtbook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ighlight the bra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practice, first of all,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ly, we further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irdly, with the help of sports culture and related teaching themes, we should infilt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combining our broad and profound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military ethic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ball games in the same competi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mproving the strength, competitiveness and teamwork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Recessiv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By strengthening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ighligh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and “thinking” 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文章引用:肖和伟, 杨洁, 舒健, 刘宝华, 莫会逸, 赖荣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机制与实践路径探析[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1): 7-13.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100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明确的指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关于高校思政教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采取何种方式开设思政课程,充分彰显出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的育人价值,成为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体测的优良率,减少近视率,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有效落实习总书记对体育教育的殷切期望。在体育教育中既要重视身体教育,同时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内容,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在教育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独特价值,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全程性、有效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本文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当下教育热门话题,响应国家教育号召,紧跟高校教育会议政策,保障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技能与思想政治的双重教育。体育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道德素养,才能重教育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挖掘大学生们的道德潜能和政治素养,提升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 。我国应不断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优秀经验和方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不变,进一步实现全员育人策略,适时融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传统的教育、教育方式,保障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方法,最终形成合力,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时代意义

2.1.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于积极引导学生从事体育运动锻炼,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让他们从宿舍、教室走向运动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这一点上来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都围绕着提高学生技能、提升学生体能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提高学生德育层面的案例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弥补公共体育课程的德育缺陷 [3] 。体育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体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德育主体,缺少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全员育人的宏伟目标难以实现,只有德育教师重视思政教育。其次通过体育课程思政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有利于大学体育教师有效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经验总结,从而有效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的统一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发展的多元化平台,有效实现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学习与思想教育价值的融合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2.2.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前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灵魂拷问 [4] 。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育人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其中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充分说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底色。体育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体育课程有效的将体育与德育有机融合,通过体育课堂的德育渗透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人才需要。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德育教育,更多的把技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更谈不上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很多学者认为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处于“野蛮生长”的境地。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义国家人才培养的认识。因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通过体育领域名人、名事的学习有效实现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标准熏陶,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用之才。

2.3.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期,中华民族真正的实现了历史跨越,迎来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5]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我国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倾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标准,肩负着培养一流人才的任务,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6]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借助学科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育的巨大优势,努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德育学习统一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的建立注入“强心针”,确保我国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

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优势

为了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较大幅度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充分体现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特色品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应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发展,打造“体育+职业+思政+体能”一校一品的思政教育典范。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多的是服务就业市场的需求,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一样,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尽量结合学生专业体能需求、专业技能要求、思政要素,培养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众所周知,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因此,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7] 充分说体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运动道德,又可陶冶一个人的运动情操,将品德素养和政治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群体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对国家教育理念要求的新认识,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同学们参与的人多、面广。同时,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组织中体现德育教育内容,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把“无德育不体育”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以一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血液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德育价值和作用。

4.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实践的现状与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求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不断更新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职体育课程思政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8] 。实践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认识片面,观念模糊。其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思路有待扩展,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第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运行保障机制有待改进。第四,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还需思政专业的教师加入公共设计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研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体育校本课程,疫情背景下借助线上体育课程学习资料突破体育思政课程教育的时空约束。第五,体育课程思政的运评价体系不科学系统,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还是以技能学习评价和体能评价为主。

5.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实践的主要方法

5.1. 有效发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内涵

毛泽东同志称“体”为“寓道德之舍”,蔡元培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都说明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一样,有着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名言名句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内涵 [9] 。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和体育精神等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关注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形势,逐步的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要素库,确保教师们有针对性的规划课程思政内容 [10]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运用更为合理的路径,推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稳步开展。高职院校每个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不一。主要以“三大球”、“三小球”、田径、舞蹈、游泳、武术、瑜伽、健美操、跳绳、游泳、体操等内容,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德育教育价值,如何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武术项目为例,把武术比赛、武术对抗、武术套路、武术基本功、武术表演赛、武术防身术等内容实时融入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体会训练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感受武术精神的博大、体会武术文化的广博,把武德学习贯穿到整个课堂中,实现武德与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机融合,提升大学习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同时,要重视课外体育的思政教育作用,激发体育教师发掘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教育素材,进一步配备齐全的体育设施、场地等硬件,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魅力,发挥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思政育才效能 [11] 。

5.2. 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思政素质修养,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应做到以下几点: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新高度,通过参加体育课程思政培训或者研修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认知,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处处体现思政教育理念,正确引导课程方向;有效提供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认知维度,全方位探索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平台,有效融合党建与教师业务能力发展,引用先进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等等);积极研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思政教材,彰显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品牌特色 [12] 。体育教师也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镜子,体育教师就要首先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育人意识,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给教师的言行举止和综合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适应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需要,体育教师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的关键。首先,体育教师应利用党校资源,特别是党员同志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自身的思政理论及政治素养。其次,体育教师应结合个人专长的体育项目,实现不同授课场景、不同的思政教育目的协调开展,有效提供体育课程思政的具针对性、亲和性,将思政教学的价值观无缝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使思政教育扎根并落实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主渠道。

5.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育过程中需强化公平公正和规则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通过体育课程如武术、游泳、跆拳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高职院校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步入社会都需谨记规则意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职院校通过举办各种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等各项比赛,强调比赛规则的重要性,把比赛规则融到平时体育课堂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要强调体育课堂的纪律,加强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规则的敬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不遵循规则的同学进行适时批评教育。同时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客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学生积极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育中切忌形式主义,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教育的真谛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转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社会实践,多参加公益活动,组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队。

5.4. 实现全员育人,有效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确保体育课程思实施过程畅通

“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育人根本,然而德育教育往往不被体育教师所重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很少有道德评价体系,同时“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要发挥主战场地位,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迫在眉睫。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育要求,主要表现在评价的主观性强,重视体育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不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为确保体育课程思实施过程畅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改善教学氛围,实现课堂与实践的共同繁荣;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多维度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风气;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协调课程互通,体现体育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实现教师间互补互进;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多种评价体系的融通 [13] 。

6. 结语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思政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事关学生的健康和未来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14] 。“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一个伟大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也是体育课程达成育人目标的需要、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非凡,把体育课程和思政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十分必要。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推广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既让学生强健体魄,有效提高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修养,打造健全健康的人格、强健体魄、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理论与实践、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贯穿融合,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真正落实习主席关于“野蛮其体魄,文明其思想”的深刻内涵。

基金项目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探析以广茂幼师为例(课题批准编号2022GMYSKT42);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课题,“学、练、赛”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发展研究(课题批准编号2022G45);茂名市科技局2022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智育”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编号2022087)。

参考文献

[1] 肖单, 万鹏, 欧翁玲.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学新思路探析[J]. 武术研究, 2021, 6(5): 89-91.
[2] 张锐, 刘佳.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以大庆市为例[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11): 207-208.
[3] 邢智.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 9(4): 77-79.
[4] 王丰. 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16): 75-76.
[5] 朱晓菱.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内江科技, 2017, 38(11): 75-76, 53.
[6] 杨福军.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5(4): 65-68.
[7] 贾格格. 河南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 2019.
[8] 包海丽.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9, 41(3): 58-61, 112.
[9] 石陆. “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1(20): 102-103.
[10] 余静, 李新卫, 余涛. 基于德育价值的高校校园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5): 92-93, 96.
[11] 戴健. 利用体育专业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07(9): 88-91.
[12] 钟小红.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德育资源在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2): 128-130.
[13] 石书臣. 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15-20.
[14]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