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ulture o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DOI: 10.12677/AE.2023.136523, PDF, HTML, XML, 下载: 137  浏览: 308 
作者: 何成雨, 李 城, 鲍炜文: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网络文化道德发展影响Network Culture Mor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摘要: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网络拓宽了学生了解多类型文化的渠道,且独有的网络文化渗入到了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并产生影响。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学校德育开展,适应教育科技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倾向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roadened the channel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ultiple types of cultures, and the unique network cul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and had an impact. Studying the impact of online culture o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moral tendencies.
文章引用:何成雨, 李城, 鲍炜文. 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315-331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23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伴随的网络文化发展多元快速,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使用者,尤其是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用户,即学生。道德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而青年学生作为未来新力量的群体,学生道德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道德发展方向的观测把控也极为重要。在新时代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2. 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 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

1. 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丰富资源

首先,现如今互联网具有信息更新及时,信息资源可共享,信息量庞大等特点,各类信息搜寻方便快捷,且没有使用对象的限制,任何组织、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故为学生提供了搜索各类信息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在网上接触和寻找相关道德教育资源,打破了受教育者以往接触教育资源的被动性和局限性,拓宽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渠道,帮助学生汲取有关道德教育的事例以及知识 [1] 。

其次,互联网显示信息的形式多样,既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知识,也可以传播声音或者图像,学生更容易被吸引,也更偏好这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内容,且更有利于其理解掌握。网络不仅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直观化、形象化、现代化,增强了学校德育的感染力,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使学校德育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传输,同时加强对于网络页面德育方面内容的管控,从而增强学校德育的快捷性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互联网也为学校德育开展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少学校利用互联网聚焦学生全面且有个性成长,创新德育形式。例如上海市工程学校为了更好感受学生学习与生活,利用大数据实时采集与高效融合,为实时监测分析学生健康成长,为实施差别化教育奠定了基础,并开发学生成长轨迹系统,形成家校合力,极大德育管理效率和精准服务成效。

2. 拓宽学生眼界以及认知层面

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得海量相关信息以及知识,庞大的信息库足够支撑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加以研究。同时也由于网络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社会热点事件以及评析,例如各高校开展了“时政进校园”板块,帮助学生适时把握当今时代动态和发展脉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养成具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特色的思想品德,拓宽学生的眼界。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分析各类事件以及评论,锻炼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国内外有关现状并加以对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做出改变,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提升自身对于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信息鱼龙混杂,学生的三观处于养成阶段,在这样海量的信息下加以适当引导,例如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定期开展网络主题班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进校园等等,都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能纯粹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要将自身融入到实际情境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也教导学生要勇于质疑,挑战权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同时汲取其他人建议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学生相关认知层面。

(二) 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1. 信息冗杂,学生难以辨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正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门槛低,网络使用者无门槛浏览信息,导致海量信息的输入,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如果缺乏自控力以及较强的辨析能力,无法及时准确辨析出正确信息,甚至可能会被错误消息误导,导致学生心理道德发展走向逐渐歪斜,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思想、行为起到诱惑误导。而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授课管理时却难以发现此类问题。在一项大学生网络隐性逃课行为(指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从事与教学无关事情的旷课行为)的调查中指出,学生隐性逃课行为中选择玩手机的人数最多,高达40.97%~49.40% [2] 。成为了大学生隐形逃课,不愿听课,逃避现实的最关键因素。故如何引导好学生掌握好使用网络的度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2. 影响学生三观建立

现网络文化中不良引导较多,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找到立足之地,网上大量不良信息严重干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 [3] 。例如学习无用论、把成绩归因于运气而不是努力、不良追星文化等等,这样不良的导向对于三观仍在建立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严重的不良导向,以“饭圈”或者影视、爽文文化为例,普通人可以突然一夜成名享受尽荣华富贵,一路顺风顺水,备受瞩目……这样的信息故事数不胜数,导致不少学生理想变更,妄想一夜暴富,一战成名,不想通过努力来实现理想,妄想不劳而获,或者是侥幸心理等等,这样不良的心理对学生三观建立有着严重的误导。

3. 学生易过度痴迷、依赖网络

现今网络越来越普及,网民中青少年的占比人数达到41.5%,其中12岁以下青少年的人数越来越多。调查发现,五、六年级的251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后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周末每天都能自由使用手机2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周末只要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使用手机,还有的学生平时回家只要作业完成都可以玩半个小时手机 [4] 。由此发现,“双减”政策多出来的时间,都被手机(网络)占用,用于各媒体软件刷视频,看动画等。所以小学生接触网络十分便捷,浏览各类网站或是软件门槛较低,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强烈,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又由于游戏、影视剧、小说等类型软件由于其放松的氛围,特定有趣的情节设定等一直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网络浏览时更容易注意相关娱乐网站,从而忽视了教育网站以及新闻资讯等,久而久之学生也就逐渐依赖网络,痴迷于网络,无法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做好一个清晰地划分,被网络低俗文化所迷惑,甚至在线上教学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管控,导致学生假借学习的名义玩游戏、看娱乐新闻等,背离了网络教育的初衷。

4. 影响学生责任感与道德感的建立健全

互联网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不作为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言论发表的言论的门槛较低。与此同时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有所不同,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可以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从而逃避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责任以及烦恼,更有甚者危害生命,酿下大祸。2023年4月17日,河南洛阳一男子沉迷网络遭到母亲责备,怒杀家中三人,留下悲剧。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过多沉浸于虚拟世界会逐渐疏远现实世界,导致自身能力得不到锻炼,与社会发展脱轨,离开了现实社会生活当中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他们就会忘却社会责任,忘却道德感,走向个人极端主义,走向孤僻。

3.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在班队活动课中或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对于正确上网知识的宣传,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正确上网,不浏览非法网站,不散播谣言以及不健康言论,端正使用网络的态度,多了解新闻时事以及教育新知,把控好休闲娱乐与学校的时间,而不是一昧沉浸于玩乐。教师可以寻找相关案例来阐述这些行为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危害,使学生自觉地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

此外,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开设栏目宣传正能量,借助于网络的广泛影响力,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影响青年人。例如,可以开设线上德育讲座;向各高校学习,开展“时政进校园”的网上学习板块,加强道德引导;邀请学生录制视频上传有关中华经典诵读诗篇,感受国学的魅力;开设时事板块,让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开设线上心理指导等来帮助学生解答心理疑惑,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三观。

(二) 营造管理健康安全的网上环境

对于政府来说,应多出台相关防沉迷系统,促进立法,加强对相应公司防沉迷系统引入、完善的管控。现如今某些娱乐活动以及游戏的背后蕴藏着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如果学生长期受此影响,他们会把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内化于自身价值观中,由于这些负面影响逐渐在学生的认知中生根发芽,很难改变,从而威胁身心健康。故政府应按情况控制小学生上网浏览娱乐网站或者玩游戏的时间,例如设置青少年模式,加大正能量宣传,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对于未正确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公司。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除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之外,还要严格做好校园网的监督工作,把控校园网上的内容,引进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及时更新学习资源。以小学为例,可以设置新颖有趣的校园网背景以及学习环节板块,以卡通形象视频讲解相应知识、设置闯关游戏巩固所学,在做中学、在乐中学,并融入各类与学生生活有关新闻,即时发送,帮助学生了解时事。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进校园网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设置问卷调查,将本校学生分低、中、高三段,分段对学生的上网情况作定期调查,整体感知不同学段学生上网偏好,统计了解学生更愿意接触哪些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收集学生想法,从而以喜闻乐见地形式组建校园网相关模块的制作,也可以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相应传统节日背景以及名人趣味故事等环节,丰富校园网内容。同时,鼓励学生以自我投稿等形式,在校园上发布自己的学习心得、成果、经验等,学生在浏览网页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在合作学习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家长来说,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的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不让孩子过多沉浸于网络世界,多关注孩子身心发展,培养其他爱好以及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发展其他兴趣,也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些兴趣班拓展课程来培养自身一些能力。

4. 结语

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感受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识别能力,拉响防范警铃。理智客观分析网上信息,树立正确三观,合理使用网络。对于学生的网络管理,除了学生自己内部调节之外,更需要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合力,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 唐汉卫, 主编. 学校德育原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刘秋云, 汪慧欣, 刘建涛, 宋琪. 某地方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调查[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2): 54-56.
[3] 郭志新. 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1): 58-59+68.
[4] 李桃华. “双减”政策背景下, 培养中小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研究[J]. 求知导刊, 2022(14): 98-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