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农业院校人居环境课程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的启示
Inspir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urriculum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 Canada to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DOI: 10.12677/AE.2023.135385, PDF, HTML, XML, 下载: 143  浏览: 213 
作者: 陈 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北京
关键词: 人居环境课程建设农业高职院校京津冀Human Settlement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gri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摘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大意义。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分析了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内容与要求,结合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从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ed”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s an essential asp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iculum, key contents and main requirements of Dalhousie University in Canada, and compa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ocusing on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文章引用:陈兰. 加拿大农业院校人居环境课程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的启示[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439-24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385

1. 引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文11次出现“人居环境”字样,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 。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现实,一是自然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污染;二是人居方式畸形和价值观恶变;三是公共设施发展滞后,公共财富贫瘠 [2] 。人居环境学科由人居环境学和生态环境学两个方面发展而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农民身体健康 [3] 。但是,人居环境相关课程在一段时间以来又是我国农业高职院校中极易被忽视的课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农业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泰国披集农业技术学院、德国宁堡农学院等多所农业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一所具有首都特点、北京特色、农业特征建设格局的农业职业院校,可结合地域特色与自身的办学特点,优化人居环境相关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戴尔豪西大学位于加拿大东海岸新斯科舍省,建校于1818年。截至2017年,共有1142名教师,其中有35位教授有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经历;共有26,000位左右学生,其中有来自115个国家的2000名左右国际学生 [4] 。学校设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共180个左右,部分专业属于加拿大最优秀的学科专业。戴尔豪西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由加拿大大西洋沿岸三省共建的区域性农业院校 [5] ,其办学思路对京津冀农业高职院校有一定参考性,课程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2. 建设思路

西方最早的人居环境研究始于16世纪乌托邦的相关论述中,后在上个世纪50年代,霍华德、盖迪斯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开始对人居环境进行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6] 。北美农业院校人居环境建设相关课程已形成相对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他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1)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2) 提升学生对文化艺术充分的理解能力;3) 塑造学生对农业技术的实操能力;4) 培育学生对农业经济相关领域的组织能力。针对加拿大农业院校相关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对京津冀农业高职院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职教二十条”的出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越来越着力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 。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对接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产业升级,在村务管理、园艺技术、现代服务食品安全、智慧农业、水利工程和动物医学等7个专业群中,涉及农村人居环境的课程数量多,实践教学实施的难度大。针对此现实,本研究希望结合戴尔豪西大学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探索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方式。

京津冀地区农业高职院校开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课程的时间不长,教学各环节与课程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忽略人居环境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形式化、表面化与模式化的问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但是仍难摆脱在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相关课程教学中,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的重视不够、将园林等同于绿化、重形式轻本质等问题,总体上呈现对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轻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正着力打造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更好地引领都市现代农业专业群的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加之学校近年与北京市农委开展农民班、村务管理等针对村干部进校进修的专业,生源的特殊性使得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任务导向下,需要整合不同学系、专业和课程等多层面教学科研的资源 [8] 。人居环境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6] ,也决定了需要用跨学科、跨地域的视角来进行课程建设。

通过将戴尔豪西大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手段引进京津冀地区农业职业学院相关专业群,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定位,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3. 相关课程分析

京津冀农业高职院校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建设现状,既表明跨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又体现了此重要性的相对缺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设村务管理专业五年来,采取双主体培养的“农学交替”模式、现场情景化的理实循环教学模式和需求导向的专题研讨形式 [9] 等人才培养的形式,是有一定创新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村干部作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但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技能,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还要有纯粹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人居环境的保护意识 [10] 。针对我国乡村社区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围绕村务管理相关工作任务的需求,打破专业限制,优化课程结构。

尽管目前学校以中外办学的模式引进了一些人居环境相关课程,但是仍然存在重文轻理、重经济轻生态、重形式轻逻辑、重宏大叙事轻具体落地的现象 [11] 。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及其授课团队发现以下问题:1) 学生探究性学习渠道较少,忽视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不高;2) 实践环节设置较为随意,实习地点频繁变动,实践效果不理想;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管理浮于表面。

可通过引进戴尔豪西大学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我校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走出我校人居环境课程教学的独特道路。

戴尔豪西大学开设的人居环境课程多样,层次丰富。以环境处理和自然景观功能课程为例,可将该课程经过适当调整引入我校,将总学时设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设24学时、实践教学设24学时;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情景化现场教学和“半农半读”具体项目对接的学习,让学生作为甲方通过实践体验、五感体验和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建设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帮助他们更好地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建设。课程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集中授课,利用课堂教学和学习通平台,学习环境过程与自然生态的基本知识。2) 课程作业,结合拓展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完成作业,包括乡村景观特点、乡村景观多样性、景观的人为干扰等。3) 课程实习,包括乡村微景观改造、自然疗愈和民宿设计运营 [12] 、海绵乡村认知实践和课程汇报等。

针对我校实际,可通过对素材进行加工,自编讲义。讲义编写和课件制作可保留原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形成纸质版教材、电子版教材和拓展阅读资料相配套的教学内容,适应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如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引入中国传统农村采用循环农业的案例,可以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讲授农房整治相关内容时,强调中国民居建筑总体讲究谦虚低调、互为尊重的价值取向。京津冀地区部分农村建筑存在无地域特征、贪大求洋的现象,存在“只重外观、不重功能”、“只重单体、 不注重环境”的错误观念,结合加方相关课程建设,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考虑彰显山水格局、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等内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好了,第一保护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村貌,第二优美的村容村貌可以改善农村就业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第三村民的生态意识和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会更加注重对本村资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形成良性循环,使城乡更好的融合。

4. 建议和启示

除了引进人居环境相关课程、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乡村微景观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体验”等针对京津冀地区农业职业院校学生情况的现场实践教学,真正在教学中走出守住底线、突破瓶颈,承接传统、问技民间,参照国际、博采众长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升之路,助力京津冀地区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20-1133.
[2] 刘滨谊. “三商九行”——未来风景园林师培养成长的基本内容与实践[J]. 中国园林, 2018, 34(1): 46-50.
[3] 于法稳. 基于健康视角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问题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4): 6-15.
[4] 邱容机, 苏海燕. 加拿大高校课程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戴尔豪西大学为例[J]. 江苏高教, 2017(5): 104-107.
[5] 王松良, Caldwell, C.D., Kilyanek, S., 等. 中加合作农业生态学“双语 + 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3(1): 90-95.
[6] 毛其智.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4): 54-63.
[7] 岳丹, 杨杰峰. “职教二十条”指导下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 绿色科技, 2019(23): 41-42.
[8] 张红.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6): 105-108.
[9] 马雪雁, 王弢, 张天琪. 复合型需求下的“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北京郊区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2): 121-124.
[10] 陈兰. 高职院校《乡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融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0): 2552-2558.
[11] 吴沙沙, 翟俊文, 陈凌艳, 等. 美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31(8): 210-212.
[12] 苏毅, 祖振旗, 宋子涵, 等. 融合自然疗愈的乡村旅游建设规划探索——以京郊密云金叵罗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5):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