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回顾、审视与展望
Review,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hina’s Campus Football Competition System since the 21st Century
DOI: 10.12677/APS.2023.112031, PDF, HTML, XML, 下载: 189  浏览: 680 
作者: 石文毅, 叶 林, 孙雨荷: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贵州 贵阳;代云轲: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庆
关键词: 校园足球赛事体系竞赛资源组织机构竞赛目标规章制度Campus Football Tournament System Competition Resour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mpetition Objectiv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二十一世纪以来我校园足球竞速体系进行了回顾审视。通过回顾新旧校园足球定义、校园足球概念、足球竞赛体系,以赛事目标、竞赛资源、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赛事体系为模块,对新旧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新校园足球仍需改变之处有学训矛盾、教练员培养问题、学校足球教学中的师资问题、民间对中国足球仍然抱有成见。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ampus football racing system since the 21st centur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By reviewing the old and new campus football definition, campus football concept, football competition system, with competition target, competition, resources, organiz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petition system for the module, the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old and new campus football competition system, think the new campus football still needs to change the training contradictions, coaches training problems, teachers in school football teaching, folk still prejudice on Chinese football.
文章引用:石文毅, 叶林, 孙雨荷, 代云轲.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回顾、审视与展望[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2): 211-219.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2031

1. 引言

据王登峰司长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特色足球学校2万所,到2025年将发展为5万多所。自1999年,邓小平就提出,“足球从娃娃抓起”,但20年过去了,新校园足球仍旧出现了旧校园足球原有的学训矛盾、出口不畅等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实质性问题。除此之外,新校园足球与旧校园足球进行比较,在组织机构、竞赛体系、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理念、教练员培养方面有什么差异,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又有哪些方面仍旧“原地徘徊”?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对比分析,会对当前新时代新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2. 关键词的界定

2.1. 校园足球的定义

“校园足球”在2009年以前称之为青少年足球。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主办方向社会发布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同年,12月23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出台。《通知》指出:从2007年开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全面开始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009年后将青少年足球称为“校园足球”是我国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历史节点。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奥队在家门口全线落败之后,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为推动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 [1] 。2009年6月10日,在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57周年纪念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北京回民中学共同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将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关工作,正式拉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帷幕,象征着我国正式将足球带进校园的组织性行为 [2] 。

2013年2月,《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体青字〔2013〕12号)提出要推动学校足球教育,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扶持学校女子足球发展,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3] 。各级教育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完善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加强校园足球科研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便捷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校园足球活动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校园足球开展良好环境 [4] 。

而真正象征着中国新校园足球的发展的时间节点是2015年。在2015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于2015年1月成立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后,也于2017年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 。同时中央也将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发展地位。这象征着校园足球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全面开展,这使得学校越发重视校园足球,也使得校园足球能够在各个地方强有力地实施。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 [6] 。

综上所述,我们将2009年之后发展的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统称为校园足球,将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后的校园足球称为新校园足球。

2.2. 新旧校园足球的概念分析

旧校园足球以2009年为节点。在2009年6月10日,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象征着我国正式将足球带进校园的组织性行为。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文件出台我们称之为旧校园足球的开始,2009年至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这之间的时间跨度我们称之为旧校园足球时期,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实施之后我们称之为新校园足球时期 [7] 。

旧校园足球时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一种政策失灵和一种两极分化极端现象的产生。政策失灵在于国家出台的文件只是指导性文件,在一些地方足协和教委并没有真正落实,校园足球更多地成了学校应对上级视察的逢场作戏。媒体报道的也只是各个地方的足球传统校,而校园足球并未真正普及到大部分的学校中去。而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有两点。第一,足球传统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存在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许多足球传统校注重代表队的成绩,一校一队的模式,忽略的其他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导致了代表队年年创佳绩,但是在校大部分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第二,普通学校中的体育课不重视足球这一项,由于足球是高危险性运动,许多学校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下基本不开展足球这门课程,足球场上甚至被禁止踢足球的奇怪现象。许多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到足球,无法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新校园足球时期以多方力量并行,将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捆绑起来实现双轨并行让许多以前的体教冲突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得到可以协商解决的途径。新校园足球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足球的美好愿景;国家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家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中央、国务院按照“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和要求,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新时代继续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政治性要求等等前提下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8] 。新校园足球的发展也有两大特点。第一,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新校园足球的保护伞,使得新校园足球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实与学校教育中去。第二,建立了新的竞赛体系以达到以练代训的目标,将校园足球回到了竞技体育培养的范围,使青少年球员能够有足够的比赛来锻炼能力。

2.3. 足球竞赛体系

足球竞赛体系是为了维持足球的竞技性、公平性、合理性所产生的一种体系。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对赛前准备和赛间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和有效控制保障实现最佳竞赛目标的整体,构建运动竞赛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管理理论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9] 。在竞赛体系中大致分为竞赛目标、竞赛资源、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赛事体系等组成部分。竞赛目标指赛事举办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例如:促进人才培养、进行人才选拔、进行地区交流等。竞赛资源是指竞赛筹备与进行中需要的资源,例如:竞赛的场地、经费、裁判、教练、球员以及志愿者等。组织机构是指承担竞赛的组织、协调、举办的一方。规章制度是指在竞赛过程中约束工作人员与参赛人员的公约,确保竞赛组织有序进行,同时使竞赛过程中的结果的判罚与评定都有据可依,保证了赛事的有序性和公平性。赛事体系是指建立校园足球各项赛事的系统性结果,例如建立各年龄段的校园联赛、建立学校内部的班级联赛、建立各地区间的联赛等。从建立起系统的赛事体系为球员提供足够数量的比赛以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3. 新旧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比较研究

3.1. 赛事目标

旧校园足球的赛事目标主要是以培养竞技性人才为主,将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分开进行。体育系统的竞赛目标非常明确,取得好的名次,在过程中为俱乐部和国家队推送人才。而在教育系统中举办赛事的赛事目的主要是以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为目标。

新校园足球改革后,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中的标志性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管理后,竞赛体系中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合并在了一起,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坚毅的道德品质为竞赛目的,同时在竞赛过程中训练球员、选拔人才,以达到学训一体的目的。在新校园足球中,有更多的社会型机构创办联赛,将锦标性降低,使在学校和地方代表队之间的联赛空白填补出来,让更多的孩子通过社会型机构参与进来,降低了孩子参与高水平标准赛的门槛,同时也使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的发展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3.2. 竞赛资源

在旧校园足球时期,国家体育总局投入青训的资金重点在体校和体制内机构方面,对于普通校园足球的支持并不多,建立了足球特色校之后,经费增加了一定的投入。进入新校园足球时代,国家预计建成20,000所足球学校。地方足协比赛增加,足球随之市场化发展,地方足协和教委拨给足球特色传统校和足球发展高校的经费逐年增加,许多学校在装备和教练员的配备上有了质的提升。

投入经费之后更多人员进入校园足球行业。在旧校园足球时代,基层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数量很少。2014年11月,体育教师被纳入校园足球“国培计划”这一计划具体内容为:从2015年起,实施特色学校足球师资国家培训项目,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示范培训,各地也要相应开展培训,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旧校园足球时代全国裁判员仅有4519名,全部集中在3、2、1级中而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一共仅有84名。相较于德国410,000,英格兰91,500名,意大利24,500名相去甚远。现阶段虽然每年都有注册人数但还是杯水车薪,裁判作为高压力,相对低收入的职业很难吸引人群。

在旧校园足球时代,校园足球的场地匮乏,并且质量糟糕。许多学校的场地长年失修甚至没有球门。到了2015年之后此次新制订的十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定点校要达到2万所,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校园足球场地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已经用上了科技手段,在球员手上戴设备,在球场四周立起监控设备,能够监控到球队的控球率,传球成功率,活动热点图,球员心率和跑动范围等数据,使教练能够更科学地制定战术。旧校园足球时期,我国的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许多教练对于球场的感知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比赛进行阅读和调整的,但足球运动是一个特别快节奏的运动,在0.1秒间的传接球和跑位都可能改变场上比分。现在,我国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在全球领先,这种高科技得以运用于校园足球的组织竞赛中,有很多第三方的科技公司为校园足球提供数据分析的服务,在比赛中只需要一个腕带绑于球员的手臂上,通过球场四周的仪器监控比赛。赛后各个教练手中能够拿到一份详细数据分析,其中包括控球率、传球成功率、射门次数、射正次数甚至有球员的跑动距离、心理和最快启动速度。这能够让教练对于场上的表现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并在下场比赛中找到提高的办法,甚至在下一场比赛安排时能够科学的根据球员的体能消耗进行轮换。高科技进入竞赛体系,不仅使竞赛组织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也起到了保证比赛公平和球员身体健康的作用。

竞赛组织是需要一系列的竞赛资源作为保障才能使得这一比赛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竞赛资源初步分为三大类,资金、人员、场地。足球是一项需要经费、专业能力、文化影响、市场运营的运动,同时足球又是一个特别具有时尚感的运动。所以在足球市场化的今天,任何一次比赛的举办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第一竞赛资金的保障。但是足球人士在足球行业里生存是都怀揣着一种情怀的,所以在举办比赛在多方赢得利益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将纯粹的足球教给孩子们。在旧校园足球时代,国家的体育行业大多还是市场经济,许多校园足球的官方比赛都是有地方体育局和足协举办的。这样虽然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毕竟地方体育局和足协的资金有限,赛事的场地与后勤保障的质量无法提升。这导致了比赛质量不高,受众不广。而在14年过后足球整体向市场化发展,假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社会型机构开始举办校园足球联赛,家长的观念也日渐改变,愿意为孩子们的比赛花钱,这样使得足球的市场化可以进入校园足球。有专业的团队操作提高了比赛质量,又能够在比赛中制造经济效益,同时为足协和地方足协分担了压力,球员也能有更多的标准化比赛锻炼能力。新校园足球市场化让如今校园足球的竞赛资源越来越丰富和完备。

3.3. 组织机构

在旧校园足球时代,我国的校园足球是双线发展,却未做到双轨并行,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自我发展。体育系统以专业体校和职业梯队为代表,球员从小在体系中成长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但文化素养却被忽略。教育系统的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但想走上职业道路却难于上青天,学生在应试教育里成长,忽视了体育培养,体尖生不被看重,许多足球教练也是非专业出身,对于现代足球的理解和技战术上的水平远达不到培养一个合格的足球运动员的水平。

进入新校园足球时代,自2015年校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合并起来成立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旧校园足球联赛组织主要是由教育系统负责,地方教委承办各个地方学校间的比赛。职业足球是同教育系统相隔的一条途径,球员从小送进足校和地方体校,在职业化的培养下进入职业足球系统工作,这导致极端问题的产生。中国作为应试化教育国家,学校举办的比赛通常次数少、周期短,无法为球员提供足够的比赛来进行锻炼。在学校里以学为主的环境下,球员也很难得到足够的训练时间,若因训练导致学习有所下滑更不能得到老师及家长的认可。而在职业梯队和专业体校中的孩子,以竞技培养为主,不太注重文化的培养。职业足球又是一个金字塔的体系,每年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效力的从业人数大概只有960人,而在中国所有职业联赛的从业人数不过2000人。球员若受不到好的文化教育对于球员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这种极端现象可以概括为中国体育的学训矛盾。新校园足球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合作,使得两个系统共同管理,在足球市场化的大环境中迎来新的发展。更多的体育公司、俱乐部足校等社会型体育机构参与进来,开创出了新的青训模式。在校学生上学时也可以进入体育公司的俱乐部购买服务进行训练,能得到更专业化的培训,并有机会接触到向职业足球发展的机会。进入足校的孩子,是在原有的俱乐部梯队的体系中能够得到同时发展文化学习的机会。而学生的联赛也交给了地方足协和社会机构合作举办,让专业的人办了专业的事,学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普及足球和文化教育的辅助角色,这样一来球员能够在竞技和文化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足协也能在这些机构和足校中有更多的人才储备以挑选精英人才。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培养能够向家长和球员传达一个信息,校园足球不仅是通向职业足球的一个工具,更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意志品质的一个途径。足球是讲究天赋的运动,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触碰到金字塔顶端,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给球员在无法继续在职业足球道路上发展时留下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3.4. 规章制度

在2015年以前,校园足球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体现了责任均摊。教育体系和体育体系自扫门前雪,自己管自己的地方。这导致了很多模糊问题,双方都进行推脱,比如双方系统的优秀人才互相输送的问题。还有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招生的问题,在新校园足球时代因为双方教育系统共同构成了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所以两边球员的输送渠道逐渐打通,高校高水平招生逐年扩招让更多的球员有追逐自己梦想和就读高校的机会。

竞赛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一项公约,在赛事举办期间所有参赛球员和工作人员都应该遵守规章制度以达到保障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合理权益,保证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还避免了各方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是所有发生问题的处理办法都有据可循。在新旧校园足球的规章制度中,差别不大,大多都涵盖到了安全规范、人员管理、规则规定、处理措施等几个要素。而新校园足球因为组织机构的变化,在人员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较之前旧校园足球时期略有不同。

3.5. 赛事体系

旧校园足球时代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单一,在校内有班级联赛组成初级联赛,班级联赛因为学校注重文化教育,以节约时间一般采用赛会制比赛,甚至有时是单循环比赛。除校级比赛外,县级、市级、省级的比赛层层淘汰名额少之又少,同样也使用赛会制。场次少、名额少,在学校里球员得不到足够场次的正式比赛的锻炼,所以在普通校园里的足球爱好者都有共同的特点,基本技术可能不错,但是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大不如专业体校的球员。

在新校园足球时代,随着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双规并行,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足协和全国校足办的联合推动下于2017年正式推出。赛事元年,参赛队伍总共87支。许多的自营青训机构能够参赛,让非职业梯队的小球员得到与高水平球员同场竞技的机会。全国校园足球联赛也分出来校园组(除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生)和超级组(仅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生能参加),这样的足球联赛制度能够使专业体校未能走上职业道路的球员也能考上好大学、又让普通校园的足球爱好者受到良好的技战术训练,这就是新校园足球双规并行下的优点所在。

比较国外校园足球的发展案例而言,日本校园足球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J联赛发展伊始。那时的日本开始将足球职业化,而当时的足协顺应时机的将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全部交给了学校,足协也无暇顾及青少年的培养。也正是因为这样奠定了日本“职业青训与校园足球双轨并行”的情况。在日本每年都有“全日本高校足球选手权大会”。这是每个高校的球员经过层层筛选,而进入的最高殿堂,而这个大会里的所有球员都是未在职业队注册的高校球员。在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触足球,每天下午能有一到两个小时的训练课。到小学,小学生一周有两次正式比赛的机会,一年能打到上百场比赛。而我国大部分小球员是从小学才开始接触足球的,日本平均接触足球的年龄是4.4岁,而中国是8.42岁。这意味着我们的球员从一开始就落后人家四年的球龄,这与日本将足球带入学校课堂的校园足球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2018年12月30日结束的日本高中足球联赛青森山田3:1流通经济大柏的比赛中,到场观众人数高达54,194人,电视全程转播,比赛受关注程度不亚于一场职业联赛,甚至上座率高于中国顶级联赛,而这仅仅只是日本的一场普通足球比赛而已。日本校园足球能有如此盛况是令每一个中国足球人羡慕的。而日本校园足球凭着多年的经营已经在日本形成了文化,以日本高中选手权大会为背景的漫画“足球小将”的产生,使成为一个足球运动员变成了许多日本孩子的梦想,这样的文化也带动着市场,电视转播和商家赞助让高中足球联赛能够达到如此规模。

我国校园足球未能形成文化,是因为我国过去的体制,还有我国没有像日本一样的动漫文化,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无法与日本相比。文化氛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我国近年来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完全可以借助文化圈的力量对足球运动进行宣传,让孩子们热爱上这项运动、并形成一种校园足球文化。

比赛是训练球员最好的方式,一个足球发达国家一定具有一个完备的赛事体系。横向的看各个学校、机构、俱乐部间能够拥有一个完备的竞赛体系。纵向的看从校园足球到业余足球再到职业足球一定也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在旧校园足球时代,足球人口大幅减少,使得中国足球的金字塔处于断层的情况,主要联赛只有中超联赛、中甲联赛、中乙联赛,之后的基层足球处于空白,竞赛体系从横向到纵向都非常的不完善。而在新校园足球的大环境中,足球人口增加,竞赛体系得以完善,在中乙联赛之下设立中冠联赛(半职业联赛,业余球队在地区获得好成绩后进入全国总决赛头两名可以升入中乙联赛),使更多的业余俱乐部能够进入中国职业联赛之列,也扩大了地区联赛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这项项目达到良性循环。新校园足球的横向对比中,在社会机构的参与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型标准赛开始举办,覆盖率u7~u17的全年龄段。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竞赛体系,同时填补了学校和足协比赛少的空白。让球员有更多的比赛得到锻炼。

4. 新校园足球仍需改变之处

4.1. 学训矛盾

虽然在新校园足球的新培养模式和竞赛体系下,吸引了更多的家长让孩子参与进来,许多家长的观念也大为改观,但由于中国应试化教育根深蒂固,而能采取高水平运动员方式进入高校和职业队的球员占的比例相当少,还有许多热爱足球的学生迫于高考压力,仍然无法留出时间参与足球项目。在学生家长中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学习第一,体育锻炼和爱好应该为学习让路,其二是如要发展一项兴趣爱好那就要发展到极致,并且作为升学的途径。体育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学生身体健康,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参加体育活动反而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而每一项兴趣爱好都不应该是功利性的发展,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是一种负担。而现在在中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也可以考虑将体育教育加入高考政策中去,以政策的形式促使体育教育在学校中良好的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校园足球学训矛盾的办法,同时也能解决如今中小学生乃至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问题。

4.2. 教练员培养问题

足球在中国逐渐发展为一个门槛很低的运动,而在国外想要从事足球行业门槛很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评估才能进入教练员行业。近几年中国足协的教练员等级划分由以前的A-B-C三个级别增加到了A-B-C-D-市级教练员五个级别,而这样的政策导致了教练员等级的泛泛化。随着新校园足球的开展,预计2025年将建成50,000所足球特色学校,对于教练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使进入足球教练员行业的门槛降低,而训练质量无法提高。我国应学习国外的模式,降低参与教练员培训的门槛,但是延长课时,严格考核制度,轻入严出,提高了教练员从业的门槛,能够使足球训练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同样,足协也可以制定考核标准,但将培训服务授权于社会型机构,机构在培养出教练员之后同时也能给教练员提供岗位。这样既能够严格地管控教练员的门槛,也是社会型机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并又很好地解决了教练员的从业问题。在足球市场化的环境下,由市场资源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足协不能够服务到所有地方学校,那么市场经济能够承担压力,同时又由市场来筛选好的教练员。

4.3. 学校足球教学中的师资问题

中国校园足球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除足球传统校外,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很少是足球专项出身,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很少有专项的老师教专项的课,一个老师教多个班,而这个老师的专项可能并不是有些同学所热爱的,这不仅是校园足球改革的问题,更应该是校园体育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高校的体育课采取学生选课的形式,开设课程,让专项的老师教专项的课程,这样的兴趣选课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同样可以实行。以往中小学一个老师带三四个班,而这些同学的兴趣爱好相对分散,这完全可以让学生选课,选择课程人数多的项目可以多安排老师来交,而老师上课的课程密集程度也是差不多的。在小学阶段这样可以让孩子普及兴趣爱好,每个学期都可以尝试不同的项目,在大一点的年龄段,固定了爱好的项目之后也能得到相应专业的训练。这既能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乐趣,也逼迫老师认真上课、同时也保证每个学校各个专项的老师都有岗位,老师的岗位数量也正好应对了当今市场的需求。

4.4. 民间对中国足球仍然抱有成见

中国足球在2002~2004年达到高峰,2002年首次进入日韩世界杯,2004年进入亚洲杯决赛,但之后却急转直下,甲A联赛假球猖獗,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遭遇了滑铁卢,2013年中国队1:5惨败于泰国,整个舆论将中国足球贬入谷底,“国足”变成了体育界一个众矢之的词汇。中国足球长年积弱,让民间对足球运动并不看好,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足球项目,也不愿意为孩子花费金钱参加足球培训。近几年虽然因为校园足球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职业联赛大手笔的投入也使中超品牌走向世界,中国足球大环境有了回暖的迹象,但国家队层面的竞技成绩不好一直让人民群众无法重新对中国足球建立信心。在这方面需要培养校园足球文化,让校园足球成为一种潮流让更多学生家长改变观念愿意参与进来,同时让足协和职业梯队有更广阔的选材面。而球员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在社会上的形象并不好,许多民众认为足球运动员抽烟、喝酒、纹身,没有成绩追求,不努力就可以拿高薪,这都是需要学校和足协一起努力改变的现实问题。对于运动的培养首先要从职业素养、人格道德开始,竞技成绩的提高一定是从基础做起,校园足球的发展是为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有优良发挥而埋下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一定要等精心灌溉后才能有所收获,不可急功近利。发展校园足球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更应寻找合适的方式,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是让整个足球良性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全民足球的前提就是发展文化,而这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的长期投入、政府的长期支持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中国足球成为中国孩子们的榜样。

5. 结论

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中,我们从中作出了对比。旧校园足球是一个足球“大跃进”的时代,所有的政策的出台,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显得十分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的短期效益,而校园足球是一个需要精力和长期资金投入的产业,所以在旧校园足球时代,行业里的泡沫严重,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在新校园足球时代,球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型组织成立了足球学校,校园足球也受到了学校的重视,终于形成了一个能够长远规划的体系,人员培养逐渐专业化之后,赛事体系也能够变得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科技化。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人进入到这个行业,对于这个行业的普及和培养都有益处。当然今天中国并不是一个足球发达国家,我们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变,足协的定位依然没有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许多政策性的文件的出台如“工资帽”“u23联赛”等都太过强硬,外界舆论纷纷谴责,也会伤及很多俱乐部的利益。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足球不去行政化,或者过于的行政化,会不利于足球的发展,因为在世界足球市场欣欣向荣的今天,行政凌驾于市场的现象都显得格格不入,足协应该更多地转换为一个服务型的机构,为社会服务更多,让基层足球更好地发展。

中国在今天也并不是一个足球发达国家,虽然很多人说蹴鞠是我国发明的,但是在现代足球中,我国一直都不太发达。在校园足球方面,我们真的有很多方面要同其他国家学习,在体制建设、赛事体系的建设、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面,我们都有很多东西要学,此事任重而道远。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再结合我们本国的国情,是我国新校园足球未来越来越好的一个途径。

希望在中国校园足球欣欣向荣的今天,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出来,为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赢得荣誉。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是足球人的夙愿。

参考文献

[1] 钱振亮. 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现状研究综述[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2(12): 54-57+64.
[2] 王富乙. 基于发展青少年核心素养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研究[J]. 运动, 2018(24): 3-4.
[3] 何增伟. 新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宁: 青海师范大学, 2019.
[4] 刁沛. 制约成都市幼儿足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5.
[5]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 [J]. 校园足球, 2019(8): 8-13.
[6] 人民网. 校园足球要坚持把育人摆在首位[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945085207661828&wfr=spider&for=pc, 2019-12-26.
[7] 李艾宣. 吉林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1): 104-105+131.
[8] 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 到2025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820759199945623&wfr=spider&for=pc, 2019-07-23.
[9] 刘琦. 我国山地马拉松运动竞赛保障体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