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的发展原则。而社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强调将生态旅游的发展融入社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区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活动为基础,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区建设相结合,是一种生态保护和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社区生态旅游的建设有助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环保意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与国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2. 文献综述
“社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nde Molin)《有当地社区居民与社团参与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规划》一文 [2] 。1993年,Robert H. Horwich等人进一步把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相联系,指出当地居民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者、旅游规划的实施者、经济利益的分享者,同时是环境保护的倡导者、管理者及监督者,如此才能实现整个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 。1998年正式提出了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概念 [4] 。国外学者对社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多从微观切入集中于实践层面,即影响层面和对主体参与性的评估方面等 [5] 。如Z.A. Ogutu [6] 、Susan Snyman [7] 、Emmanuel Acquah等 [8] 评估生态旅游对社区减贫、环境保护或文化保留的具体影响;Muhammad Mehedi Masud [9] 、Adrian Mendoza Ramos [10] 等通过指标赋权探讨社区主体的支持与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参与管理文化和自然资源以促进旅游业发展。
国内关于社区生态旅游研究始于1998年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协调途径的探讨 [11] [12] 。由于刚刚起步,第一阶段发展集中于西方经验的介绍和国内知识的普及 [12] ,且国内社区生态旅游景区尚少,因此案例研究运用较少,侧重于对社区生态旅游内涵阐述、管理现状、现存问题、发展模式等一般规律的探讨。如何艺玲 [13] 介绍泰国HuayHee村、林敏霞等 [2] 介绍肯尼亚地区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现状及经验;陈建明 [14] 、刘世熊 [15] 、李翠 [16] 、刘珍 [17] 等从宏观视角分析社区生态旅游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涉及社会、生态、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西方经验未必适合,需在大量案例基础上归纳中国本土化经验,并从经验中提取理论以指导实践。因此发展的第二阶段学者关注于国内案例的研究,但案例选取集中于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滇川地区或资源独特的西北地区 [12] [18] [19] [20] 。
从综合视角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数据,针对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尤其主成分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的组合研究方法在旅游学领域的运用不多。河北省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社区生态旅游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基于数据模型、针对该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基于PCA-TOPSIS综合模型从宏观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微观层面以河北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期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河北地处中纬度沿海内陆交接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内环京津,外临山西、河南、山东、辽宁、内蒙五省,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与海滨的省份,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76处,其中自然保护区41处、森林公园105处、湿地公园56处 [21] ,自然资源丰富;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现有历史文物遗存1200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世界文化遗产3处,历史文化悠久;截止2021年末,河北省下辖石家庄、保定、唐山、承德、张家口、秦皇岛、邯郸、邢台、廊坊、衡水、沧州11个地级市;全省常住人口7448万人,全国排名第六。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位,是著名的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又为河北旅游市场的开拓注入活力。
3.2.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本文选取河北省11市2020年度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且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文化旅游厅官方网站等,部分数据经过整理。
3.3. 研究方法
3.3.1. 主成分分析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耗损较少信息的条件下,将多元指标降维成个数主成分指标,以反映整体数据,借助SPSSAU对河北省11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复杂的数据简单化。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1)
识别主成分
:
(2)
选择
个主成分,计算综合评价值:
(3)
(4)
3.3.2. TOPSIS综合评价法
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逼近程度进行排序,进而对河北省11市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优劣情况做出相应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据正向化、标准化处理:
(5)
寻找有限方案中的最优(劣)方案:
(6)
计算正(负)理想解:
(7)
根据相对接近程度获得评价指数:
(8)
3.4. 指标构建
本文结合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指标构建的导向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通过文献研读 [22] [23] ,并征询专家意见,针对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社区、开发利用条件4级14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CBET in Hebei Province
表1. 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体系
4. 研究分析
4.1. 主成分分析
4.1.1. 主成分提取及命名
由于原始数据差异较大,首先进行(1)式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和单位影响。并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且通过,表明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其次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4个主成分(y1、y2、y3、y4),其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8.159%,23.872%,16.628%,11.059%,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9.718%,表明所提取的4个主成分可以覆盖大部分基础信息,能够减少原有变量的复杂程度,便于找寻数据内部规律,进而有效开展后续研究。
载荷系数值(见表2)反映主成分与分析项的对应关系,便于对各主成分进行命名。资源知名度、旅游市场状况、游客消费能力、交通通达度等指标在主成分y1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看作市场竞争力和地区接待力的综合评价指标;资源丰度、资源容量、资源聚集度等指标在主成分y2有较高载荷,因此可看作地区旅游资源支撑力的综合评价指标;社区参与度、社区生活质量、社区管理水平等指标在主成分y3有较高载荷,因此可看作生态旅游社区支持力的综合评价指标;环境质量、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指标在主成分y4有较高载荷,因此可看作生态环境保护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Table 2. Load coefficient and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表2. 载荷系数及成分得分系数表
数据来源:由SPSSAU数据分析所得。
4.1.2. 主成分及综合评价得分与排名
首先依据成分得分系数(见表2)进行(2)式处理计算4个主成分得分情况,其次根据4个主成分权重及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进行(3)~(4)式处理计算综合得分情况,最后将各市的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主成分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名,见表3。

Table 3. The score and ranking of main compon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表3. 主成分及综合评价得分与排名
数据来源:依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y1得分较高的是石家庄、保定、唐山,得分均大于4,远高于其他城市,表明这些地区旅游发展基础较好、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地区接地力;其余城市得分均小于4,甚至为负值,表明这些地区还需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y2得分较高的是张家口、承德、秦皇岛、邢台,得分均大于0,表明这些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承载力和聚集度较高,具备较强的生态旅游资源支撑力;其余城市得分均小于0,个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生态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且开发程度较低。
y3得分较高的是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得分均大于0,表明这些城市居民旅游开发建设的参与度较高、社区管理水平较高,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具备较强的社区支持力;其余城市得分均小于0,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管理,从而为社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形成较好的社会环境。
y4得分较高的唐山、秦皇岛、沧州、保定、衡水,得分均大于0,表明这些城市绿化覆盖率较高、环境质量较好、重视生态建设,具备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其余城市得分均小于0,还需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加大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综合得分(Y)及地理位置,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按照东北–西南方向呈“三级”趋势:石家庄、保定、唐山得分均大于1.9,为第一等级;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得分介于0和1.9之间,为第二等级;邯郸、邢台、廊坊、衡水、沧州得分均小于0,为第三等级。
4.2. TOPSIS综合评价分析
利用SPSSAU将经过(5)式正向化、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进行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到14项指标的正(负)理想解,进而根据(6)~(7)式计算河北省各市评价体系的正负理想解,通过(8)式根据相对接近度计算获得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排序,见表4。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排名前三位的是石家庄、唐山、保定,得分均大于0.55;中间三位是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得分介于0.45~0.55;排名后五位的是邯郸、廊坊、衡水、邢台、沧州,得分均小于0.45。与主成分分析所得综合评价排名存在些许差异,但整体差别不大,再次印证了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三级”趋势。

Table 4.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PSIS
表4. TOPSIS综合评价
数据来源:借助SPSSAU分析整理所得。
5. 结果与建议
5.1. 研究结果
由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分析可得开发条件、资源状况、社区环境、生态环境成为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河北省地貌物种多样、气候环境宜人、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且地理位置优越,本省及周边省市人口基数庞大,收入水平较高,旅游需求旺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社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各市间存在差异。
由PCA-TOPSIS的综合评价得分及各市地理位置,按照东北–西南方向,河北省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呈“三级”趋势:石家庄、保定、唐山为第一等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接待能力较强,且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属强发展潜力型城市;承德、秦皇岛、张家口为第二等级,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较强的开发潜力,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竞争力和地区接待力有限,因此属中发展潜力型城市;邯郸、邢台、廊坊、衡水、沧州为第三等级,虽个别城市经济实力较强,但市域面积有限,生态旅游资源匮乏且开发力度较低,因此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受限,属弱发展潜力型城市。各市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同时重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下面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就社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给出建议,引发思考。
5.2. 建议
5.2.1. 重视经济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推动社区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要重视经济建设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完善配套设施以提高地区接待力。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进而带动旅游空间的扩展,对于承德、秦皇岛、张家口等中发展潜力型城市,应重视经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助力旅游开发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是带动和激活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景点及沿线道路交通、环保卫生、旅游标志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餐饮、住宿等企业落户,完善社区景点及周边配套设施,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2.2. 加强生态保护,重视科学开发
社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邯郸、邢台、廊坊、衡水、沧州等弱发展潜力型城市,一方面应以保护为基础,加强生态保护;通过科学监测、宣传培训等措施,构建环境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应以开发为手段,重视科学开发;社区专业性水平有限,可适当引入企业开展合作,利用企业的专业性开发知识和科学性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优质发展空间,拓宽社区参与途径,增强开发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规范性,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5.2.3. 明确职责划分,规范利益分配
为保证社区生态旅游的有效落实需要发挥河北各市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一方面对多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一定的权力下放,在提升管理规范性与明确性的同时,提高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利益的分配是保证多方权益,使每一参与主体可以在社区生态旅游体系中真正得到实惠 [17] ,因此需要政府在遵循市场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干预,提升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协调社区参与、企业投入、政府管理等多方矛盾,保证社区生态旅游顺利发展。
5.2.4. 提升居民参与,增强社区监管
针对现存“参与被动性、监管不到位”这一制约性问题,河北应坚持“放管结合”原则,既要放权居民参与又要确保社区监管不放松。一方面社区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及其居民是旅游发展的主体,需要发挥其主人翁精神,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传授管理知识、讲述发展益处、下放管理权力等有效途径,增强居民参与感,提升社区参与度。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社区管理者旅游管理水平专业性有限,因此需要政府在鼓励社区参与的同时,增强社区监管,完善相关组织条例,建立配套监管机制,保证社区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6. 结论与展望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和社区治理不断深入,社区生态旅游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科学的潜力评价是目的地开发建设的首要前提,对地区推动社区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运用PCA-TOPSIS综合评价模型,从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社区治理、开发条件四个方面出发探索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并以河北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搭建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模型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案,提高其建设的科学性和落地性。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24] ,评价指标难以兼顾实际建设的各个方面,仅以一省为例难以保证评价模型的普适性,因而模型构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其全面性和客观性,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通过更多案例研究证明其适宜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当地社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研究”(A180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