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地的整体收入水平、改善当地的环境面貌、促进当地乡村规划实施进一步完善,更能够发扬传播当地的文明乡风。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的重要方式。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淮安市进一步发展壮大,具体体现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驱使下,淮安经济快速发展,当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处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前列。但相较于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淮安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滞后的情况。因此要依托淮安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良好的淮安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2. 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淮安市下辖4个区、三个县,常住人口456余万人。淮安乡村资源广阔,人们对于当地旅游市场需求大。自2002年开始,淮安将乡村旅游资源确立为重要的发展内容,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较为完备的乡村旅游体系,例如乡村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红色遗产旅游等 [1] 。
2.1. 旅游经济势头逐渐回升
近几年来,如图1所示,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整体的旅游趋势是走上坡路的。2019年,淮安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6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470亿元。相比与2018年增长了13.8%。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淮安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大幅度下降,仅接待游客2205万人,旅游收入约266亿元。2021年,淮安乡村旅游逐渐恢复,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有所增加。根据淮安市统计局初步统计,2021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293万人次,旅游收入约404亿元人民币。据统计局统计,截止到去年2022年,淮安旅游总收入比2021年增长了51.8%,游客总人数增长了49.4%。旅游社以及旅游景点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淮安市的旅游收入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在2021年已经开始恢复。旅游经济的增长和复苏不仅反映了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Figure 1. Huai’an tourism economic income diagram from 2020 to 2022
图1. 2020~2022年淮安旅游经济收入图
2.2. 政府重视与支持乡村旅游
淮安政府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发布了《淮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淮安市乡村旅游五年规划》等政策规划,十三五旅游规划于2016年出台,提出了到2020年淮安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6%的目标。规划重点发展以淮安古运河、洪泽湖、楚州古城、金湖湿地、涟水黄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旅游和以涟水“一河两岸”为主的河湖旅游。五年规划(2020~2025)于2020年发布。规划提出了淮安市将以“全域游、全域美”为目标,以“四个强化、五个提升、两个推进”为主要措施,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于2018年出台,提出到2022年,淮安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要达到80亿元,农村旅游业在全市旅游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规划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庄园、特色乡村旅游等。如图2所示。淮安市旅游产业提升行动计划于2020年出台,提出到2022年,淮安市旅游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五位,旅游消费品质进入全省前三位。计划重点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升级等。以上仅是部分淮安市出台的旅游规划,这些规划的出台旨在推进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淮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淮安市政府为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制定的长期规划,其目的是将淮安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综上来看,虽然,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淮安乡村旅游发展停滞不前,但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布和落实都进一步说明淮安市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未来,体现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Figure 2. Huai’an city planning products
图2. 淮安城市规划产品图
2.3. 淮安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
淮安市近年来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就乡村旅游产品质量而言,淮安市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都有提高。淮安市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乡村旅游景区和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淮安市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但是,仍需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进一步提高,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其次,就乡村旅游产品数量而言,淮安市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淮安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加快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例如,洪泽区通过建设鱼米之乡、水乡醉美、龙虎山温泉等系列景区,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淮阴区则推出了“乡村之星”等品牌,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品牌价值。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的提高,需要注重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化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总的来说,淮安市在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数量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特色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淮安市乡村旅游的优势
3.1. 地产资源优势
淮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西边有洪泽湖,东边则有著名的高邮湖和白马湖,盛产水产品和农副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销地,同时也是江淮平原重要的商口。淮安是一个十分适合居住的城市,气候宜人,具有独有的地域特色。淮安的乡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带动其第一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民的生产热情,改变其传统的生产观念,将生产的农副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生产劳作转变为旅游活动。同时基于第一产业,实现乡村经济产业结构改革,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2. 旅游资源优势
淮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时期与苏州、扬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淮安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例如,有着“江苏九寨沟”之称的铁山寺风景区,也有着“水上长城”之称的洪泽湖大堤,更有着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淮安红色底蕴深厚,是著名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并有着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历史上人文景观众多,例如韩信故里、吴承恩故居等等。除了这些地域性旅游资源,淮安也是著名的美食文化发源地,是中国四大传统菜系的淮扬菜之乡。
3.3. 价格优势
淮安虽处于江苏地区,但不同于经济发展更好的苏南,淮安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物价普遍偏低,消费水平不高。而乡村旅游更是区别于一般旅游,本身的花销成本较低,因此可凭借实惠的价位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且受众群体也更为广泛。
4. 淮安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与困境
4.1. 淮安乡村旅游资源缺乏联系,整合度不够
淮安就整体上来说,不缺乏乡村旅游资源,各个县区都有自己的乡村旅游特色,并且有些县区的乡村旅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受到了游客的普遍高评价 [3] 。但是四个区(清江浦、淮阴、淮安、洪泽)与三个县(涟水、金湖、盱眙)之间的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缺乏联系,每个县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建设自己所在位置的旅游资源上,更是有“边界说”这一说法。这便失去了原本建设乡村旅游资源的初衷,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发展的问题。整体上各县区无法相互联系,无法形成联动,则也不利于淮安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4.2. 淮安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完善,盲目开发严重
当前淮安乡村旅游缺乏整体性规划,局限性显著,个别县区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因地制宜。例如,个别乡镇在没有遵循当地的乡情的情况下,片面的大搞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从而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以及开发单一化。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各个县区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基本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很多景点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这也间接的导致了乡村旅游景区不被游客所认可。
4.3. 淮安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淮安是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一个城市,乡村老龄化尤为严重。在乡村,青壮年普遍选择外出打工,而本地的老年人基本还是选择传统的劳作生产,这对于乡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尤为不利。除此之外,发展乡村旅游,最优先的就是需要当地人的帮助和认可,因为乡民对于当地的情况最为了解,比起外来的工作人员更能够准确的向游客传达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乡土风情。目前淮安的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和培训,这对游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游客的第一感受就是服务,尽管当地的景点再优美,但游客也不一定会愿意再来体验,所以工作和服务人员是形成旅游景点良好口碑的重点。所以淮安乡村急缺旅游型和管理服务专业人才是现如今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4.4. 淮安乡村旅游互联网平台建设滞后,宣传力度不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目前正处在短视频的风潮中,产品运营普遍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乡村旅游要想提高知名度,更是需要传播速度较快、宣传成本较低的互联网的加持,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淮安乡村目前的互联网建设主要分为服务和宣传两个类型 [4] 。但相比于其他的互联网建设平台显得更为滞后和固化。例如淮安乡村旅游很多景点景区没有实现互联网全覆盖,这对于游客来说,就缺少便捷化的旅游游玩方式。另外,吃、玩、住、行本就是乡村旅游建设的一体化流程,淮安乡村旅游互联网建设将其分开实施服务,这就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能够适应如今快节奏、简易、现代化的游客需求。最后,互联网平台建设针对性和特色性不强。例如,公众号的内容时常发一些和乡村旅游毫不相关的内容,平台运营者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景区维护或者日常的景色上面,不能脱离其本身。还有些乡村景点虽有自己的宣传网站,但缺少专业人员的定期维护,缺少实用性的功能,例如购票或者反馈等,久而久之,没有人去关注,无法起到宣传的效果。
5. 淮安乡村旅游优化对策
5.1.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
下好一盘棋,思路首先要正确。对于淮安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体现着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接受社会人士、专家、旅游专业人士、发展规划人士共同商议规划淮安乡村旅游,从而进行科学的规划。找准淮安乡村旅游的定位,为接下来的乡村旅游建设指明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彰显出淮安乡村的特色以及独特优势,从而进行合理布局。从淮安乡村的实际出发,建设乡村旅游。
5.2. 坚持突出重点建设,相互联系和发展
乡村旅游要突出自身的优势,抓住自身的重点进行发展建设。开发重点,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例如,铁山寺抓住自身生态休闲度假区的重点进行建设,同时,也要不断发掘自身其他未被发现的优势和特色,做到多特色、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建设区。金湖县白马湖乡村旅游度假区抓住自身的水上特色风景区,打造独特的“渔家乐”。盱眙龙虾节和美食节可以多进行联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发展,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利用市场资源和地域资源,由点到面,带动其他县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5.3. 推进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服务的核心之一,而系统的交通道路则是基础设施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一个地区得以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乡村旅游发展,首先就要改善乡村落后的交通情况,便捷、顺通的交通能使得游客在节省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之下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从而赢得良好的口碑。例如,在淮安高铁东站和涟水机场设置直达乡村旅游景区的直达大巴,在城市清江浦区、淮阴区等市区重点公交站台设置直达巴车,让游客不用自己去研究出行路线,出门就可以直接坐车到达乡村旅游景区。在乡村交通站点设置往返城区的巴车,早晚各有班次,方便游客时间的灵活安排。乡村景区提高停车位的数量,要预防节假日游客大幅度增多所导致的交通堵塞的情况,满足游客的自驾停车需求。同时,良好的乡村交通也间接地推动乡村不管是贸易、生活等全方面的发展。除了交通,乡村的环境治理不能停歇,一个好的乡村面貌是给游客留下的第一印象,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加大在乡村景区环境维护上的投入,乡村的道路、公厕、餐馆、商店定期实施环境检查。现代人出行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推进5G网络覆盖和和有线光缆基础工程建设。除此之外,各项基础措施归根到底是为发展所服务的,要和淮安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方向相一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前瞻性、基础性、发展性。后期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善同样也要符合这几个特性,从而跟上淮安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
5.4. 明确淮安乡村旅游品牌定位,凸显自身特色
淮安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想在众多的乡村旅游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从而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5] 。淮安具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这恰恰为凸显自身的特色提供了资源基础。例如,淮安是著名的周恩来的故乡,并且在革命时期,也是重要的城市,可以从红色资源入手去凸显自身的品牌特色。将红色资源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挖掘红色资源: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找寻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与当地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融合,从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红色资源。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根据挖掘出来的红色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旅游线路、开设红色文化展览和演出、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淮安市的红色资源和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可以通过各大旅游平台、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宣传片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淮安市独特的红色文化和美丽的乡村风光。
引导投资: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投资淮安市的乡村旅游业。同时,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开发具有红色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加强管理和保护:淮安市的红色资源是历史遗产,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服务标准,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投入,对红色资源进行修缮和维护。
总之,将红色资源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是推动淮安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淮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更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整合众多资源,集中发力,形成完整系统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5.5. 鼓励引进乡村旅游人才,提高旅游的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所以淮安乡村旅游人才匮乏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淮安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所以要鼓励出去的年轻人回乡建设。抓住年轻人中所具有的归属感观念,以及家乡如今的快速发展为基础,鼓励年轻人回乡建设。同时,引进外来人员的工作要和鼓励本地人才回流相结合进行,实行不同地方的人才相汇集,大胆的为淮安乡村旅游的发展出谋划策。对于不同的人才类型进行系统的分配,让管理型人才、艺术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旅游服务型人才、多元复合型人才、网络宣传运营人才等分配至合理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必要时,政府可资助资金鼓励外来人才来淮安乡村创业,以此带动更多优秀人才来此发展。除此之外,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伴随着乡村旅游人才的落岗也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实施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活动,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同时除了景区工作人员,还要从言语、外观、服务甚至是建筑装修上对于商家进行培训,必要时对于部分乡民也进行培训,以此让游客获得极佳的旅游体验。
5.6. 鼓励引进乡村旅游人才,提高旅游的服务水平
互联网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游客们的旅游体验和乡村工作的服务质量,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淮安乡村旅游可以建设自己专门的网络APP或者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景区信息,更是可以推出景区VR服务,让游客在不用出门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到景区的大概面貌,极大的提高游客的兴趣。除此之外,利用抖音、微博以及其他新式媒体作为宣传方式,极大的提高宣传力度。对于乡村旅游产品可以邀请本土的知名人士进行带货直播,提高乡村产品的知名度,间接的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游客们对于景区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的效果。
当前处于全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阶段,找清楚淮安乡村旅游的定位以及正确合理地使用淮安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对淮安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也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以及淮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