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H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H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3.126429, PDF, HTML, XML, 下载: 138  浏览: 4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红丽: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莫双瑗: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路径Rural Revitalization Ethnic Areas L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Route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农民增收的困境,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锁定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以民族地区H市为例,该地农民增收困境主要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针对上述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困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民增收的可行性路径及建议。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ake industrial prosperity as the basi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ock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minority areas,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takes H City, a minority area, as an example, where the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difficulties mainly include the sing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lack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the low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edicament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ath and suggestion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combined with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张红丽, 莫双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H市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3120-312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429

1.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通过“极化效应”将农村地区的人口及其他发展要素吸引到城市中去,农村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土地抛荒、空壳化等问题,导致农村发展要素稀缺,城乡发展不均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耕地面积广,在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多途径多措施推动乡村全方面发展,促进农村和城市协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增添动力。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地域限制、文化背景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路径 [1] 。本文以H市为例,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分析其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根据现实情况,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路径。

2. 文献综述

学者李雁提出目前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地区整体贫困的问题,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2] 。学者孙璐认为脱贫地区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重问题,脱贫地发展农产品电商已经成为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县、乡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3] 。学者李依帆,黄均泽认为民族地区的电商平台的发展,是拓宽农产品销路的新形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民族地区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4] 。学者高尚娟认为应该重视农村社会工作和政府的在项目进展中的互动、构建更为本土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5] 。学者张可心、刘科伟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进行研究,通过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作出了理论指导 [6] 。学者吕莎莎为大理州绿色农业发展提出5条具体措施:培育高质量特色产业;结合“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以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 。另外,有学者提出,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背景与民族元素,为旅游业的推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 [8] 。

3. H市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H市占地面积有4537平方公里,辖区有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19个社区,总人口39万人。市内有汉、彝、藏、回、傣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6.7%,2021年撤县设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集中在6~10月,并且降水量较少,全年日照时间长,冬暖夏凉,很多市外人员到该地买房,夏季到此避暑,冬季到此过冬。

3.1. H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21年H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03亿元。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3%、47.7%和31.0%。通过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H市第二产业对总体的经济贡献比重最大。H市矿产资源丰富,有“拉拉铜矿”,距离攀枝花攀钢基地近,为矿产行业的发展巨大优势。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攀钢钢材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另外,矿产资源开采,冶炼过程导致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的污染,导致某些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无法修复的伤害。

3.2. H市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石榴、烤烟种植是农民收入的两大来源,石榴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的同时,H市被称为“中国石榴之乡”;全县石榴面积40万亩,产量达70万吨,果农收入33亿元。烟草产业经营规模日渐扩大,烤烟种植面积24.02万亩,成为全国烤烟大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1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远远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但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平均每月人均只有1436元,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务农为主,但是在目前的疫情的之下,农民有货没有人来收购,也没有办法拉出去,销路困难,让农民的收入增添了更多的确定性。如何促进农村农民收入可持续的增长,增强农民韧性与抗逆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有能力去应对,以免再次陷入贫困陷阱之中。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增收存在困境

俗话说:农民以地为生靠天吃饭,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大,无法摆脱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由于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导致交通不便,对于农作物种植要求较高、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经济发展受阻;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大,青年选择在外务工,地区人口出现老龄化的情况,农业发展人员上的缺失,这是农业发展最大的阻碍,也是农民可持续增收入面临最大障碍 [9] 。结合H市的实际情况,农民增收主要面临以下三个困境。

4.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不稳定

H市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适合,经过农民长期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掌握石榴和烤烟的特性,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种植,让石榴和烤烟成为该地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全县共有22个乡(镇)栽培石榴,约26万余名农户从事石榴生产工作,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种植。在2021年烤烟的种22.3万亩,全市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由于两种作物的生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石榴和烟叶本身的脆弱性,对于采摘的过程具有严格的要求,运输的过程也要加倍的小心,机械化采摘无法实现,到采摘的季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家庭人口主要以核心家庭为主,两个孩子大多在外上学务工,家里务农主要由父母来承担,两人无法承担大规模的种植,每一户只能选择一种作物进行种植,再无精力开展其他的产业。每户猪、鸡的喂养,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很少选择对外销售,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经济来源单一。

4.2. 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农民增收无保证

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H市地处横断山脉断带,地形具有强烈的上升山地地貌,全市山地面积占80%以上,地形坡度大,储水能力差,水资源占H市18个县(市)第15位,人均水量仅为全市的八分之一。形成了春冬干旱,夏秋多冰雹的天气。在这样一个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却选择种植用水量大的作物种植,全年的雨季集中在6~10月,但是石榴和烤烟用水期从4月份开始,并且两种作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水源,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的供需不足,水循环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另外,烤烟的种植与烘烤,由于大规模的种植,农民在烘烟叶时为了减少煤炭的使用,上山伐木作为辅助燃料,导致树木的大量砍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环,在夏季雨季来临时遭遇洪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导致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落后。H市目前没有通高速火车经过,地理位置闭塞,交通形成闭环,货物运输困难,坐火车站只能到西昌站或者攀枝花站,到达最近的高速口都需要两个小时扯车程,并且唯一一条对外联系的时雅西高速,但是这条道路经过地区地形复杂,道路情况较差,夏季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冬季大雪封山,道路也无法畅通。部分村道的水泥路还没有修缮完成,导致村道雨季道路坑洼泥泞。对于硬化的道路常年不维修,路面开裂等情况,雨季也会出现垮塌现象,村与村之间,村与外界的交流也造成了阻碍。在农作物成熟的时期,刚好在9~10月,处于雨季阶段,对外流动的速度慢,对水果的品质等造成巨大的影响,造成价格低。

4.3.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民增收无支撑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劳动者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决定因素,已经从注重数量变成质量提升。H市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较少,农业生产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现代科技技术掌握不足,农产品的质量参次不齐,无法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品种单一,成熟时间大致相同,导致同一时间内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多,大多的农产品都以鲜果的形式流通到市场中,这是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高,导致农产品滞销或亏本,农民收入也随之减少。另外,近几年大规模的种植,农民在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上缺乏技术上的指导,造成资源的浪费,除草剂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的温度调节功能失调,因此,很多资源利用不当。在石榴和烤烟的种植过程中,虽然有农业部分前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农民接受的程度不高,更多以培训的名义来给农民进行技术的指导,实则是进行相关产品的推销。目前出现一个村到一个公司进行统一的采购农药、肥料等所农业生产所需的产品,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统计,并要求每户必须在这个公司拿,迫于这样村民之间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在此订购,每户按照同样的配方进行管理,没有做到因地用药、施肥,资源浪费、农产品质量不高。

5.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民增收路径

在民族地区,H市作为本地区第二经济发展中心,促进农民的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满足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5.1. 推进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多元化

5.1.1.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结构合理化,促进农业生产多样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多行业发展,对农产品进行产业化加工,增加产业链条,提供更多增收的机会 [10] 。目前的石榴的销售以农户—收购商—市场的形式,以鲜果销售为主,导致水果成为季节性水果,无法提供农户的持续化收入。在原产地建立饮料加工厂,将鲜果无法外售的果子,进行再加工,成为石榴的饮料、发酵之后成为石榴酒,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业,由于本地山羊品种的不同,2010年12月,“黑山羊”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目前羊肉受众群体还是以本地为主,扩大黑山羊规模,对羊肉进行精细化的深加工,增加黑山羊的存储时间。

5.1.2. 扩宽销售渠道,扩大特色产业影响力

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的兴起,“互联网 + 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不断的更新,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新的渠道。会理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打造红、黄、黑、绿、蓝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通过特色产业的影响力,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创新本地电商带货模式,避免大众化、娱乐化,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融入到直播带货或者电商平台之中,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让大众看到这一名片就能想起一个地方。

5.1.3. 打造特色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深入挖掘H市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传统的文物建筑和传统民居院落,立足这一历史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节日,端午药根万人宴、开展新安傣族乡泼水节活动。挖掘地方特色美食,羊肉粉、铜火锅等吸引游客来此地观光旅游。另外,通过本地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注重提升本地居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本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每个人都是自己家乡的代言人。

5.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2.1. 加快建设交通道路设施,促进对外联系

乡村道路建设是乡村振兴之路开展的前提,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加大对H市基础道路的建设,这已经是H市在道路建设方面一大突破。还有德会高速公路在建,通车之后,H市将实现高速公路的通车,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的便利,进一步加强H市对外的开放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对内要加强对乡村道路的建设,由于H市辖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零散,给道路的建设增加了困难,为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要实现村道道路硬化全面化,水泥路到户,农村的发展才有“出路”,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5.2.2. 完善水利设施,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兴修水利设施,大概在10年前,政府针对种植烤烟的农户实施蓄水池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修建蓄水池,但是由于修建水池技术以及材料的落后,蓄水池储水能力差、储水量少、寿命短,现在已经无法投入使用。很多农户为了解决种植业的水源问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水源的购买、水管建设、蓄水池的修建等。针对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资金的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的调节能力,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近几年喷灌和滴灌技术的普及,大多农户都将原来的大水漫灌的形式改为喷管,但是很多农户为节省开支,制作简易灌溉装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节水的问题,对于浇灌的技术还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的利用,也进一步促进居民的收入的而可持续的增长。

5.3. 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体制机制

5.3.1. 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更是乡村振兴最大受益者。所以要紧紧抓住农民这一群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打造一批懂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对于农民的决定做出最大的支持。对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知识培训,并颁发培训的证书,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定期开展农业知识的经验分享和外出走访参观活动,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农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全方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确保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档次、提质增能。

5.3.2. 鼓励大学生及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长,要将人才引进来,将人才留下来。提供政策的上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民族地区进行就业,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福利待遇、晋升发展等问题,以此来保障能有人来,来了之后能留得住人,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增添动力。

6.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当前主要矛盾的科学举措。它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能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乡村振兴就是为了实现生活富裕,这关系到农民对美好生活需求。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鼓励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关系到能否成功实现乡村振兴,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 [11] 。作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农民增收还存在多重的障碍。本研究以H市为例,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技术限制等三方面探究H市农民增收的困境,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关键在于抓住民族地区的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多方面的收入,走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促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不断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挥发展。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左右江老区户外运动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YJC890018);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新时代农村休闲体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编号:2020Y025)。

参考文献

[1] 孟祥林. 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与城市群内中心地间的协同发展对策[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2(2): 81-89.
[2] 李雁. 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 2022(3): 59-61.
[3] 孙璐. 中国西部多民族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模式选择及对策[J]. 农业展望, 2019, 15(12): 84-87, 100.
[4] 李依帆, 黄均泽, 黄小敏.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电商带货模式创新路径探析——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为例[J]. 中国商论, 2022(21): 28-30.
[5] 高尚娟. 社会工作介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与着力点[J]. 公关世界, 2021(13): 56-58.
[6] 张可心, 刘科伟, 程永辉, 赵丹. 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发展重点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3): 205-210.
[7] 吕莎莎.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J]. 全国流通济, 2020(16): 142-143.
[8] 四郎央吉, 刘飞. 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甘孜藏区为例[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4): 18-20.
[9] 郑崇兰, 余爽, 巫登峰, 等. 四川攀西地区石榴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 中国果树, 2018(6): 102-106.
[10] 潘芮. 民族地区旅游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研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J]. 北方经贸, 2022(8): 153-156.
[11] 姚清铁, 徐虎, 赵欣雨, 尹博.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 48(1): 22-26.
https://doi.org/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106