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实现形象分析——基于NVivo12的质性文本分析
Analysis of Female Self-Actualized Image—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NVivo12
DOI: 10.12677/ASS.2023.125322, PDF, HTML, XML, 下载: 186  浏览: 350 
作者: 武文慧: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女性主义自我实现NVivo12Feminism Self-Actualization NVivo12
摘要: 本研究以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选取4位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运用扎根理论获得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了解女性对传统、现代女性形象的定位,以及其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具有性别差异的压力。为促进女性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入力量,提供切入点及实施路径。结果显示,当代女研究生对传统和现代女性自我形象的认识比较全面。虽然在某些方面不自知地被传统观念影响,但在自我实现的各个维度上均表现出很大的进步性。为进一步促进女性自我实现,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生活中,女性应明确自我实现的形象;社会应积极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女性平权。
Abstract: Based on the self-difference theory, self-realization theory and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is study selected 4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as research objects to conduct interviews. Based on NVivo12, the interview content obtained by using grounded theory was cod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women’s positioning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emale images, as well as their self-actualization goals and the pressure with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goals and to promote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women to inject strength, provide the entry poi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temporary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emale self-image. Although it is not aware of being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ideas in some aspects, it shows great progress in all dimensions of self-actualiz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women’s self-actualization, women should define their self-actualization images in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work. Society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wakening; the state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to help women equal rights.
文章引用:武文慧. 女性自我实现形象分析——基于NVivo12的质性文本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5): 2383-238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5322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 。在物质文明充分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女性的自我实现话题也随着物质需要的满足被不断提及。自我,也叫自我意识。希金斯(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认为自我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自我实现则是通过调整使实际自我不断靠近应该自我和理想自我 [2] 。作为自我实现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Maslow)在1944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他认为,在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作为个体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会占据主要地位。但是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必须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才能得到满足,如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等 [3] 。“女性主义”因倡导女性平权、关注女性痛苦和女性社会角色变化,为女性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4] 。在女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明确从哪些方面自我觉知、外界环境如何影响自我实现以及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压力对女性群体极为重要。女性的自我实现不仅对个人非常重要,而且对他人、社会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5] 。首先,女性个体可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其次,自我实现的女性能够为其他女性群体提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成功经验。再次,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和中华传统文化中,能够明确和正视性别差异,更好地实现性别平等和发挥性别优势。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个体能够将自身的发展脚步融入国家发展潮流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研究将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了解女性对传统、现代女性形象的定位、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具有性别差异的压力,为促进女性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入力量,提供切入点及实施路径 [6] 。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案例

扎根理论研究的第一步是资料收集。本研究选取4位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将其访谈资料转录为Word文档后,导入NVivo12中作为扎根理论的原始数据,为后续编码分析奠定基础。

2.2.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由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两位社会学家提出,是一种在经验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的较为科学有效的质性研究方法 [7]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无须事先进行理论假设,只需不断对原始资料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 [8] 。采用质性研究中具有探索性意味的扎根理论更富有行动指导价值,能够在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发展出扎根于现实生活情境的理论,从女性自身角度探究女性自我实现的定位与认识。

3. 研究过程

对原始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和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与核心 [9] 。扎根理论采用开放性编码(Open Coding)、主轴性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同时进行的方式,不断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调整和修正 [10] 。编码结果见表1。为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为辅助工具,在正式编码开始前先利用软件的词频查询功能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在剔除无关词汇后,得到一张高频词云图(见图1)。

Table 1. Coded result data

表1. 编码结果数据

Figure 1. High frequency word cloud map

图1. 高频词云图

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中编码的基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将其中可用于编码的句子或片段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过程。施特劳斯根据提炼程度不同,将开放性编码分为贴标签、概念化和范畴化 [11] 。第一步,将资料中与4位女研究生与自我实现、女性形象的相关词句进行标记,获得自由节点460个;第二步,经过反复比较和分析,初步对相同或存在交叉的自由节点进行合并,剔除与主题明显无关的自由节点,提炼出29个初始概念;第三步,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归纳与合并,最终获得4个初始范畴。

3.2. 主轴性编码

由于开放性编码都是独立分散的,且概念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故主轴性编码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因果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互动策略和结果”的编码范式 [7] ,根据编码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分析编码在初始范畴层面的内在联系,然后对其进行重新归类与融合。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更抽象的层次上梳理主轴编码阶段形成的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聚拢已有范畴,挖掘核心范畴,通过对诸多范畴予以系统性联结,最终将其整合为完整的分析图式 [12] 。在对所有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进行系统分析、凝练的基础上,经过更深层次的概括、提取、重组与整合,最终归纳出4个核心范畴,即“传统女性”“现代女性”“自我实现”“性别差异压力”。

4. 研究结果

4.1. 传统女性

在当代女研究生的认知中,传统女性的自我主要有以下6个特点:经济不独立、外界对其能力无要求、婚恋生育不自由、思想固化不开放、依附从属地位、自我效能感低 [9] 。

因传统习俗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传统女性主要在满足缺失性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即关系到生存的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都属于缺失性需要。这类的需要层次较低,力量和潜力强大。如果得不到基本满足,会危及个体生存,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将不会出现 [3] 。故而传统女性的自我实现程度较低,大多依附于男权。因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没有参与社会劳动,故没有经济来源。女性自身及外界对其社会性能力并无要求。大多数女性遵从父母、丈夫的意愿生活,对自身没有明确的规划。她们的劳作是为了补贴家用,生育是为了给男方家庭传宗接代。并且常伴有重男轻女思想,她们成为人妻、人母后,同样会以相同的社会标准要求或者干涉自己的子女。总之,访谈对象在自我实现角度均以偏负性的形象描绘传统女性。

4.2. 现代女性

访谈对象认为,现代女性的自我应具备以下6个特点:经济独立、事业有为、面临挑战更严峻、懂得但不与传统礼教抗衡、更具“男性”特征、独立自由自主自信。

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缺失性需要得到了满足退居次要地位,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即个体不回避甚至主动追求自我成长的需要占据主要地位 [3] 。在当代女研究生看来,现代女性生活得洒脱自由,自我实现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按照自我差异理论的观点,女性主义主张的现代女性形象是“理想自我”;访谈对象对现代女性自我形象的理解是“应该自我”。米德(Mead)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在有意义的交流中,自我与社会现实会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思想和情感的自我概念 [2] 。例如,一些访谈对象认为,更自由全面发展的女性,更具“男性特征”,甚至比男性更强势。在其认知中,事业的成功等于家庭中的强势;更全面自由的女性形象等于“男性特征”。以上的认知是存在偏差的。首先,在决策时错用了易得性启发法。卡尼曼(Kahneman)在前景理论中将易得性启发法界定为,倾向于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现象 [3] 。访谈对象将更易获得成功的品质归纳为“男性特质”。其次,女性更全面的发展,是基于传统女性的对比。究其本质,是女性自身的发展与成熟,是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进步,是女性的自我实现;并非为了接洽“男性”的标准。总之,访谈对象对现代女性形象的描绘中,表现出来其思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4.3.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亦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境界。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 [13] 。现在女研究生自我实现主要定位在以下6个方面:家庭幸福、经济独立、与原生家庭链接、人际关系满意、事业稳定、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缺失性需要得到了满足退居次要地位,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即个体不回避甚至主动追求自我成长的需要占据主要地位 [3] 。当代女研究生对其自我实现的定位维度较全面,即对“理想自我”的认知较清晰,意味着女性能从更广泛的角度追求人生价值。所有访谈对象都表示自己是现代女性,但其观念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观念。例如,对自身和配偶要求的不对等、对原生家庭父母“工具性”价值的渴求、对事业成就追求较低等方面。但是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否认当代女研究生追求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前进脚步和发展趋势。

4.4. 性别差异压力

当代女性面临的具有性别差异的5大压力来源主要是:工作能力不被关注、非完全自愿生育、对家庭依赖度更高、生育成本更大、无法兼顾事业与家庭 [14] 。

按照自我差异理论的观点,性别差异压力是女性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实际自我”。“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差距,会促使人们缩小二者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距离,个体就会产生沮丧的情绪。“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追求目标,不断缩小差距 [2] 。在女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压力。其中,最频繁提到的压力主要是生育成本。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女研究生们不得不面对工作难找、产假影响事业和年龄带来的紧迫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可能会调整认知顺从“传统”观念,通过减小感知到的生存压力的方式避免沮丧情绪的产生。例如,对事业无更高要求、因年龄等客观因素结婚生育、忽视自身生育成本等。即使在明确育儿是男女双方共同责任的前提下,仍然觉得男性参与育儿是“帮助”女性承担责任。

5. 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女研究生对传统和现代女性自我形象的认识比较全面。虽然在某些方面不自知地被传统观念影响,但在自我实现的各个维度上均表现出很大的进步性。为进一步促进女性自我实现,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生活中,女性应明确自我实现的形象;社会应积极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女性平权。

致谢

感谢参与质性访谈的女大学生。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S21018)。

参考文献

[1] 李纪才.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历史意义[J]. 东岳论丛, 2023, 44(2): 5-10+191.
[2] 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M]. 第3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郜颖. 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女性自我价值实现探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21.
[5] 郭冰茹. 问题与阐释: 女性主义批评建设的可能[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5): 96-105.
[6] 邢海燕, 包莉莉. 刻板印象[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4(4): 22-29.
[7] Strauss, A.L. (1987)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In: Contemporary Soc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557842
[8]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9] 祁占勇, 任雪园. 扎根理论视域下工匠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逻辑[J]. 教育研究, 2018, 39(3): 70-76.
[10] Anselm, S. and Juliet, C. (2006)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7, 235.
[11] 孙纪磊, 何爱霞. 基于扎根理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学习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J]. 职教论坛, 2020(4): 101-109.
[12] 李方安, 陈向明. 大学教师对“好老师”之理解的实践推理——一项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及其反思[J]. 教育学报, 2016(2): 58-70.
[13] 王茜. 从中韩剧《都挺好》和《迷雾》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中探索女性自我实现之路[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5): 121-122.
[14] 刘亚秋. 口述记忆中的性别因素与社会力: 兼评女性口述史[J]. 妇女研究论丛, 2023(1): 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