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
Marx’s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DOI: 10.12677/ASS.2023.125308, PDF, HTML, XML, 下载: 140  浏览: 24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刘一帆: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马克思西方德育思想批判与建构当代价值Marx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强调个人主义、社会责任、实用主义和制度服从是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深刻剖析当时德育的虚假面貌,建构起真正的德育的内涵:一是德育应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二是德育应注重建立新的道德准则;三是德育应注重建立新的教育体系。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西方德育思想的本质,更对当今中国德育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和自我意识;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bstract: Emphases on individualism,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gmatism and institutional obedience are the basic features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in the 19th century. Marx’s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ideology deeply analyzed the false appearance of moral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nd constructed the tru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irstly,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people’s sense of freedom and self-awareness; secondly,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establishing new moral standards; thirdly,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establishing a new education system. Marx’s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freedom and self-awareness through edu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heir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education.
文章引用:刘一帆.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5): 2271-227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5308

1. 前言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德育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不真正关心人民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其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自主性与自我完善,并服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存在诸多弊端 [1] 。因此,应当建立新的德育思想,这种德育思想应当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并通过实践教育和文化教育来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构建过程中,所提出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内涵,对当今中国德育体制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2. 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及代表人物

2.1. 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个人主义、社会责任、实用主义和制度服从四个方面。一是个人主义,即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性。认为个体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权,而不是被社会或政府所控制 [2] 。主张个体应该主球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并发扬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这种也思想反映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即强调个人自由意志和自主性,尤其在教育领域体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二是强调社会责任,即注重个人的自我完善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认为人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更加完美,并且应该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以积极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种思想也反映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即强调个人努力和社会责任 [3] 。三是实用主义,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主张讲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和基恩能够来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个人潜能,以此实现个人价值。这种思想也反映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四是制度服从,即德育思想必须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十九世纪的西方德育思想往往受到资本主义利益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用来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和利益,认为人的道德应该服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 [4] 。这种思想也反映了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即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2. 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迈达斯·康德是十九世纪西方德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被称为康德主义,强调道德的个人自由意识和人的尊严。迈达斯·康德关于德育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科学全书》(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中,他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意识的,人应该培养自己的道德自由意识,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被称为杜威主义,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人的自我完善。约翰·杜威关于德育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学校与社会》(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他认为教育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约翰·丽丝特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和美学家,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被称为丽丝特主义,强调道德的艺术性和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约翰·丽丝特关于德育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艺术教育》(The Art of Education)中,他认为艺术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人的感性和情感。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十九世纪西方学者也对德育思想进行了论述,如费尔南·埃尔布鲁克(Friedrich Nietzsche)、约翰·洛克(John Locke)、伏尔泰(Voltaire)等。这些学者的德育思想也对十九世纪的西方德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费尔南·埃尔布鲁克的德育思想被称为埃尔布鲁克主义,他认为道德是基于自然的,人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自我完善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5] 。约翰·洛克的德育思想被称为洛克主义,他认为人的道德是基于人的理性和经验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3.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西方德育思想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西方德育思想往往只注重培养个人道德,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6] 。西方德育思想往往受到资本主义利益的左右,并不能真正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马克思还认为,西方德育思想往往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特殊要求,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3.1. 虚假的德育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主要是通过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来进行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体系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维护资本家利益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思想是偏向保守的,它主要是通过传统价值观来维护社会秩序,而不是真正培养个人的自由意识和品德 [7] 。马克思认为,西方德育思想是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是不平等的,只有少数富裕的阶层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而大多数人只能享受劣质的教育。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均衡。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体系主要是为了培养有用劳动力,以满足资本家的生产需求。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授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培养人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素养 [8] 。马克思认为,这种教育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有害。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不是真正培养个人的潜能和才华。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削弱上的,它抑制了人的自由意识和创造力,使人变得服从和乖戾。

因此,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进行的批判,认为它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而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社会正义意识。

3.2. 真正的德育

在马克思看来,真正有价值的德育应该是通过提高人民的政治意识和自由意识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德育应该是通过让人民了解社会的真相、提升人民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养,来培养人民的自由意识和品德 [9] 。这样的德育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贡献。

马克思对当时德育思想的批判也集中体现在其著作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由意识、自我意识,以及增强人的创造力和政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10]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体系主要是为了培养有用劳动力,以满足资本家的生产需求,而不是真正考虑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讨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教育体系的特点。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应该是免费的,而且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他还提出了更多的具体建议,例如,应该扩大幼儿园的规模,使幼儿接受教育的时间更长;应该扩大和改进大学教育,使更多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等等。

4.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建构

马克思的德育思想建立在对西方德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看来德育应该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处于维护特定阶级利益的目的。因此,马克思在批判西方德育思想的同时也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并在社会主义社会框架内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建构。马克思认为德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以及增强人的创造力和政治意识;社会主义德育应该建立新的道德准则,使人们能够真正自由和平等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德育应该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4.1. 德育应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

自由教育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应该是所有人的权利,不应该成为少数富裕阶层的特权 [11] 。人的政治意识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人的政治教育,使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为此,一是推广科学文化。马克思认为,科学文化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使人们能够认识世界。二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认为,集体主义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人们能够认识到集体的利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2] 。马克思认为,爱国主义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国家的价值和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而奋斗。四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马克思认为,公民道德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们能够认识到遵守法律和法规、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五是加强对青年的教育。马克思认为,青年是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对象。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为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而奋斗。

4.2. 德育应注重建立新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建立新的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应该体现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以及人的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具体而言,马克思认为,新的道德准则应该体现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 [13] 。这意味着,人应该有自由的思想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同时,人应该有自我认知和自我感知的能力,能够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并为自己的发展而奋斗。

新的道德准则还应该体现人的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这意味着,人应该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人应该有爱国主义和国家责任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而奋斗 [14] 。这些新的道德准则是基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而建立的。在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建立新的道德准则的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应该体现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以及人的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这样,人们才能真正自主,为自己的发展而奋斗。

4.3. 德育应注重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马克思在著作《资本论》中提出了关于新的教育体系的论述,认为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为了适应共产主义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应该是免费的,应该为所有人开放,并且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15] 。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人们能够享受艺术的美,并在艺术的指导下发展人的内心世界。

建立新的教育体系,首先,建立新的教育制度。马克思认为,新的教育制度应该是为了适应共产主义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 [16] 。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应该是免费的,应该为所有人开放,并且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其次,建立新的教育组织。马克思认为,新的教育组织应该是适应共产主义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教育应该是全民参与的,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而不是只是个别人的专利。再者,建立新的教育内容。马克思认为,新的教育内容应该是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体育素养,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5.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马克思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批判与建构,对当今中国的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深刻意义和启示。首先,马克思强调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打破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以全面、多元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必须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最后,马克思认为德育应该服务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5.1.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

马克思的德育思想中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培养。他认为,个人自由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个体的内在属性,是人类解放的基础。而自我意识则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高峰,是人类思想和精神自由的最高表现。马克思认为,教育应该是以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它应该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开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以启发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进而实现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证。马克思的德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这与当今中国政府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 [17] 。这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即应当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而言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一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科技竞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二是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各种资料库、知识库、图书馆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三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

5.2.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马克思德育思想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我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创新则是人类思想和精神自由的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创造和发明的基础。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8] 。同时,马克思主张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他强调要把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马克思也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思考、创新,通过创新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即应当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模拟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模拟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谈判、模拟新闻发布会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比赛。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比赛,如科技竞赛、创新大赛、商业计划大赛等,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9] 。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课程。可以设置各种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3.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的德育思想强调建立新的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应当反映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在马克思看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认为,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责任感。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的德育思想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意义也不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马克思的德育思想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当今中国教育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五个方面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注重思想教育。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注重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准则 [20] 。三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四是注重实践教育。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五是注重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6. 结论

马克思在对西方德育思想批判的过程中,指出西方德育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不真正关心人民的需要。马克思在对西方德育思想建构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德育思想。新的德育思想应当通过实践教育和文化教育来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国德育也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教育,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立项号:22&ZD2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崔媛媛. 西哲人学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J]. 大众文艺, 2018(12): 180-181.
[2] 高雅珍. 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J]. 道德与文明, 1995(1): 40-42.
[3] 高中建. 西方道德教育发展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探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1): 24-29.
[4] 刘亚军.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中德育的重要问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 刘乔雪. 马克思道德教育思想与我国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6] 高凤敏.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 丁晓东. 走向交往实践的道德教育——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探寻道德教育的突破口[J]. 教育探索, 2005(5): 78-80.
[8] 李爱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J]. 思想教育研究, 2005(1): 20-21.
[9] 宋惠昌. 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J]. 人文杂志, 1984(5): 59-64.
https://doi.org/10.15895/j.cnki.rwzz.1984.05.017
[10] 李爱华. 再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J]. 思想理论教育, 2010(23): 4-9.
https://doi.org/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0.23.009
[11] 苏渭昌. 马克思对欧文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批判继承[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3(2): 82-89.
[12] 罗国杰.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6): 42-50.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经典论述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5): 127.
[14] 方政, 刘英.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探微[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7(2): 60-64.
[15] 凯∙尼尔森, 林进平, 郭丽丽, 梁灼婷. 正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与道德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6): 1-10.
https://doi.org/10.15894/j.cnki.cn11-3040/a.2009.06.001
[16] 罗国杰. 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J]. 伦理学与精神文明, 1982: 5-7.
https://doi.org/10.13904/j.cnki.1007-1539.1982.00.002
[17] 罗成富. 关于道德教育的再思考——读《反杜林论》的启示[J]. 广西社会科学, 2007(10): 172-175.
[18] 王芳, 王曼. 一种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诠释——马尔库塞《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解读[J].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6(3): 12-14.
[19] 刘钊, 张震.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性关注的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2): 135-140.
[20] 黄富峰.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道德[J]. 伦理学研究, 2009(5): 24-26.
https://doi.org/10.15995/j.cnki.llxyj.2009.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