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门歌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The Basic Content of Anhui Door Song and Its Social Function
DOI: 10.12677/ARL.2023.122012, PDF, HTML, XML, 下载: 158  浏览: 224 
作者: 时 欢: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安徽门歌基本内容社会作用Anhui Door Song Basic Content Social Role
摘要: 安徽门歌是一种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传统民歌,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合肥及其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奉为主要的精神“食粮”之一,被誉为皖中南民歌的“活化石”。其门歌内容主要包括反映过新年内容的门歌、反映盖房上梁内容的门歌、反映结婚婚礼内容的门歌、反映生孩子内容的门歌。与此同时,安徽门歌还具有娱乐、教育以及资料等方面的社会作用。
Abstract: Anhui door song is a traditional folk song popular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Anhui. It was onc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in spiritual “food” by the people in Hefei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is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folk song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Anhui. The content of the door song mainly includes the door song reflecting the content of the New Year, the door song reflecting the content of building the upper beam of the house, the door song reflecting the content of marriage and wedding, and the door song reflecting the content of childbirth. At the same time, Anhui Menge also plays a social role in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文章引用:时欢. 安徽门歌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作用[J]. 艺术研究快报, 2023, 12(2): 69-73.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3.122012

1. 引言

门歌又称“锣鼓书”、“讨饭歌” [1] ,是安徽土生土长的曲种,源于凤阳花鼓,唱腔的基调是秧歌,表演和伴奏形式均为花鼓小锣,因“唱门子”而得名。所谓唱门子,就是逃荒行乞时站在东家门前演唱。门歌分为上、中、下三路,三路门歌风格各异。“上路”又称“西路”,该门歌分布在以六安为中心的皖西大别山一带,门歌多高亢嘹亮,滁州和江苏的门歌又名宫锣鼓、唱麒麟等,“下路”又称“东路”,该门歌的中心在无为,门歌柔美抒情,包括宣州一带的颂春、摇钱树以及苏南的高淳唱春等。门歌分布面广,影响较大。门歌里包含庐剧的一些基本元素,其语言和音乐与庐剧为同一系统,庐剧的形成和它有密切的关系。关于门歌形成的时间,根据1982年合肥市文化局发现的立在巢县炯炀河镇的《正堂陈云》碑文所记载:“近倒七戏名目,淫词丑态,最易摇荡人心,关系风化不浅。嗣后如有再演此戏者,绅董与地保亦宜禀案本县捉拿,定将此写戏、点戏与班首等人一并枷杖” [2] ,可知曲艺形态的门歌形成期的下限是清同治七年,即形成于清中叶。建国后,门歌主要流传于乡村民间,由民间艺人演唱,且不断有新作品涌现。例如,肥东县山王乡门歌创作组创作了《抗旱抢种人人忙》《栽秧的人儿爱唱歌》等新作,以及涌现出以殷光兰、王书琴为代表的“新型门歌手”,特别是殷光兰将门歌从田间、场舍唱进剧场、舞台,唱进中南海。2006年,“门歌”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2. 安徽门歌的基本内容

门歌一般多演唱于反映生活中的人生大事,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反映过新年内容的门歌、反映盖房上梁内容的门歌、反映结婚婚礼内容的门歌以及反映生孩子内容的门歌。

(一) 反映过新年内容的门歌

众所周知,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欢度新年,营造出一种幸福欢乐的过节气氛。与此同时,欣赏门歌艺人们的演唱表演,更是一种人们用来表达欢度新年的喜悦之情的途径。例如:“锣鼓一打响呛呛,他家唱到你家来,贵府上今年发大财。大年正月喜洋洋,今日来到贵府上,贵府上住的好地方。新年新月真热闹,家家户户闹新春。炮竹一放锣鼓敲,春节一到好热闹。站在门口屋里瞧,朱红对子贴门上;福禄寿三星中堂挂,大红蜡烛香案照。” [4] 从上述关于新年的门歌唱词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在唱词中含有大量描述“新年”特征的事物,如“大年正月”“新年新月”“闹新春”“春节”“炮竹”“朱红对子”等等,还可以从唱词中看出对新年到来的兴奋,表达出了人们欢度新年的开心和欢快之情。

综上所述,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而在这样的重要节日里表演门歌无疑是人们的一种娱乐助兴活动,通过门歌艺人演唱的歌词描述,我们脑海中可以呈现出举办欢度新年的喜庆场景,感受到过春节的一种开心快乐的心情。

(二) 反映房屋上梁内容的门歌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新时期,修盖房子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人生大事,不可草率,而房屋上梁更是修盖房子这一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古有言:“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有如人之加冠”。 [5] “上梁”即为上中梁,中梁起枢纽作用,联系南北两边屋顶,中梁结实,整座房子才稳固。与此同时,上梁的日子必须按照经验、对照日历以及比照专人所给出的黄道吉日慎重选择的,并且在上梁的时候还必须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而此时此刻离不开使用门歌艺人的精彩表演来烘托上梁仪式的氛围,例如:“炮竹一炸喜洋洋,亲朋好友来上梁。今天上梁时辰好,黄金屋上吉星照。一进堂前四处望,堂前是个好地方:前门能栽千棵树,后院可种万棵桑。前门树下拴骡马,万棵桑上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宝地就是贵华堂。” [6] 从上述关于上梁的门歌唱词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在唱词中含有大量描述“上梁”特征的事物,如“上梁”“时辰好”“黄金屋”“吉星照”“好地方”“宝地”等等,还可以从唱词中看出对房屋上梁的重视,表达出了人们对新房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房子作为一种民间建筑艺术,不单单是一种装饰和艺术品,更是一种哲学思维和视觉语言,在房子中所蕴含的那种乡土气息保存着中国古代原始建筑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以及精神寄托。正如,“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由个人必须知道或相信以便能够按照该社会成员可以接受的方式操作的一切所组成的。” [7] 在门歌艺人所演唱的关于上梁的唱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让人陶醉其中的语言魅力,构想出了一种让人觉得幸福安宁、愉快自然的美好生活愿景。

(三) 反映结婚婚礼内容的门歌

婚礼,是人生五礼之一,更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对比其他三个门歌演唱内容而言,关于结婚婚礼的门歌数量最多,在人家娶媳妇的当天,门歌艺人会陆续来祝贺喜事,往往都是一波接着一波地演唱。与此同时,在结婚当天门歌艺人所演唱的门歌多以“说好”为主,祝贺喜事的发生,总体而言营造出一种欢快幸福的气氛。有时候也可以用调侃的方式来点轻松幽默的段子,类似于唱小戏,但一定是令人愉悦的、充满吉祥的。例如:“我是张仙送子来,老者开门多福泰,中年开门多子孙,学生开门中举人,姑娘开门绣巧云。”、“一进新房桂花香,新房一派新景象,床上层层红绫被,垫单中间戏鸳鸯。”、“蜡烛开花一路烟,闹得新姐大半天,牛郎又在河边等,织女站在河那边。” [8] 从上述关于结婚婚礼的门歌唱词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在唱词中含有大量描述“结婚婚礼”特征的事物,如“开门”“福泰”“新房”“红绫被”“戏鸳鸯”“蜡烛”等等,还可以从唱词中看出结婚婚礼的喜庆,表达出了人们对新娘新郎的美好祝福。

综上所述,一场婚礼的举办,不仅可以看成是一种人们集体记忆的集中体现,还是一种被传承下来的仪式过程。正如,“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9] 通过门歌艺人演唱的歌词描述,我们脑海中可以呈现出举办结婚婚礼的喜庆场景,感受到结婚婚礼仪式最原本最内在的面貌。

(四) 反映生孩子内容的门歌

“洗三”也称“三朝洗儿”,是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即指在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沐浴仪式,一是为了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为了祈祥求福,图个吉利,而在这一天门歌艺人会闻声而来演唱门歌。又因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多生男孩是一个人家基因强大、门户兴旺发达的表现,再加上男孩是当时农耕时代的主要劳动力,所以若是去生男孩家演唱门歌艺人会获得主人家所给的不菲的报酬。例如:“东风年年送福来,南风添喜又招财,西风驱散三年灾,北风吹来生贵子。小小花生麻又麻,生在土中自发芽。真龙落地喜鹊啼,麒麟送子笑声脆。” [10] 从上述关于生小孩的门歌唱词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在唱词中含有大量描述“生小孩”特征的事物,如“添喜”“贵子”“花生”“真龙”“麒麟”“送子”等等,还可以从唱词中看出喜得贵子的开心愉悦之情,表达出了人们对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育观带有较为明显的重男轻女的倾向,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生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光耀门楣,而且男孩具有体力优势,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在当时社会男孩生得越多越有底气,越容易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因此,在门歌艺人所演唱的关于生孩子的唱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人们对生男孩的憧憬,以及一种想要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塑自我的美好心愿。

3. 安徽门歌的社会作用

门歌唱词的艺术特点的特点是展现乡村生活图景,体现鲜明的时代感,那些艺人来自生活底层,从底层视角叙述底层生活,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其社会作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 具有娱乐作用,促进人们的身心愉悦

门歌表演可以看成是一种农村少有的具有娱乐作用的休闲活动,众所周知,过去的农村生活都是比较乏味单调的,白天人们大多都是在田地劳作,人们一般都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性质的活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逐渐强烈起来,因为他们现在急切地需要一些休闲娱乐性质的活动调节身心,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更借此机会调剂一下自身一成不变的生活。综上所述,门歌的娱乐作用,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愉悦,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

(二) 具有教育作用,巩固人们的道德观念

“门歌”又被称为“讨饭歌”,其中的一大部分原因是门歌艺人或多或少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面对比自己弱小可怜的人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同情之感,且会施以援手去帮助他们。而如此一来一往“你表演我给钱”的行为,可以用“世俗人情”四个字概括,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帮助他人的行为,而是一种双方都可获利的行为,即门歌艺人可以通过表演获得报酬,而看他表演的主人家则可以借助这件帮助他人的事情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某种能够帮助弱小的需求,以及还可以从侧面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可谓是“双赢”。与此同时,门歌艺人在演唱时的剧目内容一般而言较为丰富且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例如门歌曲目《合同记》《皮氏女三告》等故事情节都特别精彩,在这些故事中“好人”和“坏人”的人物形象十分分明,且故事也都是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为大结局,具有十分浓重的“惩恶扬善”的意味。而通过这些剧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可以看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是非观念与剧目中呈现出来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相同的。例如在《皮氏族三告》中皮秀英骂李彦明身为儿子却不尽孝道的那场戏,更是与传统社会中应该尽孝道,尊敬赡养老人的道德观念不谋而合。 [11] 综上所述,门歌的教育作用,可以巩固人们的道德观念,维系世俗人情。

(三) 具有资料作用,推动人们的文化学习

门歌演唱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大部分的内容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成分,例如门歌艺人所演唱的传说、故事等等,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很少有学习的机会,更不懂得什么过多的文化知识,但是他们大部分却都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经典的历史故事,而究其原因,即是门歌艺人的门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们可以在欣赏门歌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例如,“府上大门门朝东,东边栽棵月月红,好象孔明借东反,后跟四弟赵子龙,贵府上哎。府上大门门朝南,门口一棵大牡丹,好象吕布戏貂蝉,昭君娘娘去和蕃,贵府上哎。府上大门门朝西,西边有棵玫瑰枝,好象霸王别虞姬,贵府上哎。府上大门门朝北,北边有棵小芍药,好象酒鬼李太白,罗通打马去扫北,贵府上哎。” [12] 从上述这段门歌歌词中,我们就可以学习到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

虽说门歌艺人演唱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他们的表演在那个年代的观赏者眼中不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歌艺人的知识文化储备和演唱技艺也不是轻易获得的,一部分是通过从老一辈那耳濡目染学习的,另一部分则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升自己得来的,最终可以达到“望风采柳”的效果。“望风采柳”,即指门歌艺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见景生情,顺口编词,见什么人唱什么歌。例如,门歌艺人如果见到主人家是新盖的房屋,就会站到门前唱道:“锣鼓一打响呛呛,喜看府上新瓦房,油漆大门新砖墙,水泥地面钢筋梁,玻璃窗子亮堂堂,新式家具闪金光。人人都说天堂好,贵府上还比天堂强。”如果见到主人家是旧房屋,并且家门口有棵柳树,就会唱道:“老板门前一棵柳,放下柳树打笆斗,打了笆斗量大麦,量了大麦酿烧酒,五湖四海结朋友。” [13] 等等,总而言之,该门歌歌词会尽显阿谀逢迎之意,语言幽默风趣,希望以此来获得主人家的好感和些许报酬。

综上所述,门歌的资料作用,推动人们的文化学习,门歌艺人的精彩演唱为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娱乐方式陆续出现,人们的生活不像过去那般单调乏味,但曾经精彩的门歌表演却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如今的年轻人大多不记得门歌表演,记得的也只有些许的中年人,并且其中会演唱的更是寥寥无几,正如,“我们曾是阳光下游戏的孩子,我们无须区分必然与自由、激情与理智,这是一段幸福单纯的时光。但这段时光已成为过往,单纯不再,生活不再赋予我们这些东西。” [14]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门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对当时社会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其基本内容和所产生的社会作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 门歌生涯六十载——殷光兰口述史料的挖掘与整理[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 38(1): 40-43.
[2] 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安徽卷[M]. 北京: 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006: 447.
[3] 陈晓. 合肥门歌传承人殷光兰口述史[J]. 艺术研究, 2021(3): 86-89.
https://doi.org/10.13944/j.cnki.ysyj.2021.0173
[4] 褚群武. 乞讨人艺术: 皖中南门歌的时代镜像[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8(6): 85-89.
https://doi.org/10.13757/j.cnki.cn34-1329/c.2019.06.017
[5]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 14.
[6] 褚群武. 乞讨人艺术: 门歌艺人沈成宇的人生[J]. 皖西学院学报, 2018, 34(4): 115-117.
[7]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8] 褚群武, 张晓刚. 乞讨人的艺术——论皖中南闹春门歌的审美选择[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3(1): 121-127+137.
[9]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89.
[10] 褚群武, 王方好. 庐剧传统小戏的情节模式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16(9): 72-75.
[11] 李梅. 江淮地区乞丐音乐的初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12] 张梦媛. 安徽凤阳花鼓中门歌艺术特征的研究[J]. 艺术评鉴, 2018(17): 43-44.
[13] 余亚飞. 从倒七戏到庐剧——一个地方剧种的传承与变迁[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4] 以赛亚∙柏林. 浪漫主义的根源[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